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合集下载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定军山》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 影是1905年拍摄的、 1905年拍摄的 影是1905年拍摄的、 由京剧大师谭鑫培 先生主演的京剧片 定军山》 《定军山》。
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你认为照相和电影在我们的 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保存成长过程中美好的记忆,是珍贵 保存成长过程中美好的记忆, 的人类历史资料,也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的人类历史资料,也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服饰的变化
清代人的衣着是什么样子? 清代人的衣着是什么样子? 特点: 特点:长、笨,穿着麻烦。 穿着麻烦。 教师提问:对比长袍马褂,西装的优点? 教师提问:对比长袍马褂,西装的优点? 西装优点——简洁、美观、大方、方便。 简洁、美观、大方、方便。 西装优点 简洁
2.中山装 2.中山装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山装的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山装的结构。请学生介绍 该服装的各部分含义。 该服装的各部分含义。
请同学观看并描述照片
中国第一拍照的是“卖国贼”(图 中国第一拍照的是“卖国贼” 图 1) 这张照片距今已是161年 这张照片距今已是 年,虽 然模模糊糊,但是人像还算清晰: 然模模糊糊,但是人像还算清晰: 脸形瘦长、吊眼弯眉、额头闪亮、 脸形瘦长、吊眼弯眉、额头闪亮、 山羊胡子,这个人叫耆英,是清 山羊胡子,这个人叫耆英, 朝道光、 朝道光、咸丰年间位高权重的人 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物,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卖 国贼” 国贼”。
中国自己摄影第一电影? 中国自己摄影第一电影?
《定军山》 定军山》 1905年秋天, 1905年秋天,北京丰泰照相馆一位名叫任庆泰的照 年秋天 相师从德国人经营的洋行里买了一架手摇摄影机和14 14卷 相师从德国人经营的洋行里买了一架手摇摄影机和14卷 电影胶片,开始了中国人拍摄电影的最初尝试。 电影胶片,开始了中国人拍摄电影的最初尝试。他请来 了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派”创始人谭鑫培, 了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派”创始人谭鑫培,让他表 演京剧《定军山》 自己进行拍摄。 演京剧《定军山》,自己进行拍摄。这部电影后来在北 京的大栅栏影戏园和吉祥戏院以及其他城市先后上映, 京的大栅栏影戏园和吉祥戏院以及其他城市先后上映, 场面十分轰动。 场面十分轰动。 它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它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但是准确地说 应该是京剧记录片,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影艺术作品。 应该是京剧记录片,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影艺术作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探究与思考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 颁布剪辫令,规定:令到之日,限20日, 官军民一律剪掉辫子,有不遵者,以违 法论。命令也很严厉,但没以死相挟。 然而,响应者却最众。仅在广东,一天 就有20余万人剪了辫子。
想一想: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什 么要颁布剪辫令?
火 了 剃 头 匠
照相术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 传入中国?
(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 国门的被迫打开,外国先进的科技成果 也传入中国,并终将被国人所接受)
机早 期 的 照 相
今天的照相机
从这一组相机与照片中你发现什 么变化?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照相机也随 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日趋完美,功能完善, 小巧灵便,色彩清晰;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日益提高,思想更趋文明,追求自由, 自然,富有浪漫情调。
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想。
四、服饰的变迁
清朝的人们穿什么样式的服装呢
同一时期外国男子的主要衣着是什么? 与清代男装相比有什么不同?
中山装的发明:
孙中山:“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
最 早 『 中 山 装 』 的 式 样
女装——旗袍
建 国 后 的 旗 袍
现 代 社 会 的 旗 袍
大家在欣赏中,能否看出改良后的 旗袍与老式旗袍的区别吗?
现代旗袍更合体,显得体态窈窕,气质 高雅。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人们更加追求 人体的自然美,使得服装也发生了巨大的 变革。
清末以前
清末民初 出现照相与电影
日常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服饰 留辫子 大人、老爷 长袍马褂
剪辫子 先生,君 西装,中山装,高领 服装,旗袍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常州钟楼实验中学柳林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欣赏、表演、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

(3)学生自主编排小品: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现辛亥革命前后的习俗、礼节和称谓等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了解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教学难点:分析变化的原因,尝试从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发展。

导入新课:图片组合:1842鸦片战争,1911辛亥革命。

师:第一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生:鸦片战争。

师: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第二幅呢?生:辛亥革命。

师: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清王朝。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末民初人们的生活有没有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授课过程:(一)照相和电影的出现画像:慈禧和光绪。

师:由于画像的种种局限,当照相术传入中国后,慈禧爱上了拍照,这位太后可谓到了不爱江山爱拍照的程度。

照片组合:慈禧。

师:哪位同学知道慈禧拍照的小故事吗?生:略。

师:照相术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呢?比照相更先进的电影呢?知识竞赛,学生阅读课本本节内容,分组选题号回答。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

等级森 严
谁可以 穿中山装?
自由平等
行政 立法 司法 监察 考试
五权分立
❖ 进步 ❖ 文明 ❖ 近代 ❖ 崛起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题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中山装诞生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中山装的特点及原因 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变迁


称呼 习俗 (发式) 生活娱乐
老爷、大人等 男子发辫 画像
先生、君、职务相称 男子短发
照相
听戏文看电影Fra bibliotek社会生活的变迁
重、难点
1. 本课重点: 中山装的特点及意蕴
2. 本课难点: 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反映出的是近代
化的起步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袖口 宽松 窄小
下装 袍装 裤装 人文精神
宽松 简洁 整体风格 肥大 适体
中山装具有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重人体造型,注重借服饰 来体现和传达人体美的美感。 ——《中山装和孙中山的服饰文化观》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剪发辫 改称呼
末代皇帝溥仪剪辫装
改称呼的内容:
1、革除“大人”“老爷”等称 呼 2、民国政府职员间改称职位
3、民间称“先生”或 “君”
三、服饰的变化
中 山 装
旗女之袍
20年代的旗袍
解放初的旗袍
1938年的海外旗袍
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 有如此大的变化?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从此西方 列强从中国搜刮钱财,而西方先进的一些 生活习惯、发明创造、典章制度也随之进 入中国,使得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 变化。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的出现
照相术诞生于19世 纪30年代的欧洲, 40年代以后传入中 国。
早期的照相机
拉 黄 包 车 的 情 景
2、电影的出现
1896年8月11日, 在上海徐园 “又一村”茶 馆第一次放映 了电影—— 《马房失火》
电影正式 传入中国
• 渔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对孪生子女小猴、小猫。一场暴风雨夺去了 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刚生下的儿女,只身到了船王何家做 了奶妈。 • 十年后,何家少爷子英和小猫、小猴都长大,由于三人从小 在一起长大的,所以相互非常要好。又过了八年,小猫、小猴继 承父业,租了何家的渔船,以捕鱼为生。何家少爷子英出国留学, 主攻渔业,临行时三人聚在一起,子英表示将来回国后要出力改 良中国的渔业。在此之后,渔民的生活很不平静,盗匪横行,徐 家生活依旧十分贫困,而且家里遭劫,徐妈双目失明。何家又同 外国人一起办了一个渔业公司,小猫、小猴捕鱼更加困难,他们 只得带着母亲到上海去找舅舅。但舅舅也只以在街头卖唱为生, 小猫、小猴只好和舅舅一起卖唱。巧的是,在上海他们遇到了回 国的子英,如今子英进了父亲的公司。好心的子英给了小猫、小 猴一百块钱,没想到这些钱反倒让他们被诬陷是抢劫而得的,因 而被捕入狱。他们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 海。小猫、小猴无家可归。何子英希望小猫、小猴到何家去,但 父亲也因渔业公司的破产自杀了。目睹这一切的子英放弃了他那 改良的计划,跟着小猫、小猴一起到海上捕鱼。不幸的是,小猴 因捕鱼受重伤致死,《渔光曲》的歌唱声响起……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普会寺中学张振林课程标准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2、学习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分析其原因3、学习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了解社会的变化4、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逐步形成以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影视录像、旧服饰,并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加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编辑本组的研究成果,并分组陈述、讲解,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及网络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入的照相和电影,以及受西方影响发生的剪发辫、改称呼和服饰等变化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2、我国的旗袍在今天世界服饰界占有重要地位,说明了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的表现。

难点是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这一课内容丰富生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剪发辫、改称呼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时会有难度,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讲解。

学情分析:初二年级中,有不少学生是实践活动组的成员,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让他们去探究与本课内容中与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
会走向成功!) 1.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 展的史实;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 称呼的基本史实,并分析其原因。 2.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 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
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一、阅读54—55页“照相与电影”的出 现,回答1—2题: 1.简单说一说照相技术的产生以及在 中国传播产生的影响。
2.列举中国近代电影的两个“第一”。
二、阅读教材55—56页“剪发辫,该 称呼”一目,回答3、4题: 3.图中事件发生于什么时间以后?为 什么说这一事件成为革命的标志?
4.民国政府为什么要更改前清官场称 呼?体现了什么愿望?
三、阅读56页最后一目,回答第5题: 5.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出现了哪些具有新意的服饰?
【课堂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 立思考成为习惯) 分析一下,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 为反抗侵略、挽救中国,从各 个途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 同学们回顾历史上都有过哪些 尝试和探索?
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照相传入中国的时间 电影传入中国的标志 19世纪40年代 1896年上海徐园 放映“西洋影戏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电影 ”
时间: 1905年
《定军山》 名称:
特点: 京剧艺术记录片 意义: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A

C《难夫难妻》
D 《风云儿女》
2、电影传入中国后,首先落户于哪个城市 (
B
) B 上海 D 广州
A 北京 C 武汉
3、剪发辫、改称呼始于( A 鸦片战争后 C 维新变法运动后
D

B 洋务运动后 D 辛亥革命后
4、民国初年,最具有特色的服装是( A 西服 C 中山装 B 旗袍 D 唐装
C



孙中山和中山装 清朝官服
旗 女 之 袍




20年代的旗袍
民 国 少

20-40年代 的旗袍
1938年的 海外旗袍
解 放 初 的 旗 袍
现代旗袍
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 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 变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到 什么启示?
1、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A《定军山》 B 《渔光曲》
人们怎样留下 记录?
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早 期 的 照 相 机
被日军炸后的商务印书馆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 影是1905年拍摄的、 由京剧大师谭鑫培 先生主演的京剧片 《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 影节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剧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 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来。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 映场所之一──西单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 女子进入的戏园。 Nhomakorabea发辫、改称呼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传统 旗袍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照相、电影 的传入和流 行
清入关后男 剪辫 子留有长辫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
旗装
装、高领服
装(现代旗
袍)
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三、服饰的变化 (1)西服的引进 (2)中山装的出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西
(1)西服的引进


西 服 的
演 变


西服是西方人的传统服装,最初有外国人和中国留 学生带如进来。由于西服设计科学,穿着方便,逐 渐被广大中国人接受,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 服已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流行了。
(2)中山装的出现
2、电影出现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胡 蝶
二、剪发辫、改称呼
(一)剪发辫
• 1、发辫的由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版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71张)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版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71张)
清末民初在文化教育方面有 了哪些新气象、新发展?
废科举、兴学堂;创办报刊, 兴办印书馆。
清末民初,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不仅在教育和文化上出现了新气象,在 社会生活上,也出现了除陈布新的新浪 潮。古老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 例的变迁。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入这 一变迁历史潮流中。
知识目标: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 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了解清末民 初人们服饰的变化,知道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
•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 电影事业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优 秀的演员和电影作品。
阮玲玉,祖籍广东省中山县, 1910年4月26日生于上海, 1935年“三八”节前夕,留下 “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 杀,年仅25岁。阮玲玉是中国 早期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被尊称为“一代艺人”。
代表作品: 《挂名的夫妻》、《血泪碑》、《白云塔》、《故 都春梦》、《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桃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一)、照相
1.照相术在西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传 入中国的?
19世纪30年代末;19世纪40年代以后。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 明了照相术。 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 尔来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 条约谈判时拍了不少照片。
2.照相最早开始出现于中国的什么地方?
清朝宫廷。
幕。
时间: 1905年 名称: 《定军山》
特点:京剧艺术记录片
意义: 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中国近代电影的发展
• 一开始外国人放电影,内容都是外 国的风光人物等。最早以中国生活 为题材的影片是由外国人拍的,在 外国放映。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有何表现。
(1)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追求民族平等;追求世界和平。 (2)服饰的变化;称谓的变化;强令男子剪掉辫子等。
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 动力。
——陈独秀
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
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 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 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B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某校八年级同学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
展”,你认为不可能找到的历史照片是( D )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剪辫运动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
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照 相 机
最初的照相
照相传入中国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以后
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影,她 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影像清
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特写照,
示“三省吾身”的严谨治身理念。
中 山 装 的 由 来
西服的演变
请看!
西服
20世纪20年代旗袍的样式
现 代 旗 袍
照相与电影
照相术: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的出现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电影:1905年,中国人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化 剪发辫: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 布剪辫令 改称呼:官场革除“大人”“老爷”称呼,一律改 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易服饰:西服、高领服装开始流行,中山服是这一时 期最具特色的服装
《 定 军 山 》 剧 照
渔 光 曲
歌 女 红 牡 丹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照相与电影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和服饰的改变等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了解对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旧服饰等,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认识。

以服装表演和服装图片展示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服装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入的照相、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饰受西方影响发生的变化等都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今天我国的旗袍在世界服饰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培养学生勇于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和电影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通过参与式学习,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知道这些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查找有关照相、电影、剪发辫、改称呼、服饰变化的资料。

收集自己以及家庭的新旧照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介绍。

导入:使用自制课件为学生展示百年中国的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

在这些探索和变革中,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了艰难的起步,而在这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目标导航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三、自学检测上海定军山京剧无声默片有声孙中山职务先生或君西服中山装高领旗袍四、随堂演练(一)、选择题1.照相术传人中国的时间是( )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晚期D.20世纪初期2.对于电影的说法,错误的是( )A.1895年,法国人发明电影。

一年后传人中国,首先落户上海B.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定军山》,这是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C.20世纪初,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成为有声电影D.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3.中华民国时期的男性新国民必须要做的是( )A.剪去辫子B.脱掉长袍C.禁止缠足D.中山装4.中华民国时期,颁布法令规定不许叫的称呼是( )A.李先生B.王君C.赵科长D.张老爷5.民国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是( )A.西服B.中山装C.高领装D.运动装(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孙中山(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孙中山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是什么?(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祥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7.概括民国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 大脚丫
假如你生活在22世纪, 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 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 习俗也会随之改变,逐渐革除陋习 走向文明,这一过程直到今天还在 继续着。那么你能否试着找出我们 生活中的一些陋习,并合理猜测这 些陋习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清 末 一 家 子

三寸金莲的女子
民间女子
清末
民国
老照片的历史 作用?
清末结婚照
民国结婚照
④、作用:
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段, 保留社会发展真实证据, 为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珍贵 的影像资料。
2、电影:
①、传入中国:1896年 西洋影戏 《定军山》 ② 、中国第一部影片:
时间:1905年
B)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晚期
D.1896年
2、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 ) 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B.1905年拍摄京剧艺术记录片《定军山》 C.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的出现 D.胡蝶等优秀演员的走红
B
3、颁布剪辫令的是 (
A.慈禧太后 C.袁世凯
B.宣统皇帝 D.孙中山
生活中的陋习: 乱扔乱倒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随地吐痰、乱涂乱画、践踏草地、不遵 守交通规则、上车购物不排队、说粗话 脏话、在禁烟场所吸烟、迷信陋习(丧 事大操大办、清明节烧纸钱) 校园陋习: 在课桌和墙壁上乱涂乱画、饭前饭后不 洗手、吃饭时间跑步冲向饭堂、打饭菜 不排队、吃饭时大声讲话、不维护公共 厕所卫生。
西服
中山装(最具特色) 高领服装 2、女士:
满族旗袍
经过改良的旗袍
现代旗袍
照相、电影的出现和流行 社 娱乐: 会 生 剪发辫: 剪辫 活 的 改称呼:先生、君 变 官职 迁 中山装、西服、高领服装 服饰: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社会生 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西方 科技文明成果成随之传入中国。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交通 交通基本靠走, 通讯 通讯基本靠吼, 传媒基本靠手。
第11 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
①、诞 生: 19世纪 30年代末
②、传入中国: 19世纪40年代以后 ③、走进清宫: 19世纪晚期
早期的照相机
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大光明照相馆
北京:丰泰照相馆——中国 第一部电影诞生地
D)
4、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大人 ”“老爷”称呼,改称“先生”, 这一变革体现了 ( ) A.中国开始与国际接轨 B.中华民国标新立异 以示与清朝的区别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称呼更简洁了
C

5、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服饰发生重大变化,下列体现中西 合壁特点的服饰是 ( )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马褂 D.满族旗袍
B
6、中国领导人出席重要会议、仪式 经常穿着中山装,你知道人们开始 穿着中山装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维新变法后 D.辛亥革命后
D
7、下列哪一个不是辛亥革命期间流 行的社会潮流?( ) A.穿西装、旗袍 B.剪发辫 C.改称呼 D.说普通话
D
8、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 社会风尚的是 ( )
谭鑫培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4年 《渔光曲》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 的电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影星 一代歌后“金嗓子”
——周璇(常州人)
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皇后——胡蝶
王人美
二、剪发辫:
剪辫令
近代男子发型
三、改称呼:
革除“大人”、“老爷 ”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 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 律改成职务,民间普通称呼 改为“先生”或“君” 。
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 为什么到近代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 传进来的?应该怎样理解? (参考观点:该问题实际上是问我国近 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气 息、新事物,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几方面以 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吗?
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通讯工具:电报、电话
叩见 大人、老爷
中华民国成立后, 群众见到孙过一家西式点心铺 老板问:“ 先生 ,要点 蛋糕吗?”
《南京街头》
留学生
爱国人士
满清遗少
四、服饰的变化:
1、男士:
西服 中山装(最具特色)
穿 中 山 装 的 伟 人 们

四、服饰的变化:
1、男士:
③善于向西方学习。
情境纠错:
1921年,我在电影院看电影,电影中的 声音很大。突然有人进来说,从南京 来电报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剪辫令, 我们快把辫子剪掉吧。于是,我把辫 子剪了,还照了一张照片做留念,然 后我坐火车去了南京,见到了孙中山, 他说:“你见到本总统还不下跪?”
选择题
1、照相术传入中国是在( A.19世纪30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