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分配公平问题调查报告
保障房分配公平问题调查报告
保障房分配公平问题调查报告法学院“保障房分配公平问题研究”社会实践调查团①指导老师:张明霞尚永昕【摘要】保障房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其分配的公平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
本文紧紧围绕社会实践的成果,阐述保障房分配的现状,思考保障房分配不公平的原因,探求促进保障房分配公平的措施。
【关键词】保障房;分配公平;现状;原因分析;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已经买不起房,住房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
政府在两会上强调,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着力支持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使困难群体居有其所。
这就将保障性住房推到风口浪尖。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一般由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它是一项民生工程,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虽然保障性住房意义重大并且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实施建设、分配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最令大众做关心的就是保障房分配的公平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得到及时的解决,势必会拉大社会贫富差距,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
作为当代的有责任的大学生,我们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组来调查和研究这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保障房公平分配问题。
本篇报告主要展示了我们团队前期的实践情况,深入剖析保障房分配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供应对措施。
一、调查基本情况我们此次调查方式主要是走访和采访,一方面我们走访南京保障房小区,另一方面我们采访了建设局房改办的负责人员。
对于保障房分配的制度,他们都阐①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保障房分配公平问题研究”社会实践调查团,小组成员:王笑、杨茜茜、杨梅、张松、张佳琪、孟杰、黄炎、杜爱东述了自己的看法。
另外我们还在在泗阳和宜兴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和记录,对全省保障房分配政策的落实有了初步的了解。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简介本报告是针对保障性住房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组织、支持或管理的住房项目,旨在满足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等特定人群对住房的需求。
本调查报告将分析保障性住房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定量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和对保障性住房的意见。
定性方法则是通过深度访谈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具体情况。
调查结果保障性住房现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保障性住房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供不应求,申请人数远远超过可供房源的数量。
此外,一些地区存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管理不善等问题。
保障性住房问题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1.房源不足:当前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所有需要的家庭。
存在较长的等待时间,导致一些急需住房的家庭长期处于困境。
2.分配不公:一些地区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过程中存在不公正现象。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和审查,确保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
3.管理不善: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例如设施维护不及时、物业服务欠缺等,影响了住户的生活品质。
4.缺乏配套服务:保障性住房项目往往只提供基本的住房,而缺乏相关的社区服务设施,如幼儿园、医院、超市等,给住户带来不便。
解决方案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来改善保障性住房现状:1.增加房源供应: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投入,增加可供住户选择的房源数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加强管理和监管: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监管,确保分配公正、管理有序,建立严格的制度和流程。
3.改善配套设施:保障性住房项目应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满足住户的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社会参与:政府可以借助社会力量,与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合作,共同推进保障性住房事业,形成合力。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我们了解到保障性住房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保障性住房调研报告
保障性住房调研报告
《保障性住房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保障性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包括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住房补贴等。
然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情况如何,是否能够有效解决住房困难问题,需要进行调研和分析。
本次调研报告主要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对某城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落实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政府确实在建设和分配保障性住房上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住房分配不够公平、审批程序复杂繁琐等。
二、政策效果评估
通过统计数据和调研结果,我们发现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对困难群体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在实际效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住房质量不尽如人意、政策衔接不够等。
三、政策建议
基于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对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建议,包括简化审批流程、加大对住房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等。
最后,本报告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本报告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优化和完善。
保障性住房调研报告
保障性住房调研报告保障性住房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不断增加,住房问题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境,我进行了保障性住房的调研。
二、调研内容1. 政策法规:调研了有关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的规定、住房补贴政策以及住房产权制度等。
2. 住房建设情况:实地考察了多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了解了其建设进展、房源配备情况、社区服务设施等。
3. 分配政策与机制:通过访谈了解了住房分配的政策和机制,包括家庭资格审核、租金确定和住房变更等。
4. 入住人员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保障性住房入住人员的满意度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意见与建议。
三、调研结果1. 政策法规比较完善,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分配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据。
2.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展顺利,房源配备数量逐年增加,社区服务设施得到完善。
3. 住房分配政策和机制较为公平,严格审核家庭资格,租金合理,并提供住房变更机制。
4. 入住人员普遍对保障性住房表示满意,认为住房条件有所改善,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希望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完善配套设施。
四、建议与对策1.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提高房源供应,确保更多低收入家庭获得住房保障。
2. 进一步完善住房分配机制,提高公平性和透明度。
3.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4. 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管理和运营的监管力度,确保住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维护。
五、总结保障性住房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出相关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住房困境,并受到入住人员的认可。
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和完善配套设施,以提高住房保障的效果。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住房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房地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不断上涨的房价,许多人无法负担得起自己的住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障性住房成为了政府政策的重要方向。
本报告将对保障性住房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深入了解该政策的效果和问题。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保障性住房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1. 文献研究:阅读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论文,了解政策的背景和目标。
2.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数量和质量、住房价格变动情况等。
3. 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和实地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保障性住房政策概述保障性住房政策旨在提供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们住房的保障和支持。
其主要措施包括:- 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通过给予低收入家庭一定金额的住房补贴,帮助他们负担得起基本的居住费用。
- 公共租赁住房:政府通过建设和管理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
- 优惠贷款:提供低利率或无利率的贷款给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购买住房。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效果分析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政策认知度较低:大部分受访者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
2. 建设数量不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数量和速度无法满足需求,很多人仍处于住房困境之中。
3. 质量问题存在: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质量不高,存在问题如老旧设施、维修不及时等。
4. 资金支持不足:政府在保障性住房政策上的投入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力度。
建议和改进措施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为了进一步改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达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重要性和利益,提高政策的认知度。
2. 增加建设力度: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投入,提高住房供应量,缓解住房紧张局势。
3. 提高质量管理: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房屋设施的安全和舒适性。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保障性住房是解决居民住房困难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责任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报告基于对某市的保障性住房调查,旨在分析并评估该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有效性,为相关政策的定制和改进提供参考。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针对某市市中心区进行,共涵盖了10个主要社区。
通过问卷调查、面访和数据整理,共获得了500份有效样本。
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对该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了解程度、对现行政策的评价以及对未来政策改进的期望等。
二、调查结果1. 居民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8%的居民表示对该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有一定了解,其中44%的居民认为了解程度一般,24%的居民表示了解程度较深。
仅有12%的居民表示完全不了解该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2. 对现行政策的评价在对现行政策的评价方面,调查显示,53%的居民表示对该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比较满意,24%的居民表示很满意。
仅有16%的居民表示不满意,其中7%的居民表示非常不满意。
此外,27%的居民认为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3. 对未来政策改进的期望在对未来政策改进的期望方面,调查显示,61%的居民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扩大保障范围和数量。
同时,53%的居民希望政府在住房分配中更加公平合理,避免出现不公正的情况。
此外,38%的居民希望政府在租金控制和房屋质量监管方面加强管理。
三、政策建议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
3. 完善住房分配机制,确保住房分配的公平合理,避免不公正的情况发生。
4.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监管,提高房屋质量和租金控制的效果,保障居民的基本利益。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形成政府统一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推动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保障性住房成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方案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目的及范围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情况,包括政策制定、资金投入、住房分配、住房质量等方面。
调查范围包括市各区县的保障性住房项目。
三、调查方法及过程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向相关部门、社区居民、保障性住房受益者等人群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并对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实地调查,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四、政策制定与执行情况调查⒈部门责任:调查相关部门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包括政策目标制定、资金分配、监管等。
⒉政策宣传与推广:了解部门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情况,包括宣传渠道、宣传内容、受众覆盖等。
⒊资金投入情况:调查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资金投入情况,包括投资金额、来源和使用效果等。
⒋政策衔接与协调:调查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衔接与协调情况,包括土地政策、财政支持等。
五、保障性住房分配与管理情况调查⒈申请条件与流程:了解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包括居民资格审核、申请材料提交等。
⒉住房分配机制:调查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机制和比例,包括公开摇号、租金入住等方式。
⒊公平性与公正性:评估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公平性和公正性,包括是否存在权力寻租、腐败等问题。
⒋居民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了解住户对保障性住房的满意度和改善情况。
六、保障性住房质量与服务调查⒈建筑质量评估: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筑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结构安全、环保性能等。
⒉设施和配套情况:调查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公共设施、交通便利、商业配套等情况,评估居住条件。
⒊物业管理服务:评估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物业管理服务情况,包括安全保障、公共卫生等。
七、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调查结果,对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包括政策调整、工作流程优化等,以进一步提升保障性住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加快,我国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发展。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如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管理不规范、保障性住房质量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
在我国,有关部门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存在以权谋私,私分公房等现象,导致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
这不仅严重违背了保障性住房的初衷,而且也增加了广大居民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不信任感。
二是保障性住房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各地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保障性住房管理混乱,一些保障性住房甚至变成了“商品房”,导致保障性住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三是保障性住房质量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有限,很多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存在问题,一些保障性住房小区缺乏公共设施、交通出行不便等问题。
综合以上情况,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和质量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分配的监督。
有关部门应该建立更加严格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制度,公开透明地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防止以权谋私、私分公房等现象的发生,增加人民群众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管理的投入,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体制,建立保障性住房管理部门,制定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标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使用、管理和修缮等工作得到规范执行。
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
政府应该增加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标准,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小区的配套设施,改善其居住环境,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住房的品质。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简版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引言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而提供的住房资源,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调查报告旨在分析保障性住房的现状、问题和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调查方法为了了解保障性住房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1. 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问卷,搜集居民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看法和体验。
2. 访谈调查:我们采访了部分居民、政府官员和相关专家,深入了解他们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认知和评价。
3. 数据分析:我们收集了相关统计数据和政府公开数据,对保障性住房的供需关系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保障性住房供需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保障性住房的需求远超过供应。
许多居民在申请保障性住房时面临长时间的等待,甚至有些人的申请被拒绝。
同时,保障性住房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的保障性住房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则供不应求。
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部分受访居民反映,保障性住房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一些住房存在漏水、电路老化等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此外,保障性住房的维修和改造工作也滞后,导致住房状况逐渐恶化。
保障性住房管理与分配问题在调查中,一些受访居民反映了保障性住房管理与分配存在的问题。
部分人提到,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不公平,有些人得到了多套住房,而有些人却得不到保障性住房。
此外,一些保障性住房被转租或私自出售,破坏了公平分配的原则。
影响与建议影响保障性住房不足和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长期的住房困境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平等的现象。
同时,保障性住房管理与分配不公平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改善保障性住房的状况:1.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政府应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在需求大的地区,提高居民的住房保障水平。
2. 提升住房质量监管: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监管,定期维修和改造住房,确保居民的居住环境安全和舒适。
3. 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和分配机制:建立公平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防止滥用和不公平现象发生。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正文部分分析了我国保障房政策现状,指出保障房建设面临的问题包括分配政策矛盾和资金难题。
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增加建设资金、完善设计标准等对策。
结论部分强调了解决保障房分配不公、加快建设进度和提升品质的重要性。
当前保障房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政府的努力和改进政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困难,为我国的保障房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加强保障房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我给出的关键词如下:保障房发展、问题、对策、政策现状、建设面临的问题、分配政策矛盾、建设资金难题、提升品质、政府监管、分配不公、建设资金增加、设计标准完善。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保障房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保障房政策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保障房的建设标准和质量也面临着一定的批评和争议。
深入分析我国保障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对于推动我国保障房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保障房是保障国家贫困人口基本住房权利的一项重要政策。
研究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保障房政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深入研究保障房分配政策的矛盾和建设资金难题,有助于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提高保障房建设效率和质量。
探讨提升保障房品质的对策,能够为未来保障房建设提供指导,促进保障房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研究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有效推进我国保障房事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我国保障房政策现状我国保障房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实现全体人民都有住房的目标。
保障房政策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1咸阳市全面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一栋栋“民生楼”拔地而起。
在分配保障性住房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多措并举让困难群众有所居,确保保障性住房合理分配。
一是扩大受益范围。
20xx年,咸阳市就适当放宽市区廉租放保障对象议定标准,保障范围扩大为:低保户或人均月收入345元(含345元以下)、无房或人均住房14平方米以下的家庭。
经适房保障对象为:夫妻双方具有市区城镇户口、年收入3万元以下、无房或人均住房低于16平方米的家庭。
二是坚持严格审批。
廉租房申请坚持“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即由申请人户口所在地街道办初审公示、区民政局、区房改办复审、随后报市住建局审核并公示。
经适房申请坚持“两级审核、两级公示”,即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纪检部门共同初审并公示(非但未从业人员由街道办和纪检部门初核),随后报市住建局通过住房信息库查询审查并公示。
三是两种途径保障,及时配租配售。
对符合廉租房保障政策规定的登记家庭,首先选择给予实物配租,在暂无房源的'情况下及时给予住房租赁,直至得到实物配租或“家庭脱困”(人均收入和住房面积超过住房对象认定标准)。
市区标准补贴为每平方米4元,无房户按每人每月14平方米计发,住房困难家庭按现有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与保障面积的差额计发。
同时,廉租房原则上根据申请时间及保障号顺序及时给予实物配粗,老、弱、病、残者家庭优先分配底层楼房。
经适房采取现场摇号的方式确定配售住房,并接受纪检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现场监督。
四是加强动态监管。
对享受廉租房保障政策的家庭,实行年度复核和动态管理制度。
经年度复核不符合保障条件的,立即停止保障,仍符合保障条件但家庭人口、住居发生变化的,相应调整补贴金额;认定为蓄意套取廉租房保障的,坚决取消保障资格并严肃处理。
廉租房实物配租周期三年,期满后必须重新申请、审查。
各县市区也都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认定措施、审查办法和动态监管措施,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
浅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指政府为解决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而实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自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帮助需要的居民解决住房问题。
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分配和运营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平、利益多元化、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一些住房资源被不法分子侵占或者变相拆迁。
在运营过程中,一些小区物业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只有不断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住房困难群体的基本居住权益,实现住房保障工作的有效推进。
1.2 问题意识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分配问题和运营难题,这些问题既牵涉到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涉及到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担当。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分配不公平、资源利用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项目的推进进度和质量,还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深刻认识到它们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造福广大居民。
要提高问题意识,就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不断提高问题意识,才能让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更加顺利,更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分配问题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旨在解决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上海住房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上海住房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上海住房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住房是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上海房价持续上涨,住房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上海市推出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
本报告通过对上海住房保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当前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为上海市城乡居民,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实地走访调研的对象包括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和房屋中介等。
三、调研结果1. 住房需求调研发现,上海市居民对住房需求既注重数量,也注重质量。
75%的受访者表示需要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其中约40%的居民表达了拥有自己的住房的迫切需求。
而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租房需求更加迫切。
2. 住房保障政策上海市推出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包括公租房、优秀安居工程等。
受访者对于这些政策的认知度较高,其中67%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公租房政策,并希望能够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
然而,受访者普遍认为政策执行不够严格,公租房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
3. 供给和价格调研显示,上海市住房的供给量和价格仍然不平衡。
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增加住房供应,但供不应求的状况依然存在,导致房价居高不下。
市场化购房仍然是最主要的购房方式,但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无法负担高额的购房成本。
4. 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
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市公租房的租金价格相对较低,但供给量有限,难以满足需求。
同时,受访者普遍反映公租房分配不公,存在黑箱操作的问题,导致低收入家庭难以享受到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实惠。
四、问题与挑战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问题和挑战:1. 住房供给不足,价格居高不下;2. 低收入家庭租房需求较高,但公租房供给不足;3. 公租房分配不公,黑箱操作问题严重;4. 住房保障政策执行不够严格。
浅析保障房分配存在的问题
浅析保障房分配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空置率和因分配管理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两个为零”,廉租住房租金收缴率和完好率“两个百分之百”,圆了部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梦”。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分配是保障房的‘生命线’,分配不公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在这方面要加强探索。
”结合工作实践,本文试图对保障房公平分配管理做一些分析。
一、保障房分配中存在的问题1.保障率不高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保障能力有限,导致保障对象存在盲点,部分中低收入人群无法成为分配对象。
荆门市户籍、中低收入者可按照自身情况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住房,但对于数量庞大的外地户籍、中低收入人群的“夹心层”群体,如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等,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保障条件,其漏保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城镇化进程,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关键因素。
保障房建设数量的不足和布局的不合理,也导致长期轮候和退租现象的存在,难以实现应保尽保。
2.准入关不严基层住房保障工作力量薄弱,审核手段单一,未能实地入户调查,加之居民住房、工资、纳税、家庭资产等信息资料分别由不同部门掌握,各部门之间未能实现数据共享,住房保障部门也尚未与税务、住房公积金、金融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有些信息查询还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保障对象的收入、资产及其变动情况难以得到核实,致使保障对象的核查工作流于形式,出现“非保得保”的现象,引发社会质疑,不利于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
3.监管度不够由于监管部门的人力有限,加上保障房点多量大,而且地址比较分散,基本上不会逐户上门核实使用情况。
而由于保障房的租金远低于同地段同期市场平均租金,以致部分承租人钻政策空子,特别是以虚假材料恶意骗租的不符合保障条件的承租人,将保障房以市价转租赚取租金差价。
对已享受住房保障家庭的后续监管不到位,且缺乏必要的失信惩戒手段,也导致部分保障对象资产、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已不再符合保障条件,但仍未按规定退出或直接续租保障房,拖欠租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住房保障政策调研报告
住房保障政策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研分析住房保障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情况,探讨其对居民居住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对住房供给、价格控制、租赁市场等方面的数据统计和实地走访,得出结论如下:1. 住房供给状况我国住房供给问题十分紧迫。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大城市房源相对紧缺,中小城市供应面临过剩。
此外,农村地区住房条件普遍较差,亟待改善。
2. 住房价格控制尽管我国已出台一系列住房价格调控政策,但房价仍处于高位,对普通居民而言过于昂贵。
这导致了许多人难以负担购房贷款,特别是年轻人和低收入群体。
3. 租赁市场发展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规模扩大,但仍存在多个问题,例如租金上涨、租赁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缺失。
这些问题对于租房者来说增加了经济负担和住房安全的风险。
4. 住房保障政策存在问题住房保障政策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融合与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结论与建议:为了解决住房保障面临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住房供应:- 加强城乡住房建设,提高农村住宅建设质量和保障标准。
- 针对大城市,加大土地供应,在合理范围内增加住房建设。
- 鼓励和支持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满足不同收入层次的住房需求。
2. 制定差异化的住房价格政策:- 对于经济发达的城市,适当调控房价,保持市场稳定。
- 针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通过财政扶持等方式,降低居民住房的经济负担。
3. 完善住房租赁市场监管:- 加强对租房市场的监管,确保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 完善租房合同的法律保护,维护租户的利益。
- 鼓励和引导专业化的房地产运营企业进入租赁市场,提高租赁服务质量。
4. 完善住房保障政策:- 提高基本住房保障的覆盖率和质量,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权益的实现。
- 探索多元化的住房保障方式,如住房租赁补贴、购房补贴等,以满足不同需求群体的居住需求。
- 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的跨部门协同与整合,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住房保障 调研报告
住房保障调研报告住房保障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每个公民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和负担得起的住房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长,住房问题成为了许多国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住房保障的现状及其对公民生活的影响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住房保障的现状。
根据我国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可分为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两种形式。
公共租赁住房是由政府兴建和出租的,租金相对较低,适用于低收入群体。
而廉租住房则是由政府购买或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居民,租金也是有一定优惠的。
此外,我国还实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公积金可用于购房和租赁。
然而,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住房保障体系,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供需不平衡。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住房需求迅速增加,但供应不足。
尤其是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高企,租金也偏高,很多人难以负担得起居住成本。
其次是保障对象的界定模糊。
如何确定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让他们享受低租金或购房优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是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不力。
一些廉租住房被滥用或变相售卖,使得真正需要住房保障的人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住房保障对公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条件。
当人们拥有适宜的住房时,能够更好地安置家庭,并在有保障的环境中生活。
其次,住房保障对改善社会稳定和减少社会矛盾起到积极作用。
当低收入群体能够得到合理的住房保障时,减少了他们生活的焦虑和压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最后,住房保障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住房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人们能够稳定居住,也能够投资其他领域,促进经济的繁荣。
为了解决住房保障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需要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力度,增加供应量,缓解住房供需矛盾。
其次,应该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标准,提高保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另外,需要强化对住房保障政策的监督和管理,遏制滥用和变相售卖的行为,确保住房保障的公平和公正。
分房调研报告
分房调研报告分房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分房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根据个体所具备的不同需求和资源情况,把房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达到公平、公正、高效的目的。
房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分房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分房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进一步的完善房屋分配机制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分房政策的具体操作流程、公平性和效率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
三、调研结果1. 分房政策的执行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于分房政策的执行情况表示满意,认为政策执行的公正性较高。
大多数人表示在申请过程中并未遇到太多的问题,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积极配合,提供了相应的帮助。
2. 分房政策的公平性问题但是,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权力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的情况,会偏向某些特定的群体。
这会导致一些优秀的申请者不能得到合理的分配。
其次,一些申请者提出了对于房源审核标准的质疑,认为标准过于模糊,容易导致不公平。
他们建议建立更为明确的审核标准,以减少主观性的干扰。
3. 分房政策的效率问题从受访者的反馈中可以得知,分房政策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一方面,由于申请者众多,政府部门会受到一定的负担。
另一方面,一些个别申请者出现了盗刷、虚假申报等问题,导致申请审核的工作量增加,效率下降。
四、建议和改进建议为了改善分房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 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房源的调查和审核,确保房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同时,建议建立更为明确的审核标准,减少主观性的干扰。
2. 加大对分房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确保各个环节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建议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及时接受公众的反馈和投诉。
3. 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分房流程。
通过建立分房信息平台,实现申请材料的数字化提交和审核,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分房的效率和准确性。
安置房分房问题情况汇报
安置房分房问题情况汇报近期,我单位对安置房分房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安置房分房情况概况。
根据初步调查,我单位安置房分房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房不公平,部分安置房分房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一些家庭得到的房屋面积较大,而另一些家庭则面临房屋面积较小的情况。
2. 分房不透明,在分房过程中,一些家庭对于分房的程序和标准存在疑惑,缺乏透明公正的分房标准和程序,导致分房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3. 分房不及时,部分家庭在等待分房结果时长时间得不到明确答复,导致分房进度缓慢,影响了家庭的安置计划。
二、分房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1. 分房标准不明确,在分房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导致分房结果难以令人满意。
2. 分房程序不规范,分房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分房结果不公平。
3. 分房管理不到位,在分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导致分房结果不及时。
三、解决分房问题的建议。
为了解决安置房分房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明确的分房标准和程序,确保分房过程公平公正。
2. 加强分房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分房结果符合规定。
3. 加快分房进度,及时为家庭提供安置房,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四、分房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解决安置房分房问题,对于保障家庭的基本居住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的分房程序和公正的分房结果,才能让每一个家庭都得到公平的对待,让他们在新的安置房中安居乐业。
五、结语。
通过对安置房分房问题的全面调查和汇报,我们深刻认识到解决分房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我们将按照上述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全力解决分房问题,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安置房中得到合理的安排。
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家庭对于分房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分房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房分配公平问题调查报告法学院“保障房分配公平问题研究”社会实践调查团①指导老师:张明霞尚永昕【摘要】保障房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其分配的公平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
本文紧紧围绕社会实践的成果,阐述保障房分配的现状,思考保障房分配不公平的原因,探求促进保障房分配公平的措施。
【关键词】保障房;分配公平;现状;原因分析;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已经买不起房,住房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
政府在两会上强调,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着力支持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使困难群体居有其所。
这就将保障性住房推到风口浪尖。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一般由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它是一项民生工程,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虽然保障性住房意义重大并且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实施建设、分配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最令大众做关心的就是保障房分配的公平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得到及时的解决,势必会拉大社会贫富差距,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
作为当代的有责任的大学生,我们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组来调查和研究这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保障房公平分配问题。
本篇报告主要展示了我们团队前期的实践情况,深入剖析保障房分配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供应对措施。
一、调查基本情况我们此次调查方式主要是走访和采访,一方面我们走访南京保障房小区,另一方面我们采访了建设局房改办的负责人员。
对于保障房分配的制度,他们都阐①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保障房分配公平问题研究”社会实践调查团,小组成员:王笑、杨茜茜、杨梅、张松、张佳琪、孟杰、黄炎、杜爱东述了自己的看法。
另外我们还在在泗阳和宜兴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和记录,对全省保障房分配政策的落实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地点概况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和重点医疗机构最集中的城市,南京地区的保障房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随着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即将收官,南京作为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投入了400多亿元,一次性全面开工建设以丁家庄、上坊、花岗、岱山为主体的四大片区保障房,规划与建设过程尤其重视“以民为本”,千方百计避免“孤岛”现象的出现,从小区选址到交通及生活配套设施,甚至到未来的就业问题都作出了系统的布局。
此外,南京地区在保障房分配的方式方法手段上成熟,具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并以此体现出我国其他城市在保障房落实上的共性问题。
本次的调查主要选择南京、泗阳和宜兴三座城市,调查范围涉及苏中、苏北和苏南,使调查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1.建设局建设局的主要职能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建设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综合管理全市建筑活动;规范建筑市场。
指导全市住宅建设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负责全市房地产业行业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房产总量;指导城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开发利用工作;负责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各项配套政策的拟定并监督实施;指导住房公积金及其他房改资金的归集、使用、管理;负责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的房地产发证、交易等工作;指导全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2.小区业主保障房一般由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小区业主作为房屋的居住者,应该是保障房政策最直接的受益人,也是最能直接感受到政策的分配和落实的群众。
他们作为给我们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来源,是我们调查保障房分配政策的落实研究最大的保障。
(三)走访情况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泗阳县“城东花园”小区是政府2000年建设的拆迁安置房,我们的调查受到小区业主的热情接待。
我们对业主的采访反应出仅仅在一个小区就有30%~40%的业主不属于拆迁安置保障范围。
当地政府规定,拆迁户凭拆迁证可到售楼部以低于市场价30%左右的价格购买拆迁安置房。
这项政策是为了保障拆迁户的利益,却被一些投机者加以利用。
由于只要有拆迁证就可以买房,很多家庭为了贪图便宜都会花费2万甚至3万元钱从拆迁户手里购买拆迁证,并以拆迁户的名义购买安置房。
如果是用于家庭居住对于社会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不乏一些房地产投机者购买拆迁证以后以低价购买保障房然后以高价卖出去,这样势必会影响房地产管理秩序,同时也会加快房价上涨的势头。
我们调查的另一个小区“西康佳苑”是政府2010新建的廉租房,按照国家规定,廉租房是政府或机构拥有,用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赁给低收入家庭的。
低收入家庭对廉租住房没有产权,是非产权的保障性住房。
在房价疯涨、经济适用房走入困境、百姓居住难的背景下,廉租房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救命草”。
进入“西康佳苑”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这个小区有多么的整洁干净或者宏伟气派,而是墙上的一则售房广告,上面写着“现有安置小区一套住房欲对外急售,三楼,三室一厅,一厨一卫,面积约90平米,已装,有意购买者请电话联系1505xxxx967”。
然而,这种事情并不是仅此一例,当地政府规定,廉租房的申请条件是:1、家庭经济困难,有残疾人员;2、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同时还规定廉租房的租金价格标准是每平方米1元,廉租房产权归房地产商,廉租房业主在5年以后可以购买廉租房,并且政府每年都要对业主进行审查,发现不符合廉租房居住条件的住户要剔除出去,把廉租房分给真正需要的家庭。
与商品房相比,便宜的廉租房自然成了许多家庭的瞄准对象。
同时,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吸引了很多的炒房者。
在小区里,我们首先采访了一位门卫大爷,从门卫大爷的叙述中,我们小组发现,在这个小区有70%左右都是所谓的“关系户”,他们并不符合廉租房的居住条件,同时买卖廉租房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我们在小区的走访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我们的走访中,发现在这个小区里私家车林立。
或许有的私家车并不是一些国际名牌豪车,但是对于“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廉租房住户应该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在我们挨家挨户敲门走访的过程中,当我们敲开一扇门的时候,发现门后的这户廉租房不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装修比较简陋,反而是空调电脑冰箱等家电装修一应俱全。
同时还遇到一位闪烁其词的住户,一直说自己是后来搬进来的,不肯透露住房情况,让我们不得不对其租房资格产生怀疑。
实践过程中,有一位廉租房住户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当我们问及政府每年是否有人来进行资格审查时,他说,根本没有人来进行审查。
这一回答让我们感到了惊讶。
,经过了对廉租房片区的实地了解,我们又前往了当地的建设局,接待人员拿出了住户资料,包括一些资格审查的文件,让我们观看。
然而在我们对其采访的过程中,该主任对我们询问的“是否派人定期审查住户资格”这一问题,他的回答却是,定期派了工作人员进行了审查。
甚至我们在办公室门口发现了一张关于取消部分住户资格的公示。
对于同样的问题却得到了政府与住户不一样的回答,这样的情形是否自相矛盾呢?二、保障房分配的现状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8月31日视察天津保障房时提到“2009年至2011年底,全国共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房2100多万套,基本建成1100万套(见图1)。
保障性住房覆盖面从2008年不足4%提高到11%(见图2),这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
事实证明,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民生工程,是发展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要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分配几个关键环节,分配和管理环节,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程序,体现公开、公正和透明。
申请、受理、审核、公示每个过程都要做到公平,才能保障结果的公平”。
由此可见,保障房的公平分配对图1图2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利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当前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炒房热”的社会背景,导致当今社会上保障房的不公平分配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北京自1998年以来,84%的保障房业主是中低收入家庭,16%的业主是高收入家庭(见图3)。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国家层面的Array住房保障性法规尚未出台,很多城市为了回笼资金,允许保障房上市交易,但同时又缺乏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这就导致了很多“百万富豪”不惜铤而走险,申购保障房。
从我们此次实践中也可以看出,社会上的保障房分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分配制度不完善,导致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2、没有明确的处罚标准,威慑力不够;3、职权部门不作为,监管不力;4、资格审查不严,存在“骗购”现象;5、部分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影响保障房的公平分配;6、存在违规买卖保障房的现象,很多家庭通过“只购买,不过户”的方法来躲避政府审查;7、由于保障房利润空间大,成为了很多房地产投机者的目标。
三、保障房分配不公平的原因通过实践调查并且参考相关法律制度和学术论文,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认为当前社会上保障房分配不公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法律制度保障薄弱,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住房保障行政部门连同其它相关部门在制定保障安居工程的相关政策规定上不断完善,截至2010年已出台30余个政策文件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的管理加以规范,但是,这些条例主要是在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总体操作规范和禁止事项上加以阐述,却将具体细则的制定寄望于积极性不是很高的地方政府和部门,由于地方对保障房的认识还不够,缺乏行动意愿,所以自然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在制定具体的法律规范上怠于行使,再加上中央问责机制不健全,政策文件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也未详细列明。
所以,法律的空缺为地方政府怠于建设保障房、违规建设保障房、滥用保障房政策,不公平分配保障房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例如,规定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应当如实申报家庭收入、财产和住房状况,并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若不真实只是取消申请资格或以后不得再申请,却未明确若不如实申报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显然这样无法达到威吓虚报财产的申请人,还是会有许多投机取巧的人冒着惩罚成本为零的风险碰运气,这样不仅损害了保障房的宗旨,也使政府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去识别真伪。
2.保障房利益分配机制未形成,分配难以体现真正的公平确立保障房制度之初,我们便明确保障房应该首满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待发展一定阶段后,逐步扩大保障房的保障力度,确保中低收人者也能分享保障房的政策补助,帮助那些真正买不起房子的人解决住房安居问题。
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细则和操作文件,而只是将低收入的确定标准赋予给各级地方政府,虽然符合因地制宜的规律,却没有规范式和强制性文件作为约束,其结果便是地方政府寻找更多的寻租空间.也使得许多不符合保障房申请条件的家庭也挤进这个本来就不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