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的分类

合集下载

人体穴位大全 (穴位别名)

人体穴位大全 (穴位别名)

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人体一共有361个经穴和48个常用奇穴(注:整理512个穴位,其中包括48个常用奇穴在内的一百多个奇穴及新穴)。

针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点穴等都是通过刺激穴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因此,熟练掌握穴位的定位,至关重要。

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多年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定位方法。

为了满足广大针灸、按摩等爱好者的需要,使之能在短期内准确辨认穴位,了解其功能特点,便于自我保健和家庭自疗。

下面的穴位别名参考了几本权威的中医针灸腧穴等书籍及辞典,最后汇总而成。

(补充说明一点:有些穴位的别名虽然相同,但并非就是同一穴位,这是由于不同朝代的医师对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

)◎穴位名:◎穴位别名(音序排列)阿是穴安眠穴八风穴 :八冲穴.阴独八穴八关穴八邪穴 :八关大刺穴.八关穴白环俞穴 :环俞穴.玉环俞穴.玉房俞穴.解脊窬穴百虫窝穴 :血郄穴.百虫窠穴百会穴 :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顶上穴.维会穴.泥九宫穴.白会穴.岭上天满穴.岭上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百里穴伴星穴 :夹上星穴板门穴胞肓穴本神穴鼻交頞中穴 :鼻交穴.别交穴鼻流穴鼻通穴臂间穴臂臑穴 :头冲穴.别阳穴.颈冲穴臂中穴髀关穴秉风穴不容穴步廊穴 :步郎穴长谷穴 :循际穴.长平穴.循元穴.循脊穴长强穴 :穷骨穴.气之阴郄穴.尾骨穴.龟尾穴. 骶上穴.橛骨穴.尾闾穴.气郄穴.下极穴.为之穴.阴郄穴.胸之阴俞.畺尾穴.骨骶穴.龙虎穴.尾蛆骨穴.骶骨穴.曹溪路穴.三分闾穴.河车路穴.巅上天梯穴.鱼尾穴.尾骨下空穴.朝天岭穴.上天梯穴.尾翠穴.脊骶端穴.鱼尾长疆穴.尾骶穴臣觉穴 :巨搅穴.巨觉穴承扶穴 :肉郄穴.扶承穴.阴关穴.皮部穴承光穴承浆穴 :天池穴.鬼市穴.垂浆穴.悬浆穴.羕浆穴承筋穴 :腨肠穴.直肠穴承灵穴承满穴承泣穴 :鼷穴.面髎穴.溪穴.窌面穴.羕注穴承山穴 :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 鱼腹山穴.玉柱穴.鱼腰穴尺泽穴 :鬼受穴.鬼堂穴.气堂穴瘈脉穴 :资脉穴.体脉穴.资生穴冲门穴 :慈宫穴.上慈宫穴.冲脉穴.前章门穴冲阳穴 :会原穴.跌阳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 会骨穴崇骨穴 :椎顶穴.太祖穴唇里穴 :髓空穴.下颐穴次髎穴 :中空穴攒竹穴 :眉本穴.眉头穴.光明穴.员在穴.始光穴. 夜光穴.明光穴.光明穴.员柱穴.矢光穴.眉柱穴.始元穴.小竹穴.眉中穴大包穴 :大胞穴大肠俞穴 :裂结俞穴大都穴 :太都穴大敦穴 :水泉穴.大训穴.三毛穴.大顺穴大骨空穴 :大骨孔穴大赫穴 :阴维穴.阳关穴.阴关穴大横穴 :肾气穴.人横穴大巨穴 :腋门穴.液门穴.在泉穴大陵穴 :心主穴,鬼心穴大迎穴 :髓孔穴大指甲根穴 :排行三针穴.三商穴大钟穴 :太钟穴大杼穴 :背俞穴.本神穴.风府穴.大俞穴.百旁穴. 百劳穴大椎穴 :百劳穴.上杼穴.大椎骨穴带脉穴胆囊穴 :胆囊点穴胆俞穴当阳穴 :太阳穴地仓穴 :会维穴.胃维穴地合穴地机穴 :脾舍穴.太阴郄穴.地箕穴地神穴地五会穴 :地五穴第二厉兑第三厉兑定喘穴 :喘息穴.治喘穴犊鼻穴 :外膝眼穴独阴穴 :独会穴督俞穴端正穴兑端穴 :兑骨穴.唇上端穴.壮骨穴夺命穴 :虾膜穴.惺惺穴耳门穴耳尖穴 :耳涌穴二白穴二间穴 :间谷穴.闻谷穴.周谷穴二人上马穴发际点飞扬穴 :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飞阳穴肺俞穴 :肩中外俞穴.肺念穴丰隆穴风池穴 :热府穴风府穴 :舌本穴.鬼枕穴.鬼穴.漕溪穴.惺惺穴. 鬼林穴风门穴 :热府穴.背俞穴.热府俞穴风市穴 :垂手穴凤眼穴伏兔穴 :外勾穴.外丘穴扶突穴 :水穴.水泉穴浮白穴浮郄穴府舍穴附分穴跗阳穴 :付阳穴.副阳穴.外阳穴.附阳穴复溜穴 :伏白穴.复白穴.昌阳穴.外命穴腹哀穴 :肠哀穴.肠屈穴腹结穴 :腹屈穴.肠结穴.肠窟穴.临窟穴.阳窟穴. 腹出穴腹通谷穴 :通骨穴.通谷穴肝俞穴 :肝念穴膏肓穴高血压点膈关穴 :阳关穴膈俞穴 :七焦之间穴公孙穴关冲穴关门穴 :关明穴关仪穴关元穴 :关原穴.次门穴.丹田穴.大中极穴.大中穴. 下纪穴.三结交穴.腋门穴.大海穴.溺水穴.昆仑穴.持枢穴.五城穴.脖胦穴.子处穴.血海穴.命门穴.血室穴.下肓穴.气海穴.精露穴.利机穴.大氵困穴.子户穴.胞门穴.产门穴.子宫穴.子肠穴.肓之原穴关元俞穴光明穴归来穴 :溪穴.豁谷穴.溪谷穴海泉穴颔厌穴合谷穴 :虎口穴.含骨穴.含口穴合阳穴和髎穴 :禾髎穴.耳禾髎穴鹤顶穴 :膝顶穴横骨穴 :下极穴.屈骨穴.髓空穴.下横穴.曲骨穴. 屈骨端穴.曲骨端穴洪音穴 :旁廉泉穴后顶穴 :交冲穴后溪穴后腋穴 :后腋下穴虎口穴华盖穴滑肉门穴 :滑肉穴.司天穴.滑幽门穴肓门穴肓俞穴 :盲俞穴.子户穴环跳穴 :枢中穴.枢合中穴.环谷穴.髋骨穴.膑骨穴. 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髀压穴。

人体穴位常识及人体穴位全图

人体穴位常识及人体穴位全图

人体穴位常识及人体穴位全图人体穴位常识及人体穴位全图一、穴位:神庭、人中、天突、中府、紫宫、灵墟、膻中、天府、鸠尾、中脘、孔最、四满、关元、大赫、曲骨、气冲、劳营、髀关、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下巨虚、涌泉、失眠、会阴二、肩髃、辄筋、大包、曲池、偏历、维道、合谷、府舍、环跳、风市、阴陵泉、地机、阳棱泉、三阴交、大钟、商丘、太白三、风府、大椎、天髎、大杼、肩髎、身柱、肺俞、膏肓、神道、心俞、神堂、至阳、肝俞、中枢、胃俞、小海、命门、肾俞、大肠俞、阳关、四渎、膀胱俞、中髎、秩边、腰俞、外关、长强、股门、委中、承山、昆仑四、经络图【人体穴位常识】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 6个致命穴。

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1、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展开全文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膊手部穴位图、人体腿部穴位图、脚底穴位图详细图解各个穴位的功能。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头痛上关穴: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颊车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大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治疗脐周痛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治疗腹痛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治疗哮喘肩中俞穴: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穴: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髃穴: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治疗喘息中魁穴: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治疗头痛内关穴: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鱼际穴: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治疗心脏病劳宫穴: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好书推荐:学习穴位,看《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就够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治疗腰腿痛悬钟穴: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治疗腰背痛浮郄穴: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治疗腿痛承山穴: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跗阳穴: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治疗脚痛仆参穴: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最全人体穴位图和对治病症(最新彩图)

最全人体穴位图和对治病症(最新彩图)

快来收藏:已知最全面的人体穴位图及对治病症(彩图)特效穴位: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 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超完整30页)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超完整30页)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功效分类法,即根据腧穴功效而排列腧穴的方法。

该方法强调腧穴及辨证施治之间的联系。

将全部腧穴和常用经外奇穴分别归属于解表、清热、止咳平喘化痰、消食导滞、益气壮阳、补阴、温里、平肝息风、理气、理血、调经止带、利水通淋、安神、开窍苏厥、利窍、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17项类别之下,便于根据辨证结果选择恰当腧穴。

◎解表穴(12穴)◎清热穴· 清心热穴( 9穴)· 清肺热穴(10穴)· 清肝胆热穴(20穴)· 清胃肠热穴(18穴)· 清三焦热穴( 7穴)· 清热解毒穴(21穴)◎止咳平喘化痰穴(31穴)◎消食导滞穴(16穴)◎益气壮阳穴(28穴)◎补阴穴( 9穴)◎温里穴(13穴)◎平肝息风穴(15穴)◎理气穴(49穴)◎理血穴(10穴)◎调经止带穴(26穴)◎利水通淋穴(15穴)◎安神穴(19穴)◎开窍苏厥穴(28穴)◎利窍穴·利目穴(19穴)· 利鼻穴( 9穴)· 利耳穴( 5穴)· 利口舌咽喉穴(16穴)· 通利诸窍穴(14穴)◎袪风除湿穴(12穴)◎舒筋活络穴(54穴)腧穴及脏腑之间的关系从人的整体来说,脏腑居于躯干体腔之内,能藏精寓神、化生精微。

腧穴布散于体表,是气血汇聚、转输的部位,因而脏腑及腧穴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如果内在脏腑出现某些病变可以在相应的腧穴上反映出来,同时在体表腧穴上施以或针或灸,则能治疗相关脏腑的某些疾病。

1.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源由于生存的需要,人类必须向自然界索取食物、水和空气。

其中摄入的水谷经过脏腑的腐熟、传导、运化等作用部分转化为精微,其糟粕则经过脏腑的气化、排泄等作用面排出体外。

水谷精微可进一步化生成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即气血津液和精,并在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运送到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五脏六腑而滋润荣养周身。

总之,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源,而气血又汇聚、转输于腧穴。

一句话说明人体36个重要穴位的特点(附穴位图)

一句话说明人体36个重要穴位的特点(附穴位图)

⼀句话说明⼈体36个重要⽳位的特点(附⽳位图)2017-12-18 国际⾮药物疗法点击上⽅“蓝⾊字”免费订阅【1、百会⽳】—— ⼀提⼆暖三安神,百病须向百会寻【2、太阳⽳】—— 太阳⾼悬令⽬明,去除头疾亦能⾏【3、风池⽳】—— 内风外风⼀并除,风池⼀⽳锁头颅【4、⼤椎⽳】—— 通阳泄热解表证,⼤椎通络不需等【5、檀中⽳】—— 膻中调志理⽓兼,⼼胃同治中丹⽥【6、中脘⽳】—— 调胃⽌吐功能全,后天之本是中脘【7、⽓海⽳】—— 腹疾加之男⼥科,补⽓妙⽳⽓海得【8、关元⽳】—— 关元交通先后天,灸摩延年不遥远【9、天枢⽳】—— 腑通便调积聚⽆,⼈⾝运转靠天枢【10、带脉⽳】—— 约束诸经胁肋外,妇科百病寻带脉【11、合⾕⽳】—— 活⾎清热功效著,⾯⼝诸病⽤合⾕【12、肺俞⽳】—— 喘咳热汗皆能除,肺脏诸病⽤肺俞【13、⼼俞⽳】—— ⼼病还需⼼俞医,神志病症亦能敌【14、肝俞⽳】—— ⼼情舒畅眼睛亮,肝病风动肝俞攘【15、脾俞⽳】—— 健脾化湿胃⼝开,脾俞统⾎⽌经带【16、肾俞⽳】—— 坚⾻益智头发乌,阴阳同调⽤肾俞【17、⼤肠俞】—— 调整肠腑⼤肠俞,通络调⽔皆能主【18、⼋髎(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各四个的合称)】—— 妇科圣⽳是⼋髎,腰背疼痛保轻松【19、⾜三⾥】—— 养⽣保健⾜三⾥,调理脾胃⽆⼈⽐【20、太冲⽳】—— 平肝降⽕⽤太冲,清窍助眠治眼红【21、涌泉⽳】—— 祛湿通络治失眠,引⽕归元⽤涌泉【22、神阙⽳】——神阙固精保下元,通经调⽔寿延年【23、内关⽳】——内关调胃⽌呕吐,呃逆⼼悸亦能主【24、三阴交】——三阴交通肾脾肝,活⾎通经效不单【25、委中⽳】——腰背问题求委中,清热泻⽕去肿痛【26、四⽩⽳】—— 通络明⽬⽤四⽩,美⽩肌肤不需待【27、⾄阳⽳】—— ⾄阳通治胃⼼脑,引阴⼊阳没烦恼【28、命门⽳】—— 命门深处藏⽣机,温补肾阳精神提【29、腰阳关】—— 通络⽌痛腰阳关,全⾝重量⼀⽳端【30、太溪⽳】—— 滋补肾阴⽤太溪,镇静安眠堪称奇【31、⾎海⽳】—— ⾎海活⾎去疹风,养⾎调经温肢冷【32、丰隆⽳】—— 丰隆化痰第⼀⽳,通络开窍是⼀绝【33、阳陵泉】—— 健运脾胃利⽔湿,阴陵亦去妇科疾【34、列缺】—— 头项疾患寻列缺,疏风⽌咳解表邪【35、梁丘】—— 健胃消⾷⽤梁丘,脾胃急病此⽳救【36、⼈中(⽔沟⽳别称)】—— 醒神开窍掐⼈中,调⽔通经治急痛注:本⽂来源于国际⾮药物疗法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体穴位别名列表

人体穴位别名列表

人体穴位别名列表阿是穴安眠穴八风穴 :八冲穴、阴独八穴八关穴八邪穴 :八关大刺穴、八关穴白环俞穴 :环俞穴、玉环俞穴、玉房俞穴、解脊窬穴百虫窝穴 :血郄穴、百虫窠穴百会穴 :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顶上穴、维会穴、泥九宫穴、白会穴、岭上天满穴、岭上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百里穴伴星穴 :夹上星穴板门穴胞肓穴本神穴鼻交頞中穴 :鼻交穴、别交穴鼻流穴鼻通穴臂间穴臂臑穴 :头冲穴、别阳穴、颈冲穴臂中穴髀关穴秉风穴不容穴步廊穴 :步郎穴长谷穴 :循际穴、长平穴、循元穴、循脊穴长强穴 :穷骨穴、气之阴郄穴、尾骨穴、龟尾穴、骶上穴、橛骨穴、尾闾穴、气郄穴、下极穴、为之穴、阴郄穴、胸之阴俞、畺尾穴、骨骶穴、龙虎穴、尾蛆骨穴、骶骨穴、曹溪路穴、三分闾穴、河车路穴、巅上天梯穴、鱼尾穴、尾骨下空穴、朝天岭穴、上天梯穴、尾翠穴、脊骶端穴、鱼尾长疆穴、尾骶穴臣觉穴 :巨搅穴、巨觉穴承扶穴 :肉郄穴、扶承穴、阴关穴、皮部穴承光穴承浆穴 :天池穴、鬼市穴、垂浆穴、悬浆穴、羕浆穴承筋穴 :腨肠穴、直肠穴承灵穴承满穴承泣穴 :鼷穴、面髎穴、溪穴、窌面穴、羕注穴承山穴 :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鱼腹山穴、玉柱穴、鱼腰穴尺泽穴 :鬼受穴、鬼堂穴、气堂穴瘈脉穴 :资脉穴、体脉穴、资生穴冲门穴 :慈宫穴、上慈宫穴、冲脉穴、前章门穴冲阳穴 :会原穴、跌阳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会骨穴崇骨穴 :椎顶穴、太祖穴唇里穴 :髓空穴、下颐穴次髎穴 :中空穴攒竹穴 :眉本穴、眉头穴、光明穴、员在穴、始光穴、夜光穴、明光穴、光明穴、员柱穴、矢光穴、眉柱穴、始元穴、小竹穴、眉中穴大包穴 :大胞穴大敦穴 :水泉穴、大训穴、三毛穴、大顺穴大骨空穴 :大骨孔穴大赫穴 :阴维穴、阳关穴、阴关穴大横穴 :肾气穴、人横穴大巨穴 :腋门穴、液门穴、在泉穴大陵穴 :心主穴,鬼心穴大迎穴 :髓孔穴大指甲根穴 :排行三针穴、三商穴大钟穴 :太钟穴大杼穴 :背俞穴、本神穴、风府穴、大俞穴、百旁穴、百劳穴大椎穴 :百劳穴、上杼穴、大椎骨穴带脉穴胆囊穴 :胆囊点穴胆俞穴当阳穴 :太阳穴地仓穴 :会维穴、胃维穴地合穴地机穴 :脾舍穴、太阴郄穴、地箕穴地神穴地五会穴 :地五穴第二厉兑第三厉兑定喘穴 :喘息穴、治喘穴犊鼻穴 :外膝眼穴独阴穴 :独会穴督俞穴端正穴兑端穴 :兑骨穴、唇上端穴、壮骨穴夺命穴 :虾膜穴、惺惺穴耳门穴耳尖穴 :耳涌穴二白穴二间穴 :间谷穴、闻谷穴、周谷穴二人上马穴发际点飞扬穴 :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飞阳穴肺俞穴 :肩中外俞穴、肺念穴丰隆穴风池穴 :热府穴风府穴 :舌本穴、鬼枕穴、鬼穴、漕溪穴、惺惺穴、鬼林穴风门穴 :热府穴、背俞穴、热府俞穴风市穴 :垂手穴凤眼穴伏兔穴 :外勾穴、外丘穴扶突穴 :水穴、水泉穴浮白穴浮郄穴府舍穴复溜穴 :伏白穴、复白穴、昌阳穴、外命穴腹哀穴 :肠哀穴、肠屈穴腹结穴 :腹屈穴、肠结穴、肠窟穴、临窟穴、阳窟穴、腹出穴腹通谷穴 :通骨穴、通谷穴肝俞穴 :肝念穴膏肓穴高血压点膈关穴 :阳关穴膈俞穴 :七焦之间穴公孙穴关冲穴关门穴 :关明穴关仪穴关元穴 :关原穴、次门穴、丹田穴、大中极穴、大中穴、下纪穴、三结交穴、腋门穴、大海穴、溺水穴、昆仑穴、持枢穴、五城穴、脖胦穴、子处穴、血海穴、命门穴、血室穴、下肓穴、气海穴、精露穴、利机穴、大氵困穴、子户穴、胞门穴、产门穴、子宫穴、子肠穴、肓之原穴关元俞穴光明穴归来穴 :溪穴、豁谷穴、溪谷穴海泉穴颔厌穴合谷穴 :虎口穴、含骨穴、含口穴合阳穴和髎穴 :禾髎穴、耳禾髎穴鹤顶穴 :膝顶穴横骨穴 :下极穴、屈骨穴、髓空穴、下横穴、曲骨穴、屈骨端穴、曲骨端穴洪音穴 :旁廉泉穴后顶穴 :交冲穴后溪穴后腋穴 :后腋下穴虎口穴华盖穴滑肉门穴 :滑肉穴、司天穴、滑幽门穴肓门穴肓俞穴 :盲俞穴、子户穴环跳穴 :枢中穴、枢合中穴、环谷穴、髋骨穴、膑骨穴、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髀压穴。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1、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2、手阳明大肠经-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人体穴位图背部

人体穴位图背部

人体穴位图背部
以下是人体背部的一些重要穴位:
1. 大椎穴(GV14):位于颈椎第7椎骨棘突下凹陷处。

有舒肝理气,开窍醒脑的作用。

2. 风池穴 (GB20):位于颈椎大椎穴下方两侧,约在头颈交界处。

有舒肝解郁、消除头痛、眩晕的作用。

3. 膀胱经穴 (BL23):位于脊柱两侧第2、3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强肾壮阳的作用。

4. 肾俞穴 (BL23):位于腰椎第2椎骨棘突下凹陷处。

对肾脏有保健作用。

5. 大肠俞穴 (BL25):位于脊柱两侧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有清热祛湿、健脾益气的作用。

6. 三焦俞穴 (BL22):位于脊柱两侧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有健脾益气、调理内分泌的作用。

请注意,这里列举的穴位仅供参考,使用中应谨慎,并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或指导。

人体穴位名称大全

人体穴位名称大全

人体穴位名称大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人体穴位讲解

人体穴位讲解

人体穴位讲解人体穴位是一个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和按摩疗法中。

它是指人体表面特定的位置,通过按压、刺激等方法,达到促进气血流通、舒缓疼痛、预防疾病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穴位是一个特殊的概念,也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系统地讲解人体穴位相关的知识。

1.人体穴位的分类人体穴位根据其所在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经穴: 也称经脉穴,指位于经脉上的穴位,涉及到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流动。

例如手太阳小肠经的天池穴、足少阳胆经的胆经穴等。

(2)络穴: 也称皮穴,指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穴位,主要是通过刺激络穴可以改善气滞、血瘀等症状。

例如肩井穴、合谷穴等。

(3)奇穴: 位于特殊的部位,不隶属于某个经脉或者穴位系统,例如三阴交、关元穴等。

2.人体穴位的作用人体穴位通过按摩、刺激能够引起身体内部的脏腑经络、气血等系统的反应,以达到以下作用:(1)调节气血:按压穴位可以调节气血循环,缓解气血不畅、血滞症状。

(2)促进新陈代谢:适当的按摩穴位可以增强机体各种物质的代谢能力。

(3)抵御疾病:经常按摩某些穴位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

(4)促进身体机能:适当的按压穴位,能够促进各个生理系统的正常运转。

3.常用的人体穴位(1)风池穴:位于颈项部,有导风散热的作用。

(2)天柱穴:位于脖子后部,是缓解颈椎病的重要穴位。

(3)四白穴:分布于手掌心部,缓解手部肌肉酸痛、手指僵硬等问题。

(4)涌泉穴:位于足底,是治疗失眠、内分泌失调等主要穴位之一。

(5)大椎穴:位于背部正中央,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力,并且缓解颈椎病、肩周炎等症状。

总之,人体穴位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且在现代医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治疗领域。

今天的介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述,如果您对人体穴位还有更多的问题或者想要了解更深入的内容,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者按摩师。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系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措施: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少泽穴(小吉穴,少吉穴)解析:1)少泽。

少,阴也,浊也。

泽,沼泽也。

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

孝少,阴也、浊也。

吉,吉祥也。

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

井,地部孔隙也。

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营变化体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营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体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意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性: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营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前谷穴Qián gǔ取穴措施:前谷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穴位归纳总结

穴位归纳总结

穴位归纳总结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体上特定的区域,通过刺激这些区域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治疗或缓解一些疾病。

在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中,穴位的名称和作用有着详细的记载,这些穴位的归纳总结,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一、头部穴位1. 百会穴(Baihui Xue)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顶凹陷处,是治疗头痛、失眠、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2. 太阳穴(Taiyang Xue)太阳穴位于眼眶下方的颞骨突起处,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眼疾和面部神经痛等病症。

3. 额部太阳穴(Ebu Taiyang Xue)额部太阳穴位于人体前额骨突起处,常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头晕和面部神经痛等疾病。

二、上肢穴位1. 内关穴(Neiguan Xue)内关穴位于手腕两根骨头之间的凹陷处,是治疗心脏病、胃病和内分泌失调的重要穴位。

2. 鱼际穴(Yujii Xue)鱼际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方,常用于治疗手指麻木、疼痛和关节炎等病症。

3. 少商穴(Shaoshang Xue)少商穴位于人体拇指甲根处,多用于治疗咽喉疾病、口腔溃疡和声音嘶哑等疾病。

三、胸腹穴位1. 心脉俞穴(Xinmai Yu Xue)心脉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该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常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病症。

2. 胃俞穴(Weiyu Xue)胃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常用于治疗胃病、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疾病。

3. 中枢俞穴(Zhongshu Yu Xue)中枢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该穴位能够调节脊柱相关的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

四、下肢穴位1. 阳陵泉穴(Yangling Quan Xue)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是治疗足部肿痛和关节炎的重要穴位。

2. 三阴交穴(Sanyinjiao Xue)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常用于调节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问题。

3. 足三里穴(Zusanli Xue)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多用于治疗腹痛、腹泻和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医学专题人体穴位分类简介22151

医学专题人体穴位分类简介22151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十三、利咽穴
利咽穴是指具有清利咽喉作用的穴 位,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咽炎、喉炎、声音嘶哑(sīyǎ)等病证。 常用的利咽穴有:人迎、扶突、合 谷、鱼际。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十四、止咳化痰(huà 穴 tán)
止咳化痰穴是指具有止咳平喘、健 脾化痰作用(zuòyòng)的穴位,用于治疗 咳嗽、气喘、痰多、癫痫、瘿瘤、 瘰疬等病证。常用的止咳化痰穴有: 列缺、肺俞、中府、丰隆、解溪, 前三穴以止咳平喘为主,后两穴以 健脾化痰为主。
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全身各部疼痛 病症。根据疼痛部位不同(bù ,止痛 tónɡ) 穴又可分为:治头痛——印堂、风池、 太阳,治牙痛穴——下关、颊车、合 谷、内庭,治落枕穴——落枕穴,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治颈项(jǐngxiàng)强痛——风府、风池,治 肩背痛穴——肩井、天宗、大椎,治 腰痛穴——腰痛点、委中、承山,治 胃痛穴——梁丘、内关、足三里,治 胆嚢炎穴——胆嚢穴,治阑尾炎穴— —阑尾穴,治痛经穴——中极,三阴 交。
通利关节穴是指具有舒筋活络、通利关 节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因感受风寒湿 热之邪闭阻于关节所致的关节冷痛麻木、 颈项强痛、腰痛膝肿、四肢拘挛等病证。 根据病变(bìngbiàn)部位不同,通利关节穴又 分为:治颈椎病穴——外关、风池、大 椎、肩井,
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
治脊柱病穴——夹脊穴,治腰椎病穴—— 肾俞、命门,治肩周炎穴——肩髃、肩 髎、肩前、肩贞、条口,治腕关节损伤 穴——阳溪、阳池、神门,治膝关节炎 穴——鹤顶、膝眼、阳陵泉、委中,治 踝关节扭伤(niǔ shānɡ)穴——丘墟、昆仓。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八、急救 穴 (jíjiù)
急救穴是指具有醒脑开窍、苏厥急 救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邪陷心包、 痰蒙清窍所致的神昏谵语、中风口 噤、昏迷晕厥(yūnjué)、癫狂惊痫等症 证。常用的急救穴有:人中、十宣 (此穴宜三棱针点刺放血)、劳宫、 涌泉。

人体穴位讲解

人体穴位讲解

人体穴位讲解人体穴位是中医经验之丰的重要部分,穴位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机理,疾病的防治以及保健养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关于人体穴位的详细讲解。

一、什么是穴位?穴位是经络系统中一定位置的结合点,人体经络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合,是一种运行于人体内部的能量系统。

经络的流通,就是人体内部气血的流通,对调节身体机能、维护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穴位分类1. 经穴:又称经络穴,是经络经脉上的穴位,主要与五脏六腑和经络相关。

2. 奇穴:奇穴是人体经脉之外的穴位,包括头面、手足、躯干等部位的穴位,主要对缓解疾病症状有效。

3. 俞穴:俞穴是一种辅助治疗的穴位,按摩俞穴可以达到治疗全身病症的效果。

4. 络穴:络穴是穴位中的一个类别,位于人体的络脉上,主要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

三、常用穴位1. 风池:风池穴位位于头部后颈部,按摩可缓解头疼、失眠等症状。

2. 太溪:太溪穴位位于足部足跟部位,按摩可以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3. 支沟:支沟穴位位于手臂外侧、肘部附近,按摩支沟可以缓解手臂酸痛、肩周炎等疾病。

4. 命门:命门穴位是位于腰背部的一个穴位,按摩可缓解腰酸背痛。

5. 气海:气海穴位位于人体腹股沟部位,按摩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肠胃不适等症状。

四、穴位按摩方法1. 穴位按压法:使用手指或手掌按压穴位,按压时间一般为5~10秒钟,需有适当的力度。

2. 穴位转动法:旋转穴位有助于刺激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3. 穴位推拿法:穴位推拿是通过手法和力度的控制,刺激相应穴位,缓解身体疲劳、调节身心,常用于保健养生。

五、注意事项1. 按摩穴位时需要心情平静,避免紧张和焦虑情绪。

2. 体质较弱、年龄较大、孕妇等人需谨慎按摩。

3. 按摩时间不宜过久,一般为10~15分钟,可以适当休息。

4. 按摩前需要将手擦热,以增加刺激效果。

穴位按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调节身体平衡的方法,但在操作时需要掌握正确方法,适量按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穴位的名词解释

穴位的名词解释

穴位的名词解释在中医学中,穴位是一种关键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保健。

穴位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定点位,通过刺激这些点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

穴位的名词解释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穴位的分类、对应的器官及疾病、刺激方法以及传统医学的解释。

一、穴位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穴位可以分为经络穴位和硬脉穴位。

经络穴位,如足三里、合谷等,是在人体经络经脉上的具体位置;而硬脉穴位,则是一些特定的突起点,如人中、足心等。

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疗效。

二、穴位与器官及疾病的对应关系穴位与人体内脏器官和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连接着全身各个部分,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相关器官的功能。

例如,足三里位于足腿的外侧,经络直达胃经,因此刺激足三里可以调节胃脾消化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除了对器官的调节作用,穴位还可以应用于疾病的治疗。

中医实践中,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达到疗效。

如太冲穴位用于缓解失眠和焦虑症状,涌泉穴位则可用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三、刺激穴位的方法与原理中医学中,刺激穴位有多种方法,常见的包括针灸、按摩、压力和温热刺激等。

针灸是指用细针刺入穴位,通过旋转或推拿等手法来调节气血运行。

按摩则是通过手指或手掌等部位的轻压和推拿来刺激穴位,以达到调节效果。

压力刺激是指用力按压特定穴位,用力的大小和方式因人而异。

温热刺激是将热质或温度适宜的物品放在穴位上,以温热的刺激来调节穴位。

刺激穴位的原理与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理论认为,刺激穴位可以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

此外,穴位也被认为与人体的经络联系密切,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流动,从而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

四、传统医学中的解释在传统医学中,穴位的解释常涉及到经络学、气血理论、阴阳五行等理论知识。

经络学认为,人体经络是血液和气血的运行通道,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调整气血运行,恢复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穴位的分类
“穴位”是腧穴的俗称,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与“输”义通,有传输、输注的含义;“穴”即空隙的意思。

人体穴位很多,大体可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1、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穴位。

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这些穴位有确定的名称、确定的位置和明确的经脉归属,即定名、定位和定经。

经穴共有361个,是穴位的主要部分。

2、奇穴
不属于十四经穴的一些穴位,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

又因其在十四经以外,故又称为“经外奇穴”。

奇穴有确定的穴名、确定的位置,但没有经脉归属,即定名、定位,不定经。

3、阿是穴
不属于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的一些压痛点、敏感点或阳性反应点(如有结节和皮下索状物)等,称为“阿是穴”。

“阿是”有痛的意思,因按压痛处,病人会“啊”的一声,故名为“阿是”。

任脉的重要穴位
膻中,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所以它对于人体的心血管是一个很好的调治,有心血管疾患的人不妨没事多揉它;这个穴还是人体的气之汇所、气之门户,凡是与气有关的症状,比如气不顺、经常喘不上气来、咳嗽、气逆、哮喘、打嗝打不出来等等,都可以通过膻中把气散掉;再者,《黄帝内经》有谓“膻中,喜乐出焉”,就是喜悦的心情从膻中迸发出来,它是引发人体悲伤的一个要穴。

如果心里难受而哭不出来,就可以自己揉膻中穴,再想想不愉快的事情,就可以大哭一场,把心中的郁结之气排遣干净,整个人也会为之轻松不少。

紫宫,意即它是心脏的一个宫殿,因而可以调治、养护心脏。

华盖,这是专门调节肺的要穴,对咳嗽、气喘等跟肺有关的病症均有良好疗效。

天突,经常觉得气阻、有梅核气的人可以多揉揉天突,这个穴对于慢性咽炎、咳嗽气喘都有不错的疗效。

这些穴位也有一个简便的使用方法,用掌根从天突开始,揉到鸠尾,就能够开胸顺气,心脏的血液也能够上来了,可防止颈部淤血造成的颈椎病。

五穴养生
一、按摩“气海穴”
“气海穴”,即道家所称的丹田部分,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枢。

它位于脐下一寸半。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

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 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

按摩“气海穴”,中国传统养生经验认为,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

现代西方研究,按摩此穴,可促使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二、按摩“命门”和“肾俞”
命门穴位于第三腰椎突出下。

肾俞穴位于第四腰椎下旁开3—4寸凹陷中。

上列二穴按摩方法:将两掌心相对搓至发热,贴着后背第二及第四椎两旁3—4寸部位,用力上下磨擦。

每做五十下,再将两手心搓热继续磨擦。

并作四次,共计两百下,则周身发热,并有微污,有极大益处。

经常按摩“命门”及“肾俞”二穴,可以增强肾上腺,有刺激脊椎中枢神经反射的作用,对心、肝、肺、脾、胃、肾和生殖功能,以及循环系统与血压等均有极大益处。

终生行此功不辍,有祛病延年,老当益壮之效。

三、按摩“足三里穴”
此穴位于左右两外膝眼直下三寸约四横指处。

足三里穴按摩方法:分别以左右大姆指针对两膝足三里穴各按摩 100—200次。

按摩足三里穴,能增强体力,缓解疲劳,健脾健胃,预防多种疾病。

如头痛、头晕、肥厚性鼻炎、腹痛、腹泻、呕吐、气胀及过敏性疾病等,还能舒筋通络,治疗下肢酸痛,麻木及瘫痪等,能提高人体系统免疫功能,抗癌防衰,延缓老化。

四、按摩“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掌底中央稍前三分之一处。

按摩方法:端坐,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之涌泉穴位,不计数,以脚心发热为止。

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涌泉穴位,也是以脚心发热为止。

按摩“涌泉穴”,对大脑皮质神经是一种良好的刺激,能够通过神经反射,使人感到轻松舒适,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

同时,能使脚底毛细血管扩张,血液
下流,血液循环加快,减轻脑部充血状态,防止脑胀、头晕及脑溢血等症。

另外,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确可收延年益寿的功效。

点穴治病歌诀
1、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矫正颈椎点太阳,头痛头晕帮大忙;再加风池和玉枕,失眠多梦也无妨。

2、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
颈4胸9一起上,矫正位置不能忘;喷嚏过敏从此消,一般不需药帮忙。

3、肩周炎等.
肩膀酸痛是信号,左肩酸痛防心脏:右肩酸痛肝胆肠,常按胸椎即可防。

4、心脏病、高血压
调整胸2和胸3,心脏疾患可延缓;再加颈椎和曲池,血压异常可以治。

5、急性胃肠痉挛(疼痛)
点按胸椎6至9,委中中脘三里求;疼痛何需再用药,保你从此不用愁。

6、糖尿病
糖尿病是老大难,胸7—12要常按;百日功夫见成效,胰岛功能逐渐全。

(注:脊“三线”指棘突尖线(即督脉),两侧膀胱经线。

)
8、延缓肾衰
腰椎按摩很重要,长期坚持防衰老;肾气充盈体健壮,活到百岁有何妨。

9、内脏功能紊乱
脊柱神经连内脏,发现问题找脊旁;只要位置一矫正,
内脏功能可正常。

10、矫正骨盆治百病
骨盆移位莫小看,发生移位惹祸端;要想脊椎不错位,
矫正骨盆最安全。

11、屈光不正等眼疾
近视眼睛不用烦,脊椎挑治很安全:只要坚持来治疗,
去掉眼镜并不难。

12、膈肌痉挛
膈肌痉挛称“呃逆”,反复发作心静难;矫正脊椎点膈
俞,指压少商即可停。

13、哮喘、气管炎
谈起哮喘气管炎,患了此病很可怜;坚持常按“肺三角”,
再点鱼际疗效显。

(注:“肺三角”指大椎穴至两侧肺俞穴三点的连线。

)
14、急性腰扭伤
点按鱼际慢转腰;疼痛即可顿时消;再加腰椎轻复位,
疗效确实又可靠。

15、预防衰老
人老首先脊柱老,要想年青脊椎找;每天坚持做按摩,
适当活动防衰老。


16、发热
头身发热关节酸,按摩颈椎可解烦;耳尖耳椎再放血,恢复体温谈何难。

17、急性肠胃炎
上吐下泻很寻常,按摩腰骶不能忘;再配三里止泻穴,症状再重也无妨。


18、坐骨神经炎
坐骨神经路最长,往往容易受损伤,按摩腰4至骶1,环跳三里不能忘。

19、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惹人烦,按摩腰骶最常见;曲骨关元三阴交,一起按摩显奇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