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师版)
浙江中考浙教版初中科学同步7年级上册 4.7 升华与凝华(教师版含解析)上册 4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物质的特性4.7升华与凝华目录一、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真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和凝华是相反的过程。
3.现象和应用(1)衣柜里的樟脑球,时间放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这是樟脑球升华现象。
(2)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在阴凉处也会变干,这是冰的升华现象。
(3)有微风的、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针状雾淞,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4)夏天从冰柜里拿出来的棒冰纸外面的冰霜是水蒸气凝华现象。
(5)普通灯泡用久了,玻璃内壁发黑,这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而形成的。
4.升华和凝华的微观解释: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重要提醒】①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人们常利用升华吸热的特性来降低物体的温度。
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的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因此对一些常见现象要记住。
二、云、雨、雪、雾、露的形成云:由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成的小水珠、小冰晶聚集而成。
雨:当小水珠和小冰晶变成大水滴时就下雨了。
雪:如果云内的温度很低,小水珠也会凝固成小冰晶,冰晶增大后就会下雪。
雾:在没有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
露:夜间的温度比白天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植物或其他物体表面上液化形成的。
霜: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而凝华形成的。
【相同点】都是地球上的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形成的位置为:云、雪、雨在高空,雾在低空,露、霜在地面。
1.物态变化小结(1)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4)三个互逆过程: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5)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七节生化和凝华
4、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而 成 5、霜---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干冰胡须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干冰 冰冷的表面
B
C
升华
凝华
C A
D F
E B
C
8、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熔化 蒸发(汽化) 2)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3)出炉的钢水变钢锭;凝固 4)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 上一层小水珠;液化(凝结)
固
凝固(放热)
液
物态变化
霜
露
雾
云
雪
降 雨 过 程
液化(凝结)
小水珠聚集成云
暖湿气流上升
水珠变大就下雨
汽化(蒸发)
雾
浮在 空中
小水珠
附在 地上
露
液 化
空气中的水蒸汽
凝 华
霜
1、云---主要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2、雪---云中的水凝固而成或水蒸气凝华而成 的小冰晶
3、露---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气 直接?
熔化(吸热)
固
凝固(放热)
液
物态变化
吸热
固态碘
直接 放热
碘蒸汽
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 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 成固态的过程。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 樟脑丸由大变小,直至消失 现象
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华 刚取出的冰棍,外面出现一 现象 层白色粉状物
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用分子运动的观点看,升华是固态物质 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 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 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 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教学课件
新课讲解
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 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 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 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 暖气流就熔化成小液滴降落到地面上。
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
新课讲解
霜
冬天夜晚气温降到0 ℃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 体,凝华为冰晶附在物体上。
2.实验过程中,给仪器里的碘加热,看到了什么现象?
3.停止加热,将仪器倒立一段时间后,在玻璃内壁看到了什么 现象?(观察是否有液态碘出现) 4 .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注意:1.加热过程中,使碘锤受热均匀!
2.注意实验安全,防止烫伤!
第六页,共二十九页。
新课讲解
一、升华与凝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新课讲解
冰棍外表的“白色粉状物”是怎么形成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棍表面被冷却凝华而成的。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
新课讲解
烧黑的灯泡
1.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2.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
结论:
因为灯泡中的钨丝在灯泡工作的时 候在高温下升华成钨蒸气,而当钨 蒸气遇到相对较冷的灯泡壁又直接 凝华,附着在灯泡壁上。
固态
第三页,共二十九页。
新课导入
回顾
固态
吸熔
化
凝放
固
放
液态
液化 汽化
吸
第四页,共二十九页。
气态
新课导入
回顾
探究 1.生活现象:固态清香球消失了
2.提出问题:固态清香球是怎么样变成气态的?
3.做出猜想:
固态 先熔化 ?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四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春天,雾绕群峰B. 夏天,雨笼山恋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千里冰封2.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A. 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 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 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 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3.下面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B. 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 早晨有浓雾D. 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4.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A. 汽化现象B. 升华现象C. 蒸发现象D. 凝华现象5.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熔化C. 升华D. 蒸发6.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7.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 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C. 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8.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雪的形成是()A. 凝固B. 凝华C. 汽化D. 液化9. 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积水干涸C. 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10.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出现黑斑,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A. 灯丝升华后又凝华形成的B. 灯丝汽化后又凝固形成的C. 灯丝熔化后又凝固形成的D. 灯丝熔化后再汽化最后凝华形成的二、填空题1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4.7 升华与凝华课件 (新版)浙教版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归纳提升 ] 露的形成:夜间的气温比白天低,所以在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 会凝结在植物和其他物体的表面上液化而形成露。 霜的形成:在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 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会凝华而形成白色的霜。霜往往会使农 作物遭受冻害。 雾的形成:在没有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 小水珠,就形成了雾。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归纳提升 ] 实验中,固态的碘晶体受热后直接变成了碘蒸气,碘蒸气遇冷后 又直接变成了碘晶体。物体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用分子运动的观点看, 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 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 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2.升华
固态
气态
(1)定义: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作升华。
(2)热量变化:物质升华过程需要____吸__收__热量。
3.凝华
(1)定义:物质从___气__态___直接变成_____固__态_的过程叫作凝华。
(2)热量变化:物质凝华过程需要_____放__出_热量。
[情景展示 ]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问题探究 ] 结合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思考交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新知学习
新知一 升华与凝华
1.实验 玻璃容器里装有碘晶体。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时,容器中出现 了什么现象?_容__器_中__出__现_了__紫_色__的__蒸_气____。停止加热后,容器里 的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___紫__色_的__蒸_气__变__成_了__固_体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1.定义: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气体空隙最大,液体次之,气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4.2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 kg。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 吨= 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1000000 毫克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50g,成人:50Kg —60Kg,大象 6t;一只公鸡 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 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③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 g)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七年级科学上册 4.7 升华与凝华(1)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了解升华凝华现象,能说出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并能用升华和凝华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科学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够分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解决问题]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要点扫描[课标解读]《升华和凝华》这一节属于《科学课程标准》安排的五个学习领域中的“物质科学”领域,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质不仅可以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化,而且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从而对物态变化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讨论。
[内容分析]本节在教科书中由日常生活中日光灯用久了为什么会变黑引入,通过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明确概念以后,列举了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最后通过对几种熟悉的自然现象:云、雨、雾、露、霜的解释,巩固物质的三态变化。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己经学过物态变化中的四种,即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虽不罕见(如樟脑块的升华,秋冬的霜),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因为这些过程进行较为缓慢,气体又看不见,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到。
小学常识课本中没讲过,这些都给学生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要做好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这些现象,用事实说话。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樟脑块变小消失,冬夜的霜出现象等分析推断现象的发生过程。
[学法点拨](1)设疑引入,激发兴趣由问题物质能否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用设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验演示,直观易懂通过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容易接受。
(3)渗透科学的生活性,科学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科学,从生活现象引出问题,又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
[经验介绍]本节由日常生活中日光灯用久了为什么会变黑引入,通过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第7节 升华与凝华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加热时,固态碘直接变成气态碘蒸气
(2)停止对玻璃容器加热
玻璃容器壁上碘晶粒变多
冷却时,气态的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碘
(2)&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C
[解析]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此过程放热。 河水结冰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樟脑丸逐渐变小,由固态升华为气态,此过程需要吸热。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热。
题型1 升华和凝华的判断
典例3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与其他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不同的是( )
A. 严冬,窗户上的冰花B. 冰箱里的“白霜”C. 严寒的天气里雪人变小D. 秋天的早晨,树枝上挂满霜
C
[解析] 严冬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在窗户上凝华形成的,冰箱里的“白霜”是冰箱里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冷凝器上凝华形成的,严寒天气的雪人变小是因为雪升华成了水蒸气,秋天早晨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熔化
自然现象
成因
涉及的物态变化
雾
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了雾
液化
露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了露
液化
霜、雪
霜是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温度迅速降低时凝华成的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可能会以雪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升华
紫色碘蒸气逐渐消失,锥形瓶内壁附着一层紫黑色固体
[解析] 在锥形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微微加热,瓶内出现紫色气体,是因为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停止加热,紫色碘蒸气会逐渐消失,瓶内壁附着一层紫黑色固体,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华。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配套教案 4-7 升华与凝华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梳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4)对自己家里的用水进行调查,如每天用水情况(估计),洗衣用多少水,洗澡用多少水,抽水马桶用多少水等等,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预测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如果完成实施后每月能够节约多少水?可以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学生阅读,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具体实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统一看法。
比如:用久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玻璃泡会显得黑,这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使体积减小,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内壁上凝华成冰晶;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结成了一层“霜”;冬天,冰冻的衣服(结了冰)变干(温度低于0℃,冰不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冬天,0℃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仍逐渐变小;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白雾、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食品保鲜等。
升华和凝华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都进行得较为缓慢,再加上变化前后的气体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几乎没有感性认识。用“碘锤”来做升华实验,现象明显且简便易行、安全卫生,是观察升华、凝华现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学以致用,增强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美好情感。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7节 升华与凝华(共41张ppt)
2
C
3
升华 凝固
4 、茶杯里放入冰块,杯外壁会“出 汗”,这是 液化 现象;含在口中的冰
棒很快便熔化了,这是 熔化 现象;
6、在经常停电的居民区,有人在有电时将 一大碗水放进冰箱的冷冻仓,他说这样做 能保证在停电时冰箱内的温度较低,你认 为他的做法有无道理?为什么?
答:有一定的道理。水在冰箱中会凝固成 冰。停电时,冰要熔化成水,会吸收热量, 从而保证冰箱内的温度维持在较低状态。
第七节 升华和凝华
1、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2、寒冬腊月河水结冰 3、雨过天晴湿地变干 4、掀开饭盒水珠落下
自然界的这些现象分别包括了前面学过的哪 些物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固态
1熔 化(吸热) 2凝 固(放热)
液态
3汽 化(吸热) 4液 化(放热)
气态
直接
观察记录
1、实验前,在烧杯里你观察到碘是什么状态?
在高空,水蒸气 凝结成小水珠
小水珠不断聚集形成云
当小水珠变 大就下雨了
水蒸气上升
云是由水蒸气液化 形成的小水珠,小水珠 凝固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组成。
雨是从云中降落下来的液态水滴。 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或小水珠就凝固成雪。
雾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悬浮在空中)
水蒸气液化 成小水滴 (在地表附 近)
答:固态。
2、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 象(有无液体)? 答:固态的碘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碘 3、停止加热,在圆底烧瓶底部看到了什么现象? 答:停止加热并冷却,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碘,附在眼 底烧瓶上。
4、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答:说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要吸热
第四章第7-8节 升华与凝华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义(机构)
第7-8节一、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吸热。
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干冰消失,冬季结冰的衣服变干,白炽灯用久了变细。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
凝华现象:针状雾凇(人造雪景)、冰棍外的“白粉”、发黑的灯泡、霜的形成。
3、自然现象的形成云:水蒸气上升至高空温度降低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
雨:云中小水滴变大降落到地面。
雪: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小冰晶,冰晶变大后就会下雪。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在气温较低时液化在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
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凝华成霜。
4、严冬,冰冻衣服变干是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的结果,它往往出现在玻璃窗的表面;樟脑丸放入衣箱后会成杀虫的气体。
5、干冰是态的。
当将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致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可以用来制造“舞台烟雾”、以及等。
补充:人工降雨原理:干冰一旦进入冷云层,就会很快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6、物态变化关系图7、试试看: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4)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5)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表面结冰花:;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9)冬季带眼镜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10)冬季人讲话时会有一团“白气”从口中呼出:。
例1、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熔化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嘴上哈“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例2、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例3、用飞机向云层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
第4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学生姓名:上课时段:上课日期:阮老师编辑第7节升华与凝华〖要点整理〗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注意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
升华是吸热过程。
2.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
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二.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凝华是放热过程。
2.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例题解析〗( )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万里冰封分析与解答: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并且放热。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雨是水蒸气液化或者空气中的小冰晶熔化成水珠;液体水凝固成冰;而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故选C。
〖巩固基础〗1.下列各图中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2.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3.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5.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6.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7.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露B.雾C.雹D.雪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C.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9.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7升华与凝华实用授课课件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它的温度在—78.
凝固B
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云 ——水蒸气遇冷凝华、液化
3、樟脑丸越放越小 北方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内壁上为什么会结上一层冰花?
露、霜和雾都不是从天而降的
汽化C
北方的冬夜,室外气温很低,而室内气温比较高。
想制作更多的这张幻灯片,你可以在左侧的幻灯片分页栏中选中此页,然后任意复制,粘贴。
温馨提示:樟脑丸放在衣柜中要包好,防止它液化弄脏衣物。
想制作更多的这张幻灯片,你可以在左侧的幻灯片分页栏中选中此页,然后任意复制,粘贴。 想制作更多的这张幻灯片,你可以在左侧的幻灯片分页栏中选中此页,然后任意复制,粘贴。
凝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升华 (吸热)
固
气
凝华 (放热)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 它的温度在—78.5℃, 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用处很大!
解释
人工降雨
想一想
你知道生活中 还有哪些升华 和凝华现象吗?
清 新 剂
雾凇
冰棍 霜
小结: 气
固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北方的一个省 份,冬天的气温一般低于0oC,衣服 晒在室外会马上结成冰,结成冰 的衣服会干吗?
像科学家一样多问为什么?
提出问题:
结冰的衣服变干时,冰变成了什么? ......
猜想:
可能是. . . . . . 可能是. . . . . .
知识回顾
固态
熔化 凝固
能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和“霜”吗?怎样做?
4、树枝上生成霜 2、实验过程中,给玻璃器皿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节 升华与凝华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说出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
能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
2.能用物态变化观点说明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解读1: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和凝华过程中伴随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小。
解读2:知道自然界中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等自然现象成因。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适中。
知识点01 升华和凝华(一)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给烧杯里的碘加热,烧杯中出现了紫色碘蒸气。
停止加热后,在盛有水的烧瓶底部出现了紫黑色的碘晶体。
实验表明: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二)升华(1)概念:升华是指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升华是吸热过程,升华要从周围环境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升华有致冷作用。
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来降温。
如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来实施人工降雨,制造舞台烟雾效果,食品冷藏,医疗麻醉等。
(三)凝华(1)概念:凝华是指物体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凝华是放热过程,凝华要放出热量。
(四)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升华和凝华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能力拓展】1、常见的升华现象:a.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丸会慢慢变小,最后消失不见了。
b.北方冬季,放在室外的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目标导航知识精讲c.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
2、干冰:不是冰,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易升华,升华吸热。
当将干冰粉喷撒到舞台上时,干冰迅速升华致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从而渲染气氛。
3、常见的凝华现象:a.冬季看到的“雾松”。
b.冬季窗玻璃的内表面上的“冰花”。
c.用久的灯泡壁变黑。
【即学即练1】(2020七上·临安期末)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
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B.实验1,因为实验2中水的沸点太低了,所以不能让碘升华C.实验2,因为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可能先熔化再沸腾,不能说明碘发生了升华D.实验2,因为实验2中水的沸点比较低,所以实验比较安全【答案】C【解析】如果加热温度高于碘的熔点,那么碘蒸汽的形成可能有两个方式:①熔化再汽化;②升华。
如果能够将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那么就能排除熔化的因素,进而的升华的结论,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故A错误;温度高,升华的快;温度低,升华的慢,故B错误;实验2,因为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可能先熔化再沸腾,不能说明碘发生了升华,故C正确;水的沸点为100℃,一旦不小心,可能造成烫伤,故D错误。
【即学即练2】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
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
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
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
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案】(1)水蒸气;凝华(2)空气湿润;气温在0 ℃以下(3)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解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分析霜的形成过程;(2)从短文中找到霜的形成条件;(3)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充分常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对比实验,方可得出结论。
【解答】(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
”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
知识点02 云、雨、雪、雾、露、霜自然界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和物理有关,其中的云、雨、雾、露、霜、雪、冰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的成因及物态变化名称如下:(一)云(液化或凝华)太阳照在地球上,气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二)雨(熔化)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随着气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珠,与原来的小水珠一起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三)雾(液化)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四)露(液化)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表面(五)霜、雪(凝华)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固体凝华为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六)冰雹(熔化、凝固)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形成冰雹【即学即练3】“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科学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科学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雾”是汽化形成的B.“露”是升华形成的C.“霜”是凝华形成的D.“雪”是熔化形成的【答案】C【解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据此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体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成在空气中则为雾,成在物体表面为露,故A、B错误;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故C正确,D错误。
【即学即练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报道:某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的沙丘上覆盖着5~10厘米厚的积雪,然而过了大约20分钟,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材料二: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
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
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
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
”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解释。
(1)材料一中的雪为什么不见了?________。
(2)材料二中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________,该过程需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小北看完材料后,联系生活,想到了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的________(填“外”或“内”)侧发生的________现象。
【答案】(1)雪升华变成水蒸气(2)水蒸气遇冷凝华;放出(3)内;凝华【解析】(1)物质遇到高温,往往会直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2)水蒸气遇到低温迅速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可以形成霜或雪;(3)严冬时,屋外的空气温度很低,因此窗玻璃的温度很低,而屋内的空气温度高;屋内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会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附着在玻璃内壁上形成窗花。
【解答】(1)材料一中的雪升华成水蒸气,所以不见了;(2)材料二中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该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3)小北看完材料后,联系生活,想到了严冬的早晨窗花上的冰花,这是在窗玻璃的内侧发生的凝华现象。
能力拓展考法01 运用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各种物态变化的条件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时,容易出错。
我们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容易混淆。
我们可借助于图来列举出六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及吸、放热情况。
【典例1】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________;属于升华的是________;其中⑤中的冰花是形成在窗户的________(填“外”或“内”)表面上.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答案】③;④;内【解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过程,属于汽化现象;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寒冷的冬天,屋内较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玻璃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冰花,附着在玻璃的内侧.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霜是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列有关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早晨屋顶看到霜,一定是屋顶的雨水结冰形成的B.霜和雪是两种不同的物质C.霜形成时吸热D.霜是一种凝华现象【答案】D【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如果发生在树叶、地面或房顶上,它就是霜;如果发生在空中且落到地面,那么它就是雪,因此二者为同种物质,故A、B、C错误,D正确。
2.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