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课异构”中,探求最优化的教学课堂
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
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摘要高效课堂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
“同课异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载体,被广大教师所采用。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是我校推进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寻求积极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鼓励教师彰显个性、形成特色的一个平台,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同课异构高效课堂教师专业成长所谓“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着眼点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同”中之“异”,即通过某一教育片断在不同学情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研讨对策,探究原因,找寻更切合学情的教学设计,创设更优的教学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一、依标施教背景下的“同课异构”二次集体备课本框对应的课程标准: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6-2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基于每位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文本的解读不尽相同,但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情积极探讨各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同课异构”旨在通过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课堂呈现方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观察学生参与课堂的实效,促进学生对历史认识的主动建构。
在第一轮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实践之后,教师针对观察到的课堂真实情况,比较不同教学设计情景中的学生参与度,再次设计更符合学情的教学情境,以致第二次集体备课更能凸显课堂效率。
二、“同课异构”之新课导入第一位教师:同学们,先考考你们。
我们每天都坐在椅子上上课,这椅子可是我们的大功臣呀!那么大家知道椅子的来历吗?生:是从胡人那里传进来的……师:对,椅子是古代西域少数民族适应游牧生活的产物。
人们从席地而坐到普遍使用椅子,是文明的提升,也是民族间相互交流、学习的产物。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民族之间的交流、学习一直在持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元时代,共同领略“农牧文化的交融”。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是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科目,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对数学产生兴趣,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同课异构”,以带给学生一堂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什么是“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指的是在同一节课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使所有学生在同一课程目标下,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具体地说,就是将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呈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使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加以区分,从而在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同课异构如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1.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数学能力较好,能迅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数学能力较差,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因此,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进行学习。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工具和资源。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有的孩子喜欢看图画、听音乐,有的孩子喜欢模拟实验、动手操作,有的孩子喜欢在游戏中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工具和资源,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例如,可以采用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展示数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3.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在同一节课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完成更高难度的思考题、编写小程序等任务;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完成基本的数学练习和作业。
同时,评价标准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定,不能一刀切。
4.教师应该具备灵活性和判断力。
“同课异构”课教案:让你的教学更出彩
“同课异构”课教案:让你的教学更出彩。
一、同课异构教学法同课异构教学法是一种将多种不同的授课方式混合在同一课程中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工程项目等多种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
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同一门课程,克服单一化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和沉闷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课异构教学法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使用音频、视频、幻灯片等。
教师通过展示多种信息与知识,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得到了更全面的体验,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课程内容。
同课异构教学法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建立知识的互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中掌握各自的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以更开放的思想和探究精神去了解课程知识。
同课异构教学法还可以使用工程项目。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去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失败、调整、成功,以此来强化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二、如何让同课异构教学更出彩?1.结合实际应用:同课异构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多样化,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具创造性的要求。
通过结合实际应用,在课堂中创造更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可行性。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在使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导谈话,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不仅理解课程内容,还能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3.考虑学生的个性:同课异构教学法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
对于较为开朗、自我感知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对于内向、学习力度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工程项目等方式,以期从智力和心理两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4.运用评价方式:教师在使用同课异构教学法的时候,要适当的改变评价方式,增加学生的动力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内在的自我驱动力。
教研活动数学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课堂教学,探讨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探索不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为课题,由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四、活动过程1. 第一课时(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以“生活中的分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以“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 第二课时(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以“分数加减法的应用”为切入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以“分数加减法的拓展”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活动总结1. 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师A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B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通过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师、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背景、目的、实施步骤和效果分析,探讨其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方式,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活动通过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师、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的1.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4. 探索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三、实施步骤1. 确定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确保参与活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共同的基础。
2. 分组讨论:将参与活动的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如何实施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3. 教学实践: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4. 反思与评价:教学实践结束后,所有教师进行集体反思,评价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与推广: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教学案例,并在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中推广。
四、效果分析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3. 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有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探索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五、结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浅谈开展同课异构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浅谈开展同课异构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同课异构是指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多名教师同一时间段在不同的班级上进行教学活动。
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课异构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同课异构中,多名教师可以互相观摩对
方的授课,并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
足之处,并从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技巧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通过合作探讨,教师们可以
共同研究难点问题,通过集体智慧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每个教师在同课异构中都可以分享自己的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这样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使教学内
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不同教师在同一时间段上课,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不同的教学
方式和风格,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课异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同课异构中,学生们会接触到不同
的教师和教学方式。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们也能够从其他班级的同龄人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课异构”与“同课同构”双轨并行优化教材实践
“同课异构”与“同课同构”双轨并行优化教材实践作者:葛春华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1年第10期“同课同构”与“同课异构”双轨并行是我校新型校本教研方式,是在统编教材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为让全体教师快速成长、适应新教材,缩短“艰难行走期”而提出的教研方式。
它以“学练为重青蓝工程教学竞赛”为载体,针对优化特色、有代表的教学内容,写出成熟、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从理论上提升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教书匠”转成“研究型”老师,快速有效地让全体教师通过“优势互补”准确把握教材,有效践行教材,实现统编教材的价值与意义。
“同课同构”与“同课异构”早就存在于我校教研活动中,这次课题研究所不同的是以前主要针对于“课”,然而在慢慢的实践中发现:“同课同构”与“同课异构”双轨并行,在新教材全面推行、实践的大背景下,不但能让教师更好地解读教材、使用教材,还能激发教师以主人翁意识参与教研。
广大教师将教研由任务变为需求,由量变到质变,变被动为主动,使教研做到: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
研讨时,各年级组教师师徒重组,进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小组内“同课同构”,骨干教师与学科教师大组间“同课异构”,给大家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不仅从整体上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还让教师很快适应新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更快、更集中地解读好教材,实践好教材。
一、在理论学习中形成新型理念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更深入地了解统编教材的特点,掌握准确的教育教学方向,教师能够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认真研读李竹平老师的《统编版教材“打开方式”的思考》,温儒敏老师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兴趣观研究》,吴越《温儒敏语文教育那些朴素的道理》,王敏勤老师的《“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这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为当前的课题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为课题的有效进行指明方向。
同时,让老师更深刻地理解“同构”需要智慧,它不是一种刻意而为的形式,不能为了同构而同构;“异构”则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同课异构”与“同课同构”双轨并行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数学难以理解、枯燥无味。
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成为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尝试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同课异构”教学方法是指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下,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方法,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多样的学习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数字大小比较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字大作战”游戏,让学生分成两组,在规定时间内比较给定数字的大小,以此来巩固数字大小的概念。
在教学约分和通分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分数大作战”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约分和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探究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测量教学,让学生利用尺子和面积尺测量课室的面积和周长,通过测量实际物体的面积和周长,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时间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时间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钟表,通过亲自操作钟表,掌握时间的读法和计算方法。
实践探究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丰富数学教学形式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展示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数学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主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在上学期常规听课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的教研活动的新形式,也是提升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共同进步,指导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研组教研的质量,为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的:1、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各年级数学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
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年级教师“选定同一课题,设计符合自己风格的教学设计,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
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了解各班的学习情况,达到交流与互进的目的。
3、了解各班课改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促进。
三、活动环节:1、选定同一课题。
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
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
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集体评议。
课上完后,由教研组组织集体评议,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
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惑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组织领导:为加强活动的组织管理,提高活动质量,由教导处牵头,数学教研组负责组织落实。
五、活动安排:1、活动内容六年级数学学科“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
2、活动主持主持人:3、活动总结主持人:五、活动进程:1、活动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同课异构”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
“同课异构”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同课异构”作为公开课的一种形式,在校本教研和90学时培训实践的一个环节中,被广泛接纳和采用,它既是新课改进一步深入、深化的研究课题,又是新课改探索课程内容在具体到课堂时教学手法多样性的研究对象,还是课程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实质性研究的内容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具体反映。
“同课异构”活动中的相互听课,是不同教师用不同教学设计上同一个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同伴的互相合作研修,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加工、设计并合理运用,这些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研究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过程,教师在不断的培训、实践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过程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一、“同课异构”的本质及其教研模式的基本流程“同课异构”中的“课”是指教学内容,“构”指的是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或多位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 中的“同课”包括相同的教学课题、相同的教材内容、相同的课程标准。
这是一种客观的要求,是不以教师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授课教师对课程、教材及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点。
“同课异构”的“异”,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专业水准不同,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体系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往往会导致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理解差异。
另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环境、不同班级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5篇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教师依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以下是我整理的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送阅读参考!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本学期我有幸参与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透过对同样资料的不同教法和把握,胜利地为参加老师带给了一个应对面学习沟通的时机,探讨教学的艺术,沟通彼此的经历,更简单看到自己的缺乏也更简单学到同仁的优势。
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一、拓展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任何一位老师都不行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表达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特长,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老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老师的教育机灵能够被相互体会。
二、才智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在打算这次课的过程中,大家就每一个问题绽开了热情的探讨,大家都翻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的感受和看法。
经历丰富的老师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
年轻老师也专心献言献策。
思想发生了碰撞,探讨的越深化,发觉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三、相互比拟,引起老师对授课方法的思索一节课完毕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
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标目标。
二是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专心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驾驭了所学的资料。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应、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善和完善的设想。
透过这次活动我更加相识到,老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学问进展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就应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谆谆教导,同等的与学生进展沟通、真诚的与学生进展沟通。
擅长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舞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探讨的气氛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构建自己的相识与学问。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课堂教学,分析不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差异,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活动主题主题:同课异构,共话教学智慧三、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 培养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4. 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活动内容1. 课题选择:选择我校各年级、各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课题,确保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2. 教师分组:将参与活动的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骨干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教学设计、课堂观摩、课后反思等工作。
3. 教学设计:各小组针对所选课题,结合本组教师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4. 课堂观摩: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展示。
展示过程中,其他教师进行观摩、记录,并做好评价。
5. 课后反思:各小组在课堂展示结束后,针对本组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报告。
6. 交流研讨:各小组将反思报告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困惑,提出改进措施。
7. 教学评价:活动结束后,由教研组长组织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五、活动时间1. 教学设计阶段:1周2. 课堂展示阶段:1周3. 课后反思阶段:1周4. 交流研讨阶段:1周5. 教学评价阶段:1周六、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明确各阶段工作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邀请校内外专家、骨干教师参与活动,提供专业指导。
4. 加强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了解活动效果,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式教学实践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同课异构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探讨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以某中学英语课堂为例,探讨了同课异构式教学的实践过程、实施效果及启示。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探究一、引言同课异构式教学是一种以相同教学内容为基础,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式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同课异构式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以某中学英语课堂为例,探讨同课异构式教学的实践过程、实施效果及启示。
二、同课异构式教学的实践过程1. 确定教学内容以某中学英语课程为例,选取同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如“旅行”主题。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2. 教师分组将参与同课异构式教学的教师分为两组,每组教师分别负责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
3. 教学设计每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风格,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2)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
(3)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4)教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4. 教学实施两组教师分别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亮点。
5. 教学反思课后,两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三、同课异构式教学的实施效果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式教学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同课异构式教学的启示1. 注重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同课异构式教学应确保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作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其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到沉闷和枯燥,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们需要巧设“同课异构”,呈现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什么是“同课异构”呢?“同课异构”是指在同一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要想呈现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巧设“同课异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采用: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播放数学知识的动画视频、展示有趣的数学实例,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二、巧设游戏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找规律游戏、拼图游戏、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三、巧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引导、讨论、演示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适宜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四、巧设实践性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践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如实验、观察、调查、探究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五、巧用个性化学习资源: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如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作业、习题册、参考书等,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和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如何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在教学中,同课异构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成果。
一、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是指老师在同一时段、同一课堂上进行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上,老师可以将同一章节的不同知识点、不同题型或不同难度的题目放到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种类的教材、工具。
同时安排不同方式的作业辅导,让具有不同数学素质的学生在同一时段上不同的课程,达到了优化教育资源,以原有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的。
1.教学目的相同:同一堂课上,学生需要学习相同的知识点、考核标准和评价要求,学习目标是一样的。
只是在教学方法、教材、练习等几个方面有所差异。
2.教学内容不同:以同一授课大纲为依据,同一堂课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同,可以说是同类、不同题型的内容和难度。
3.教学形式不同:在同一个时间段,老师可以在同一课堂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更灵活多样。
4.教师要有更多的分组设计:通常情况下,一节课会分为3-4组,每个小组有10-12人,每组有一部分人群集中学习,老师需要注意分组设置和各小组之间的时间配比。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课异构教学能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避免学生听课出现“听不懂,找不到感觉”的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是一个富有思考和探索空间的科学领域。
2.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同课异构教学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能够在针对自己的教学中更好的吸收知识,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3.促进合作学习:同课异构教学注重小组间的合作,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探讨自己的问题,不同的组可以相互借鉴和帮助,通过一起探讨问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提高学习效果:同学相互润色,相互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成绩,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
浅谈开展同课异构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浅谈开展同课异构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同课异构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改进方法,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观摩与学习,共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下面将从同课异构的定义、目的、实施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同课异构是指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观摩,在听课、评课、备课等环节中共同探讨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主动开放、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自己的反思和总结,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课异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们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在共创共进的氛围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课异构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教学问题,教师们可以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和借鉴,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课异构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增加教师的自信心,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同课异构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听课互访、评课交流、授课研讨等。
教师可以互相开放自己的课堂,邀请他人来观摩自己的教学,同时也可以主动参与他人的课堂观摩和评课活动。
在观摩和评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提出问题和建议,同时也要主动向他人请教,共同思考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授课研讨是同课异构的重要环节,教师们可以通过授课研讨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开展讨论和交流,深化对教学问题的理解。
同课异构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改进方法,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们应积极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同课异构构出精彩 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构出精彩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决课堂存在的突出问题,10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举行。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四个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
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
“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质量和特色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兴趣成为了所有数学老师努力的方向。
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引入,给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好地体验数学的魅力,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精彩的数学学习氛围。
一、“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介绍“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节课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换句话说,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个性化的设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能力。
1.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准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材料上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图表、实物等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呈现精彩的数学实例,让数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2.灵活的教学方法“同课异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以采取示范示教的方式,结合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夯实基础。
3.个性化的作业和评价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和评价体系。
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题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同课异构”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热门的教学改革模式之一,旨在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将同一节课同时呈现给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巧设“同课异构”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一、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巧设“同课异构”可以让不同层次和兴趣的学生参与到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教学形式上可以设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
二、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巧设“同课异构”可以让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对于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拓展题目,让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逐步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巧设“同课异构”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相互辅导,共同找出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设计数学游戏和竞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巧设“同课异构” 呈现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同课异构”是指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下都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设计。
1. 创造性的启发性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创造性的启发性教学。
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立体图形拼接”活动。
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请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纸板和胶水,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这些立体图形。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属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大赛”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可以准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接龙、数学填字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个性化的扩展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同课异构”中,探求最优化的教学课堂--------反思《我的家乡》的教学李娟泗县特殊教育学校2013-6-6在“同课异构”中,探求最优化的教学课堂--------反思《我的家乡》的教学摘要: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达到最有效、最优化,这是每个教师毕生的共同追求。
通过一节《我的家乡》第二课时“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点评与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四个环节,探求最优化的教学课堂。
同课异构有利于诱发教师的反思,在比较中优化课堂;有利于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素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校本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同课异构反思优化教学课堂‚同课异构‛就是针对同一课题,面对同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由于教师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不相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
2013年四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宿州市‚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参与讲课并聆听了范玉平老师和苏峰老师的两节展示课。
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是一种横向互助指导式教学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有些问题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教研互动,大家可以看到,对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理解深浅不同,认识的角度也不同。
特别是聆听其他两位授课教师和专家评议之后,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次授课内容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第7课《我的家乡》。
这是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求图文结合,借助图画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观察能力。
范玉平老师说:‚我主要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带学生去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村前的动态景物,呈现了我的家乡的活泼之美,第三自然段主要写村后的静态景物,突出了我的家乡的丰收之美。
‛而苏峰老师说:‚我主要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按空间方位顺序指导学生看图,逐步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我的家乡美丽图画,并自己动手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加深对理解课文内容。
‛我则认为,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句子教学为主,一句一景,图文对照,交给学生有序观察的方法。
在研读课文文本时,我们不难发现,第二自然段在写景顺序和段落结构上不谋而合。
于是我就采取赏读、精讲第二自然段,交给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第三自然段,水到渠成地领悟‚我的家乡真美!‛,言由心生地说出:‚我爱我的家乡!‛反思:通过分析,使我们对原来的文本,教案都有了深一步的解读。
三位教师的理解各具特色,范玉平老师精读精讲第二、三自然段,苏峰老师则整体把握,通揽全文,我主要精讲第二自然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第三自然段,顺势导出第四自然段,并完成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范玉平老师的三维目标重点放在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在细节中感受我的家乡村前、村后的美景。
苏峰老师更多的是注重借助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按空间方位顺序的有序观察能力。
我则侧重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指在导入、新授和练习设计上的反思。
三位老师课前导入异彩纷呈,新授内容有所不同,教学方法也各具特色。
我的教学过程是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我县的清水湾公园,石龙湖湿地等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家乡美景图,拉近聋生与文本的距离,兴趣盎然的进入小作者的家乡;然后让学生争当合格小导游,图文对照,有序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村前的美景,记住导游词,把所学习的内容介绍给大家;接着让学生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观察方法,自主探究地学习三自然段;最后在练习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给开始导入的几幅家乡的美景图,配上优美的语句,并把它们介绍给爸妈听。
范老师导入和我如出一辙,但她导入的时间花去7—8分钟,显得拖沓而不实用。
在新授过程中,主要是精讲第二、三自然段。
她先声情并茂地介绍,然后让学生在沙盘上摆出家乡的具体景物的位臵,如:村前的小河、石桥、白鹅、鱼,村后的山坡、果树(苹果、柿子、梨),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积极性很高,最后在练习设计上,学习本课的写景方法,写自己美丽校园的一角。
苏峰老师导入看似平淡,看口型读学生的名字,提醒学生注意,准备上新课,但他注意到了口语教学,值得学习。
接着让学生多读直至记住,再按方位在黑板上画出家乡的美景图的方法,去学习本篇课文,使我们眼前一亮。
反思:通过以上三位老师的总体设臵分析,苏峰老师在教材重点处理上,力图‘求新’,引起专家的质疑;打印教案过于简略,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在课件制作上略显粗糙。
但他关注了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如:学生画画,画不好时,他会说:‚已经很好了,苏老师还没有你画得好呢。
‛范玉平老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精而细,动静结合,但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有效发挥这些精美课件应有的作用,有摆设的嫌疑,很遗憾。
在沙盘上摆景物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深深得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在做的老师,我们的朱欢小同学,个头矮,够不上沙盘,这时的范老师很自然得抱起了她,师生共同完成了任务,虽是个小细节,却突显了范老师对孩子的关爱。
只有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特别是我们的特殊教育事业更需要这样有爱心、愿奉献的老师!我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调控不是很好,在授课进行到三十分钟左右,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
在低年级语文课教学上,课堂调控很重要。
另外,专家也评议了我上课中的一个细节,我在讲到上坡上种满了果树,秋天到了,有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还有像红灯笼一样的柿子。
我引导学生想象:一阵风吹来,果子隐约可见,我们仿佛还闻到了成熟了的果子的香味,这时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由此可见,多感官、深层次引导,对理解文本的作用。
四、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一节课结束后主要反思教学效果,一看是否完成了本节课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二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被调动起来。
‚同课异构‛教学效果反思,还要与别人对比,看教学效果有什么差异,学生的反馈,专家和同行的评议,反思得失,找出问题的根本,提出比较合理的修改措施,从而使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如:范玉平老师认为,她这节课没有很好得去把握有限的教学时间,没有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沙盘上摆景物时,学生兴趣极高,老师没忍心打断,耽误了教学时间,使得练习设计题草草结束。
苏峰老师认为,他这节课课堂定位较低,学生有吃不饱的现象,课堂的有效性发挥的不是很好。
我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在主页的一角,设计了一个动态的头像,本想引起学生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失去了多媒体课件的实效性,在今后的课件制作上要多加注意,少搭花架子。
反思:从教学效果出发,来衡量和调整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内容不应繁多,做到精讲精练。
(2)、要本着优化课堂,学以致用的理念对课文文本进行处理。
(3)、要注意课前和学生的沟通,为课堂上师生的配合打下基础,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被激发出来。
(4)、教学课堂应是开放性的,生成性的,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
在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不一样时,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课堂机智。
(5)要以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为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中都有相应的发展。
(6)、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是不容臵疑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要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教师这节课就是为了应用多媒体。
教师在课件制作、要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最遗憾的课堂也是最完美的课堂。
在遗憾中追求完美,在对比分享中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我认为,利用‚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探求最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同课异构有利于诱导教师反思.在比较中优化课堂教学。
上课之后,参与上课教师都会对自己的效果进行反思.如上完课后教师甲说,我高估了学生的水平了,以后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我还要多熟悉一下课程标准。
我想以后的我们这几位老师会取长补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2、同课异构有利于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潜能。
对同一课的内容,面对着同样水平的学生,而在同一课堂中,就是竞争.这种场景更能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潜能,诱发老师的深度的思考,促进了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法和经验,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使自己的教学更加能适应学生,发展学生。
3.同课异构有利于突出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是新课标改革的教育理念。
同课异构的目标也是找到更加适合学生教学设计,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加贴近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和谐的发展.4、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
面对新课程,不少教师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和机智。
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仅靠个人孤军作战是不可行的。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博采众长,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
让参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研读文本,钻研教法,有利于解决常态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同课异构‛还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发了立体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参考文献:[1]、刘娟娟.上好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