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基准点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

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

文章摘自《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来龙去脉》更多内容可联系QQ345741232(常用)5.2.5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特点确定。

点位宜设在下列位置:1)建(构)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各种构筑物沿四周或基础轴线对称位置上布点,数量不少于4个测点。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地基处理,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伸缩缝处的两侧;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3)建筑物宽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宽度小于15米,但地质条件复杂的建筑物的承重内隔(纵)墙设内墙点,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

4)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

5)多层砌体房屋外纵墙间距6~10m横墙对应墙端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以及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

7)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2.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重要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

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一般建筑,可在一层构造柱脱模后进行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1~2层为一观测周期,沉降速度≥2mm/d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沉降速度≥1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载情况而定。

多层民用建筑宜每加高1~2层观测一次。

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观测位定义

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观测位定义

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观测位定义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观测位在土木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用来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的点位,能够提供有关土地或建筑物是否存在沉降问题的重要信息。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沉降观测基准点。

沉降观测基准点是一个已知高程的点位,通常是由测量部门在工程施工前精确测量并设立的。

它的作用是作为一个参考点,用来确定其他观测点和观测位的高程。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观测人员会定期回到基准点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点是指被观测的土地或建筑物上设置的一系列点位。

这些点位通常分布在土地或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以全面监测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数量和布局会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监测目的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观测点应选择在可能发生沉降的区域或关键结构部位,如土壤软弱区域、建筑物的角部、柱子下方等。

观测位是指在观测点上设置的具体观测设备。

观测位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监测要求和技术手段。

常见的观测位包括沉降仪、测斜仪、水准仪等。

这些设备能够测量土地或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沉降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和观测位的设置和使用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

在设置时,应考虑到观测点和观测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观测过程中,观测人员需要定期回访观测点和观测位,进行测量和数据记录。

同时,还需要对观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和观测位的监测数据可以反映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判断土地或建筑物是否存在沉降问题,以及沉降的程度和速率。

这些信息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果发现沉降超过了允许范围,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土地或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和观测位在土木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浅谈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基准点的选择

浅谈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基准点的选择

浅谈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基准点的选择摘要:沉降观测直接关乎到建筑的安全使用和使用寿命, 保障沉降观测中基准点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文章结合笔者长期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实践,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的要求,总结分析了沉降观测中基准点的设置与选择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沉降观测;基准网;基准点;埋设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升,对建筑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建筑的沉降观测对其安全性非常重要。

那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对沉降观测技术充分重视,做好沉降观测过程中基准点的设置与选择,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引言沉降观测过程中,基准网是基础。

基准网的稳定性决定了沉降观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对于沉降观测基准网的设置,相关规范里做了详细的说明论述。

但是针对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的情况,基准点的选择又有很多的局限性。

1.基准点的要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通过比较多次周期性观测测定建筑物上的各观测点的变化值,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数起始控制点,因此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便于观测。

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的开挖等情况,施工过程中,周边土体往往有较为明显的扰动,因此,为保证长期稳定性,基准点需远离建筑沉降区域。

基准点要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较大时,常在建筑物附近埋设工作基点,用来直接测定观测点的沉降)。

一般情况下,基准网的观测周期较长,如果基准网下沉速度过快,会造成沉降网观测数据不连续,容易出现数据突变,对观测结果造成很大影响(见图1),图1中为某建筑物的沉降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观测至120d左右时,相对上次观测,数据有明显的上升,并且该建筑物所有监测点趋势相似,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基准网的变化造成的。

图 1某建筑物的沉降曲线图2.影响基准网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除地质情况的影响因素外,我国北方寒冷地带,基准点往往需要经过1个甚至多个冷冻期,在我国南方,影响较大的是较为丰富的雨水。

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

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

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

依据工作经验,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 间的范围为宜。

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臵墙脚水准点。

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

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

因此,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离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臵、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臵。

在工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沉降观测的周期及施测过程: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

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

边坡沉降观测规范

边坡沉降观测规范

边坡沉降观测规范沉降观测规范及技术要求:(1)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2)仪器及相关观测要求(3)观测成果报告(4)测量单位在合同签订之后应携带相关资料到市质安站登记备案等相关内容,其中具体情况内容如下:一、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1、基准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基准点,并作醒目警示。

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

2、在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如观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沉降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3、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文件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3个永久性的基准点。

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

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

4、按规定要求的沉降观测点位置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测量单位等共同确定,在建筑物底板及首层完成后进行埋设。

5、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及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

6、在观测期间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发现变形、损坏或其它因素影响,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7、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8、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变形、地面沉降及其它有关异常情况。

9、施测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校正。

10、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不得在日出前后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候恶劣时进行观测。

11、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首次观测在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主体结构每三层观测一次。

使用阶段第一年观测4次,第二年观测2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且不得低于国家规范要求标准)。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新建玉林至铁山港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细则(DK0+000- DK131+434.12)施工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二○一○年十一月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要求,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及沉降观测经验现制定以下细则。

二、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基准点:基准点为全线BM点,以及按四等水准进行加密的导线点。

(2)工作基点:要求沿线路方向每200-500米一个,若路基段太短至少埋设三个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尽量选在线路两侧,且地质坚硬不易沉降的地方。

(3)观测点:观测点由沉降板、监测桩、位移边桩及多点位移计等组成。

2、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个别点位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要求基准点及BM点12个月复测一次,工作基点每6个月复测一次。

3、观测点的布设(1)地表沉降观测: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40米左右设置一个沉降板观测断面,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在距桥台或涵洞边缘两侧3m的位置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沉降观测断面在地面埋设地面沉降板或单点沉降计。

(2)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基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桩,纵向间距不大于100米,并保证每个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

三、元器件的埋设沉降板的埋设,在路基填到0.6米后挖出1×1米的坑,在坑的底层垫一层0.1米的中粗砂进行找平,再将沉降板水平安放在坑中,最后用人工将土回填。

在施工过程中其沉降板一米范围内不能用压路机等大型机械碾压,必须用人工夯实。

沉降监测桩在路肩填筑完成后,再进行挖坑埋设,坑大小同桩径,埋设时将监测桩露出路肩面2-3厘米。

用混凝土进行浇注完成。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

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

929米.二、工程概况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

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

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1、测量人员配备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测量组。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1、制作方法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⑴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⑵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⑶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

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2、设置方法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地下室柱墙结构钢筋绑扎完毕后,在地下室顶板50线标高值处将准备好的电线盒固定在观测点位置,用电弧焊将观测点的盒子固定在柱或墙上,封闭模板时,注意检查观测点的盒必须紧贴模板。

模板拆除后,可以看到观测点的盒子。

A-11附件2建设工程沉降观测点、基准点、专用水准点平面位置布置图

A-11附件2建设工程沉降观测点、基准点、专用水准点平面位置布置图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点、基准点、专用水准点平面位置布置图
使用说明(使用时删除):
1、该表格主要用途包含不局限于学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主要针对对象为白领、学生、教师、律师、公务员、医生、工厂办公人员、单位行政人员等。

2、表格应当根据时机用途及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该表格作为使用模板参考使用。

3、表格的行列、文字叙述、表头、表尾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合同条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双方权利义务作出的约定,除双方协商同意对其中的某些条款作出修改、补充或取消外,都必须严格履行。

《协议条款》是按《合同条件》的顺序拟定的,主要是为《合同条件》的修改、补充提供一个协议的格式。

双方针对工实际情况,把对《合同条件》的修改、补充和对某些条款不予采用的一致意见按《协议条款》的格式形成协议。

《合同条件》和《协议条款》是双方统一意愿的体现,成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规范

4.3 平面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4.3.1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级别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2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校验;3当使用GPS测量方法进行平面或三维控制测量时,基准点位置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2)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3)离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输通道的距离不应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以及热源等;4)通视条件好,应方便后续采用常规测量手段进行联测。

4.3.2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标志的形式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级、一级位移观测的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应建造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不应超过土0.1mm;2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应符合图像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等要求。

根据点位不同情况,可选用重力平衡球式标、旋人式杆状标、直插式觇牌、屋顶标和墙上标等形式的标志。

观测墩及重力平衡球式照准标志的形式,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执行;基础阶段沉降观测5.2.5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产生沉降的不同情况以及沉降速度等因素具体分析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

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

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2主体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和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的周期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确定。

5.2.6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1场地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2场地沉降观测成果表;3相邻地基沉降的距离—沉降曲线图;4场地地面等沉降曲线图。

5.5建筑沉降观测5.5.1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沉降观测的详细步骤

沉降观测的详细步骤

沉降观测的详细步骤沉降观测的详细步骤1.仪器水准尺应采用受环境和温差影响小的高精度铟钢条码尺。

在没有铟钢条码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尺。

2.观测时间两个相邻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必须按照测量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按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1.0m,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和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仪器架设地点和转向点处做好标志桩,确保所有观测遵循统一的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观测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基准点是观测点沉降的参考点,因此需要选择其他建筑物等相对固定稳定的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两个。

10.现场观察方法每次观测都需要采用环形闭合法,并实地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值之差不得大于1 mm..11.绘制记录沉降图为了完成沉降观测,需要绘制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进行认真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绘制建筑物底层示意图,标明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并标明水准点的位置、数量、标高以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地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的材料、埋入墙体的深度以及离墙体的距离。

怎样确定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

怎样确定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

怎样确定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2010-04-12 08:50:59|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怎样确定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结合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实践,阐述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意义。

一、沉降观测的实施(一)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

依据工作经验,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间的范围为宜。

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

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

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

因此,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离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沉降观测规定事项

沉降观测规定事项

沉降观测应遵循的规则一、基准点的布设1、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并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的位置。

在建筑区内,基准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

观测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

2、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或称水准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工程标高定位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水准基点。

如水准点与观测的距离过大,为保证观测的精度,应在建筑物或构造物附近,另行埋设工作基点。

3、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埋设坚固(不应埋设在道路、仓库、河岸、新填土、将建设或堆料的地方以及受震动影响的范围内),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间距为30~50m,水准点帽头宜用铜或不锈钢制成,如用普通钢代替,应注意防锈。

水准基点可按实际要求,采用深埋式和浅埋式两种,但每一观测区域内,至少应设置一个深埋式水准点。

二、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测点宜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三、观测标志基准点标石可选岩层水准基点标石、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等。

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

一般不宜少于15天。

沉降观测点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墙柱应采用螺栓式标志,设备基础采用盒式标志。

严禁使用钢筋头等简易标志。

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

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第一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四、观测周期及观测时间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建筑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建筑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建筑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1. 引言建筑物的沉降是指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荷载作用等原因,导致建筑物发生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现象。

为了及时监测和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建筑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方案。

2. 观测点的选择在选择观测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建筑物的结构2.地质条件3.周边环境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整个建筑物,并且应在不同部位设置观测点,以确保有效监测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 观测点的布置在确定好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布置的原则如下:•观测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于建筑物周围•观测点应与建筑物的结构连接良好•观测点的数量应足够,以覆盖整个建筑物的沉降情况4. 观测点施工步骤观测点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4.1 确定观测点位置根据前期策划和设计的布置,确定各个观测点的具体位置。

4.2 土方开挖根据观测点位置的设计要求,使用挖掘机或手工工具进行土方开挖,保持观测点周围的地基稳定。

4.3 基础处理观测点的基础需要进行处理,以确保其稳定性和连接性。

具体的基础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土质条件和观测点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4.4 观测点设置观测点的设置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在观测点位置开挖孔洞,孔洞的深度和直径应满足观测要求。

2.清理孔洞内的杂物和泥土,保持孔洞的干净。

3.在孔洞底部设置基准点,可以选择金属或混凝土材料作为基准点。

4.进行孔洞的回填,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回填,并进行加固,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

5.设置观测设备,将测量仪器固定在观测点上。

4.5 完善观测点设置观测点设置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和测试,以确保观测点的完善性。

5. 结束语通过合理的建筑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及时准确地监测和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这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建筑沉降观测点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观测点的稳定和有效性。

沉降观测基准点

沉降观测基准点

沉降观测基准点一、引言沉降观测基准点是指在地面建立的用于测量土地沉降变形的基准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利用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地下水开采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导致土地沉降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建立沉降观测基准点对于科学研究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沉降观测基准点的类型1. 固定式基准点固定式基准点是指在地面上钻入深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桩或钢管桩,并通过固定装置将其与周围环境牢固连接起来,以保证其不会受到外力干扰。

这种类型的基准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适用于长期监测。

2. 移动式基准点移动式基准点是指在地面上放置一组标志物或金属板,并通过GPS等技术进行定位。

由于移动式基准点不需要进行固定,所以相对于固定式基准点而言更加灵活方便。

但是,由于其不稳定性较高,所以适用于短期监测。

3. 无损基准点无损基准点是指在地下埋设一组电极或传感器,并通过电磁波等技术进行信号传输。

这种类型的基准点不需要在地面上设置任何标志物,具有隐蔽性好、不受环境影响等优点。

但是,其精度相对较低,适用于中长期监测。

三、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布设原则1. 布设密度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布设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在城市建设区域内应该采取较高的布设密度,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土地变形情况。

而在郊区或农村等开阔区域内,则可以适当降低布设密度。

2. 布设位置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布设位置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段,并且要尽量避免人工干扰和自然灾害影响。

同时,在城市建设区域内还应考虑与道路、桥梁、地铁等建筑物的距离,以避免施工对基准点造成损害。

3. 布设深度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布设深度应根据地下土层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在软土层或高含水层中,应选择较深的布设深度,以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和精度。

四、沉降观测基准点的维护与管理1. 定期检查沉降观测基准点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稳定性和精度。

检查内容包括:基准点周围环境是否有变化、标志物是否完好、传感器是否损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基准点
1.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概念与意义
沉降观测基准点是指地面上的一些固定点位,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设置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主要作用包括: - 监测沉降情况:通过观测基准点的上升或下沉状况,来了解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 判定土地质量:通过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变化情况,判定土壤的承载能力,为工程项目的选址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评估工程影响:通过对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变化进行分析,评估工程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工程施工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选择与设置
2.1 选择合适的位置
选择沉降观测基准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土地特性:选择土质较为稳定、承载力较高的区域,避免选择沉积层较深或土地不稳定的地区。

- 工程特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位置,如在建筑物四周较分散地设置基准点,以便观测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

- 地理位置:选择区域内有代表性和较为稳定的地理位置,以便进行长期观测和对比分析。

2.2 设置沉降观测基准点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1. 基准点的数量: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合理确定基准点的数量,通常需要设置多个基准点来覆盖规模较大的区域。

2. 基准点的标志:选择耐久性好、易于识别和固定的标志物作为基准点,如混凝土方块或金属柱。

3. 基准点的测量方式:沉降观测基准点的测量方式包括全站仪和GPS等方法,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测量方式。

3.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监测与分析
3.1 沉降观测数据的收集
收集沉降观测数据是沉降监测的关键环节,需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定期观测: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记录每个基准点的测量数值。

2. 数据存储:将观测到的沉降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

3. 数据传输:采用适当的方式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2 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
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

1. 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筛选异常值等,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2.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指标和结论。

3. 结果评估: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判断工程项目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4.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维护与管理
为确保沉降观测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基准点的标志物是否存在破损或松动的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标志物。

- 基准标志保护:加强对基准点标志物的保护,避免被人为破坏或挪动,保持基准点的固定性。

- 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沉降观测数据
进行分类、存档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5. 结论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设置和使用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对基准点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问题,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注意基准点的选择与设置、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及基准点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