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2.建筑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是指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定期监测,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监测方法和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建筑物沉降问题,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一、监测目的建筑物沉降监测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情况,预测和控制沉降量;2.根据沉降数据,评估建筑物结构的性能和安全状况;3.对建筑物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提供参考数据;4.制定维护和修复计划,防止沉降引起的严重后果。

二、监测方法建筑物沉降监测主要采用测量仪器进行,可选用的监测方法包括:1.水准测量法:通过水准仪等测量工具对建筑物进行高程测量,获取地面沉降量。

2.测斜仪测量法:通过测斜仪等测量工具对建筑物进行倾斜测量,获取建筑物的倾斜角度。

3.全站仪测量法:通过全站仪等测量工具进行建筑物的高程测量和倾斜测量,获取全面的沉降数据。

4.应变计测量法:通过在建筑物关键部位安装应变计进行沉降监测。

三、监测频率和时间建筑物沉降监测应定期进行,监测频率和时间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沉降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监测频率可为半年或一年一次,以及在重要的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

四、监测点设置和布置监测点应选择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包括建筑物的角落、支撑点、承重墙等位置。

监测点的布置应为均匀分布,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测量数据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沉降分析和预测。

如若发现沉降超过允许范围,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

六、报告编写和存档监测工作完成后,应编写监测报告,记录监测过程、数据和分析结果,并进行存档备查。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时间、监测位置、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七、应急处理和修复如果建筑物发生沉降超过允许范围或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应急处理和修复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八、监测设备和人员建筑物沉降监测应使用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测量仪器,并由具有相关经验和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分析。

沉降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沉降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沉降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管线的建设和使用也日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地下管线沉降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沉降不仅会影响地面的平整度和美观度,还可能导致地下管线的破裂和泄漏,给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对地下管线的沉降进行监测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二、监测目的。

本项目的监测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地下管线的沉降情况,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和稳定。

三、监测内容。

1. 地下管线的沉降监测点的确定,根据地下管线的走向和重要程度,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 监测设备的选择,选择适合的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测量仪器、传感器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频率的确定,根据地下管线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变化,确定监测的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4.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警。

5. 监测报告的编制,根据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监测方案。

1. 确定监测点的位置,根据地下管线的走向和重要程度,确定监测点的位置,一般情况下,监测点距离管线两侧各不超过10米。

2. 选择监测设备,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确定监测频率,根据地下管线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变化,确定监测的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4. 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采集后,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预警。

5.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五、实施步骤。

1. 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记。

2. 安装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测试。

3. 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4.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警。

主体建筑沉降监测方案

主体建筑沉降监测方案

主体建筑沉降监测方案主体建筑沉降监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提高,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筑沉降的监测。

针对某个主体建筑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符合实际要求的主体建筑沉降监测方案非常重要。

二、监测目标本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对主体建筑的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建筑的变形情况,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 监测内容(1) 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2) 不同区域的沉降情况(3) 不同时间点的沉降速度(4) 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2. 监测方法(1) 定点测量:选取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和节点位置,固定测量点,进行准确的测量。

(2) 雷达测量:利用雷达测量仪器,测量建筑物表面或深部的沉降情况。

(3) 激光测量:利用激光测量仪器,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和位移,从而间接测量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4) GPS定位:利用GPS定位技术,测量建筑物的几何位置和坐标变化,进而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量。

四、监测设备和仪器根据监测方法的不同,需要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和仪器。

对于定点测量,需要使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

对于雷达测量和激光测量,需要选择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设备。

对于GPS定位,需要使用高精度的GPS接收器。

此外,还需要配备数据采集设备和计算机等设备,用于采集、存储和分析监测数据。

五、监测方案步骤1. 前期准备:确定监测区域和监测点位,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制定监测计划和时间节点。

2. 设备安装:根据监测点位,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并调试设备保证正常工作。

3. 数据采集和分析:按照预定的监测计划和时间节点,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沉降量、沉降速度等指标。

4.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详细描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和可能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和预防措施。

沉降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沉降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沉降监测工程施工方案1. 引言沉降监测是在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土地的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本文档将介绍沉降监测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监测设备的安装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沉降监测工程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工程调查在进行沉降监测之前,需要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地质情况、土壤性质以及可能存在的沉降的原因等。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和监测方案。

2.2 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点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以及可能存在沉降风险的区域。

在选择监测点位时,应尽量保证点位的稳定性和代表性,以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

2.3 监测设备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沉降监测所需的设备。

监测设备包括测点标志、沉降仪器、数据采集设备等。

这些设备需要提前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施工过程3.1 设备安装根据选定的监测点位,需要在工程区域中进行设备的安装。

首先,安装测点标志,用以标示监测位置。

然后,安装沉降仪器,通常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等设备。

最后,连接数据采集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采集。

在施工阶段,需要定期对监测点位进行数据采集。

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如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数据采集。

在采集数据时,需要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方法进行观测,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3.3 施工记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记录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些记录包括监测点位的安装情况、设备的校准状况、数据采集的时间和结果等。

这些记录对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施工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4. 数据分析与评估在完成数据采集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工程的沉降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分析等。

在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排除、数据插值等。

沉降监测方案设计及沉降控制

沉降监测方案设计及沉降控制
沉降监测方案设计及沉降控制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工程概况与目标
沉降监测方案设计及沉降控制是本工程的关键环节,旨在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稳定,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以下对工程概况及目标进行详细阐述。
本工程为某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工程结构主要包括地下室、商业裙楼、塔楼及附属设施。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2)考核合格: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所有人员掌握沉降监测方法及操作规程。
4. 施工协调
(1)与施工方密切沟通,确保沉降监测与施工进度相协调。
(2)与设计方、监理方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施工保障
(1)配备充足的测量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精度满足要求。
(2)设立沉降监测工作台账,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及工作情况。
2. 确保沉降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3. 对沉降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评估工程安全状况,指导施工;
4. 根据沉降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沉降控制措施,确保工程结构安全;
5. 定期对沉降监测成果进行总结,为类似工程借鉴。
1. 沉降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工程安全保障;
2. 沉降控制措施得当,工程结构安全稳定;
(3)装饰装修阶段:持续进行沉降监测,为后期运维数据支持。
5. 进度协调
(1)与施工方紧密配合,确保监测工作与施工进度相协调;
(2)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调整监测计划,确保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与监理方、设计方保持沟通,确保监测工作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引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地的特性以及地基处理等原因,建筑物的沉降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进行沉降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种沉降监测方案,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监测目标本沉降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沉降问题。

具体监测目标如下:1.监测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

2.监测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局部沉降情况。

3.监测沉降速率和沉降趋势。

监测方法采用传感器进行监测首先,我们需要在建筑物的相关部位安装沉降监测传感器,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传感器可以采集到与沉降相关的数据,如位移、变形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系统在沉降监测方案中,数据采集系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数据采集系统负责接收传感器传输过来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具体而言,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能够实时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数据。

2.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3.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沉降的相关指标和趋势。

4.提供数据可视化的功能,以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沉降情况。

数据分析与报告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数据分析的目标是从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可视化的报告。

报告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分析。

2.不同部位的局部沉降情况分析。

3.沉降速率和趋势分析。

监测周期与频率沉降监测的周期和频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建筑物在施工初期以及土地特殊情况下,沉降会较为明显,因此需要较短的监测周期和较高的监测频率。

而建筑物使用后的沉降相对稳定,监测周期相对可以放宽。

监测结果的处理与应对措施根据沉降监测的结果,如果发现建筑物的沉降超过设定的安全范围,则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可能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进一步调查分析引起沉降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处理。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一、概述建筑物沉降是指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土质条件差或施工错误等原因导致建筑物沉降的现象。

为了及时掌握建筑物沉降情况,采取有效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方案旨在介绍建筑物沉降监测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二、监测设备1. 特高频应变计特高频应变计可以测量建筑物的应变变化,通过与基准值对比可以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2. 水准仪水准仪可以用来测量建筑物相对于地面的水平高差,从而判断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3. 建筑物监测系统建筑物监测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和倾斜等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

三、监测步骤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确定监测方案和监测点的位置,并进行环境评估,确保监测设备的正确安装和可靠性。

2.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监测需求,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安装特高频应变计、水准仪和传感器,并保证其与建筑物的牢固连接。

3. 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监测系统后,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通过比对不同时期的数据,可以判断建筑物的沉降速度和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报告与应对措施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若发现建筑物沉降超出安全范围,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修复基础、增加加固措施等,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四、沉降监测的注意事项1. 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防止设备受到人为或自然灾害因素的损坏。

2. 数据的保密性监测数据属于敏感信息,应严格保密,避免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或单位。

3. 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数据分析,应确保其具备相关经验和资质。

五、总结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监测设备、规范的监测步骤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的实施,有助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一、工程概述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需要对其进行沉降监测。

本次监测的建筑物为建筑物名称,位于具体地址。

该建筑物为结构类型,地上层数层,地下层数层,总高度约为高度米。

建筑物基础形式为基础类型,预计使用年限为使用年限年。

二、监测目的1、掌握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施工和运营提供安全保障。

2、验证建筑物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为后续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3、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监测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该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四、监测内容1、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包括基础沉降和主体结构沉降。

2、监测点的布置和观测。

五、监测点的布置1、基础沉降监测点布置在建筑物基础的周边和角点处,每个基础不少于具体数量个监测点。

2、主体结构沉降监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上,如柱、墙等,沿建筑物的纵向和横向均匀分布,每隔间隔距离设置一个监测点。

3、监测点应采用永久性标志,如不锈钢钉或铜钉,并进行编号和保护。

六、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1、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法进行沉降监测,使用高精度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观测。

2、监测精度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每千米高差中误差不大于±10mm,基辅分划读数差不大于 05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大于 07mm。

3、观测时应遵循“五定”原则,即定人、定仪器、定路线、定观测方法和定观测周期。

七、监测周期1、施工期间,从基础施工开始至主体结构封顶,每增加具体层数层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2、竣工后的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3、当建筑物出现异常沉降或遇到暴雨、地震等特殊情况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沉降监测方案设计及沉降控制

沉降监测方案设计及沉降控制

沉降监测方案设计及沉降控制摘要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因为地下土壤的收缩、物质熔化或地下水位改变等因素而导致的下降过程。

在建筑工程中,沉降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因此需要采取监测和控制措施。

探讨沉降监测方案的设计以及沉降的控制方法。

1. 沉降监测方案设计1.1 监测设备的选择沉降监测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监测设备应该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强、易于安装和维护等特点。

1.2 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特点,通常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重要支承部位以及沉降较为敏感的区域。

监测点的设置应该均匀分布,覆盖整个建筑物及其周围的区域。

1.3 监测频率与时长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是沉降监测方案设计的重要参数。

监测频率应根据沉降的速度和变化情况来确定,通常会选择不同的监测频率进行监测。

监测时长一般应根据监测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长期监测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沉降的情况。

2. 沉降控制2.1 预防措施预防沉降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建筑物的荷载等。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沉降风险。

2.2 监测控制沉降监测是控制沉降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时监测沉降情况,可以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监测控制可以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紧急处理在发生异常沉降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例如暂时性支撑建筑物或者疏散周围人员等。

紧急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沉降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中,沉降监测方案的设计和沉降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沉降风险,保障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设计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沉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一、引言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土的压缩性、地下水位的变化、建筑物荷载的增加等因素,可能会发生沉降现象。

如果沉降量过大或不均匀,将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建筑物沉降的异常情况,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2、掌握建筑物沉降的规律,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3、验证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的合理性。

三、监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监测内容1、沉降监测点的布设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荷载分布、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如基础、角点、柱基等)布设沉降监测点。

监测点的数量应满足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要求,一般不少于 6 个。

2、监测基准点的布设在建筑物周围稳定的区域布设监测基准点,基准点应远离建筑物的影响范围,且数量不少于 3 个。

基准点应定期进行复测,以保证其稳定性。

3、沉降观测使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等测量仪器,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观测。

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和使用情况确定,一般在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各监测点的高程和沉降量。

绘制沉降曲线,分析沉降的规律和趋势。

五、监测仪器与设备1、精密水准仪:如徕卡 DNA03 水准仪,精度为 03mm/km。

2、铟钢尺:2m 铟钢尺,精度为 001mm。

3、其他辅助设备:如尺垫、三脚架等。

六、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监测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七、监测实施步骤1、监测点和基准点的布设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建筑物上和周围稳定区域布设监测点和基准点。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一、引言沉降监测是指对建筑物、地基或其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的过程。

沉降是指地基或土壤在承受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垂直位移。

准确监测沉降情况对于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预防灾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沉降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二、监测目标1. 监测对象:建筑物、地基或其他结构物。

2. 监测参数:沉降速率、沉降量。

3. 监测时间:从建筑物或地基完工启用之日起,每年进行一次监测。

三、监测方法1. 基准点的选择:选择稳定、易于固定的基准点作为监测点,如建筑物角点、地面固定标志物等。

2. 监测设备: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水准仪等。

3. 监测方位:根据建筑物或地基的不同,确定监测的方位,分为平面监测和垂直监测。

4. 监测周期:每年进行一次监测,监测时间一般选择在早晨或晚上,以避免气温变化和人员活动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5. 数据处理: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沉降速率和沉降量。

四、监测方案的实施1. 准备工作:确定监测的目标和具体地点,编制监测计划,并准备好所需的测量仪器。

2. 基准点的安装:在监测地点选择合适的基准点,进行基准点的安装和固定。

3. 监测数据的采集:使用测量仪器对基准点和监测点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4.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沉降速率和沉降量。

5. 结果分析:对计算得到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进行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 结果报告:将监测结果编制成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用于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

五、沉降监测的意义1. 提前发现问题:沉降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或地基的沉降问题,避免由于沉降引起的结构损坏和安全事故。

2. 评估设计效果:通过沉降监测,可以对建筑物或地基的设计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 制定措施:根据沉降监测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物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增加,建筑物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建筑物沉降是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果沉降不均匀或沉降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的损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异常沉降,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2、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

3、积累建筑物沉降数据,为研究建筑物沉降规律和地质条件的关系提供资料。

三、监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监测内容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荷载分布和地质条件,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布置沉降观测点,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15 米处或每隔 2-3 根柱基上。

观测点应埋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通常采用预埋螺栓或钢筋的方式。

2、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结构特点和沉降速率等因素确定,一般要求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不大于 10mm。

3、沉降观测的周期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应根据施工进度和荷载增加情况,定期进行沉降观测,一般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

在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应每隔 3 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隔 6 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为止。

4、沉降观测的方法沉降观测通常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使用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测量。

观测时应遵循“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和固定观测时间”的原则,以减少观测误差。

五、监测仪器和设备1、精密水准仪,如徕卡 DNA03 水准仪,精度为 03mm/km。

2、配套的水准尺,如铟钢尺。

3、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建筑物的沉降是一个常见但也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结构安全,还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可靠运行,进行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是必要的。

以下是我所提出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旨在了解建筑物在使用中的变形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监测内容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内容包括:1. 建筑物的垂直位移通过对建筑物的立柱、墙体等主要构件进行测量,了解建筑物的垂直变形情况。

2. 地基沉降量监测建筑物表面和地基基准点处的高程变化,了解地基沉降状况。

3. 建筑物的倾斜变化通过对建筑物的倾斜进行测量,了解建筑物的垂直性变化情况。

三、监测方法1. 传统的测量方法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现场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地基沉降量和建筑物的垂直变形量的直接测量。

这种方法需要人工操作,需要的时间和人力都比较大。

2. 遥感测量方法遥感测量方法是通过遥感技术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测量,其测量结果是通过卫星遥感遥测得出的。

由于遥感技术的操作简便,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四、监测频率建筑物的沉降监测频率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使用环境而定。

例如,要在交通中心、重要公共场所等区域的建筑物每年进行一次监测,而在一般住宅区则可以每隔一到两年进行一次监测。

五、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建筑物沉降监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其是否超过正常范围,并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和趋势,从而为下一步的处理提供依据。

六、监测结论监测结论应根据监测结果得出,针对监测数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确定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或报告。

七、结论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是建筑物管理的必要环节,只有及时了解建筑物的变形情况,才可以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所提出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可以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可靠运行。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沉降监测是对土地或建筑物进行实时、连续监测的一种方法,旨在确保土地或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寿命的延长。

沉降监测方案是制定沉降监测工作的指导文件,包括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点的设置、监测参数和频率的确定等内容。

下面是一个沉降监测方案的示例,供参考:一、监测目的通过沉降监测,旨在及时发现和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保障土地或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二、监测范围本次沉降监测的范围为XXX地区的土地和建筑物。

三、监测设备本次沉降监测将使用XYZ品牌的沉降监测仪,该仪器具有高精度、自动化的特点,能够进行实时、连续监测。

四、监测点设置1.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监测点应覆盖整个土地或建筑物的区域,并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土地或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2. 监测点的设置应遵循均匀分布、代表性和可比较的原则,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点的选择要考虑到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以及监测点与现场工作的安全距离。

五、监测参数和频率1. 监测参数包括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量、沉降速率和沉降变形。

监测参数应根据项目需求和现场情况确定。

2. 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参数的变化情况和项目的需求来决定。

对于稳定的土地或建筑物,可以选择较长的监测周期;对于变化较快的土地或建筑物,应选择较短的监测周期。

六、数据分析和报告1.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到数据库,并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监测数据应包括实测值、标准差和相关统计量等。

2.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沉降量、沉降速率和沉降变形等参数,并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和评估。

3. 生成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分析、沉降趋势预测和地质环境评价等内容。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项目管理方。

七、安全措施1. 在安装和维护监测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人员安全。

2. 在监测点设置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发生事故。

3. 在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时,要仔细核对和验证数据,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表沉降监测方案

地表沉降监测方案

地表沉降监测方案地表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开采、地下工程施工等原因导致地表下沉的现象。

为了准确监测地表沉降,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表沉降监测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监测目的和范围地表沉降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地表沉降情况,为相关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监测范围应涵盖地下工程建设区域及周边地区,确保数据的全面准确性。

二、监测方法1.精细水准测量法精细水准测量法是常用的地表沉降监测方法之一,可通过地面稳定基准点的水准测量,获取地表沉降的变化情况。

此方法精确度高,适用于独立基准点的监测。

2.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高精度的监测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地表标志物或地面基准点的水平位置,计算地表沉降的差异。

3.卫星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可以获得大范围的数据,并实现远程监测。

该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提供全面的地表沉降信息。

三、监测频率和时间地表沉降监测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以获取全面的数据。

监测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一般建议每季度或半年进行监测,并在地表沉降超过警戒值时加大监测频率。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关键步骤。

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筛选,然后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地表沉降数据。

五、结果报告与应用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应编制成详细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结论以及建议措施等。

监测结果用于相关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阶段,以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六、质量保证和控制为确保地表沉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加强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并在监测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

结论地表沉降监测方案的制定对于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地选择监测方法和频率,准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将为工程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案

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案

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案一、引言。

沉降监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介绍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旨在为工程监测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

二、监测方法。

1.表面测量法。

表面测量法是指通过在工程结构表面设置水准点或使用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以获取工程结构沉降的数据。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对小范围工程结构的监测。

2.测斜法。

测斜法是通过在工程结构周围设置测斜仪,监测工程结构的倾斜变化,从而判断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高边坡、大型桥梁等工程结构的监测。

3.地下水位监测法。

地下水位监测法是通过在工程结构周围设置地下水位监测井,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从而推断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地下结构的监测。

三、监测设备的选择。

1.水准仪。

水准仪是用于进行表面测量法监测的主要设备,其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选择水准仪时,应考虑其测量精度、防护性能和使用便捷性等因素。

2.测斜仪。

测斜仪是用于进行测斜法监测的主要设备,其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地下水位监测仪。

地下水位监测仪是用于进行地下水位监测法监测的主要设备,其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是选择的关键因素,应根据监测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四、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监测数据的采集。

监测数据的采集应按照预定的监测计划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监测数据的处理。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包括数据的清洗、筛选和整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应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并排除监测设备故障的可能性。

3.监测数据的分析。

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结合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趋势和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1. 引言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由于地下结构变形、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垂直移动。

沉降监测是对地基或建筑物沉降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评估土地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沉降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2. 监测目标沉降监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监测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地下结构变形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土地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具体的监测目标包括:•地面沉降监测:监测地面的垂直位移,评估土地的稳定性;•建筑物沉降监测:监测建筑物的下沉情况,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结构沉降监测: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形,评估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3. 监测方法3.1 测量仪器选择沉降监测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倾斜仪、GNSS测量等。

针对不同的监测目标和监测要求,选择相应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

3.2 监测点布置监测点的布置应根据监测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常用的监测点布置方式包括:•网格布点:按照一定的网格间距,在监测区域内布置监测点,便于对整个区域进行全面监测;•选点布点:根据具体的监测要求,选择关键位置进行监测,如地质灾害点、建筑物附近等。

3.3 监测频率和时间监测频率和时间应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通常情况下,监测频率可以选择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监测,监测时间可以选择一段较长的时间,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

4. 数据处理和分析4.1 数据采集与存储监测数据应通过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采集,并及时进行存储。

常用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数据库存储和文本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2 数据处理与校正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校正,以消除测量误差和系统偏差。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差分处理、平差处理等,确保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

4.3 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工程沉降监测方案

工程沉降监测方案

工程沉降监测方案一、引言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由于外部力的影响而下降的过程,是地基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工程沉降监测是为了在工程建设中及时掌握地基沉降情况,预防和解决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而进行的监测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沉降监测的方案和流程,并探讨监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监测目的1. 及时了解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沉降情况,确保施工安全;2. 对地基沉降进行长期监测,掌握地基变形的趋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3. 预防和解决地基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物使用安全。

三、监测方案1. 监测对象:工程建设地基及其周边环境;2. 监测方法:使用GPS定位、地面测量仪、全站仪等专业设备进行实时监测;3. 监测内容:包括地基沉降速率、变形情况、孔隙水压力等;4. 监测周期: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确定监测周期,一般为每月一次;5. 监测技术:采用高精度的监测技术,确保数据准确性;6. 监测记录: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建立监测档案,并定期汇总和分析监测结果。

四、监测流程1. 确定监测方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进度,确定监测方案;2. 布设监测点:在工程场地内布设监测点,确保监测范围覆盖全面;3. 安装监测设备:安装GPS定位设备、地面测量仪等专业设备;4. 进行监测:按照监测方案和周期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5.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地基沉降趋势和变形情况;6.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提出处理建议,报送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

五、监测注意事项1.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测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 数据管理:建立并及时更新监测数据档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 周期控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地基变形趋势,合理调整监测周期;4. 数据准确性:采用高精度的监测技术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5.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处理和分析,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6. 处理建议: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处理建议,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解决地基沉降引起的安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东站基坑变形及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方案监测单位:邯郸市金地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2011年03月31日目录1、工程概况 (1)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2)3、监测目的和内容 (2)4、仪器及方法 (3)5、变形监测警戒值 (3)6、变形监测详细技术方案 (5)7、地下水位测量 (11)8、计算分析 (12)9、应急监测 (12)10、监测周期及成果上报 (12)11、服务承诺 (13)12、周边公共协调 (13)13、提交甲方成果资料 (14)2 工程概况邯郸市邯郸东站位于邯郸市高开区东部。

周边环境:基坑四周除西侧站台为站台挡土墙外,其他三周较为开阔。

支护结构: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喷桩或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围护结构体系。

根据设计与甲方要求设置变形观测点见附图。

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在场区内布设由4个水准点组成的基准网,点位设在变形区以外,根据现场情况,经踏勘后合理选择,便于长期保存。

4 监测目的和内容4.1基坑变形监测为保障基坑施工过程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防止建筑物开裂需要以环境变形信息指导基坑施工,及时发现事故前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工程事故发生。

4.1.1据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第3.1.3条有关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4.2.1有关规定4.1.2 主要技术指标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1.0㎜基准网测站高差中误差≤±0.5㎜沉降观测点高程中误差≤±1.0㎜沉降观测网站高差中误差≤±0.5㎜4.1..3 根据上述技术依据确定本工程基坑西侧安全等级确定为“一级”;东、南、北侧安全等级确定为“二级”。

4.1.4 监测内容包括:①基坑边坡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②基坑周边挡土墙的不均匀沉降和水平位移;③基坑地下水位监测;④周边地表裂缝监测;4.2 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4.2.1 依据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4.2.2 主要技术指标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1.0㎜基准网测站高差中误差≤±0.5㎜沉降观测点高程中误差≤±1.0㎜沉降观测网站高差中误差≤±0.5㎜③监测内容包括:建筑物主体的不均匀沉降5 仪器及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以下简称《规范GB50026-2007》)中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以下简称《规程JGJ8-2007》)中的有关内容,选择安全监测仪器及施测方法。

5.1 基坑变形监测5.1.1 基坑坡顶水平位移,采用DJ2级经纬仪用视准线法测量;5.1.2 基坑深层土体水平位移,采用采用CX-3型测斜仪观测;5.1.3 基坑周边挡土墙沉降采用DS1级型水准仪,配合铟钢尺,按测微法施测;水平位移采用视准线法进行观测5.2 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采用DS1级型水准仪,配合铟钢尺,按测微法施测。

6 基坑变形监测警戒值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对基坑工程作出险情预报是一个重大的技术问题,关系着工程安全和施工进度等多方面因素,必须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及时作出判断。

报警标准有两种指标,其一是最大容许值,其二是变化速率,这两种指标中有一种达到警戒值都需要及时作出判断,形成决策。

现根据基坑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以下警戒值标准:6.1 西侧坡顶水平位移:累计水平位移达15mm或水平位移达3mm/d;东、南、北侧坡顶水平位移:累计水平位移达30mm或水平位移达4mm/d;6.2 周边建筑物累计位移达10mm或变化速率达1~3mm/d当监测单位发出预警通报后,有关各方应及时互通情报,研究处理方案,有步骤地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排除险情,并通过跟踪监测来检验处理后效果,从而确保后续工程的安全。

7 变形监测详细技术方案7.1 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7.1.1 观测精度及方法根据《规程JGJ8-2007》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目沉降监测精度标准。

根据《规程JGJ8-2007》有关规定,本项沉降监测采用DS1级水准仪,配合铟瓦钢尺,按测微水准测量方法施测。

检测设备见图1和图2。

图 1 铟钢水准尺图2 DS1级水准仪7.1.2 观测技术要求(1)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直射阳光。

(2)每周期作业前应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角进行检查。

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3)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4)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出书面记录,并画出草图。

7.1.3 精度控制指标二级沉降监测应由表2和表3控制其观测成果精度。

表2 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一)(单位:m)表3 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二)(单位:mm)侧(基准分划)标尺读数,按右侧读数(辅助分划)校核;每次按照固定的路线用同一台仪器,在相同位置设站完成监测。

7.1.4 水准基点和监测点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共设置水准基点4个。

水准基点选择在基坑基础深度3倍以外的稳定场地上,其高程应在首次观测之前由闭合水准测量确定,相应的闭合差应满足二级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

7.1.5 沉降观测点埋设方法沉降观测点平面位置按附图有关规定执行。

沉降观测点用直径16mm以上的膨胀螺栓制作,具体要求见图3。

图3 沉降监测点安装示意图降监测分为基准值观测、日常观测和应急观测三种情况。

7.1.6 基准值观测基准值观测目的是以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校核业主提供的水准点的实际高程,作为日常高程测量的基准。

基准值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1)基准值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2)作业中应每月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角进行检查。

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3)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地质地貌异常、附近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

根据《规程JGJ8-2007》第3.3.4条关于“高程控制网”的精度要求,精度等级取一级(每一测站基-辅读数之差不大于0.5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大于0.7mm,最大视距d=30m,前后视距差≤2.0m, 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基准值观测采用闭合线路往返测量取中值的方法观测,环线闭合差不大于0.3 (为测站数)。

实测高差采用平差仪软件进行间接处理后作为日常观测的基准值。

7.1.7 日常观测由于环境变形监测严格要求等精度监测,施测过程中要求使用同一对铟钢尺;每次监测由同一组测量人员按照固定的路线用同一台仪器。

每个月对水准基点进行闭合观测一次,出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调整。

根据《规程JGJ8-2007》有关内容,结合本工程的监测目的,确定前后视距差限值为:每站前后视距差不大于2m,线路累计视距差不大于5m。

同时,以等精度进行控制(定人、定尺、定线路),以线路单程闭合差限值0.3 (为测站数)作为监测精度控制指标。

7.1.8 应急监测当监测发出预警通报后,有关各方应及时互通情报,研究处理方案,有步骤地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排除险情,并通过跟踪监测来检验加固处理后效果,从而确保后续工程的安全。

现根据以往工程经验,提出施工中有关的技术要求及应急预案。

当出现事故前兆时,经业主监理会研究决定,进入应急监测状态。

应急监测时,将仪器固定在同一位置上,后视最近的水准点,前视急剧变化的监测点,不考虑前后视距差,以适当的时间间隔测定点位的高程、本次沉降和累计沉降,以便及时获得点位的变形信息。

具体施测细节,结合工程条件拟定。

7.2 基坑变形监测7.2.1 周边相邻建筑竖向位移变形监测与建筑物主体变形监测使用相同的技术方案7.2.2 基坑支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结合本工程具体条件,根据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监测点布置间距为14m,在基坑施工阶段采用视准线法观测支护桩顶水平位移(具体点位见附图)。

采用视准线法测量时,沿欲测量的基坑边线设置一条视准线(图1)。

在该线的两端设置工作基点A、B。

在基线上沿基坑边线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监测点。

根据现场条件,也可依据小角度法用经纬仪测出各测点的侧向水平位移。

图1 视准线法各测点设置在基坑支护桩顶,这样设置方便,不宜损坏,而且真实反映基坑侧向变形。

基点A、B需设置在基坑一定距离的较稳定地段。

工程实践证明,基坑角点的水平位移通常较小,这时可将基坑角点设为临时基点C、D。

在每个工况内可以用临时基点监测,变换工况时再用基点A、B测量临时基点C、D的侧向水平位移,最后用此结果对各测点的侧向水平位移值作校正。

这种方法效率较高,又能保证要求的精度。

水平位移采用DJ2级光学经纬仪。

每次用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要求上、下半测回在同一点处测得的位移差值小于2mm,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观测值。

7.2.3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基坑坑壁土体水平位移采用高精度测斜仪测定。

测斜仪是一种可以精确测量不同深度处土层水平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器,测斜系统由测斜管、测斜探头、数字式测读仪三部分组成。

测斜管内有四条按经差90度分布的凹型导槽,作为测斜探头滑轮上下滑行轨道。

测量时,使测斜探头的导向滚轮卡在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中,沿槽滚动将测斜探头放入测斜管,并由引出的导线将测斜管的倾斜角或其水平投影值显示在测读仪上。

不同时刻测得的某一深度处测斜管水平投影值的变化即为该点位置处土体的水平位移值。

本项目采用CX-3型测斜仪,其仪器标称精度为±4mm/20m,探头工作幅度为60°,探头测量精度为±0.1mm/1m;测读器显示读数至±0. 01mm。

测斜原理测斜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摆锤受重力作用来测量测斜探头轴线与铅垂线之间倾角,进而计算不同深度位置各点的水平位移。

图4为测斜仪量测的原理图。

图4、测斜仪工作原理图每一测段的水平投影可按下式计算:式中,—第测段的水平投影;—每测段长度,实测中取为定值1000mm;—第测段的倾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