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1—13章)李合生主编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1—13章)李合生主编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名词解释1.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2.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3.渗透作用: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符号:ψw。

4.水势(ψw5.渗透势(ψπ):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符号ψπ。

用负值表示。

亦称溶质势(ψs)。

):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

一般为正值。

符号ψp。

初始质6.压力势(ψp壁分离时,ψp为0,剧烈蒸腾时,ψp会呈负值。

):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7.衬质势(ψm表示。

符号ψm 。

8.吸涨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9.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

1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1.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2.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主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3.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

(g/dm2·h)14.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l公斤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克)。

15.蒸腾系数:植物制造 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克),又称为需水量。

它是蒸腾比率的倒致。

16.内聚力学说:又称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

即以水分的内聚力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原因的学说。

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吸水有、和三种方式。

渗透性吸水吸涨吸水代谢性吸水2.植物散失水分的方式有和。

蒸腾作用吐水3.植物细胞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和。

自由水束缚水4.植物细胞原生质的胶体状态有两种,即和。

凝胶溶胶5.一个典型的细胞的水势等于;具有液泡的细胞的水势等于;形成液泡后,细胞主要靠吸水;干种子细胞的水势等于。

ψπ + ψp + ψm;渗透性ψp + ψm;吸涨作用ψm6.植物根系吸水方式有:和。

植物生理学四川农业大学版课后答案

植物生理学四川农业大学版课后答案

植物生理学李合生第二版绪论至第六章课后题绪论:1.什么就是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研究得内容与任务就是什么?答:植物生理学就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得科学、P1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信息生理、逆境生理、分子生理(及其生产应用)。

P2任务:研究与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得规律与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植物生产。

P22.植物生理学就是如何诞生与发展得?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孕育:1627年荷兰学者凡·海尔蒙做柳枝盆栽称重实验开始,19世纪40年代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植物矿质营养学,约400年;p2诞生:至1904年《植物生理学》出版(半个世纪);p3发展:于20世纪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P4启示:3.21世纪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如何?答:①、与其她学科交叉渗透,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向纵向领域拓展;p5②.对植物信号传递与转导深入研究,(将为揭示植物生命活动本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开辟新得途径);p6③.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得分子机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仍将就是研究重点;p6④。

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科学技术得关系更加密切。

P74.如何瞧待中国植物生理学得过去、现在与未来?答:中国古代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关植物生理学得知识。

我国现代植物学起步较晚,由于封建体制得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得植物生理学取得了很大得发展、现在在某些方面得研究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P6、p75.如何理解“植物生理学就是合理农业得基础”?答:植物生理学得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为农业生产技术得进步起到了巨大得推动作用。

P 7、6.怎样学好植物生理学?答:①、必须有正确得观点与学习方法;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植物细胞得亚显微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包裹得典型细胞核,有各种结构与功能不同得细胞器分化,有复杂得内膜系统与细胞骨架系统存在,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课后题答案

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课后题答案

绪论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了解什么是植物生理学以及它主要研究的内容、了解绿色植物代谢活动的主要特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植物生理学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和发展趋势;为认识和学好植物生理学打下基础。

二、本章知识要点三、单元自测题1.与其他生物相比较,绿色植物代谢活动有哪些显著的特点?答: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

但是,植物本身的代谢活动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绿色植物代谢活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的“自养性”,绿色植物不需要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作为食物来源,而能以太阳光能作动力,用来自空气中的C02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

因此作为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大有可为的。

2.请简述植物生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答:在科学的植物生理学诞生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已积累并记载下了丰富的有关植物生命活动方面的知识,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在民间应用。

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20世纪初开始从国外引进的。

20世纪20~30年代钱崇澍、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等先后留学回国,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开设了植物生理学课程、建立植物生理实验室,为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CO2和H2O同化为有机物,并释放O2的过程。

2. 作用中心:原初电子供体、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对+蛋白质、原初电子受体3. 作用中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其吸收峰在680nm或700nm),具光化学活性,既能捕获光能,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4. 聚光色素:无光化学活性,能吸收光能并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绝大部分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都属此类。

5. 光合单位:约300个左右的色素分子围绕1个反应中心色素组成一个光合单位。

6. 爱默生效应(增益效应、双光增益效应):在用远红光(700nm)照射小球藻的同时,如补充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或光合效率比用两种波长的光分别照射时的总和要大。

意义:导致两个光系统的发现。

PSⅡ和PSⅠ7.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经日光等复合光照射时,其透射光呈绿色,反射光呈红色。

叶绿素溶液反射光为红色的现象。

8. 光合链: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9. 光合磷酸化:人们把光下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发生的由ADP与Pi合成ATP的反应。

10. C3途径与C3植物:C3途径是碳同化的基本途径,可分为羧化、还原和再生三个阶段。

每同化1个CO2要消耗3个ATP与2个NADPH。

初产物为磷酸丙糖,它可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也可留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而被临时贮藏。

11. C4途径和C4植物: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由PEPC催化羧化反应,形成C4二羧酸, C4二羧酸运至维管束鞘细胞脱羧,释放的CO2再由C3途径同化。

根据形成C4二羧酸的种类以及参与脱羧反应的酶类,可将C4途径分为NADP-ME、NAD-ME和PCK三种亚类型。

12. CAM途径和CAM植物:晚上气孔开启,在叶肉细胞质中由PEPC固定CO2,形成苹果酸;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由Rubisco羧化。

植物生理学(李合成)四川农业大学版课后答案

植物生理学(李合成)四川农业大学版课后答案

植物生理学(李合成)四川农业大学版课后答案植物生理学李合生第二版绪论至第六章课后题绪论:1.什么是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答: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P1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信息生理、逆境生理、分子生理(及其生产应用)。

P2任务: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植物生产。

P22.植物生理学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孕育:1627年荷兰学者凡·海尔蒙做柳枝盆栽称重实验开始,19世纪40年代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植物矿质营养学,约400年;p2诞生:至1904年《植物生理学》出版(半个世纪);p3发展:于20世纪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P4启示:3.21世纪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如何?答:①.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向纵向领域拓展;p5②.对植物信号传递和转导深入研究,(将为揭示植物生命活动本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开辟新的途径);p6③.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仍将是研究重点;p6④.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

P74.如何看待中国植物生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答:中国古代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关植物生理学的知识。

我国现代植物学起步较晚,由于封建体制的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植物生理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

P6、p75.如何理解“植物生理学是合理农业的基础”?答:植物生理学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P7.6.怎样学好植物生理学?答:①.必须有正确的观点和学习方法;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包裹的典型细胞核,有各种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分化,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存在,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9)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9)

第九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一、种子的成熟1、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1)呼吸速率变化:在种子成熟早期加快后期下降到一定程度(2)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早期小分子糖含量上升,后期小分子糖转为大分子糖而贮存在种子中(3)油脂的变化:油料种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粗脂肪含量增加(4)蛋白质的变化:由叶片转给种子(5)內源激素的变化:CTK最先出现(6)非丁的变化:淀粉种子成熟脱水时,钙镁离子同磷和肌醇(植酸)结合,形成非丁,它是禾谷类等淀粉种子种磷酸的贮存库与供应源是植物对磷酸含量的一种自动调控形式2、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条件的变化(1)光照:光照强度直接影响种子内有机物的积累(2)温度:主要影响呼吸作用,温度过高消耗大,籽粒不饱满,温度过低,不利于有机物运输与转化,种子瘦小,成熟推迟,温度适宜利于物质的积累,促进成熟(3)空气相对温度:相对温度高,会延迟种子成熟,相对温度较低,则加速成熟(4)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过多,由于缺氧使根系受到损伤,光合下降,种子不能正常成熟(5)矿质营养:氮肥有利于种子蛋白质含量提高,但氮肥过多(尤其是生育后期)会引起贪青晚熟,油料种子则降低含油率,适当增施磷钾肥可促进糖分向种子运输,增加淀粉含量,也有利于脂肪的合成和积累二、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1、果实的生长:果实生长亦呈现S型生长曲线,即生长大周期(1)桃、杏、李、樱桃和柿子等的果实,呈双S型生长曲线(果实具核,可能是由于在生长中期养分主要向核内的种子集中,使果实生长一度减慢)(2)苹果、梨、香蕉、茄子等的果实只有一个迅速生长期,呈现慢——快——慢,单S型生长曲线2、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1)呼吸变化1)呼吸跃变:果实在完熟过程中,呼吸速率最初下降然后突然上升,随即又急剧下降,呼吸跃变的出现,标志着跃变型果实成熟达到可食的程度。

A、跃变型果实有:梨、桃、苹果、李、杏等这类果实在母株上或离体成熟过程中都有呼吸跃变。

跃变型果实中乙烯生成有两个调节系统,系统I负责呼吸跃变前果实中低速率的基础乙烯生成,系统II负责呼吸跃变时乙烯的自我催化释放,其乙烯释放效率很高。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3)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3)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第2版)第三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构成植物体的分类:(1)挥发性元素:燃烧后以气体形式挥发了(2)灰分元素:燃烧后以灰分形式沉积下来的二、植物必须元素的标准:(1)缺乏该元素,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即不能完成其生活史(2)完全缺乏该元素:植物出现专一缺素症状(3)该元素的功能必须是直接的三、植物必需元素的分类(1)大量元素:C,H,O,N.S,P,Ca,Mg,K(2)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四、必需元素确定方法:(1)溶液培养法(2)砂基培养法五、必须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1)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2)生命活动的调节者(作为酶,辅酶的成分等)(3)电化学作用(4)作为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信使六、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缺素症状:(一)、大量元素:1、氮:(1)主要生理作用:1)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2)核酸,核苷酸,辅酶,磷脂,叶绿素等化合物的主要成分3)是植物激素,维生素的重要组成成分(2)缺N症状:叶小,色淡或发红,植株矮小,分支少,花少且首先出现在老叶(3)N过多:叶色浓绿,植株疯高,易倒伏2、磷:(1)主要生理作用:1)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组成成分2)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所用,直接参与呼吸,光合作用和能量代谢3)对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有促进作用(2)缺P症状:植株特别矮小,分蘖,分枝少,叶色暗绿或紫红且首先出现在老叶上(3)P肥过多:叶片会产生小焦斑,还会妨碍水稻等对硅的吸收,易导致缺Zn3、钾:(1)主要生理作用:1)作为酶的活化剂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2)促进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运输3)调节气孔运动,提高原生质的水化和能力,有助于提高细胞的抗旱能力(2)缺K症状:最初只是生长速率减慢,后来在老叶叶缘出现枯黄,然后整片枯死,叶子形成杯形弯曲或卷缩起来,茎秆柔软,易倒伏,抗性差4、硫:(1)主要生理作用:1)蛋白质的组成成分2)参与氧化还原反应3)构成维生素(V B),辅酶A而参与多种合成反应(2)缺S时: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幼叶缺绿,花色素苷积累,叶发红,植株矮小,节间短,茎与叶片又硬又脆,首先出现在幼叶失绿5、镁:(1)主要生理作用:1)几乎是所有活化磷酸化作用的酶的辅因子(脱氢酶,丙酮酸激酶)2)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3)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2)缺镁时:1)双子叶:叶脉间变黄,严重时叶肉哭死2)单子叶:叶基先出现暗绿色,斑点,叶尖枯死进而叶片失绿3)老叶片脉间失绿,严重时形成坏死斑点而后转向幼叶(二)、微量元素:1、铁:(1)主要生理作用:1)是某些氧化还原酶活性中心的组分2)参与叶绿素的合成3)构成维生素,辅酶A而参与着多种合成反应(2)缺铁时:叶脉间均匀失绿变黄。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重点)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

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

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

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现代植物生理学重点课后题答案

现代植物生理学重点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流动镶嵌模型与单位膜模型一样,膜脂也呈双分子排列,疏水性尾部向内,亲水性头部朝外。

但是,膜蛋白并非均匀地排列在膜脂两侧,而是有的在外边与膜脂外表面相连,称为外在蛋白,有的嵌入膜脂之间甚至穿过膜的内外表面,称为内在蛋白。

由于膜脂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致使膜的结构不对称。

膜具有流动性,故称之为流动镶嵌模型。

共质体也叫内部空间,是指相邻活细胞的细胞质借助胞间连丝联成的整体。

质外体又叫外部空间或自由空间,是指由原生质体以外的非生命部分组成的体系,主要包括胞间层、细胞壁、细胞间隙和导管等部分。

二简答题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核细胞低等生物(细菌、蓝藻)所特有的,无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由几条 DNA 构成拟核体,缺少细胞器,只有核糖体,细胞进行二分体分裂,细胞体积小,直径为1~10μm 。

真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有两层核膜,有各种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体积较大,直径 10 ~100μm 。

高等动、植物细胞属真核细胞。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如何评价。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两个基本特征:(1)膜的不对称性。

这主要表现在膜脂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①膜脂在膜脂的双分子层中外半层以磷脂酰胆碱为主,而内半层则以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为主;同时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外半层。

②膜蛋白膜脂内外两半层所含的内在蛋白与膜两侧的外在蛋白其种类及数量不同,膜蛋白分布不对称性是膜功能具有方向性的物质基础。

③膜糖糖蛋白与糖脂只存在于膜的外半层,而且糖基暴露于膜外,呈现出分布上的绝对不对称性。

(2)膜的流动性①膜蛋白可以在膜脂中自由侧向移动。

②膜脂膜内磷脂的凝固点较低,通常呈液态,因此具有流动性,且比蛋白质移动速度大得多。

膜脂流动性大小决定于脂肪酸不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愈高,流动性愈强。

3、细胞壁的主要生理功能(1)稳定细胞形态和保护作用(2)控制细胞生长扩大(3)参与胞内外信息的传递(4)防御功能(5)识别功能(6)参与物质运输4、“细胞壁是细胞中非生命组成部分”是否正确?为什么?不是。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7)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7)

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生理一、基本名词解释1、植物的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在体积和质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

2、植物的发育: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二、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1、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分化特点:植物根和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以及侧生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处在不断分裂的过程中。

(1)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体积小,细胞质浓厚,没有液泡,细胞核大及细胞壁薄(2)从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到下次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细胞周期,分裂间期较长。

(3)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酶是蛋白激酶(CDK),其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能有效调节细胞周期的过程。

分裂期特点:1)DNA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2)呼吸速率的变化(变快)3)植物激素的影响3、细胞的伸长特点:(1)细胞体积显著增加(2)呼吸和代谢十分旺盛4、细胞的分化特点:组织与器官的分化细胞的分化调控:有特异基因表达(激素对基因表达起重要的调控所用)三、种子的萌芽:1、概念: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水到胚根(很少情况下是胚芽)突破种皮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过程。

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种子萌发是指从播种到幼苗出土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2、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1)内部因素:1)种子的生活力:种子的发芽潜力即种子的发芽力2)种子活力:即种子的健壮度,包括发芽潜力,生长潜力和生产潜力检测种子活力的方法:①利用组织还原力②利用原生质的着色能力③利用细胞中的荧光物质3)种子寿命:种子从采收至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种子寿命即与植物种类有关,也与贮藏条件有关(可分为:短命种子,中命种子,长命种子)4)种子老化(负面)种子成熟后在贮藏过程中活力逐渐降低的过程(2)外界因素1)水分:干燥种子最初依靠吸涨作用进行吸水2)氧气3)温度4)光:光不是所有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只有少数种子萌发所必须的①需光种子:需要光照才能萌发的种子,如莴苣,烟草②需暗种子:有些种子只能在暗处萌发,光会抑制萌发过程对需光种子而言,白光和波长为660nm的红光都能有效促进萌发的作用,然而红光的效应可被随后的远红光(730nm)所抵消,红光和远红光对种子萌发的逆转作用是通过光敏色素实现的。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4)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4)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第2版)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一)、呼吸作用的概念:是指生活细胞内的底物在一系列酶等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成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1、呼吸作用是植物代谢与能量代谢的纽带2、根据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参与可将呼吸作用分为:(1)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并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1)呼吸所用释放的能量,少部分以ATP、NADPH和NADH形式贮藏起来,为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须,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放出2)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缺氧等条件下植物也被迫进行无氧呼吸(2)无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部分能量的过程1)这个过程在微生物中称为发酵2)胡萝卜,甜菜块根和青贮饲料在进行无氧呼吸也产生乳酸(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1、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大部分能量2、为其他有机物合成提供原料3、提高植物的抗病、抗伤害能力4、为代谢活动提供还原力二、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一)、高等植物代谢特点:(1)复杂性:是物质和能量代谢的中心(2)代谢途径的多样性:EMP、TCA、HMP等(3)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多条电子传递路径和多种末端氧化酶(二)、不同的代谢途径:1、植物呼吸代谢并不是只有一种途径,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在不同生育时期或不同环境条件下,呼吸底物的氧化降解可走不同的途径2、高等植物中存在并运行着的呼吸代谢途径,有糖酵解及丙酮酸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其次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降解的,TCA和戊糖磷酸途径还有一条脂肪氧化分解的乙醛酸循环和一条乙醇酸氧化途径以及抗氧的交替途径它们在方向上互相连接,在空间上相互交错,在时间上相互交替,即分工有合作,相互调节,相互制约A、糖酵解(EMP途径)(1)定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葡糖糖分解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糖酵解(2)部位:细胞质中(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所有细胞中)(3)EMP的化学过程:1)阶段1:从葡萄糖到磷酸丙糖的生成消耗ATP,从葡萄糖到果糖—1,6—二磷酸为已糖活化2)阶段2:从磷酸丙糖到丙酮酸生成产生ATP(4)丙酮酸的去向:1)生成乙醇(无氧时)2)生成乳酸(无氧时)3)有氧时进入TCA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5)EMP途径的生理意义:1)EMP的一些中间产物(如甘油酸—3—磷酸等)是合成其他有机物质的重要原料,其终产物丙酮酸在生化上十分活跃,可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不同的生化反应2)EMP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因为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TCA和呼吸链,被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会生成酒精或乳酸3)丙酮酸通过氨基转化作用可生成丙氨酸4)EMP逆转反应使糖异生作用成为可能5)EMP中生成的ATP和NADH,可使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部分能量和还原力B、三羧酸循环(TCA)(1)定义:有氧条件下,由EMP转化成的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2)部位:线粒体(3)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在线粒体膜上)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氧化脱羧形成NADH、二氧化碳和乙酸,乙酸再通过硫脂键与辅酶A结合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是链接EMP与TCA的纽带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三种酶(包括: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和6种辅助因子(包括焦磷酸硫胺素TPP、辅酶A、NAD+、FAD、硫辛酸和Mg2+)(4)TCA循环的化学过程P1131)TCA的产能:2)TCA的特点:a、在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时,有两个碳进入此循环,在以后脱羧反应中有两个碳原子以二氧化碳形式离开此循环,此为呼吸作用中二氧化碳的来源b、有5对H在氧化反应中离开此循环c、发生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A TPd、在循环中消耗了2分子的水e、虽然在TCA中氧分子没有直接参与但此循环只有在氧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f、TCA的中间产物可为合成其他物质提供碳骨架C、戊糖磷酸途径(PPP又称己糖磷酸途径HMP)(1)定义:是指葡糖糖在细胞质内途径一系列酶促反应被氧化降解为二氧化碳的过程(2)部位:细胞之中(3)该途径分为两个阶段:1)氧化阶段:从6mol葡糖糖—6—磷酸开始,经两次脱氢氧化及脱羧后,放出6mol二氧化碳和生成6mol核酮糖-5-磷酸2)非氧化阶段:6mol的核酮糖-5-磷酸经C3、C4、C5、C7等糖然后转变成为5mol葡糖糖-6-磷酸(4)HMP的特点及生理意义:1)脱氢酶的辅酶是NADP+,生成NADPH是植物体内生物合成中还原剂的主要来源2)HMP的中间产物能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3)植物感病时,通过HMP可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4)该途径是一个不需要通过EMP,而对葡萄糖进行直接氧化的过程,生成的NADPH也可能进入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A TPD、乙醛酸循环(GAC)(1)定义:(油料种子萌芽时,贮藏的脂肪会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经β-氧化分解为乙酰辅酶A,在乙醛酸循环体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苹果酸和草酰乙酸的酶促反应过程。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什么的一门科学? A. 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机制和调控 B.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C.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 D. 植物对光、温、水、气、肥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答案:A. 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机制和调控2、以下哪个不是植物生理学的核心概念? A. 新陈代谢 B. 生长与发育 C. 遗传与变异 D. 逆境生理答案:C. 遗传与变异3、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哪个细胞器中?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质体 D. 细胞质答案:B. 叶绿体二、简答题1、简述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过程。

答案:植物生长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三个阶段。

在种子萌发阶段,种子吸水膨胀后,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突破种皮,形成幼苗;在营养生长阶段,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通过蒸腾作用维持水分平衡;在生殖生长阶段,植物开始开花、结实和产生种子,完成繁殖过程。

2、阐述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制。

答案: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形态结构的变化,如增加角质层、发展根系等,以提高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二是通过生理生化变化,如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等,以减轻逆境对植物的伤害;三是通过基因表达调控,诱导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抗逆相关蛋白质,以增强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3、简述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意义。

答案: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自己所需有机物质的主要途径,它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次,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等;最后,光合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植物免受逆境的影响,如高温、暴晒等。

因此,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三、论述题1、论述植物生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

现代植物生理学重点课后题答案

现代植物生理学重点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流动镶嵌模型与单位膜模型一样,膜脂也呈双分子排列,疏水性尾部向内,亲水性头部朝外。

但是,膜蛋白并非均匀地排列在膜脂两侧,而是有的在外边与膜脂外表面相连,称为外在蛋白,有的嵌入膜脂之间甚至穿过膜的内外表面,称为内在蛋白。

由于膜脂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致使膜的结构不对称。

膜具有流动性,故称之为流动镶嵌模型。

共质体也叫内部空间,是指相邻活细胞的细胞质借助胞间连丝联成的整体。

质外体又叫外部空间或自由空间,是指由原生质体以外的非生命部分组成的体系,主要包括胞间层、细胞壁、细胞间隙和导管等部分。

二简答题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核细胞低等生物(细菌、蓝藻)所特有的,无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由几条 DNA 构成拟核体,缺少细胞器,只有核糖体,细胞进行二分体分裂,细胞体积小,直径为1~10μm 。

真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有两层核膜,有各种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体积较大,直径 10 ~100μm 。

高等动、植物细胞属真核细胞。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如何评价。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两个基本特征:(1)膜的不对称性。

这主要表现在膜脂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①膜脂在膜脂的双分子层中外半层以磷脂酰胆碱为主,而内半层则以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为主;同时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外半层。

②膜蛋白膜脂内外两半层所含的内在蛋白与膜两侧的外在蛋白其种类及数量不同,膜蛋白分布不对称性是膜功能具有方向性的物质基础。

③膜糖糖蛋白与糖脂只存在于膜的外半层,而且糖基暴露于膜外,呈现出分布上的绝对不对称性。

(2)膜的流动性①膜蛋白可以在膜脂中自由侧向移动。

②膜脂膜内磷脂的凝固点较低,通常呈液态,因此具有流动性,且比蛋白质移动速度大得多。

膜脂流动性大小决定于脂肪酸不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愈高,流动性愈强。

3、细胞壁的主要生理功能(1)稳定细胞形态和保护作用(2)控制细胞生长扩大(3)参与胞内外信息的传递(4)防御功能(5)识别功能(6)参与物质运输4、“细胞壁是细胞中非生命组成部分”是否正确?为什么?不是。

植物生理学(李合成)四川农业大学版课后规范标准答案

植物生理学(李合成)四川农业大学版课后规范标准答案

植物生理学李合生第二版绪论至第六章课后题绪论:1.什么是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答: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P1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信息生理、逆境生理、分子生理(及其生产应用)。

P2任务: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植物生产。

P22.植物生理学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孕育:1627年荷兰学者凡·海尔蒙做柳枝盆栽称重实验开始,19世纪40年代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植物矿质营养学,约400年;p2诞生:至1904年《植物生理学》出版(半个世纪);p3发展:于20世纪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P4启示:3.21世纪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如何?答:①.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向纵向领域拓展;p5②.对植物信号传递和转导深入研究,(将为揭示植物生命活动本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开辟新的途径);p6③.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仍将是研究重点;p6④.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

P74.如何看待中国植物生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答:中国古代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关植物生理学的知识。

我国现代植物学起步较晚,由于封建体制的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植物生理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

P6、p75.如何理解“植物生理学是合理农业的基础”?答:植物生理学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P7.6.怎样学好植物生理学?答:①.必须有正确的观点和学习方法;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包裹的典型细胞核,有各种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分化,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存在,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李合生植物生理学第三章矿质营养

李合生植物生理学第三章矿质营养

的动 力学 饱和 效应
关于载体的作用方式,这里介绍扩散方式和变构方式
1.扩散方式 离子
CIC
P
AC
P
ATP
磷酸 激酶 ADP
携带离子的载体 磷酸基团
CIC
IC
P
线 粒 体
IC 未活化载体
AC 活化载体
磷酸 脂酶
Pi



细胞质
图 载体运输离子通过质膜示意图
2
变 构 方 式
A.ATP和底物靠近变构酶; B.ATP和底物与变构酶结合; C.由 于ATP效应物的作用,构象转换,变构酶由状态1转变为状态2, 底物就被运送到膜另一侧;D.ATP转变为ADP;E.ADP不适于变构 部位,脱离变构酶,底物也释放出来,变构酶就恢复为状态1。
吸 收 溶 质 量
转入水中

正常条件

抑制呼吸 转入水中
时间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的方式
被动吸收
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吸收(主要方式) 胞饮作用
一、被动吸收
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他物理过程而进行的 溶质吸收,不需要代谢能量,故又称非代 谢性吸收。
被动吸收特点: 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 进行,不需提供能量
氮、磷、钾三种元素植物需求量大,而土壤中往往 缺乏此三种元素,所以被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4、硫 硫酸根离子---含硫氨基酸。 (1).生理作用 (2).缺乏
硫不足时,幼叶先表现失绿症状,叶呈黄白易脱落。 硫过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甜菜叶
5、钙
Ca2+----植物体内的钙有呈离子状态,有呈盐形式, 有与有机物结合。
2、载体
膜上的内在蛋 白,载体上有 专一的结合部 位,被运转的 物质必需与结 合部位结合, 载体才能将其 运到膜的另一 侧,所以载体 也叫透过酶。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8)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8)

现代植物生理—李合生主编(8)第八章植物的生殖生理一、幼年期花熟状态花芽分化花器官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只有此时才感受外界刺激)表达基因1、最明显的变化是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其转折点是花芽分化2、成花过程本身可分为3个阶段:(1)首先是成花诱导或称成花转变,即适宜的环境刺激诱导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2)成花启动,完成了成花诱导,处于成花决定状态的分生组织,经过一系列内部变化分成形态上可辨认的花原基,亦称为花发端(3)花的发育或称花器官的形成二、花熟状态: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就达到能够感受适宜的外界条件的刺激而诱导成花的生理状态1、幼年期:植物在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生长阶段(处于幼年期的植物,即使满足其成花所需的外界条件也不能成花)2、控制植物开花的三个重要因素:幼年期、温度和日照长短三、成花诱导生理1、春化作用:(1)概念: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2)需要春化的植物类型:1)相对低温型:即植物开花对低温的要求是相对的,低温处理可促进这类植物开花;不经低温处理,这类植物也能开花,但开花过程明显延迟。

如冬性一年生植物2)绝对低温型:即植物开的话对低温的要求是绝对的,若不经低温处理这类植物不能开花。

如两年生和一些多年生植物(3)感受低温的时期和部位1)感受时期:种子萌发后到苗期(种子春化型,绿体春化型)2)感受部位:分生组织和某些能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4)春化作用的条件1)低温和低温持续时间A、最有效的春化温度是1~7℃B、在一定期限内,春化的效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去春化作用(或脱春化作用):在春化作用未完成前,把植物转移到较高温度下,春化作用的效应被解除的现象。

(一般脱春化的有效温度为25~40℃,和冬黑麦在35℃下4~5d 即可脱春化)植物经过低温春化的时间越长,春化的解除就越困难,一旦低温春化过程结束,春化效应就非常稳定,高温处理就不起作用D、再春化作用:去春化之后,再进行的春化作用(书第286页)氧气、水分和营养:缺氧条件下不能完成春化,吸涨的种子可以感受低温通过春化,含糖高接受春化促进开花。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植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植物得⽔分⽣理(重点)⽔势:⽔溶液得化学势与纯⽔得化学势之差,除以⽔得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就是由于溶质颗粒得存在,降低了⽔得⾃由能,因⽽其⽔势低于纯⽔⽔势得⽔势下降值。

压⼒势:指细胞得原⽣质体吸⽔膨胀,对细胞壁产⽣⼀种作⽤⼒相互作⽤得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得细胞壁产⽣⼀种限制原⽣质体膨胀得反作⽤⼒。

质外体途径:指⽔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得移动,阻⼒⼩,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分从⼀个细胞得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个细胞得细胞质,形成⼀个细胞质得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分从⽔势⾼得系统通过半透膜向⽔势低得系统移动得现象。

根压:由于⽔势梯度引起⽔分进⼊中柱后产⽣得压⼒。

蒸腾作⽤:指⽔分以⽓体状态,通过植物体得表⾯(主要就是叶⼦),从体内散失到体外得现象、蒸腾速率:植物在⼀定时间内单位叶⾯积蒸腾得⽔量。

内聚⼒学说:以⽔分具有较⼤得内聚⼒⾜以抵抗张⼒,保证由叶⾄根⽔柱不断来解释⽔分上升原因得学说。

⽔分临界期:植物对⽔分不⾜特别敏感得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与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得渗透势、压⼒势、⽔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什么变化?答:在纯⽔中,各项指标都增⼤;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2.从植物⽣理学⾓度,分析农谚“有收⽆收在于⽔"得道理。

答:⽔,孕育了⽣命。

陆⽣植物就是由⽔⽣植物进化⽽来得,⽔就是植物得⼀个重要得“先天”环境条件、植物得⼀切正常⽣命活动,只有在⼀定得细胞⽔分含量得状况下才能进⾏,否则,植物得正常⽣命活动就会受阻,甚⾄停⽌。

可以说,没有⽔就没有⽣命、在农业⽣产上,⽔就是决定收成有⽆得重要因素之⼀。

⽔分在植物⽣命活动中得作⽤很⼤,主要表现在4个⽅⾯:⽔分就是细胞质得主要成分、细胞质得含⽔量⼀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得代谢作⽤正常进⾏,如根尖、茎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了解什么是植物生理学以及它主要研究的内容、了解绿色植物代谢活动的主要特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植物生理学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和发展趋势;为认识和学好植物生理学打下基础。

二、本章知识要点三、单元自测题1.与其他生物相比较,绿色植物代谢活动有哪些显著的特点?答: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

但是,植物本身的代谢活动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绿色植物代谢活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的“自养性”,绿色植物不需要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作为食物来源,而能以太阳光能作动力,用来自空气中的C02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

因此作为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大有可为的。

2.请简述植物生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答:在科学的植物生理学诞生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已积累并记载下了丰富的有关植物生命活动方面的知识,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在民间应用。

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20世纪初开始从国外引进的。

20世纪20~30年代钱崇澍、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等先后留学回国,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开设了植物生理学课程、建立植物生理实验室,为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自1963年成立后,已召开过多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学会。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了《植物生理学报》(现改名《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进展》。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会员现在已发展到5000余人,植物生理学的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开展了工作,有些工作在国际植物生理学领域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在中国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水稻及拟南芥的突变群体构建,基因表达谱和DNA芯片,转录因子,细胞分化和形态建成。

②分子生理与生物化学研究:光合作用,植物和微生物次生代谢,植物激素作用机理,光信号传导和生物钟,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

③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研究:植物-昆虫相互作用,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共生固氮,植物和昆虫抗逆及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现代农业,空间生物学。

④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优质高抗农作物基因工程,植物生物反应器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植物生理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国植物生理学界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爱祖国、爱科学的优良传统,将分子、生化、生物物理、遗传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在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水平,研究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等,以期在掌握植物生理过程的分子机理,促进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了解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与主要结构;了解植物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特性;熟悉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胞间丝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和主要功能;了解植物细胞主要的细胞器如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骨架、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以及微体、圆球体、核糖体等的结构和功能;熟悉植物细胞周期与细胞的阶段性和全能性,了解植物细胞的基因组和基因表达的特点。

二、本章知识要点(一)名词解释1.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 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其核质外面无核膜,细胞质中缺少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器。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prokaryote)。

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属原核生物。

2.真核细胞(eukaryotic-cell) 具有真正细胞核的细胞,其核质被两层核膜包裹,细胞内有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多种细胞器之间有内膜系统联络。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eukayote)。

高等动物与植物属真核生物。

3.原生质体(protoplast) 除细胞壁以外的细胞部分。

包括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以及其外围的细胞质膜。

原生质体失去了细胞的固有形态,通常呈球状。

4.细胞壁(cell-wall) 细胞外围的一层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界定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典型的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以及次生壁组成。

5.生物膜(biomembrane) 即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的总称,它由脂类和蛋白质等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按其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质膜和内膜。

6.共质体(symplast) 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不含液泡)连成一体的体系,包含质膜。

7.质外体(apoplast) 由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等空间(包含导管与管胞)组成的体系。

8.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 是那些处在细胞质中,在结构上连续、功能上关联的,由膜组成的细胞器总称。

主要指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高尔基体小泡和液泡等。

9.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它们都由蛋白质组成,没有膜的结构,互相联结成立体的网络,也称为细胞内的微梁系统(microtrabecular system)。

10.细胞器(cell-organelle) 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的细微结构。

依被膜的多少可把细胞器分为:双层膜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质体等;单层膜细胞器如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蛋白体等;无膜细胞器如核糖体、微管、微丝等。

11.质体(plastid) 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具有双层被膜,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成,包括淀粉体、叶绿体和杂色体等。

12.线粒体(mitochondria) 真核细胞的一种半自主的细胞器。

呈球状、棒状或细丝状等,由双层膜组成的囊状结构;其内膜向腔内突起形成许多嵴,主要功能进行三羧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将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逐步释放出来,供应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故有“细胞动力站”之称。

线粒体能自行分裂,并含有DNA、RNA和核糖体,能进行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但由于遗传信息量不足,大部分蛋白质仍需由细胞核遗传系统提供,故其只具半自主性。

13.微管(microtubule) 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质内的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

其主要功能除起细胞的支架作用和参与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外,还与细胞壁、纺缍丝、中心粒的形成有关。

14.微丝(microfilament) 由丝状收缩蛋白所组成的纤维状结构,类似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可以聚集成束状,参与胞质运动、物质运输,并与细胞感应有关。

15.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 交织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层系统,内与细胞核外被膜相连,外与质膜相连,并通过胞间连丝与邻近细胞的内质网相连。

内质网是物质合成的场所,参与细胞器和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传递。

16.高尔基体(Golgi-body) 由若干个由膜包围的扁平盘状的液囊垛叠而成的细胞器,它能向细胞质中分泌囊泡(高尔基体小泡),与物质集运和分泌、细胞壁形成、大分子装配等有关。

17.核小体(nucleosome) 构成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每个核小体包括200bp的DNA片断和8个组蛋白分子。

18.液泡(vacuole) 植物细胞特有的,由单层膜包裹的囊泡。

它起源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小泡。

在分生组织细胞中液泡较小且分散,而在成熟植物细胞中小液泡被融合成大液泡。

在转运物质、调节细胞水势、吸收与积累物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19.溶酶体(lysosome) 是由单层膜包围,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具有消化生物大分子,溶解细胞器等作用。

如溶酶体破裂,酸性水解酶进入细胞质,会引起细胞的自溶。

20.核糖体(ribosome) 细胞内参与合成蛋白质的颗粒状结构,亦称核糖核蛋白体。

无膜包裹,大致由等量的RNA和蛋白质组成,大多分布于胞基质中,呈游离状态或附于粗糙型内质网上,少数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核中。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游离于胞基质的核糖体往往成串排列在mRNA上,组成多聚核糖体(polysome),这样一条mRNA链上的信息可以同时用来合成多条同样的多肽链。

21.核糖核酸(ribose-nucleic-acid) 即含核糖的核酸。

它由多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细胞内的核糖核酸因其功能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种:①转移核糖核酸(t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携带和转移活化氨基酸的作用;②信使核糖核酸(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③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同蛋白质一起构成核糖体,后者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22.胞间连丝(plasmodesma) 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其通道可由质膜或内质网膜或连丝微管所构成。

23.流动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 由辛格尔和尼柯尔森提出的解释生物膜结构的模型,认为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蛋白质,使膜具有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24.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 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细胞的全能性是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25.细胞周期(cell-cycle)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形成子细胞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形成新的子细胞所经历的时期。

可以分为G1期、S期、G2期、M期四个时期。

26.G1期:第1间隙期(gap1),又称DNA合成前期(pre-synthetic phase),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时期,进行rRNA、mRNA、tRNA与蛋白质的合成,为DNA复制作准备。

27.S期DNA复制期(synthetic phase)。

主要进行DNA及有关组蛋白的合成。

28.G2期:第2间隙期(gap2),又称DNA合成后期(post-synthetic phase),指DNA复制完到有丝分裂开始的一段间隙,主要进行染色体的精确复制,为有丝分裂作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