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解与写作范文)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作文范文版)解析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范文版)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
上海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 附参考答案
2016年普通髙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
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到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
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2016普陀一模作文例文
2016普陀一模作文审题初看材料,似乎是在讨论“坚持与否”这个命题上,其实本材料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如果你的立意定在“要不要坚持”上,那就有失偏颇了。
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坚持”固然是本文的关键词,但材料隐含的信息不是要你对“坚持还是不坚持”作阐发,而是要你思考“怎样的坚持与成功(或创造奇迹)有关”。
因此,简单的否定或肯定“坚持”都属于没有真正读懂题意。
另外,本材料还隐含着对“成功(或奇迹)”的辩证思考,对它的界定与阐发,又恰恰是能够甄别考生有无思想、思维高下的很重要的一点。
(王伟娟)1【例文】坚持适合自己的(67分)有人这样说:同一件事,坚持做10年便能成功,20年便能创造奇迹。
的确,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更多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用一辈子做了一件事却依旧平凡无奇,这似乎有所矛盾,而究其根本,是大多数人在选择坚持时,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托尔斯泰用10年时间完成《复活》,马云用近20年的时间创造了电子商务阿里巴巴的奇迹,孙中山用20年的努力完成了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的新历史。
他们是成功的人,创造奇迹的人,固然,这些成就来源于坚持、努力,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遇到的机遇密不可分,但探其究竟,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路。
是托尔斯泰悲天悯人的心肠,马云机智的洞察力与孙中山的革命性让他们走上了自己的最适合的道路,试想,若让马云去写作,托尔斯泰 2 去革命,孙中山去搞科技,纵使他们被视为天才,也难逃沦为平凡的下场。
可悲的是,我们并没有很多人意识到了坚持适合自己的重要性。
每个人生来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资质,不同的天赋。
再好再锋利的利刃若不用在适合的地方,其与一把钝化无比的锈刀有何区别。
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却硬是抱着死心眼闭着眼一路坚持下去,不仅给自己带来成就平凡无奇的挫败感,而且,那种坚持长久倾注诸多心血与最终毫无成果的强烈对比,会让你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力之中,缺乏动力,最后你获得的结果,除了来自别人对你“坚持”的“敬佩”,且不说是否含有嘲讽的意味,你还获得了什么?人类都是感情动物,不是麻木的机器,我们需要适当的成果来作为激励,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多少人品尝这种激励带来的甜头。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2016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
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
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
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
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
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
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
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足什么?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
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
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
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
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
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
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
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
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
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
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
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
上海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附参考答案
2016年普通髙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
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到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
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卷)与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2016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臵.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2016年普陀区高三一模卷阐发
答案:25. from 26. They 27.who 28. cleaner 29. that/which 30. had removed 31. Seeing 32. to clean分析:25. 本题考查的搭配问题remove.... from …, 做对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这个词语的搭配问题。
26. 本题考的是代词,要注意前后的语境及指代。
27. 本题考查的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问题,比较容易。
28. 本题是属于给出限定词的题目,要看到前面的a lot, 这样就很容易填出clean的比较级。
29. 本题考查的是定语从句,也需要填关系代词,指代前面的先行词garbage, 用that和which都可以。
30.本题考查的时态问题,通过前面的by the end of…可知本题应填过去完成时,本题较容易。
31. enough 后往往要接to do 形式,所以本题答案为to clean ,难度不算太大。
答案:33. driving 34. an 35. when 36. were touched 37. what 38. Because of/ Owing to/ Dueto 39.checking 40. Could分析:33. 本题考查的是非谓语作定语,job跟drive是主动关系,所以填driving,本题很多学生会填to drive ,我们可以认为to do这种形式往往表示动作尚未发生,而这里表示的是从事的工作丢掉了,这不可能未发生,故填to drive是不合适的。
34. 本题填的是an, 要提醒学生看到单数可数名词时要考虑填冠词。
35. 本题考查的是状语从句的用法,根据句意可以看出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所以填when合适。
36. 本题填的是谓语动词,主语后面要填谓语,根据分析,本空要填被动语态。
37.38. 结合本句的句意,表达的应该是原因,又因为后面加的是名词,所以填以上几个表示原因的词组都可以。
2016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教授整年地讲“版本批评”;莎士比亚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他和戏院和同行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考据学”.。
这门课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虽然可以受史实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现代文二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现代文二【宝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19分)爱着你的苦难塞壬①他在流鼻血。
但他看着我。
他那苍白、虚弱的外表下有一种清澈如水的东西。
我了解他的骨头,他的肠子,他的内脏,它们一样地清澈如水。
我甚至看见了他河水一样的命运,薄薄地。
现在他,我的弟弟,他在我面前抽泣,一个肉身隐退的干净的魂灵在抽泣。
②我打了他一耳光。
他流鼻血了。
我再一次遭遇到另一个自己,我的虚弱,还有跟他一样单薄、河水一样的命运。
跟任何一次一样,我会跑过去抱着他哭。
他的血滴落在我的脸上。
我哭着嚷: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呀!③面对这样的弟弟,我会无端地悲悯,悲悯我们活着,要受那么多的苦。
我总是想起我跟他一起放的那头小牛,听话、懂事,睁着大眼睛,满是泪水。
④打他,他承受一切。
也不怨你。
⑤我们是不能对视的,不,我不能注视他。
那些个有月亮的夜晚,月光安静地泻在庭院的扁豆架上、泻在天台的水井沿上。
他坐在石磨上吃我给他煎的鸡蛋,他的脸勾得很低,几乎贴着碗。
我就站在他背后,他穿着白衬衣,身子是弓的,他那孱弱的样子,嵌在苍白的月光下,嵌在我心里,生疼生疼的。
他吃着我给他煎的鸡蛋。
⑥高中毕业后说是要去学开车。
我在武汉闻讯后赶回来制止。
他就用他那双大眼睛睛注视着我,没有滴落的泪水噙在眼眶打转。
他开口跟我说话,他的声音浑着胸腔的轰鸣。
我的少年长大了,我不能支配他。
⑦多年后,我南下广州,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能准确地闻到某一类人,他们瘦弱、苍白,平民的表情中透着一种清澈如水的东西。
他们有时看着你,让你觉得你永远无法伤害到他。
他们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容器,他们承受一切。
他们勾着头吃着快餐,背着大黑包跑着业务,干着皮肉不轻松的差。
我想起尼采,他抱着一头生病的老马放声大哭:我的受苦受难的兄弟呀!我不知道,在安静的夜晚,是否有人会细致地抚摸他们平躺的肉身和魂灵。
⑧我开始想着他的成长,林林总总,我想到他的将来,完全可以预料的,像规律一样呵怕。
2016年普陀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7分)①随着追求GDP的发展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政府近来反复强调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明确把“好”的标准提到首位,而不再简单地重复“发展是硬道理”。
这是一个信号: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思想文化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这种转变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支持?没有相应的文化转型,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能够独立完成吗?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于“好”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环保、低耗、节能等方面,是环境、能源等物质方面的指标。
节能、低碳、绿色、宜居等等已经被确立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宜居城市等,也成为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口头禅。
③这些当然都是必要的,但是还不够。
因为这些指标基本上还是着眼于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概念依然是“经济”:如果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继续下去,中国的经济就无法持续增长。
但是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好”的全部含义么?换言之,如果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能够持续下去,它就应该坚持吗?我以为不是。
在经济增长“好”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加根本性的标准,这就是“好生活”。
“好生活”的“好”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它当然应该包括好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是又不仅仅是好的经济增长方式,它还包括:好(合理)的政治体制,好(优良)的道德环境,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好(愉悦)的心情等。
也就是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协调一致,相互支持的。
④因此,这个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光靠经济学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好生活”的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
好生活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及政治、经济、道德、哲学等诸多层面的问题,能够概括这些层面的问题,能够概括这些层面的最合适的术语,我以为是文化。
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立意解析
2016各区一模作文立意解析长宁区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①正视痛苦,思考出路如材料所述,痛苦就是痛苦,当我们经历痛苦时,最明智的做法是思考痛苦产生的原因,思考降低痛苦的方法,这样便能从痛苦中收获一笔宝贵的财富。
②体验痛苦,收获财富事实也不尽如材料所言,痛苦本身也可以是财富,它是一种真真切切的体验,代表着仍然鲜活的、拒绝麻木的心灵。
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痛苦的历史。
③规避痛苦,乐享人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学习规避痛苦,或者不沉湎在痛苦之中,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直面痛苦,承担人生生活中的痛苦往往是不可规避的,因为它们是伴随责任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最开始就能预见痛苦,并且敢于直面它,承担起生活的分量。
普陀区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出奇迹.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①做好规划,审慎坚持坚持了多年却没有成功,可能是一开始坚持的方向就有了问题,或者是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所谓“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也有可能是坚持的方式有问题,因为坚持并非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有变化、有创新。
所以在坚持之前应该做好规划,解决掉一些问题:坚持什么,凭借什么坚持,怎么坚持。
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了正确的坚持不代表理所应当就会成功,成功都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的,需要把握时机。
③勇于坚持,拒绝盲从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成功不一定是名利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修养上的,这种情况下,坚持住就是一切。
崇明区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就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然而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又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的承认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39分)1.(5分)默写(1)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2),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5),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2.(4分)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3.(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②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洛下:洛阳,西晋京都所在地,当时被匈奴占领。
②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更.重问之(2)异.昨日之言(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远,怎么样?D、你认为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3)明帝认为“日远”的理由是;认为“日近”的理由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4)从晋元帝的处境考虑,他从晋明帝的第二次回答中感受到什么?二、现代文(共40分)5.(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记忆冯骥才①首先说记忆。
人的记忆分两种。
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
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后者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②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
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
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
城市的最大的物质性的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
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
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
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③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记忆与忘却都是随其自然,是不自觉的和非理性的;拆旧建新,随心所欲。
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④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的记忆的要求,开始觉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
保护它,决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
⑤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
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
为此,自觉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
⑥当然,记忆是有选择的。
⑦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精心。
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都会破坏记忆。
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中将四合院改为四合楼﹣﹣记忆已经无复存在。
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
⑧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
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实物。
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城市历史,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变为失忆症的患者。
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
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
(1)第⑦段中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2)第⑧段划线词“暴发户”、“失忆症患者”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4)联系第①段,作者将“城市记忆”归入“自觉记忆”的依据是(5)下列文字放在第段与第段之间是最合适的,为什么?这里说的记忆不是个人化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某种怀旧情绪的。
那就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必须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
6.(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母亲的文化迟子建①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
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
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
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
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
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
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②“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
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她受不了这个。
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
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
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
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xī píxiào liǎn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
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③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
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
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开演5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
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
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
故事很简单,但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
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
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
④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
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
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⑤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
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xī píxiào liǎn。
(2)文章记叙了母亲的三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母亲读《红楼梦》,强调小说趣味性的重要;②;③。
(3)联系上下文,第⑤段母亲的话“让我感动”是因为;“让我难过”是因为。
(4)文中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5)下列看法与“母亲的文化”相符的一项是A.写吃喝玩乐、斗嘴斗气的都是好小说。
B.那些哗众取宠的作品,让人难以接受。
C.只要关注严峻现实,就一定是好作品。
D.好作品只能是朴实的,是曲高和寡的。
三、综合运用(11分)7.(11分)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游人如织,为了方便游客参观,小明设计了一份公益宣传单﹣﹣“上海自然博物馆楼层导览”(如图)。
(1)请帮助小明完成导览内容。
①;②。
(2)上海自然博物馆B2层有五个展览主题,请为下列内容找到对应的展览主题。
①解读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大系统,体会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一切。
()②撷取自然界中鲜活的案例,解读世间万物如何巧妙地繁衍生息。
()③诠释承载生命和人类发展的岩石、土壤、矿产的由来和属性。
()④解读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⑤通过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的彰显,展现物种的多样性。
()展览主题:A“大地探珍” B“生态万象” C “人地之缘” D“缤纷生命”E“生存智慧“(3)上海市自然博物馆要筑一块“记忆墙”,由6块雕塑转组成,下列选项中不可能成为雕塑转内容的一项是;理由是。
①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标本代表﹣﹣1870年采集的褐翅鸦鹃;②曾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核心站展品之﹣﹣长须鲸骨架;③上海自然博物馆特色活动介绍﹣﹣“科普之夏”活动;④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的﹣﹣大杜鹃和松江鲈鱼;⑤上海自然博物馆二代植物专家发现的新物种﹣﹣小叶蓝丁香;⑥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走出国门巡展的主要展品之﹣﹣马门溪龙;⑦5亿年进化历史的见证、新馆外形的灵感源泉﹣﹣鹦鹉螺活化石。
四、写作(60分)8.(70分)题目:在这里起步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文言文(39分)1.(5分)默写(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考点】12:字形;39: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此题考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解答】(1)小桥流水人家(背上即可)(2)当年万里觅封侯(“侯”易错为“候”)(3)人约黄昏后(背上即可)(4)百废具兴(“具”易错为“俱”)(5)醉翁之意不在酒(背上即可)【点评】名句默写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2.(4分)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