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马嵬》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马嵬》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马嵬》译文及赏析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马嵬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注释

《马嵬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注释

《马嵬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马嵬二首-其一
唐代-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对照翻译: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安禄山叛军突然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唐玄宗无奈杀死宠爱的妃子不久自己也抑郁而死。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还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注释:
〔马嵬(wéi)〕即马嵬坡,杨贵妃缢死的地方,在今陕西兴平西。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

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③,无复鸡人报晓筹④。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⑤。

如何四纪为天子⑥,不及卢家有莫愁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马嵬》共二首,此首原列第二。

马嵬,在今西安兴平县,唐置驿站。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玄宗、贵妃等西奔,至马嵬,军变,诛杨国忠,玄宗被迫将贵妃缢死于佛室。

②更九州,更有九州。

《史记·邹衍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

”③虎旅,此指扈从玄宗的禁卫军。

柝,军中器具,晚上用来报更。

④鸡人,皇宫中负责报晓的人。

《汉官仪》:“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⑤据陈鸿《长恨歌传》载,玄宗、贵妃曾“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见之日。

⑥四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此举其成数。

一纪为十二年。

⑦莫愁,南朝民歌中经常提到的美女,无名氏《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侯。

”〔解析〕这是一首以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为题材的咏史诗。

诗题为“马嵬”,已点世上闻名的“马嵬之变”的题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首联劈空而起,夹叙夹议,精警的语句,饱含着感情色彩。

相传杨贵妃死后,玄宗思念不已,曾派方士前去寻觅其魂,方士声称在海外蓬莱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并带回昔日订情信物及“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此诗首联高度概括了这类故事传说,意思是说:他生之约,渺茫难信;此生一死,相会无期。

其中“徒闻”二字,说明这是道听途说,是空想而非真实,因此就否定了方士的胡说八道,把读者从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中,逐渐引入苦难的人寰尘世。

下句“未卜”一词,表明作者对“他生”之说不以为然的态度,由此引申,对唐玄宗的悲切“思念”与杨贵妃的坚订来生婚约,隐含讥讽之意。

马嵬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马嵬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马嵬原文的翻译及赏析原文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前言】【注释】⑴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

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翻译】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鉴赏】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

“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

逃难路上,六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

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

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

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

李商隐毕竟是个重于“情”的男子,尽管他对荒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但当他面对两个生死分离的情侣的时候,尽管知道他们误国误民,心中却又油然而生了那恻隐之心。

【怀古绝句·马嵬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怀古绝句·马嵬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怀古绝句·马嵬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怀古绝句·马嵬怀古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注释(1)马嵬:马嵬驿,亦叫马嵬坡,在长安西面百余里处,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死于此。

杨贵妃,小名玉环,幼时养于叔父家。

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唐玄宗之子李瑁)妃,后被唐玄宗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

745年(天宝四年)册封为玄宗贵妃,极受宠幸。

杨家一门因此显贵,其宗兄杨国忠为右丞相,三个姐姐封韩、虢、秦三国夫人,权势炙手可热。

756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叛兵攻破潼关,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到马嵬驿,六军驻马不进,杨贵妃被迫缢死,卒年三十八岁。

(2)“寂寞”句:脸上毫无生气,脂粉被亮光光的汗水所沾污。

写杨贵妃缢死时的面相。

渍,液体黏在东西上。

《红楼梦》程高本作“积”,误。

以庚辰本为准。

(3)付东洋:付之东流,成空。

(4)“只因”二句:传说中杨贵妃的“风流”事很多,是泛说。

记其遗迹留香事的,如《新唐书·后妃传》说玄宗从四川归来,过马嵬,派人备棺改葬,掘土,得到杨贵妃的香囊。

刘禹锡《马嵬行》则说:“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传看千万眼,缕缉香不歇。

”此外,《杨太真外传》中还有杨贵妃领巾因风吹拂到贺怀智头帻上而引得一身瑞龙脑香气的事。

衣衾,《红楼梦》戚序本、程高本作“衣裳”,以庚辰本为准。

赏析《怀古绝句》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共有十首,《怀古绝句·马嵬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但十首诗中所写的地方却并不都是她所亲历过的。

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

不过,她写诗时所过的总还是贵族小姐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李商隐诗《马嵬》赏析

李商隐诗《马嵬》赏析

李商隐诗《马嵬》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1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翻译皇上曾经到世外巡游,他的六马车驾在此作了短暂停留。

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人还魂回生,只有鲜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诉说怨愁。

人已不见香车却又回到京城宫殿,人去楼空而晨钟依旧。

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

注释马嵬驿:即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

穆满:周穆王名满,在位诗曾西征犬戎。

此以周穆王喻唐玄宗,以“物外游”称其奔蜀避乱。

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

六龙:原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此喻指唐玄宗车驾。

淹留:停留,逗留。

生:一作“成”。

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西汉高帝时,就秦长乐宫改建而成。

汉初皇帝在此视朝。

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处。

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

这里借称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

甘泉:即汉代甘泉宫,原为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宴请外国宾客。

复:一作“得”。

文成:文成将军,即齐人少翁。

赏析此诗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

这一联实际上是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

而车驾停驻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

颔联承接上联之脉络,叙述了“马嵬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死,犹如青烟消逝,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

死者在地,闻香即活。

”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

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

《马嵬》原文及诗词鉴赏

《马嵬》原文及诗词鉴赏

《马嵬》原文及诗词鉴赏一、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鉴赏。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莫唱当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莫唱当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莫唱当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
者出处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出自清代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全文赏析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
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文思。

白居易着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

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着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

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

袁枚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

当年流传的而且又写入《长恨歌》中的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喜相会的爱情故事,并不值得歌唱,因为人世间还有能拆散夫妻的“银河”不知有多少夫妻经受了生离死别的痛楚。

像石壕村里那样儿子战死而媳妇守寡,老翁逾墙而老妪应征之类夫妻诀别的情景,比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更能催人泪下,涕零如雨了。

“莫唱当年长恨。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赏析马嵬李商隐赏析《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共有四句,但它以简单的语言和细腻的笔墨,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和哀思,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

下面从字面、语句、而后包括基调和整体,逐一进行了解析和赏析。

字面解析:马嵬即指马陵道长李白死后在马嵬驿被发现的墓碑,是李白逝世后的沉痛悼念,李商隐用“马嵬”一词,抛开具象像征,只从音义上象征出李白逝世后,他的霸气与才华仍全然在心中的表达。

这个词在这首诗中只出现了一次,但非常精准、传神。

语句解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篇两句虽与“马嵬”二字并不相干,但这两句却为全篇的基调和感情打下了基础。

诗人使用对偶的方式,描绘秋景中雁飞九天,松柏苍翠,秋色和谐优美之景象。

然而,此景如同诗人内心备感沉痛的现实,外表看似美好,然而内心却充满了无限的寂寥。

“牧童骑牛追羊去,足音荡荡妨我耳。

”这两句话为此诗的核心所在。

牧童留下的这些“足音”呈现出颓废和失落的气息。

「牧童骑牛追羊去」,既描绘了大自然中自由奔放的生死纷争,也隐约表现出其它,内心痛楚的无奈。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这两句诗,以最簇新鲜明显的方式来表现出“别离和新相知”之感情。

这相称于作者寄情于「马嵬」之意,但既非直接表述,而极像隐喻的方式,其含义更为深远而神秘。

而“悲莫悲”,则暗喻走进别离后又为新的相逢所愉悦,而前路遥无期。

基调和整体:整篇诗的基调悲凉且压抑,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孤独和不安。

虽然没有出现刻意营造的忧愁气氛,但是在诗人所描绘的他的内心世界,有一种视今日物色出来而颓废的痛苦的感觉,也有一种永不满足的失望。

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色彩,从开头的描绘到中间的瞻仰,再到最后的相悉,沉重、精细,贯穿全篇,非常明显。

总之,“马嵬”这首诗,通过李商隐细腻、精到的表现手法,将诗人对李白的追思和哀思融入我们心灵深处。

它是一首既具象又抽象的诗,语言简约但内涵丰富,浓缩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的阐述,其文化与艺术价值不可磨灭。

《马嵬》李商隐唐诗鉴赏

《马嵬》李商隐唐诗鉴赏

《马嵬》李商隐唐诗鉴赏【作品介绍】《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原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注释】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马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马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马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马嵬清朝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译文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马嵬》注释马嵬: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

银河:天河。

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诗,写在安史之乱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对老年夫妻惨别的情形。

长生殿: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马嵬》赏析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

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

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情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异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

与其大书特书皇帝的悲欢离合,不如深入细致地描写人民群众的生离死别,故“莫唱”二字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间亦自有银河”。

“人间”就将银河这个民间传说引入现实生活中来。

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战争频繁,有开边之战,也有内战,其中规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讨伐南诏,尤其是安史之乱,伤亡惨重,丁壮或死于战场,或死于摇役,或久戍不归,在人间划出了无数条银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数石壕村的一对老夫妻了。

李商隐咏史诗《马嵬》赏析

李商隐咏史诗《马嵬》赏析

李商隐咏史诗《马嵬》赏析李商隐咏史诗《马嵬》赏析《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咏史诗《马嵬》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李商隐《马嵬》赏析【原作】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号⽟谿⽣,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和杜牧合称“⼩李杜”。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作⽂,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马嵬》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未⼘此⽣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复鸡⼈报晓筹。

此⽇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笑牵⽜。

如何四纪为天⼦, 不及卢家有莫愁!翻译: 翻译: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缘分已尽,⽽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间,物是⼈⾮,⽃转星移。

岂料⽟颜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殿嗤笑⽜郎织⼥的天。

谁料,竟然连⽜郎织⼥也不如。

想来,天⼦也不过如此,连⾃⼰⼼爱的⼈都⽆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家的莫愁⼥了。

题解: 题解: 马嵬即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

天宝⼗五载(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宗仓皇逃往四川,⾛到马嵬坡的时候,随⾏的将⼠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宗赐死杨贵妃。

唐⽞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学史上⼀个重要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洪昇的《长⽣殿》都是千古名篇。

唐⼈写马嵬之变往往把罪责推到杨贵妃⾝上,以“红颜祸⽔”为⽞宗开脱。

李商隐⽣在已经⾛向衰败的晚唐社会,对唐⽞宗的失政感到特别痛⼼。

他的这⾸诗便把⽭头直接指向了唐⽞宗,对他进⾏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别开⽣⾯。

句解:句解: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未⼘此⽣休。

徒然听说海外另有神仙世界,那不过是虚幻⽆凭的事罢了;来⽣究竟怎样,不可预知,⽽这⼀世的夫妇关系则肯定完结了。

古代将中国分为九州。

战国时邹衍创“⼤九州”之说,认为中国的九个州总合为⼀⼤州,名⾚县神州,在海内;⽽海外另有像⾚县神州这样的⼤州共九个。

【古诗文阅读】李商隐《马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商隐《马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商隐《马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古诗《马嵬坡》译文及赏析

古诗《马嵬坡》译文及赏析

马嵬坡郑畋〔唐代〕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夫妻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注释:马嵬(wéi )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

此句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

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

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

“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

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

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

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

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

一存一殁,意味深长。

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

“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诗的后两句特别耐人玩味。

“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

“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

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赏析《马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写马嵬山的景色和历史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变迁的感慨和忧虑。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与悲怆的情感,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马嵬山的壮丽景色,将读者带入一幅瑰丽而悲壮的画面。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如“连峰拔地起”、“云垂两岸青”、“翠嵩应雨接”等,将山势的高耸和云雾的笼罩描绘得十分鲜活。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以巧妙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诗中出现的“迟缓”,“临木阪”等诗句,也很好地体现了马嵬山的险峻和雄伟。

其次,诗人通过马嵬山的历史背景,展示了他对国家变迁的忧虑之情。

诗中提到了马嵬山是乾陵的陵墓所在地,乾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墓地。

通过与乾陵的联系,诗人把马嵬山与帝王之墓联系在了一起,暗示了帝国的起承转合。

诗中分别提到了“唐帝室离亡”,“自天桥东走”,“人人顾盼只佳境,那堪骢马减朱轮”。

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暗含了自己对唐朝的忧虑,他对于唐帝室衰败的现实感到痛心疾首。

此外,《马嵬》中也体现了李商隐的个人情感与抒发。

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逝去的年代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例如:“入夜徧青灯,孤眠怯似江鸥”。

在这句诗中,诗人透露出一种孤独、寂寥的心境,表达了对已逝时光的无尽思念。

通过运用意象的手法,诗人勾勒出一幅无尽的夜晚,夜幕下的诗人思绪万千,流连于往昔的美好时光。

总体而言,李商隐的《马嵬》以深厚的艺术功底诠释了他对国家衰败和个人遭遇的忧虑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的描写,诗人以悲凉的笔触展示了壮丽的马嵬山和国家的退让。

而通过对感叹生命之短暂、思念过去的描写,诗人又表达了个人情感的内敛和忧伤。

诗人通过这首诗,以独特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使读者在诗歌的世界中体验到浓厚的情感与思考。

李商隐马嵬赏析

李商隐马嵬赏析

李商隐马嵬赏析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家传阔达,自幼得到优秀的教育,所以文学造诣深厚,尤其是唐诗,更是其代表作之一。

《马嵬》是李商隐的一首佳作,通过对“马嵬石”传说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国沉默的悲愤之情和对往事的怅惘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气势磅礴,有很强的史诗感。

首节“馬嵬坡上垂楊散,漢水如天絳霧間。

”诗人把马嵬坡的景致塑造得如同画面一般浓郁,迷离。

垂柳随风摇曳,映衬着轻轻的霞光,使得马嵬坡上弥散着一种优美淡雅的气息。

这里的“漢水如天”形容的是流水潺潺的动态,而“絳霧”则使得整个画面清澈如水,华丽通透。

中节“上階紫陌椒煙末,東際青樓雨霧間。

”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扑鼻而来的香气。

那处“紫陌”通向王侯将相,凭着血汗换得权势的豪门。

在这里满身华服、佩戴金银首饰的人们向来聚集。

此时,椒煙朦胧的气息在这里流传,仿佛整个坡上都被香气环绕。

而在东面的青楼里,一阵绵绵细雨密密麻麻,直如针刺。

雨雾透过了透明的窗户,透过纸糊,散发着浓浓的清新之气。

尾节“南陽回日橫江遠,石麟遗蹤越嶺關。

”这里是诗人对历史的回味和想象。

南阳精神上的太阳和马嵬坡的静谧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说明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而“石麟”是指傍水而居的神兽,这里用来寓意神迹的失落。

而诗人一定要提到越岭关,说明了历史的壮丽景象。

李商隐用这样的一句诗,把过去与现在联系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交错起来,形成了贯穿全诗的主题。

总之,李商隐的《马嵬》题材新颖,语言生动形象,情感深邃绵长,是经久不息的艺术珍品,值得读者一再体味。

马嵬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

马嵬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

马嵬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1.原文马嵬(其一)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注释①马嵬:《长安志》:“兴平县,马嵬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三里。

”即今陕西兴平马嵬坡。

是杨贵妃死处。

陈鸿《长恨歌传》:“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

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

六军徘徊,持戟不进。

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

国忠奉氂缨盘水,死于道周。

左右意未快。

上问之。

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

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

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

”②九州: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古称中国有九州,此以九州之外所称九州指海外仙山。

③他生未卜:《长恨歌传》:“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④虎旅:张衡《西京赋》“陈虎旅于飞廉”,《文选》李善注:“《周礼》:虎贲,下大夫;旅贲,中士也。

”此指唐玄宗赴蜀的卫军。

宵柝:指夜间报更的刁斗声。

⑤鸡人:古时宫中报晓之人。

《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

大祭祀,夜呼旦以嚣百官。

”⑥“此日”句:指天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随行卫军之哗变。

六军,《周礼·夏官·司马》:“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

此指玄宗卫军。

⑦七夕笑牵牛: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牵牛,牛郎星。

俗传七夕牛郎织女渡天河相会⑧四纪:四十八年。

一纪十二年。

《旧唐书·玄宗纪》:“明皇御蜀都府衙,宣诏曰:‘聿来四纪,人亦小康。

’”⑨莫愁:古美女,为卢家妇。

南朝乐府《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此借喻平民之家。

3.翻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嵬古诗赏析
【原文】
李商隐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及注释】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

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

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1、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2、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3、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4、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5、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6、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

“如何”,为什么。

“四纪”,四十八年。

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

“卢家莫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这里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赏析】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
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没有“当时”的荒乱,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