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苍茫云海中秋月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②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③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那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影。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但风不能大。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圆满。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

④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谧;“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

⑤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逐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⑥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句?那轮“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⑦那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后面“宣告结束”呼应。

B. 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中国人对月亮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

C. 作者在行文中引用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学底蕴。

D. 本文结尾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19. 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

20. 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8. A 19. 要点:强调①“放鞭炮”热烈,“手抓羊肉”粗犷;②与静谧的中秋之夜气氛不和谐。(意对即可)

20. 要点:①反衬;②突出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的喜爱;③凸显作者对“月亮”的赞美。(答出三点即可)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表明中国人对月亮都十分敏感”错误,意在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C项,“引用大量古今诗句”错误,文中没有引用现代诗句;D项,“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错误,破折号意在解释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分析文中某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第③段作者两次提到“煞风景”的原因,答题时先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分析从内容上分析作用,“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结合这两种做法和中秋的特征分析:“放鞭炮”热烈,“手抓羊肉”粗犷,与

静谧的中秋之夜气氛不和谐。

【20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第⑤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答题时注意从内容、结构、手法和主旨情感的角度作答,根据文中“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可知引用是反衬,突出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的喜爱;③凸显作者对“月亮”的赞美。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 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

B. “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

C.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 “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大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

2. 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B. 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C. 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D. 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 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C. 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

D. 《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参考答案:

1. B

2. A

3. C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对“学而优则仕”理解,B项,“的科举制度”曲解文意,第一段“‘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说明“学而优则仕”并非一种科举制度,而是和科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