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讲义)(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历年考情:
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1.自然带的形成:
整体性的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受不同气候影响,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植被和土壤类型不同,构成了不同的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
自然带受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其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注意:1.沙漠气候对应的是荒漠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其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分布。
主要有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但受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自然带也呈现出非地带性,简言之,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在该出现的地方没有出现。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热量】
自然带的更替:热带雨林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分】
自然带的更替:森林——草原——荒漠。
【中纬度陆地最明显】
(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的形成基础:由于海拔的差异,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形成
【在低纬度的高山分异明显】
2.自然带的分布:
(1)分布规律:垂直带谱变化(海拔由低到高)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一般来说山地自然带的更替顺序为:冰川积雪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森林带变化)——基带(海拔从高到低)。
(2)基带: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
(3)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①温度因素:
同一高度的山体,雪线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同一山体,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②降水因素: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③地形因素: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4)林线: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
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
a.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不能形
b.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
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注:山地的降水一般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少—多—少的变化,因此在基带为草原、荒漠的高山,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会出现森林带。
3.带谱数量的影响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带谱越复杂
②山体海拔高度: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三)非地带性
1.概念: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布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是陆地自然带表现得不完整或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
2.影响因素及其分布
因素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理想状态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
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没有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
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
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
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
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
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
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
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
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大
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
的纬度应该大致
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低
纬延伸,西岸自然带
向较高纬延伸
东岸有寒流,降温减湿;西岸
有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大
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
的纬度应该大致
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
纬延伸,西岸自然带
向较低纬延伸
东岸是暖流
西岸是寒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
区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
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水分
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
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总结: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 “约束”“块状”。
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改变: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在线练习】
(2020年江苏卷)图7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7
1.两山地属于()
A.昆仑山脉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答案】1.D 2.C
【解析】1.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正确。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ABC错误。
故选D。
2.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属于非地带性现象,C正确。
乙山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A错误。
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B错误。
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基带原生植被被破坏,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的规律可以判断山体所处的气候区。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
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如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中最适合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4.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A.落叶阔叶林之下B.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C.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D.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5.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气温的日变化B.气温的季节变化
C.降水的日变化D.降水的季节变化
【答案】3.C 4.D 5.A
【解析】3.由材料可知,鳌太线旅游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积雪,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夏季气温高,积雪较薄,有利于徒步旅行,C正确。
其他季节积雪厚度大,且山顶气温低,气候寒冷,容易冻伤等,ABD错误。
故选C。
4.石海出现在穿越鳌太线过程中,其海拔高度在3475—3767米之间,对照太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分布图,
石海应当位于高山灌丛草甸之上,D正确。
故选D。
5.石海存在裂隙,在水分反复冻融情况下,岩石破裂成很多小块,或者因温度变化,组成岩石的矿物不均一,热涨冷缩,造成岩石破裂。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
所以石海的形成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A正确。
故选A。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
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
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6.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7.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B.暖干 C.冷湿 D.冷干
8.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答案】6.A 7.A 8.B
【解析】6.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7.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8.火山喷发若干年内,火山锥受外力风化侵蚀,坡度变缓,雪线下降。
火山灰为森林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林线升高。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影响雪线的因素:气温、降水、坡度、坡向、人类活动等。
(2020·永昌县第四中学高三期末)某同学画了一幅素描图,并知A地常年风由大洋吹向大陆。
据此完成下列第9题。
9.下列关于B地自然带类型及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大气环流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纬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洋流D.温带荒漠带——地形
【答案】9.D
【解析】
9.A地常年风由大洋吹向大陆,位于西风带,B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故形成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带——地形组合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