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5)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现象这一难点内容。首先,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我发现学生们对此有一定的直观认识,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概念还是有些混淆,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概念比较抽象,需要更多的具体实例来辅助理解。
2.教学难点
-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这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挑战。
-正确运用透视技巧进行绘画,包括线条的准确性和色彩的渐变处理,这对学生的绘画技能提出了要求。
-将透视原理与实际创作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作品,这是对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考验。
举例解释:
-通过图示和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不同类型透视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掌握透视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渐变等,以表现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举例解释:
-通过展示经典画作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如街道的消失点、建筑物的倾斜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绘制简单的室内场景,来实践和应用透视原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透视是指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它是通过线条的收缩和颜色的渐变来模拟人眼看到的远近效果。透视在绘画中非常重要,它能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经典的透视绘画作品。这个案例将展示透视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现空间关系。
在讲授过程中,我使用了经典画作和实物模型来说明透视原理,希望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同时,我也强调了线条和色彩的渐变处理,这是透视绘画中的关键技术,需要学生们在实践中多加练习。
人美版小学美术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设计 (5)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景物。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讨论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使学生理解透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在生活中早就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
一部分学生也试图在自己作品中表现物象的空间与立体感。
并体现出学生对空间与立体追求的强烈愿望。
但是,对透视规律的理解与运用明显不足,对透视现象、消失点、视平线等抽象化的概念名词并不了解。
如何运用近大远小透视规律来表现立体空间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与实践。
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和思考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在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的感悟和理解透视的美感。
结合创新的“沙画”艺术形式,增强学生创作实践的兴趣。
“沙画”易于修改的特点,也降低了学生造型表现的难度。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分析,初步理解景物的透视规律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景物。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教师:看看这两张照片,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入手,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透视现象。
学生:第一张。
教师:为什么它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学生:景物越来越小,最后都变成一个小点了。
教师小结: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高大、宽阔,离我们远的物体比较低矮、窄小。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板书:透视现象)活动2【讲授】1.认识消失点教师: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点叫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消失点或不知道。
教师小结:叫消失点。
教师:消失点的位置可以变动吗?学生:可以。
教师小结:想突出左边的景物,消失点就往右移。
右边的景色美,消失点就往左移。
设计意图:认识消失点让学生了解消失点在画面中的作用。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概念及常见透视现象。
2.掌握一点透视基础知识,能用透视原理画一些简单的物体。
3.认识几种常见的透视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透视的基础概念,理解视线、消失点、近大远小等基本原理。
2.能够用透视原理画出一些简单的物体,如盒子、长条形凳子等。
3.理解几种常见的透视效果,如斜线透视、纵向透视、收缩透视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透视概念及基础原理的讲解1.1 通过图像和实物的比较,让学生体验到视觉上的透视现象。
1.2 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如视线、消失点、近大远小等。
1.3 以盒子、长条形凳子等为例,讲解透视原理,让学生用透视原理画出简单的物体。
2.几种常见的透视效果及运用2.1 讲解斜线透视,让学生通过绘制基础形体来掌握如何绘制斜线透视效果。
2.2 讲解纵向透视,引导学生通过纵向分隔线来掌握这种透视效果的绘制方法。
2.3 讲解收缩透视,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前景、中景、远景等不同的距离感,并在日常画作中运用这种透视效果。
3.绘画练习3.1 让学生绘制盒子、球、圆柱等基本几何形体,掌握透视基本原理。
3.2 让学生通过绘制长条形凳子等物品,练习透视原理的运用。
3.3 让学生通过选择一个场景,绘制出各种透视效果,再加上简单的人物、物品等来丰富画面。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绘画练习中的掌握程度,对其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2.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在透视绘画中的表现,以便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3.通过交流和讨论,整理出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进行强化教学和重点讲解。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透过图像和实物的比较,以及教学课件的展示和讲解方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建立起透视知识的基础。
2.实践操作法:在讲解透视原理和效果的时候,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尝试,让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透视的原则和绘画技能。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5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5一. 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感受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案例,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透视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中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有所了解。
但透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知道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分析法:分析名画中的透视技巧,让学生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绘画作品感受透视现象。
4.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名画案例。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什么是透视?透视有哪些种类?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作用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名画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透视技巧。
如:画家是如何运用透视现象表现空间的?透视现象如何增强画面的立体感?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透视知识创作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总结学习心得。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
教案设计: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深远的空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2. 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表现深远的空间,营造视觉冲击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深远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绘画作品、透视图示、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透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作品分析:让学生欣赏优秀的透视绘画作品,分析其透视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六、板书设计: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表现深远的空间,营造视觉冲击力。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透视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透视学习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欣赏、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透视的表现方法,并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深远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4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透视知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深度的绘画作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透视的定义、种类、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兴趣浓厚。
但他们对于透视知识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透视。
此外,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透视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的定义、种类和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透视知识创作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定义和种类2.透视的基本原理3.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透视的定义、种类和基本原理。
2.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透视知识创作绘画作品。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绘画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素材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3.相关绘画作品和图片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具有空间感和深度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出空间感和深度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视。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透视的定义、种类和基本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透视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在旁边观看并进行模仿练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运用透视知识创作绘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透视技巧,并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和经验。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并能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教学内容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4. 学生绘画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绘画作品。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欣赏:欣赏和分析一些具有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作用。
4.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5. 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进步。
板书设计1.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2. 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具与学具准备7.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作品内容自选。
2. 学生需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提高,绘画作品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
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实践,作品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透视现象,并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提高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概念:介绍视平线、消失点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
2. 透视的规律:讲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如近大远小、平行线汇聚等,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技巧。
3. 绘画实践:让学生运用透视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巩固他们对透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 难点:透视的规律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如何处理复杂的透视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现象的图片、绘画作品、透视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透视现象的图片或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新授: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示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透视的原理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透视的知识进行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
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板书设计1. 透视的基本概念:视平线、消失点等。
2. 透视的规律:近大远小、平行线汇聚等。
3. 绘画实践: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巩固课堂所学。
2.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透视现象,进行绘画记录。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透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是否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教材解释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第5课,主要内容为学习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指在平面上用线条与颜色的明暗关系表现空间深度的一种技法。
在美术作品中,正确应用透视法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立体。
二、目标设置•知识目标:理解透视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透视法绘制立体画面。
•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透视法绘画技巧,能运用不同透视方法绘制不同的立体图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三、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种类的透视法并能运用。
•尝试运用透视法创作自己的画作。
四、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正确运用透视法绘制立体图像。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透视法融入自己的绘画中。
五、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立体图像创作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绘画中利用透视法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 透视法的概念透视法是指在平面上用线条与颜色的明暗关系表现空间深度的一种技法。
在绘画中,我们可以利用透视法将画面分成前景、中景、背景,使画面看起更加立体。
(2) 透视法的种类•线性透视法:线性透视法是在画面上运用规则的、具体的透视逻辑来表示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视距关系的画法。
而这种透视逻辑的基本单位是直线。
•立体透视法:立体透视法是通过进一步的颜色和明暗运用,对线性透视法进行加强,以增强透视效果。
(3) 透视法的原则•视点原则:在一定的视距内,人的视角有限。
当我们的视角更接近地面时,我们可以看到物体的下部,而顶部则更难看到。
•比例原则:物体的尺寸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变化。
例如,远处的建筑会显得较小,而近处的建筑会显得较大。
•方向原则:透视线是水平、垂直或对角线。
在透视图中它们的位置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特殊点。
3. 实践操作在黑板上展示一些简单的透视图,让学生尝试模仿,并进行练习。
4. 课堂小结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透视法的基本概念及原则,并运用线性透视法和立体透视法进行练习,掌握了不同种类的透视法。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生活中的景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2.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高远低。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表现生活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生活中的景象。
2. 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生活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透视图示、实例作品。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例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透视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生活中的景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视的效果。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2.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高远低。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表现生活中的景象,培养空间感和立体感。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表现生活中的景象。
2. 作业要求:画面结构合理,透视关系准确,色彩搭配协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绘画透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2. 透视现象的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长远短。
3.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建筑物、道路、水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透视现象的观察和表现,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现象的图片、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颜料、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透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绘画作品展示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强调观察和表现透视现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透视现象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观察准确、表现生动。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透视现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示范是否到位等,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透视知识,描绘出具有空间感和深远感的画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欣赏和分析具有透视效果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能够运用透视知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透视知识,解决画面中的空间感和深远感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绘画作品、幻灯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直线板、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具有透视效果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透视现象。
2. 讲解: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形,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视现象。
3. 示范:教师示范绘制具有透视感的画面,边画边讲解,让学生跟着步骤实践。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透视知识,自行绘制具有空间感和深远感的画面。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欣赏和分析具有透视效果的绘画作品。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绘制一幅具有透视感的画面,要求画面具有空间感和深远感。
2. 写一篇关于透视现象的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在绘画过程中对透视的认识和运用。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运用透视知识的灵活性。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4. 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5.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指导。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在这个部分中,我将会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空气透视。
-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掌握透视的基本画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 通过透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空间和视觉感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透视的基本概念- 介绍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定义和特点。
- 展示和分析透视在绘画作品中的应用实例。
透视的绘画方法- 讲解和演示透视的基本画法,包括消失点的确定、线条的收敛等。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练习,掌握透视的绘画技巧。
透视的应用实践- 学生通过观察教室或校园环境,发现透视现象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 学生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透视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 学生在实际绘画中准确运用透视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学PPT或挂图,展示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例。
- 绘画纸张、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 教室或校园环境作为观察和绘画的对象。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透视绘画作品,引起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介绍透视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校园环境,发现透视现象,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4. 练习:学生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透视的绘画技巧。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总结和评价。
板书设计- 透视的基本概念: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空气透视- 透视的绘画方法:消失点的确定、线条的收敛- 透视的应用实践:观察教室或校园环境,进行透视绘画练习作业设计-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或场景,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物体的透视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际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中的空间表现有一定的了解。
但透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理解透视现象产生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物体透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透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3.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实物模型、图片。
3.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物体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透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详细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种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透视知识,自己动手画出一些简单的透视图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再次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理解透视对于绘画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小学五年级美术课程中的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教材内容丰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透视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应用。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多个绘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透视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学生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的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透视现象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应用。
2.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应用。
2.示范法:教师演示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4.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绘画创作的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3.相关透视图片和绘画作品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如教室、房间等,引导学生关注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应用,让学生对透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透视知识,自己动手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绘画创作的心得,讨论如何在实际绘画中更好地运用透视知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透视知识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2014秋)
《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课。
在全套的教材中,本课的知识概念相对独立,但学习本课会为学生今后学习空间、立体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设计理念】《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通过观察和分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绘画知识、技能、体验等已有了一定的积累,观察力增强,观察的方法逐渐趋向全面,对描绘对象的相互关系、远近层次、形体结构等有所领悟,能开始进行综合观察,比较能力也有所增强。
孩子们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他们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对本课的概念知识也不太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多法并用将教学变得鲜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
2.过程与方法借助游戏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观察、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构建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
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画面“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风景图片学具:刮画纸及刮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激趣导入孩子们,今天老师邀请了两位学习小伙伴,他俩要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形透视等基本透视现象,并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景深和空间感。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透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透视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认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形透视等基本透视现象,学会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景深和空间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认识基本透视现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景深和空间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展示不同类型的透视现象,让学生认识和理解。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透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学生展示作品,分析讨论,总结透视知识。
5.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透视知识创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透视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等形式,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作品的评价:关注学生在作品中的透视表现,是否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景深和空间感。
2.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主动观察、分析、实践。
人美小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word教案5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出不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得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资料、铅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一件事情,你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生: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师:福娃象征着北京欢迎你。
今天我们请福娃欢欢来同大家一起学习,高兴吗?师:仔细看,欢欢从远处到近处,你觉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呢?生:在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敏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谁愿意把你知道地向大家介绍一下?生:站在路中央往远处看,路两边的景物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当我站在楼上往远处看,近处的楼房大,远处的楼房小。
师:同学们真是观察生活的有心人!但在观察这些现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像这种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在观者眼里出现近大远小的变化在绘画上就叫透视现象。
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师:老师把生活中的一个透视现象的画面用相机拍下来。
同学们看看道路、树木近处与远处的变化,在小组里说一说他们有哪些透视现象?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清晰远模糊……师:哇,好厉害。
同学们发现这么多透视现象,恭喜你们。
师:同学们注意看,近处的树向远处延伸发生什么变化?生:两旁的树木向远方逐渐缩小,最后缩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消失点。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真是棒极了。
道路两旁的树木向远方不断缩小,最终两旁的树木都缩到一个点,这个点就叫消失点,通过消失点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
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艺术家是怎样处理画面中的透视现象的。
师:这幅作品是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
在你看来画家表现了哪些透视现象?这是一条普通的乡村道路,两边高高的树木通向远方,道路两边是乡村的田园,不远处,教堂和农舍的房子依稀可见。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透视现象:近大远小
师总结:像这种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在观者眼里出现近大远小的变化在绘画上就叫透视现象。
学生认真观看,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从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入手,提出问题, 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
第二课时
二、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三、展评作业,评价拓展
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
2、线条是否流畅。
3、画面是否完整。
学生进一步了解透视现象: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疏远密、近粗远细
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学生欣赏教室作画的方法和步骤:先定视平线、消失点,画出透视的基本框架,画好基本框架后,画物体需在框架的基础上作画。
学生互评,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和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通过对比观察作品,对大问题的提出继续铺垫小问题。两个核心问题的提出,其实是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搜集相关资料等。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他们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 ,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规律表现立体空间,在创作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的关注细节,容易把静物画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视现象》
午井中心小学李翠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大家能够明白透视的特点以
及它的小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的观察理解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
让大家能够正确掌握透视现象中的消失点以及视平线正确辨别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大家感受透视的乐趣
以及团结的重要性。
重点:
能够明白透视现象的概念以及特点。
难点:
对消失点和视平线的正确掌握并能够表现在自己的画面上;
教学方法
视频教学
教学准备:
电脑设备、幻灯片、音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
1、欣赏图片,观察哪副作品空间感更加强烈?
学生回答:…
2、为什么这张图片给人的空间感最强烈呢?
教师出示摄影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引出本节课课题以及透视现象的概念;(透视是用线条或者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二、新授
3、以欣赏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观察,从而发现透视现象的特点,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等,教师进行补充讲解;(重
点)
4、随后一起认识两个好朋友,消失点与视平线的学习,引起学生
兴趣,让学生在启发中去发现和总结;(难点)
消失点: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
视平线:是与你眼睛平行的一条水平线,平视时它与地平线重合。
5、认识完消失点和视平线之后,那它们可以上下左右的移动吗?
学生回答:…
一起来探个究竟!接下来通过同一张图片不同的拍摄角度来感受它的微妙变化,学生通过理解来总结,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突出左边的景物,消失点就往右移。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视平线可以高一点
三、教师总结
对透视现象的概念、特点、消失点和视平线等知识点的整体回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胆尝试。
四、艺术实践
在生活中去寻找透视现象,和其他人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透视现象,了解它的概念、特点、消失点和视平线的认识,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针对本节课有以下几节几处优点和不足:
优点:
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快速理解透视现象;
2、 学生能够对透视的特点可以很好辨别;
3、 对视平线、消失点的作用以及不同的角度对视觉的影响能
够理解到位;
不足:
1、 透视现象的特点能够理解、分辨,但在表现画面时易画成
平面,难以表现立体的效果;
2、 学生不够大胆,绘画过于拘谨;
3、 对透视现象的特点能够理解,但在表现画面能力稍弱。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对学生创作环节多指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成为自己作画的对象,经常练习,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尽最大努力传授给学生言简意赅的美术知识,让学生能够通俗易懂的理解,并能够很好的表现在自己的画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