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港台时代”。这一时期,由于中国政策性的影响和制约,大陆的流行音乐发展低迷,基本无流行音乐形式的存在,而此时的香港,开始在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基地,吸收接纳了众多流行音乐方面的人才,音乐形式和趋势风格基本延续了前期的风格,如《不了情》、《蓝与黑》等,曲式较为轻柔玩转。60年代中后期,台湾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了当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港台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民众生活富足,影视产业兴起,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最为著名的要数《酒干倘卖无》,歌曲朗朗上口、并采用和声模式,至今仍广为传唱。这一时期的流行歌曲,普遍的在演唱技法上都有意侧重于声音腔
体的圆润和通畅、追求个性化的演唱技法,但仍为摆脱中国传统名族音乐元素的束缚。
(三)中国流行音乐的大发展时代。这一时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开始的标志便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共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转型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复苏期。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唤醒了沉睡在中国大陆角角落落的生命。流行音乐也开始迸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应运而生,这些歌曲切合时代发展脉搏,迎合大众心理预期,摒弃了前一时期的演唱风格,有有机的融合了港台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抒发,如《乡恋》、《少林少林》、《牧羊曲》等都是更加旋律化、情感化的歌曲,唱法上也更为自由,更易于传唱。
第二个阶段为探索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以探索流行音乐新形式为主,以“西北风”最具代表性。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取得突破性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中国流行音乐开始真
正接触并借鉴欧美流行音乐元素,并大量运用到创作当中,创作出了众多的脍炙人口又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心中的太阳》、《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酒神曲》等,一大批豪歌壮曲风靡全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
色的流行音乐。
第三个阶段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繁荣期。20世纪最后十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流行音乐也进入了一个深发展、快融合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形式上更加的多元化、内容上更加充实、风格上更加时尚。这一时期,锁着欧美乡村民谣的兴起,国内校园民谣开始兴起,并越来越多的被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流行音乐也出现了一大批更具现实主义、更有时代特性的作品,如刘欢演唱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地问》(表达了当时大量海外游子的心声)、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歌《我不想说》(深刻反映了新时期打工族思想状况),以及《山不转水转》《嫂子颂》、《你是这样的人》等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均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好评和亲睐。
第四个阶段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新时期。随着中国不断的融入世界大家庭中,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快,中国流行音乐不再仅限于挖掘本土音乐形式,而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去迎合、吸收、接纳新鲜元素,摇滚、抒情歌曲、R&B、Hip-Hop等多种形式同时出现。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流行音乐市场萌芽、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大上海时代,到如今网络的盛行,都在有效的推动着流行音乐的商品化、市场化历程。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将音乐商品化、,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推广铺平了道路。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多样性、商品市场的不完善性和商人的唯利是图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流行音乐的市场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音乐商品化过程,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特征
由于我国历史及社会背景的特殊性,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艺术特征。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意识形态倾向
一般意义上讲,流行音乐广泛流传于民间,是一种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主要用于表达爱情、友情、亲情的纯个人情感,以娱乐消遣为主,淡化政治性,在西方一些国
家,有些流行歌曲甚至用于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但在我国,由于流行音乐萌芽初期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的不同,在形成的过程中,不断融入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形态,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娱乐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