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模考试语文阅卷报告

合集下载

2014年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_试卷分析

2014年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_试卷分析

2014年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分析水落农校:赵义伟一模语文试卷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试卷的整体难度较去年中考略低,又注意发挥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今年的语文模拟试卷是一份有难有易的试卷。

本次考试36人,及格12人,优生1人,平均分40.2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语文这课存在很大问题,现就将本次考试情况做简要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15分,5道小题,分别考查了拼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文学常识、诗文默写等多方面的能力。

命题立足课本、突出重点、难易结合,特别是第3小题和第4题,对语文能力的要求要高些。

第二部分主观题本大题105分,本大题包括古诗文默写、诗词赏析、阅读(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语言运用和作文四个大题,题型设置参照今年泸州市真题。

第一大题,默写部分(8 分):共八个补充题,都是我们平时强调过的重点句子,该题的失分率在可控范围之内。

第二大题,诗词品读(8 分):该题的第一个问非常简单,存在问题的是第二个问题,炼字题,学生总是会忘记回答他们的作用,分析不够全面。

同时,此类题都是我们考生的一大难题。

第三答题,课内文言文(16分)选文的是《战国策》的《邹忌否齐王纳谏》。

对文言词语的考查是以释词的形式出现,虚词的应用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难度没增加。

所以在教学与中考总复习往往不将此作为重点。

同时还出现翻译题和断句题,这是我们需要加强训练的地方。

第四大题,两篇现代文阅读(第一为说明文,第二为记叙文)第一篇阅读是说明文《给抗生素“把把脉”》,这是一篇关于医药方面乱用抗生素的说明文,本篇阅读理解涉及的题型都是常规题型。

本题失分最多的应该是14小题,关于说明方法和作用的问题,很多同学能做第二问,却不能做第一问,第二篇是记叙问,阅读《永远的蝴蝶》,故事情节简单,却蕴含情义无价哲理,特别是第19小题,关于母亲的信的内容的作用,好一部分同学不能回答。

第五大题写作:本次作文命题是半命题作文。

设置的审题障碍都不大,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联系生活写成抒情性的散文,这有利于学生很快的构思写作。

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试卷整体概述】2014年西城初三一模语文考试与2014年《中考说明》结合度较高,出现的新题型大多与中考说明的样题出题形式相同,其中文言文部分、阅读板块、作文部分的考查与今年中考变化方向一致,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涵盖《语文中考说明》的部分考点,考查内容是对目前学习内容的延伸,如果对今年中考变化熟悉的西城初三同学,对于本次试卷的考查,还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对于大多数西城同学而言,试卷仍有一定难度。

【选择】(一)选择题,7道题共14分,考点与2013年中考的考点有3处不同,调整的3处均在《2014年中考说明》中体现,包括字词形音义、成语或俗语、关联词的考查,近几年常考的修辞方法题并没有出现,而是出现结合语境的标点符号使用的判断,还有口语交际、补写标题的考查。

选择题题型分类1、字音(选出加点字的读音正确或是错误的一项);2、字形(选出有错别字的项);3、字义(选择出字义相同的一项);4、成语、俗语(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在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5、关联词(选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6、口语交际;7、病句(选出有病句的一项/选出对画线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8、修辞的理解(选取对修辞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9、标点符号(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10、语境题(排序/句子的回填);11、补全题目;12、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同一朝代的)。

【默写】根据复习范围进行复习的孩子,以往难度不是很大,考生失分率较低,但是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默写5分增至7分,增加了2分的根据具体语境填写试卷,这一点之前的中考考试中很少出现,不过这种考试形式可以追溯到当年小升初语文备考的考试形式。

名著阅读为《孟子》《论语》阅读《论语》《孟子》这两部经典,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家的思想学说,比如,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_____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4年 语文一模试卷2014试卷终稿2014年 语文一模试卷2014试卷终稿

2014年 语文一模试卷2014试卷终稿2014年 语文一模试卷2014试卷终稿

语文试题卷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有四大题,19小题。

满分150分(含书写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祝你成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峰峦. / 留恋.书藉. / 狼籍.一张一驰. / 纵横弛.骋B.提.炼 / 题.纲云宵. / 夜霄.一拍即.合 / 一如既.往C.憔悴. / 纯粹.慈详. / 安祥.自始至.终 / 关怀备致.D.嘹.亮 / 瞭.望烦躁. / 干燥.不屑置辩. / 明辨.是非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新陈.代谢/杂然而前陈.者 B.带月荷.锄归/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不可.同日而语/潭中鱼可.百许头D.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古诗文名句默写(⑴至⑹题选做..4题,⑺⑻⑼三题必做)。

(10分)国疆土化学教案屡次侵犯边陲化学教案讨伐罪人而抚慰百姓化学教案就在此一举试卷试题平定鲜卑之后化学教案养精蓄锐化学教案⑴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⑵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谢景仁化学教案陈郡阳夏人化学教案名与高祖同讳化学教案故称字试卷试题祖据化学教案太傅安第二弟试卷试题父允化学⑶▲,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2试卷试题下列各句中化学教案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 A. 只有⑷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⑸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⑹子曰:“君子喻于义,▲。

”(《论语》)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发出了“▲,▲”的呼喊,这充分体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⑻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渭南市2014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渭南市2014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渭南市2014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大荔县朝邑中学语文组渭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能及时根据新的《语文考试说明》来命制题目,题型新,赋分科学合理,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把握的很好。

此次测试很好地起到复习检测和诊断的功能,对以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导向作用。

教师通过考后具体数据,结合自身教学,作细致的质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抓住有针对性的薄弱点,抓住高效增长点。

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表达题、作文等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生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是否具备。

对我校学生来说,是一次检测、诊断。

一、基础知识成语题区分度极好。

“琴瑟失调”和“屡试不爽”是两个易错的词,好就好在“目无全牛”一处,有部分同学意识不到“目无全牛”是个褒义词,指技艺精湛,会出现选择错误。

此外,病句题没有刁难考生,句式杂糅、指代不明、语序不当是可以通过常规的病句技巧推断出来的;语意衔接题采取的是较为重要的排序形式,语句间的内部关系并不很难区分,应该说也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填空式考查。

仿写句子考查的是话题式仿写,以“儒家、道家”为话题考查句式和修辞能力,是比较常见的出题形式。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选取的是《陈书》,二十四史之一,是记述南朝陈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唐姚思廉撰,含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

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最少的一部。

题目方面,实词题用代入法即可解决;虚词没有考查,由于文言虚词命题本身局限就大,再加上还补充了课内例句,因此难度一如既往地低。

翻译题和文意题同样符合近几年高考试卷的题型设置,但一旦文言文和阅读延伸脱钩,翻译题和匹配题究竟上哪个仍未可知;就难度而言,翻译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还是有点点难。

(完整版)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王芳

(完整版)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王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分析库尔勒市第四中学王芳2014年自治区普通高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已于2014年2月21日结束。

改卷工作也要告一段落,本人对这次考试及试卷进行了分析,提出自己的小小见解,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同仁们批评指正。

本次考试语文命题明确了“适应性”的界定,突出诊断检测和导向功能。

题型、题量、考点考查、设题方式仍以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出题,学生对试卷没有陌生感,觉得平易、亲切。

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不偏不怪,又不是轻易就能拿来。

”用老师的话说“题型都是老题型,学生不会不适应。

”总之,该试卷贴近高考,守正出新,全面考查,仿真操练,为诊断评价打好了基础。

一、试卷分析整个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节选自《读书》2012第10期《曲与剧:昆曲文化的结与解》,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判断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陈书》卷二十四,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的是明代李昌祺的《送周秀才游长沙》,考点在诗歌的语言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考查的是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名篇名句默写选自课标规定背诵的64篇的篇目之内的名句,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美国作家沃尔特•海多克的《约会》,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四答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为《“大公忘我”——杜重远》,摘编自齐文华、朴先敏、李秀华《热情的革命者杜重远》,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2014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2014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2014年中招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2014年中招语文模拟试题延续了2013年河南中考试题的基本模式,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内容分四大板块,即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

试题紧扣新课标,重点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题量适中,难易适度,试题的覆盖面较广,无偏题怪题。

1.考查内容:素养立意,着眼“三维”,重视积累,突出能力,关注习惯。

模拟试题努力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凸现了以语文素养命题的立意,着眼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在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地渗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2.命题材料:链接时代,贴近生活,经典与时文并重,真善美三者共存。

命题材料既有散发鲜活时代气息的素材,又有传统的经典文言文。

同时,试卷立足于考生的实际生活和发展需要,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努力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古诗文默写要求填写课内外相关的诗文名句,它至少渗透了这样几个方面的教育导向:一是对民族情感的接受和认同;二是懂得积累诗文名句,可以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化修养,更可以古为今用,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现力;三是引导热爱传统文化精华。

现代文阅读的两个文段分别是记叙文和议论文。

这两篇短文,对学生感知社会生活,培养做人品格、健康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样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人文内涵,文章篇幅适当,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和答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为《曹刿论战》和《公羊传》两个片段的比较阅读,语文综合运用和作文的命题材料都注意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大语文思想,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题型安排:符合语文学科特点,主客观题比例适当,设计灵活有创意。

全卷题型为六类:选择、默写、简答、解释、翻译、写作,主客观题的赋分比例为77%∶23%。

在试题设计上,注意从综合化角度考虑,多有创意。

语文积累部分,注意从多方面来考查。

一模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模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模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模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篇一:2014北京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析 2014年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概述本套试卷在之前原有的题型基础上,增加了对于新题型的考查,符合《2014年中考考试说明》中所体现出的改革变化之处。

试卷难度总体适中,考查内容侧重于识记、理解、信息概括、整体感知、综合表达等能力。

对考生来说,主要的问题是对于新题型的生疏带来的。

二.试卷分析【基础部分】本套试卷的的基础部分,整体上来看难度不大,以简单题居多。

所考查的内容涵盖了字音、字形、成语俗语、病句修改、语句衔接、新闻标题、文段修辞题这几个知识点,均为考试说明范围。

而在数量上也有以往的6题上升为7题。

值得注意的是,7道选择题的考查,涉及的知识点是历年考试反复出现的,包括新增的新闻标题,虽以新闻标题为外在表现形式,但实质考查内容也指向了修辞。

在接来下的复习中,各位考试务必重视将基础夯实,同时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不被题目的外在形式所迷惑,才能更为准确的解答题目。

【古诗词默写与名著阅读部分】这一部分最大的改变时理解性默写由以往的一道变为三道题目,整体难度不大,但是传递出的信息是是与高考古诗词改革变化的接轨。

同时对于学生自身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不再像以往一样侧重于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古诗文会背会默即可,还必须对于古诗文的内在含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将这部分的分数握在自己的手中。

名著阅读考查内容为《水浒传》和《西游记》,需要学生对于人物、绰号以及绰号的由来能够一一对应,平时注意积累即可,难度不大。

【文言文阅读部分】文言文考查文章为《伯牙善鼓琴》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其中《伯牙善鼓琴》是2014年首次进入中考考试说明的文言文。

其中10题考查的是虚词,11、12两题考查的是翻译,难度不大。

13题所涉及的考查的是对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平时熟悉文章内容的考生对于这一部分应当较有把握。

本套试卷的文言文部分,对于考生儿而言,形式上的难度大于实质上的难度,部分考生在考场上会被考查两篇文章而吓到,但从实质上来说考查的都是较为常见的传统题型,日常中熟练掌握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篇目即可。

精校WORD版--成都市高中2014届一诊语文阅卷分析报告

精校WORD版--成都市高中2014届一诊语文阅卷分析报告

成都市高中2014届一诊语文阅卷分析报告成都市高中2014届一诊语文阅卷分析报告金牛区高中语文组2014.1.10一、第四大题文言翻译、简答及断句部分成都二十中欧拥军1.得分情况本部分赋分17分,考生总体得分较低。

2.命题要求评价:本题以人物传记为对象,选料传统,难易适中。

文字解读总体障碍不大,且文中所涉事迹学生较为熟悉。

加之传主以孝心为是,约有与课文《陈情表》相通之意。

由此可见,命题注重了求稳原则和以教材为基的原则。

3.典型失分错误例举:(1)翻译:一旦未作翻译茕译为茕茕孑立或不译。

怙译为凭借。

清朝未作翻译。

遗译为遗留苟因不知何意,翻译时干脆省掉但译为但是(2)简答:照抄原文:事母孜孜。

概括重复:如前面已道出不注重个人的利益而后又说淡泊名利等。

答题不规范,未分点作答。

(3)断句少数人未认真审题,断句出现9处以上。

主要问题在第五处,大多数人都断在野人者后,而未联系下文考虑几希和及其的安排。

此外,第八处错误也相对较多,部分学生断在了沛然后。

4.错误原因简析:翻译失误的主因:一是教材文言实词积累不够牢固,或知识迁移的能力较弱;二是语境意识不强,结合上文的推断能力有待提高;(一旦不能结合上文翻译成一下子)三是语言的换能力不强,对文言文理解中化单为双(不能将朽钝翻译为腐朽鲁钝之身)化含蓄为直白(不能将尘默翻译为玷污)特殊用法清障法等技巧掌握不熟。

简答题失误的主因:文章理解不到位,概括提炼意识不强,语言的换能力不强,啰嗦重复缺乏规范的答题意识。

断句题失误的主因:语意理解不清;结构意识不强;缺乏语境意识,未能瞻前顾后。

5.模块教学建议: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一诊后的复习中注意以下几点:1.强化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积累、重点特殊句式的理解以及活用等特殊用法的判断等;2.强调知识的迁移,尤其注重教材知识和成语文言现象的迁移(如孜孜可从孜孜不倦中迁移);3.强化学生在翻译时字字落实的意识,清楚并尝试用多种方式清除障碍;四是加大对学生概括意识和语言换能力培养的力度,力争达到简洁、准确的目的。

2014年潍坊市4月份统考语文试题阅卷分析★

2014年潍坊市4月份统考语文试题阅卷分析★

2014年潍坊市4月份统考语文试题阅卷分析★第一篇:2014年潍坊市4月份统考语文试题阅卷分析13题阅卷分析一、评分标准:(1)得分点有3个,分别是“每”“以钓虚名”“阴”。

“每”可译为“常常”“经常”,“以”译为“凭借”可得分,译为“来”、“用来”也可得分。

译为“凭借”以后要加宾语,译为“来”、“用来”时不用。

“钓”译为’获取”“取得”都可得分;“阴”译为“暗中,暗地里,偷偷地,私下里”都可得分。

(2)得分点有4个,分别是“课”“ 益”“直”“坐是”。

“课”译为动词“征收赋税”;“ 益”译为“增加”“大量”都可以,但是“ 益”译为“增加”时本小句要译为“增加购买军马的数量”,“ 益”译为“大量”时本小句要译为“大量购买军马”。

“直”是通假字,通“值”,译为“价值”。

“坐是”可译为“因为这”“因为这件事”“因为这个原因”。

此外“本小句是定语后置句,虽不是得分点,翻译是也要注意。

(3)得分点有3个,分别是“黎庶”“至于”“未之寤”。

“黎庶”可译为“百姓”“平民”,“至于”可译为“到”“到了”“等到”;“未之寤”是宾语前置句,可以为“没有觉悟到这一点”,“之”是“寤”的宾语,译为“这,这一点,这件事”都可得分。

二、出现问题:1、得分点找的不准确或者是翻译的不准确。

(1)“每”很多同学翻译为“每每”“每次”,“钓”翻译为“钓鱼”。

(2)“课”不会翻译,“坐”不知是“因为”的意思,大多翻译为“因犯罪”。

(3)“未之寤”的大多数学生没有翻译出宾语前置句式,“寤”译为了“醒悟”2、不理解句意。

很多学生没有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正确的推断本句的句意,因此翻译时胡乱猜测,毫无情理可言。

3、没有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句子的大体意思写了写。

4、文言句式落实得不好,比如(2)最后一小句的定语后置句和(3)“未之寤”宾语前置句。

三、教学建议:1、今后指导学生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结合文言文的考点要求教会学生如何找得分点。

2014年全国新课标一卷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全国新课标一卷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全国新课标一卷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综述今年的新课标全国I卷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既保持了整体稳定性,又富有灵活性,既注重对考生语文基本素质的考查,又彰显了考查应用能力的趋势。

试卷依然由小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写作五部分组成,基本模式变化无几,但在具体题型上有些变化,出现了两个新题型。

一是文言文阅读增加了断句内容,考查学生的语感句读能力。

因为是第一年考查,所以只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并且四个选项都是对同一个句子的不同断法,难度不大。

二是成语题不再机械地考查成语的对与错,而是选三个近义成语让你选填,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辨析和运用能力,与实用类文本和作文的整体性考查互补。

其实施难度有所降低,成语数量由往年的四个减为三个,且三个成语均为常见成语。

而背诵部分出现了理解性的情景背诵。

其实之前也考查过,不过这种考察方式非常少。

这就要求学生既要熟背,而且要理解才能得分。

这就避免了死记硬背,鼓励学生理解性记忆。

二、试题分析(一)论说文阅读是一篇文学方面有关悲剧内容的说明文。

过分专业的名词属语不多,行文简洁明了,观点也较为明确,文字也不太长。

但是,想轻易拿到满分还需认真阅读与理解。

特别是后面的试题里,出现了文本之外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与考察方式,能考察出学生到底理解了没有文章的意思没有。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

三个问题间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由点到面。

题型设计有逻辑性,很是合理。

1、【试题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意【试题解析】原文第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和第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出,而B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所以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2、【试题考点】理解文章、筛选整合信息【试题解析】C项说“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错误,原文认为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意义”。

2014年一模阅卷分析

2014年一模阅卷分析

题型 分值 区均分 简答 2 1.839 简答 3 2.137 简答 2 1.689 简答 2 1.108 简答 3 2.001 简答 3 1.516 简答 2 2.673 简答 3 简答 3 1.166 简答 2 1.344 简答 3 1.31 50 33.533 74.481
注意
较高
较低
较低
第一部分
语基
第1题,名句默写。 (一)典型错误及原因
(1)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 许多学生都空着,整个不会,暴露出问题是小学名句部分 积累不到位。
(2)、(3)、(8)小题,出现的同音、形近的错别字较多; 可见在学生背诵时只关注了读音,真正填写时就想当然乱 写一气。 (10)题,不少学生写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说明对诗句的理解不到位。
(二)针对10、11题的复习建议: 进行课内文言实词的整理
第二部分
阅读
第12题,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典型错误及复习建议
1、错误。部分学生把‚对比‛与‚侧面描写/衬托‛ 混淆; 2、复习建议:复习文言文中描写人物(景物)的 句子,如《口技》和《小石潭记》中侧面描写的名句,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描写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
(二)复习建议
阅读
第21题,分析关键词在文中的作用
1、答题时不能仅套用术语,要把术语和语境结合起 来,这样的答案才完整。 2、加强文体意识,不同的文体特点不同,要教会学 生区分。 3、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只有读懂了文章,才不会对 文章的内容理解有所偏差,也才不会把握不住文章的主 旨。
3、答题抓不住重点,没有优化答题的意识,泛泛而 谈。粗略地写乘地铁并没有指出乘坐哪一条线路的地铁。
4、答题语言不够规范。

2014年中考县一模试卷分析(语文王冬娟)

2014年中考县一模试卷分析(语文王冬娟)

鸿桥中学2014年中考县一模试卷分析(科目)一、知识点分类及得分情况统计基本情况考试范围全六册考试内容基础知识、文言阅读、记叙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参考人数(59)均分91.4 及格率100 优秀率 1 ≥90℅90-80℅80-70℅70-60℅60-50℅50-40℅<40℅5 45 16 1 0 0 0作答情况内容分类涵盖知识点作答得分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基础古诗文默写36 14 8 1注音47 12 0 0错别字38 17 0 4语言运用36 0 0 23综合实践31 9 0 0阅读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诗歌诗句蕴含之情 6 35 8 10文言文实词解释14 22 5 8文言句子翻译10 0 49 0课内文言理解59 0 0 0课外文言理解53 0 0 6作答情况内容分类涵盖知识点作答得分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记叙文代词指代的内容31 28 0 0环境描写的作用46 0 13 0文中词句的含义40 0 0 19课文理解50 8 0 1脉络梳理 4 14 0 41综合理解课文40 13 0 6文章主旨的把握51 4 0 3 记叙文阅读中心论点的把握31 0 0 28引论的作用38 10 1 10分论点的把握12 44 0 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6 29 24 0链接实际开放性试题42 17 0 0写作应用文 6 16 21写作 4 32 23二、问题与产生原因(一)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部分满分25,学生普遍得分在21分左右。

第2小题读音和第1(2)题古诗词默写失分较多。

第1题学生诗词中的错别字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一字导致失分的现象比比皆是。

值得肯定的是,第一大题的1、2、4考察字词积累、综合实践题得分较高。

(二)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满分14分学生普遍得分在11分左右。

第7、9小题问题较多。

第7小题学生对课外的文言实词解释不明确导致失分。

第9小题考察的是文言知识中的课外文言仍的理解,是失分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积累过少,对课外文言的理解不够熟练导致失误。

(中学联盟)潍坊市201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阅卷报告

(中学联盟)潍坊市201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阅卷报告

2014年高三一模考试语文Ⅱ卷阅卷报告四(24分)13题(10分)一、评分细则第(1)题:“以不便”应译为“以不便于……为借口”或“拿不便于……为理由”,如将“以”翻译为“因为”则不得分;“摇惑”应译为“产生动摇和困惑(迷惑、疑惑),如“摇”和“惑”有一个翻译错,则该点不得分;“不回”应译为“不改”,如译为“不停止”、“置之不理”、“不走回头路”、“不收回成命”也可得分。

“无所施计”应译为“无计可施”或“没有什么办法”,如果将“无计可施”错写为“无技可施”则不得分。

第(2)题:“会”应译为“正逢、恰逢、碰巧、恰好、正赶上”;“几及”应译为“几乎淹到”或“将要淹到”,如将“几”译为“几次”则改点不得分;“为”应译为“制作、制造、建造”;“与”应译为“给、送给、交给”;“以钱救拯”应译为“因为有钱相酬(能获得钱、得到钱)就救助别人”,如译为“用钱救助别人”则该点不得分;“活着”应译为“救活的人、得救的人”,如译为“活下来的人”或“活着的人”或“存活的人”则改点不得分。

二、典型问题第(1)题:①“以不便”中的“以”翻译为“因为”的较多;②“摇惑”译为“摇头、蛊惑”、“动摇蛊惑”、“摇动、诱惑”的较多;③“不回”译为“不回复”、“不答应”、“不回去”“不回答”的较多;④“无所施计”错写成“无技可施”或“无伎可施”的较多。

第(2)题:①“几及”将“几”译成“几次”的较多;②“多为木筏”多翻译为“所乘坐的多为木筏”或“多数都是木筏”,“为”字没有翻译出来;③“以钱助拯”中“以”字“因为”;④“活者”多译为“活着的人”、“活下来的人”、“存活下来的人”。

三、复习建议1.翻译训练既要强化学生采点意识,又要强化通文训练,让学生在文境中揣摩具体字词句的含义。

2.高度关注学生的错别字,特别是在得分点上不成出现错别字。

14题(8分)第1题平均1.69分,第2题平均1.78分。

一、典型问题(1)题目要求中虽有“结合全诗”的字眼,但学生或在审题时忽视或在做题时不涉及,如第一题只分析首联的内容,第二题只表述尾联的内容,不瞻前顾后;(2)手法不明,如第一题的“反衬对比”手法回答成拟人、比喻等修辞;若从结构“做铺垫”上也算对。

2014湛江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2014湛江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 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 • ①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作性思维; • 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 • 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 情)能力; • ④调动语言和文化积累的能力。
• 作文立意角度提示: • 1、成功一次不容易,不断的成功则难,因为成功者很难把成 功归零,重新创业; • 2、成功者要不断超越自己很难,因为角色已经不同(创业难, 守业难,不断超越更难); • 3、成功归零,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十分难能可贵; • 4、若不清醒认识成功是短暂的,自觉超越,今天的成功者很 可能就是明天的失败者; • 5、只有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人(国家、民族)才能不断强 盛,立于不败之地。 • 6、其他方面的立意只要紧扣材料即可。
• 审题注意事项: • 一、“把成功归零”的具体表现: • 1、放下成功后心中的浮躁,重新开始,争取下一 次的成功。 • 2、成功面前,学会“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 上云卷云舒”,从容淡定。 • 3、放下身上的光环,一切从零开始。 • 4、放下成功带来的压力,轻装上阵。 • 5、抛弃成功带来的自满情绪,瞄准下一次成功。
高三(6) 22.6 3 4 1 莫志玲、 黄景潮、黎 王水泉
6 7 5 1 3 1 0
1
• • • • • • • • • • •
文言文 平均分 9 8 李境利8 7 戚玉蝉8 6 5 4 3 2 0
高三(2) 5.1 0 3 8 19 16 9 2 2 0

高三(6) 4.9 1 (陈桂珠) 3 戚李明、戚李恩、 2 5 7 谭芷萱、严晶晶、

6、成功之后,回到自己最初的那种有冲劲有灵感 的原点去重新奋斗。 • 7、当攀上人生的高峰后,能放下成功的包袱, 重新回到那仰望星空的山脚。 • 8、抛弃曾经获得的荣耀,重新开始奋斗。 • 9、不为现在的成功和胜利冲昏头脑,重新审视 自己,冷静分析眼前的一切,继续争取成功。

2014语文一模试卷评析

2014语文一模试卷评析

语文一模试卷评析一、考试基本情况总人数为11677,平均分83.01,优秀率为13.23,及格率为85.66 最高分为112积累和运用(28分)平均分14.45记叙文阅读(15分)平均分8.46说明文阅读(13分)平均分8.93古诗文阅读(14分)平均分8.93作文(50分)平均分39.5二、答卷情况及分析第一题,积累与运用(共28分),最高分22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14.453分。

得分率65.7%。

1、2、3、以上三题是电脑评价,分析从略。

4、古诗文默写(共8分)得分率比较高,但是以下字词学生失误多。

(1)“携”(2)“烛”(3)“鸿”(4)“自缘”“只缘”“畏”“沧”字学生写错误。

5、(1)水浒传没写书名号。

作者施耐庵“庵”错的比较多。

更有甚者把作者写成曹操。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大约有90%的学生答不出。

无人名,有人名也是武松、小李飞刀,胡乱臆测,根本没读过名著,甚至连名著提纲也不知道。

6、(1)学生不会拟写标题,不知简介突出,按字数答题,很多学生把“倡导绿色消费,共建美丽家园”答上了。

(2)修改病句题学生做得比较好。

7、学生大多答出中国或者美国一点,不会全面对比分析,不会依分列点作答。

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答得模糊,组织语言不清,说明学生探究材料把握主旨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加强训练。

第二题,现代文阅读叙(一)记文阅读(共15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8.46分。

得分率56.4%。

8、第一空90%学生忘了,“偷学生钱”。

这可能与试题有关,试题应在第一处方框内划一个横线。

9、学生只写出感动,没写出不在乎。

有的学生找出的句子不符合要求,写成心理、语言描写,无动作、神态描写。

10、40%考生段落找的不对,作用分析时只从内容分析。

不会结合情节技巧分析。

“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答不出。

11、“叛逆不羁、知错就改”答得较好。

“倔强”分析出的几乎没有。

但也有学生答出“傲慢”,改卷老师也算正确。

2014年深圳一模考试作文阅卷反思及作文讲评材料

2014年深圳一模考试作文阅卷反思及作文讲评材料

2014年深圳一模考试作文阅卷反思及作文讲评材料2014年深圳一模考试作文阅卷反思及作文讲评材料茹清平根据各作文阅卷小组提供的阅卷小结,结合本人对考生作文的浏览、分析,我对2014年深圳一模考试作文阅卷情况进行一个简单梳理,供各位高三老师参考。

一、阅卷整体情况1、阅卷量:试卷总数接近30000份,加上二评、三评以及四评,实际阅卷量近70000份。

150名阅卷老师,原定人均阅卷量440份。

实际结果是,125名老师达到或超过这个数量。

其中,阅卷量最多的是南头中学李锦霞老师,达到660份,中午都没有休息;阅卷坚守岗位最好的学校是罗湖外国语学校,人均阅卷任务超过550份,其次是平冈中学,全员超量完成既定任务,且70%的老师阅卷量在550份以上。

没有按规定要求完成任务的有35位老师。

2、阅卷质:阅卷前就下发了作文试题分析和评分标准,而且比较具体,还预先准备了一组“样卷”,老师们对评分标准把握得较好。

从抽查的300余份试卷看,没有发现较严重的误评试卷。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分区间相对集中于37—44分之间,标准掌握得过严,比较多的优秀作文被雪藏。

个别阅卷老师阅卷速度过快,偏重于作文的“外形”,一些有较好的语言形式,却没有思想含金量的作文也侥幸得了高分。

3、平均分:39.66分。

4、高分层:54分以上偏少。

二、作文试题解读参见语文味网“2014年深圳一模作文试题解读及评分建议”三、一模作文暴露出的最主要的问题(一)审题立意不够精准,不够深刻虽然两道试题在审题上难度不大,但审题立意上有深度、有新意的作文并不多。

相当数量的作文立意肤浅。

第一道题,只要理解到位,写作素材应该很丰富,几乎所有的名人、伟人,都可以说是“活得像一支队伍”,他们应该都有“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的经历,可以写得十分精彩,如例文1、例文3、例文6。

但相当多的作文只是简单地把“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排列成三段文字,其思想认识水平难以达到一类卷标准。

2014初三一模语文质量分析

2014初三一模语文质量分析

2014届初三语文一模测试质量分析一、命题说明本次语文试卷的命制有四个预设。

1. 高度仿真。

一是试卷与南通市近三年语文中考题量一致,都是22题。

二是设分一致,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分别为20分、65分、65分。

三是选文体裁、分格类似。

阅读材料为古诗一首,课外文言文、议论文、散文各一篇。

四是排版与中考一致。

尤其是答题纸的排版,每条横线的长度充分考虑到答案的容量,作文格子的数量与中考答卷纸完全一样。

——高度仿真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中考。

2. 题型经典。

一是传统题型不缺漏。

例如文言文5道题,一题不拉,题型与中考吻合;二是创新题型有依据。

例如散文阅读中第18题用填写表格的形式考测写作顺序和景物特点,虽然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考点依然未变;三是预测题型有方向。

例如第4题请柬的写作、21题课内外文章的比较都是近几年的考试热点,也是课标上要求初中生应该掌握的学习重点。

——经典的题型才会让师生的学习有意义、有价值。

3. 提升能量。

考试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本次考试特别注意了试卷内容对初中学生正能量的提升。

例如,试卷一开始就是有关孔子和《论语》的一段话,下面设置了四道题,增添了传统文化色彩;议论文则选取了《人民日报》2014年4月1日第16版的一篇文章《下点笨功夫》,传递时尚元素;而作文题“让我站成你的支柱”,引领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考试也是一种成长。

4. 增加难度。

本次考试与中考相比,增加了一定难度,主要表现在散文阅读和作文上。

散文《倾听原野》虽然与教材中的《白杨礼赞》《幽静悲剧》有一定相似性,但此文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求学生必须真正走进文本,反复揣摩、领悟作者情感。

之所以选择此文设题,一是近几年南通中考语文必考抒情散文,让学生见识一下这类文章完全必要;二是深文浅题、浅文深题的现象也较普遍,让师生有深有浅地适应考试,也是必须的。

作文设题也与平时大不一样。

平时练习的作文,大多写的是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关爱等,而本次“让我站成你的支柱”的写作主体应该是自己,而且要写出“站”成“支柱”的过程。

2014茂名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2014茂名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2013-2014年第一学期茂名一模语文试卷分析一、基础题1、识记字音题。

题目要求是选择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主要考查的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

例如“空地/空洞”,“勾搭/勾当,”“泥牛人海/泥古不化”等考查的是多音字,而“甄审/箴言”,“泥滓/姊妹”等考查的是同音字,“呵责/沉疴”,“诡谲/橘红”等考查的是形近字。

难度中等,学生很容易混淆一些易错字,平时应注重积累。

2、词语使用题。

题目中的词语都是比较常见的,但要认真辨析当中的词语。

如“不忍卒读”的意思是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忍心读完;应换为“难以卒读”。

部分学生选了“欣欣向荣”这个选项,原因是以为“欣欣向荣”只是用在花草树木方面,其实也可指事物发展的态势。

审题没有结合语境,造成判断失误。

3、病句辨析题。

主要考查的是搭配不当,否定不当、成分残缺这几种类型。

难度稍大,较难看出语病。

学生答题正确率不高。

应加强病句辨析题的练习,提高辨析能力。

4、语段排序题。

运用排除法,在④和①中选择,根据语段内容,汉字书写开始是用来书面交流,后来在书写过程中发现了美感,前后内容不一致,属于转折关系,因此排除①,选④为开头句。

再根据语言连贯的特点,直接在④①和④⑤之间选择前者,就很快选择A项。

难度不大,学生利用语感都可判断出答案。

二、古文本篇文言文选自《旧唐书,为唐朝时文章,因文中涉及少收民族,某些人名和官名成为本文在阅读上的最大障碍。

但整篇文章大意应不难理解。

本文阅读第5至第8小题为选择题,每道小题3分。

5、考查的是实词的掌握情况。

此道题在义项的设置上不难,可根据对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便可推断出。

C项“横”字在句中可推断出其词性应为名词,而给出的义项“横行”为动词,根据这点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但对于语法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推断词性也是一大难度,所以此题最终得分率只有51%左右。

针对此题,教师除了教导学生从词性和搭配上推断外,还需督促学生识记文言实词的古今义,避免把今义当古义。

2014年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2014年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2014年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分析一模语文试卷严格依据《2014年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

试卷覆盖面较广,突出能力立意,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特点,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试卷的整体难度较去年中考略有提高,又注意发挥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今年的语文模拟试卷是一份有难有易、便于区分的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20分,5道小题,分别考查了字形、句子衔接、文学文化常识、标识解读、诗文默写等多方面的能力。

命题立足课标、突出重点、难易结合,很有考查价值。

特别是第4小题和第5⑦题。

第4题考查的是学生解读标识的能力。

这类型的题考查考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理解探究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它一般要求考生用简立案准确的语言写出标识的创意。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题的答题要求中要求考生“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这在题目难度略有提升的基础上,又考查了考生语言运用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5题是诗文默写题,共12分,比历年中考题烧分。

内容与题型上沿袭以往真题。

其中第⑦小题为开放性默写题,但题目要求中限制较多,主要地集中在“虽然身处逆境,却乐观豁达”这一点上。

如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不恰当。

因为作这首诗时,作者并非身处逆境;犹如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不恰当。

因为作者虽然身处逆境,诗句表现的却不是“乐观豁达”的心境。

因此,考试在解答此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地审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

第5题的⑥小题为理解性默写题,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题。

从内容与手法上来考察对课内文本的掌握程度。

“璧”字易写错。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2分,6道小题。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各三个题,题型设置参照历年真题。

课内文言文选文是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对文言词语的考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形式有变化,难度没增加。

倒是对文本理解增加了难度,因为考查的是议论文知识。

2014春高三语文“一模”质量调研情况分析

2014春高三语文“一模”质量调研情况分析

2014春高三语文“一模”质量调研情况分析一、试卷概况本次语文考卷四市统一命制,命题思路基本按照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和《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考试内容结合高考必考的七大板块18道题目。

语文基础知识4道题15分、古诗文阅读5道题29分、名句名篇默写8句8分、现代文阅读2篇7道题38分,作文70分:正卷总分160分。

文科加试7道题计40分。

与期末不同的是文言文阅读第7题换了一个题型,客观题改为主观的简答题,附加少了1道题。

本次的统考卷,虽有一定的难度,但跟期末相比还是略低,相对于整张试卷,主要是文学类文本得分较高,文科加试题由于命题的不够严谨导致得分增加;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本次为小说和论述类文本,其中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难度降低,得分率明显高于秋学期期末;作文为新材料作文,继续强调一轮作文复习迎考中的审题意识的培养,比期末的审题增加了限制。

如果仅从文理分开统计的角度来看,比兄弟市区高了点(作文均分比市区、溧阳高了0.6分左右,《参考评分标准》中规定:建议均分46分)。

但是从整体而言,与市区、溧阳持平,现将常州市区、金坛的各块均分汇总如下:二、各校均分、各题难度和均分(一)正卷:薄弱点:DX1-1,8(2),9(1),9(3),15,16,17。

(二)文科附加各校均分:各题难度、均分薄弱点:20,21,23(2),24。

各校各班各题得分:学校及备课组老师手中都相关的数据和表格,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各校各题均分三、主要问题及举措1.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题语音题的失分率较高。

选择A项的学生对A项中的“德高望重”的“重”与“众”理解混淆。

语病辨析题难度不高,选择C项的学生对反问句式、否定句式混搭之后的句意理解颠倒了。

第三题是句意转换题,将形象的表述转换为平实表达。

学生总体答题情况较好。

主要问题是要点不全,概括不准确、不到位,有个别错别字,超过字数的限定。

第四题仿句,主要错误是对提供的2个例句内涵的理解不准确——“付出与汇报”,少数学生语言不够通顺,思维不够严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三一模考试语文Ⅱ卷阅卷报告四(24分)13题(10分)一、评分细则第(1)题:“以不便”应译为“以不便于……为借口”或“拿不便于……为理由”,如将“以”翻译为“因为”则不得分;“摇惑”应译为“产生动摇和困惑(迷惑、疑惑),如“摇”和“惑”有一个翻译错,则该点不得分;“不回”应译为“不改”,如译为“不停止”、“置之不理”、“不走回头路”、“不收回成命”也可得分。

“无所施计”应译为“无计可施”或“没有什么办法”,如果将“无计可施”错写为“无技可施”则不得分。

第(2)题:“会”应译为“正逢、恰逢、碰巧、恰好、正赶上”;“几及”应译为“几乎淹到”或“将要淹到”,如将“几”译为“几次”则改点不得分;“为”应译为“制作、制造、建造”;“与”应译为“给、送给、交给”;“以钱救拯”应译为“因为有钱相酬(能获得钱、得到钱)就救助别人”,如译为“用钱救助别人”则该点不得分;“活着”应译为“救活的人、得救的人”,如译为“活下来的人”或“活着的人”或“存活的人”则改点不得分。

二、典型问题第(1)题:①“以不便”中的“以”翻译为“因为”的较多;②“摇惑”译为“摇头、蛊惑”、“动摇蛊惑”、“摇动、诱惑”的较多;③“不回”译为“不回复”、“不答应”、“不回去”“不回答”的较多;④“无所施计”错写成“无技可施”或“无伎可施”的较多。

第(2)题:①“几及”将“几”译成“几次”的较多;②“多为木筏”多翻译为“所乘坐的多为木筏”或“多数都是木筏”,“为”字没有翻译出来;③“以钱助拯”中“以”字“因为”;④“活者”多译为“活着的人”、“活下来的人”、“存活下来的人”。

三、复习建议1.翻译训练既要强化学生采点意识,又要强化通文训练,让学生在文境中揣摩具体字词句的含义。

2.高度关注学生的错别字,特别是在得分点上不成出现错别字。

14题(8分)第1题平均1.69分,第2题平均1.78分。

一、典型问题(1)题目要求中虽有“结合全诗”的字眼,但学生或在审题时忽视或在做题时不涉及,如第一题只分析首联的内容,第二题只表述尾联的内容,不瞻前顾后;(2)手法不明,如第一题的“反衬对比”手法回答成拟人、比喻等修辞;若从结构“做铺垫”上也算对。

(3)答题笼统,如分析小孤山形象时未细化其“独立江干、力挽狂澜”的特点,批卷较宽松,答上“坚韧、顽强”的特点也算对。

(4)诗歌感情把握不到位、单一化,如第2题涉及到的尾联“人不知此山”的理解,没想到“人”指的“别人、社会”,但答成“表达了作者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痛不满”也算对,在精神追求方面答“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等”是对的,但答成“赞美敬佩小孤山、甘于奉献、不求名利等”不正确。

(5)答案组织混乱,书写不认真。

二、教学建议(1)强化审题,注重文本的整体理解;(2)加强手法梳理;(3)重视感情的多层性;(4)强化答题规范,如分条分点,让答案有条理有层次;(5)强化卷面规范,书写认真。

15题(6分)一、评分细则1.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2.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不得分。

3.答错位置不得分。

二、典型问题:1. 错别字较多。

例如:①“载笑载言”中“载”错写为“栽”或“哉”或直接写为“载歌载舞”;②“文质彬彬”中“彬彬”误写为“杉杉”或直接写成“彬彬有礼”;③“斧斤以时入山林”中“斧”错写成“釜”,“斤”错写成“今”“金”,“山林”错写成“深林”④“临清流而赋诗”中“清流”错写成“清泉”,“赋”“武”上多写一撇;⑤“其孰能讥之乎”中“其”错写成“岂”,“孰”错写成“熟”或“谁”,“讥”错写成“饥”;⑥“三十功名尘与土”中“三十”错写成“三千”“四十三”“二十三”,“与”错写成“于”。

2.书写不认真,不规范,添字漏字。

3.名篇名句记忆不牢,不少考生答不全六个,满分率低。

4.涂改较普遍,致使涂改后写出答题区间。

三、教学建议1.强调认真、规范书写答案。

2.指导学生分类整理名句,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掌握记忆。

3.加大课外名句(初中必背,人教版,《诗经》《论语》)的有效复习,扩大积累面。

名句积累工夫用在平时,不能临时抱佛脚。

五(12分)16(4分)一、阅卷细则答案一、①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异常,②国防科工局发布了这一消息,③无数国人忧虑它能否在第三个月昼正常自主唤醒,④同时也祝福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的考验。

答案二、①国防科工局发布消息,②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异常,③无数国人产生了它能否在第三个月昼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④同时也献上了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

答案三、①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异常,②这个消息由国防科工局发布,③这让无数国人产生了它能否在第三个月昼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④在忧虑的同时,无数国人也献上了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

具体说明:1、必须是4个单句;2、4句话应该有合理顺序。

答案中四个句子的①②必须放在前,③④必须是后两个。

3、前3句话要有主语;4、第3句“这消息让无数国人产生了第三个月昼它能否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第4句“同时国人也献上了希望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也可。

5、其它改写,只要是4个短句,符合逻辑意思也可。

二、典型问题1、没有注意题目本身暗含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或逻辑顺序要求;如四个句子顺序混乱错例:①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异常,②这让无数国人产生了它能否在第三个月昼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③在忧虑的同时,无数国人也献上了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

④这个消息是由国防科工局发布的。

2、忽略每句的主语,修改后的文段不贯通;错例:①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异常,②国防科工局发布这个消息,③这让无数国人产生了它能否在第三个月昼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④同时也献上了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

3、改法啰嗦,不简洁。

例如:①国防科工局发布了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异常的消息,②这消息让无数国人产生忧虑,③忧虑它能否在第三个月昼正常自主唤醒,④但同时国人也也献上了希望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

4、学生对单句概念不清。

最常见的是:国防科工局发布的玉兔号月球车出现异常的消息。

5、审题不清,少写或者多写句子。

6、出现错别字,导致改写错误。

三、教学建议训练这一知识点应要求学生注意:1、修改原则要简洁、顺畅、准确,尤其要注意增减某些词语;2、要注意题目本身的暗含要求,尤其是按时间或空间或逻辑来安排句子顺序。

3、掌握基本的单句、短句、长句等知识的概念。

4、答题时注重规范,如运用小序号、分段、标点符号等基础常识。

5、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

17(4分)本题考查了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

试题难度不大,区分度较好,但部分学生通过率不高,得零分的大有人在,约占四分之一。

一、典型问题1、考生审题出现错误,应该写句子写成了短语、甚至是词语,约占四分之一。

2、语言衔接意识差,所填句子没有考虑前后连贯性,只考虑了所填句子与下文第一个句子的衔接,没能放到语段上下文来考虑。

如有些考生答“空气的各种成分比例如下”,“人体吸入有害物质后”等3、语言表述不准确。

第一题“稳定”一词,答成了“固定”“一成不变”等。

4、所填写的句子缺少主语,造成前后不连贯。

二、教学建议加大语言连贯训练的力度,尤其是除排序题以外的连贯题型的训练。

18(4分)一、评分细则1、至少运用两种辞格,每种辞格1分;比喻本体喻体要有相似之处,表达生动;比拟的拟体描述恰当;对偶、排比符合要求。

2、画面内容2分,身姿、速度、神态点出一点即可。

3.存在超字数或错别字现象扣1分。

二、存在问题1、辞格缺少一种,约占四分之一。

2、比喻手法运用较多,但喻体不合常理,如周洋的身姿、神态像“兔子”“火箭”“帆船”“鲨鱼”“潜艇”“闪电”“自由游动的鱼”“大树”“灯塔”“红旗”等,或者感情色彩不当,或者情形不对,或者本体与喻体不搭配。

3、语言文字少,画面描述粗疏,有的仅20字左右。

4、陈述主题未点出,无主语。

5、画面瞬间定位不准,认为是“枪响起跑”或“终点冲刺”。

6、错别字太多,如“翱游”“遨翔”“猎貌(豹)”“娇(矫)健”等等。

二、复习建议1、对辞格进行适当的复习,常用的九种修辞应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复习。

2、对画面描述题进行系统复习,重视图片、图标等题型的复习。

3、字形的识记不能掉以轻心。

4、材料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尚需加强。

六(18分)19(4分)一、评分细则1.交代了香鱼的食用方法(特别)1分。

2.制造悬念(或吸引读者)1分。

3.写出了香鱼的干净(或高贵)的特点1分。

4.为下文做铺垫(或引出下文)1分。

二、典型问题1.只答术语,不扣内容,如吸引读者眼球,为下文做铺垫。

2.缺乏基本知识,如开头写“烤香鱼”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或引出中心论点。

3.答案不分条,思路混乱,颠三倒四。

4.字写得太小,或笔画轻重不一,很不清晰。

三、教学建议1.教师要强调答题时一定要扣住内容作答,不可只答术语。

2.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分条作答。

3.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

4.书写一定要规范、认真,别写得太小或笔画轻重不一,不可连笔。

20(4分)一、评分细则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要求结合“第四段”回答吃香鱼时“我心情沉重”的原因,具体要把握两个方面,每点2分。

答出“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洁的生存空间”得2分,答出“香鱼需要一个无污染(清洁)的环境”得1分;答出“适应”“不抗辩”“悄然不察”“完全失去了警觉”等得2分,答出“宁洁而死”“不浊而生”“洁身不浊”等所谓气节的不得分。

二、典型问题1. 审题不认真,漫无边际。

审题时找不准答题方向和答题区间,答题时不顾文本随自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如答“因为空运成本高吃不到香鱼而沉重”、“是因为作者思念故乡而沉重”、“心情沉重是因为香鱼宁洁而死、不浊而生、洁身不浊的气节”。

2. 表述不准确,答非所问。

题干问“作者为什么说,我心情沉重”,很多考生却说“香鱼生存环境恶化”“香鱼拒绝污染”“对香鱼洁净高贵品性的赞美”,表述不能落脚到“我们”“人类”。

3.答题时不得要点。

或贪多求全,分四点、八点,但是点点都不是要点;或简明扼要,七八个字,但是字字点不到关键。

三、教学建议1.阅读教学不要断章取义,二轮复习中要强化引导学生扣紧文本,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本,特别是主题、主旨的理解。

2.要强化审题指导,特别是答题方向、答题区间的理解。

3.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仍需加强,学生普遍存在心里明白但不能准确表述的问题。

21(4分)典型问题1、部分学生答题思路不准,许多同学没有手法,导致失分。

2、答题不规范,“手法”有些学生放在答案中间或者最后边,不醒目的位置,在高速阅卷的时候,老师会发生漏判。

3、答题经验不足,在第一个句子很容易看出手法是排比的情况下,第二个句子仍然答排比,命题者一般应该不会在赏析两个句子时,出现手法相同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