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笔记
实验心理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第二章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
2、认知心理学特别依赖实验方法,只有准确而巧妙的实验设计才能保证推测到的内部心理过程——信息加工过程的可靠性。
3、费希纳提出了心理物理学测量人的感受性的三种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4、艾宾浩斯:艾宾浩斯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记忆进行实证研究,也是第一个将记忆做数量化处理的人。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第一:无意义音节便于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排除了被试个体经验的干扰。
第二: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第一次学习材料用了30次,一周以后,第二次学习则用了15 次,节省了50%,所以50%就是记忆的保持量。
节省法是测量记忆十分灵敏的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最开始,遗忘的速度最快,随后逐渐减慢。
5、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显著差异。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显著差异。
操作性定义:是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行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
自变量的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6、观察与实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自然观察法:等待现象出现,或观察已有的事物。
实验方法: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创造”要观察的现象,可作因果关系的推理。
实验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7、自变量至少要有2个水平。
双盲实验控制法,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反应倾向”8、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一)消除法(二)恒定法(三)随机取样法(四)等组匹配法(五)抵消平衡法(六)统计控制法9、被试反应倾向:由于被试对实验目地、对实验者有猜测,而导致结果不准确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无意的实验影响对被试所造成的影响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控制:双盲设计)10、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心理学笔记
实验心理学笔记—- 郭秀艳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产生于1879年三个代表性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科学方法的两个标志:经验观察;自我校正(1)经验观察的角度:实验心理学要达到科学方法的标准,就必须发展出一套有效且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
必须回答“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这两大课题。
(2)自我校正方面:实验心理学能否自我校正?如果从实验法得来的结论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法(也即通过其他实验)来进一步巩固证实,或与之相反地反驳质疑,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实验心理学具备了自我校正的能力。
非科学方法有哪些:权威、注意凝视、先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1、观察法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属于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类型: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是指深入地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调查研究是采用问卷或量表对某种现象进行大范围取样研究的方法.2、相关研究法能够描述事物间共同变化的关系,但还是不能确定相互关联的事物孰为因果,其指标叫做相关系数(r)。
(1)优点: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2)缺点:其一,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
其二,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3、实验法(一)什么是实验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心理学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实验假设和推论;实验变量;实验控制观察法有三种:自然观察、个案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相关研究的改进:交叉—滞后法实验研究的原则:(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保证被试推出的自由;(3)保证被试避免受到伤害;(4)保密的原则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确定课题,选择被试;(2)确定实验控制;(3)数据整合;(4)撰写研究报告。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来观察和测量这些行为和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需要掌握的。
本文将对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变量: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1.2 随机分组: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歪曲,实验设计中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1.3 对照组:在实验设计中,为了对比和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常设立对照组,用于比较实验组的结果。
1.4 伪装和双盲: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主观偏见,实验设计中常使用伪装和双盲的方法,让参与者和实验人员不知道实验的真正目的和条件。
2. 实验伦理实验伦理是实验心理学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和尊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合法性。
实验伦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参与者知情同意: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征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告知实验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利益。
2.2 保密和隐私:实验中涉及到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必须严格保密,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3 实验后处理:实验结束后,必须对参与者进行适当的后处理,包括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咨询,以保护其身心健康。
3. 数据分析和解释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科学而可靠的结论。
3.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和总结的方法,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频数等指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3.2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通过推论统计,可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一、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1.啥是实验心理学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研究怎么举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心理学的要紧目的用以讲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怎么举行的(即经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操纵”行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办法的区不)(容易出多选)1、能够制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2、能够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举行验证。
3、能够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能够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操纵4.实验法的局限性1、有点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2、有点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别能使用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有用性。
5.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发觉咨询题、查阅文献、理论考虑、提出假设、实验设计、举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依照前人的研究和理论举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发觉新咨询题6.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能够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办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妨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进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2、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具心理实验室。
3、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艾宾浩斯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证明实验法能够用来研究高级心理(经历),预示所有心理现象都能够用实验法来研究。
2、从全然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发明无意义音节)。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六章注意 注意的核心问题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本特提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该过滤器模型的核该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1.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耳听到的信息,并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的信息。
另一耳的信息。
2. 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同时允许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耳的信息通过。
3.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1. 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
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
2. 哈德威克和希夫林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验证了该模型。
(四)模型比较(四)模型比较1. 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① 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② 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③ 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因而被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做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一、自变量1、自变量的定义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
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
句子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子的特点。
这些自变量都是因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1、因变量的定义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3、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华师大《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心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主要有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和混合设计。
2、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其程序下的定义称之为操作定义。
3、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主要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4、色光的混合遵循三条规律,即补色律、居间律和代替律。
5、信号检测论的二个独立指标是_敏感性指标和反应偏向6、情绪的生理指标包括:__皮肤电反应_,循环系统指标,__呼吸__,语图分析法,__脑电波__,_生化指标__和指标的综合使用。
7、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掩蔽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__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_。
8、实验心理学上把反应时间的研究划分为两个时期或两个阶段。
第一时期称减数法时期,它是由唐德斯奠定基础的。
第二时期称加因素法时期,它是由斯顿伯格奠定基础的。
9、视错觉包括:_线条错觉、大小错觉、形状错觉_和自然错觉。
10、回忆法是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它可分为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和自由回忆法三种主要形式。
11、匹配法是使__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2.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3、在心理实验中,主试为交待任务而向被试所讲的话称为指导语。
14、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
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15、在信号检测实验中,被试对有无信号出现的判定可以有四种结果:击中、虚报、漏报, 和正确拒斥。
16、启动效应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一般可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二种。
17、光具有波长、纯度和振幅三维特征,与此对应的有三维心理特征:波长对应色调,纯度对应饱和度,振幅对应明度。
实验心理学自考笔记
实验心理学:将实验研究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各个领域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实验方法的优点:1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去进行实验2实验者设置的实验条件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他可以在做好去测量和记录的充分准备时开始实验3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做独立的检查4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要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心理学实验包含3种变量: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2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3额外变量(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心理学实验框架内容:1实验设计,即怎样操作自变量去影响因变量2数据分析,即对虚无假设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问题主试:即实验者,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即实验的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2环境特点自变量3被试特点自变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对因变量的测量与选择的问题:1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3因变量的敏感性自变量的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实验范式的用途:1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2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是物理学:仅仅在最抽象的和质的水平上才能谈论生物学的最一般的规律,许多生物学的规律都只适用于单一的物种。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过程实验研究的目的:检验理论假设的正确性或探索理论意图实现的可能性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地搜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包括1形成统计假设,并为检验假设、搜集和分析数据制定有效的计划2阐明检验统计假设所遵循的决策3按计划搜集资料4按计划分析资料5对统计假设的真伪作出归纳性推断变量的选择与控制:1变量的选择,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中间变量、无关变量2实验设计中的控制3实验误差运用随机化原则对自变量进行控制的含义:1从限定的总体中随机抽取被试作为实验的样本2将抽取的被试随机分配到相应的实验处理中去实验误差:存在于实验单元内作同样处理所得观测数据监督额变差的度量实验误差的理论来源:1有一个内在的变差存在于要施加出来的实验被试中2由于在实验的环境条件和操作过程中因缺失一致性的结果而产生的变差3重复实验的变差减小误差的措施:1调整实验中的被试,以减少其内在的变差效应2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实验重复的次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1历史(经历)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3选择4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完全随机化设计:也称简单随机化设计,用随机化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被试实施不同的处理多因素实验设计: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又称完全随机析因设计完全随机析因设计研究者考察:各个自变量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主要影响效应(交互作用),并同时考察各自变量对同一因变量的主要影响效应(主效应),以及考察一个因素的各个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效应(简单效应)完全随机析因设计类型:根据实验中所包含因素数目来进行分类为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研究者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为若干同质组,分组的个数等于实验处理的个数,同时用随机的方法分配每一组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完全随机三因素析因设计主效应:由每个单独因素(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交互作用效应: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变量的结果随机化区组设计每组被试人数分配情况:1一名被试作为一个区组2每个区组内被试的人数是实验处理数目的整倍数3区组内的基本单元不是一名被试或几名被试,而是以一个团体为单元非实验设计: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可以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累资料,包括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事后回溯设计准实验设计: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得充分和广泛,包括单组准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和多组准实验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平衡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算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在控制影响外部效应的因素方面不理想的表现: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2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3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也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排哪个为实验组、哪个为控制组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平衡设计:也叫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研究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单组后测设计:在单组后测设计中,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仅有一组实验组固定组比较设计:又称静态组或整组比较设计,该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但因这两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就已经形成,故不能使用随机化的原则来选择被试固定组比较设计缺点:1对选择这一因素缺乏控制,不能在随机化基础上选择和分配对等组,不能判断两固定组是否为等组或差异有多大2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以及选择与处理的交互作用常常成为混淆不清的因素,影响实验的效度事后回溯设计:所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包括相关研究设计(在一个被试组内收集两个集合的数据,其中一个数据集合是观察到的结果,另一个则是被追溯的数据集合,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这两个数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准则组设计(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实验设计)事后回溯设计的优越性:1可以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事件或各种学习现象进行时间上的追溯,以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信息2事后回溯设计研究特别适用于研究简单的因果关系的问题3可为提出研究假设提供充足的论据4在某种环境或特殊条件下,比其他实验设计更为有用,这是因为其他实验设计所建立的研究需要人为的作用来引起5由于条件限制,研究者在不可能采用严格的实验设计研究时,可考虑采用该设计方法。
(完整版)考研实验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考研实验心理学笔记一、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1.课题选择选择研究课题包括选择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确定研究方向,就是就是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
1.1研究课题的类型按照研究目的的区分,可以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理论性课题是指以揭示心理现象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课题。
应用性课题是指直接为社会实践服务,以提出解决某种社会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的课题。
按照研究的深度区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1.2课题选择的原则。
课题选择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决定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课题选择一般遵循如下原则:a需要性原则,即根据社会需要和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
b创造性原则,即研究必须有创新,有独到之处。
c科学性原则,即研究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以保证研究最大可能地保持成功。
d可行性原则,即研究者具备完成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C课题选择的程序一般遵循,a初步选出研究课题;b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c将选题具体化;d攥写研究报告;e征求意见,反复修订。
2.文献查阅2.1文献查阅的作用。
a有助于研究者对有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b有助于研究者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c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设计;d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2文献查阅的原则。
a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采用倒查法。
b在范围、数量上应有所限制,应以一些学术性强、影响大、质量高的学术杂志为主要对象。
c应注意多收集第一手资料。
d应注意收集代表各种各样观点、得出不同甚至矛盾结论的文献。
e不仅要搜集与自己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还应注意跨学科跨领域的搜集资料。
C文献搜集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检索工具查找法,第二种是参考文献查找法。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1.提出问题研究问题通常是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应是非常具体的问题。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笔记1华东师范大学考研
华东师大实心第一章绪论&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大小,重量,形状质地,etc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自变量——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
)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被试变量(一般是用选择的方法)2.因变量——测量(包括计数)3.干扰变量(或称控制变量)也包括刺激变量,被试变量。
三.思考1.学习以后,再现之前,插入学习材料的多少与原来学习材料的遗忘情况之间的关系。
2.对外语单词每次记多少个(自变量)比较合适,测验做对的题数(因变量)。
3.视力(自变量)对字词再认(因变量)再认的影响4.男女生(性别自~)对计算机爱好差异(程度因~)5.小学生可否学代数年龄(小学生/中学生自~)(学会/学不会因~)6.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不培养自~)(成绩因~)7.说出变量控制上的问题(i)一学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组用PC机,一组用Apple机结论:用计算机好。
X.因为是在比较不同的机型。
(ii)一老是用计算机辅助口算数学。
一节课后测验,发现用计算机的学生的成绩高于不用计算机的学生。
(智商,水平,性别,年龄都一样)结论:用计算机好 X.(因为情绪变量设有控制)用CIA,兴奋。
&2.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一.问题的选定从某理论,从生活经验二.选定实验目的检验何种自变量与何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实验方法(程序)eg:(I)A~B 对照(两组)(ii)ANA (一组)方法一——N(新方法)——方法——(iii)ANNAAN…随机(一组)四.(被试)选择对象五.时间,地点,人员,材料&3.实验报告的写法一.题目二.关键词3~5个三.引言。
从前的实验。
引用的话。
自己的目的,原实验有何矛盾,问题。
四.方法五.结果(不下结论)统计检验,有无显著性差异(也可能有引用,要注明)六.讨论(自由发挥)七.结论强调结果八.参考文献九.附录(原始数据,资料)带有统计编号意义的用阿拉伯数字(年月日,时间也是)约数用中文(不要顿号),个位数也常用中文,文献中,古籍——中文,现代——数字万,亿,兆可压缩—— eg:1.2亿3千”X”第二章反应时&1一般问题一.人差方程A-B=0.5二.反应时没有反应的时间(又叫反应潜伏期)三.唐德斯,反应时A,B,C图(略)四.反应时的测定&2.减法反应时一.减法反应时的定义任务一与任务二只差一个要研究的环节,两反应时相减得到的结果即要研究的环节的反应时。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笔记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冯特可称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实验心理学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以及器材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与仪器。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性质一、实验心理学的含义采用实验控制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心理学的一个分支,2研究心理学的一种方法学。
实验法或实验: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
不同于观察法。
实验是实验者人为地使现象发生,对产生现象的情景或影响现象的条件加以操纵、变化以及控制的观察。
1实验的优点:a主要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控制额外变量。
b另一个优点是经济。
2实验的三大特点a随意性b可重复性、或可验证性c系统化的控制3做实验的理由:4实验的种类(第二节详谈)5实验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见书中的图)二、变量(实验的重要元素,以后无论讲解实验,还是我们自己设计实验都是要分析实验的基本变量)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是我们可以变化、操纵和测量的条件、现象和特性。
包括质的变量和量的变量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1定义: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例如,光的明度,声音的响度、房间的温度、动物的饮食量,比如研究反应时,想了解声音的强弱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则声音的强弱就成了自变量2种类:作业自变量:环境自变量:被试自变量:相关变量自变量额外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二)因变量1定义: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时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的一个标准是稳定性。
敏感性: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地板效应:floor effec2种类作为因变量的反应指标:1)反应速度2)反应的正确性3)反应难度4)反应的次数或机率5)反应的强度口语记录(三)额外变量(许多书称为无关变量,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1定义:1)除了自变量之外,能够影响实验结果,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2)与所研究的条件和行为无关,但又影响反应变量(行为或实验结果)(例如,要研究男女生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业成绩的差异自变量:性别因变量:学业成绩额外变量:使两组在年龄、年级、智力水平、原有基础、任课教师其它变量:如身高、体重、衣着、发型等则无需考虑)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控制额外变量2控制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大小,重量,形状质地,etc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自变量——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
)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被试变量(一般是用选择的方法)2.因变量——测量(包括计数)3.干扰变量(或称控制变量)也包括刺激变量,被试变量。
三.思考1.学习以后,再现之前,插入学习材料的多少与原来学习材料的遗忘情况之间的关系。
2.对外语单词每次记多少个(自变量)比较合适,测验做对的题数(因变量)。
3.视力(自变量)对字词再认(因变量)再认的影响4.男女生(性别自~)对计算机爱好差异(程度因~)5.小学生可否学代数年龄(小学生/中学生自~)(学会/学不会因~)6.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不培养自~)(成绩因~)7.说出变量控制上的问题(i)一学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组用PC机,一组用Apple机结论:用计算机好。
X.因为是在比较不同的机型。
(ii)一老是用计算机辅助口算数学。
一节课后测验,发现用计算机的学生的成绩高于不用计算机的学生。
(智商,水平,性别,年龄都一样)结论:用计算机好X.(因为情绪变量设有控制)用CIA,兴奋。
&2.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一.问题的选定从某理论,从生活经验二.选定实验目的检验何种自变量与何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实验方法(程序)eg:(I)A~B 对照(两组)(ii)ANA (一组)方法一——N(新方法)——方法——(iii)ANNAAN…随机(一组)四.(被试)选择对象五.时间,地点,人员,材料&3.实验报告的写法一.题目二.关键词3~5个三.引言。
从前的实验。
引用的话。
自己的目的,原实验有何矛盾,问题。
四.方法五.结果(不下结论)统计检验,有无显著性差异(也可能有引用,要注明)六.讨论(自由发挥)七.结论强调结果八.参考文献九.附录(原始数据,资料)带有统计编号意义的用阿拉伯数字(年月日,时间也是)约数用中文(不要顿号),个位数也常用中文,文献中,古籍——中文,现代——数字万,亿,兆可压缩—— eg:1.2亿3千”X”第二章反应时&1一般问题一.人差方程A-B=0.5二.反应时没有反应的时间(又叫反应潜伏期)三.唐德斯,反应时A,B,C 图(略)四.反应时的测定&2.减法反应时一.减法反应时的定义任务一与任务二只差一个要研究的环节,两反应时相减得到的结果即要研究的环节的反应时。
二.应用举例1.心理旋转2.实验:图(略)&3.加法反应时(附加因素法)首先,S.Sternberg的实验图(略)第三章心理物理法&1.阈限及其操作定义操作定义:50%刺激系列,反应系列(一般,刺激系列(范)&2.三种心理物理法(古典)一化法(极限法)转折点:两次不同连续反应相应刺激的算术平均数。
注:(i)起点随机(ii)渐增渐减随机(p98书)二.恒定刺激法——特点: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
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直线内插法:以刺激为横坐标,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为纵坐标。
纵轴50%处画水平线。
对差别阈限:比较刺激为横坐标。
对差别阈限,以判断次数%为纵坐标,画“+”,及“-”曲线2条。
练习:1.标准刺激=100 (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比例“-”比例85 0.10 .9090 .20 .8095 .30 .70100 .50 .50105 .70 .30110 .80 .20115 .90 .10DLu=Lu- StDLl=St-Ll&3.心理量表法函数关系称名量表-学号顺序量表-第一名,第二名一.顺序量表——eg:(高高质量的比较)反映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
但画不出图1.等级排列法(同时呈现刺激)理论上不能加减求平均。
但马马虎虎在操作上可以使用2.对偶比较法单循环双循环(5队10场)(5队20场,分主客场)二.等距量表1.感觉等距法(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2.差别阈限法(为了保持最小可觉差(主观增量恒定),比较刺激的物理强度也必须根据韦伯比例作相应增加。
)三.比例量表。
1.分段法。
注:每个实验只选定一个比例进行比较。
2.数量估计法。
&5.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定律一.对数定律(费希约定律)韦伯定律K=△I/I二.幂(指数)定律史蒂文斯:S=bI a不管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依什么定律。
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这是肯定的。
第四章现代心理物理学&1.信号检测论一.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缺陷: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
二.信号检测论的由来:在测定感受性上,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开来。
三.决策标准p114(图)四.术语先定概率:在呈现刺激钱,主试要先告诉被试SN和N各自出现的概率N——“噪音”刺激,SN——信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同时呈现P(Y/SN)——击中P(N/N)——正确否定P(Y/N)——虚报P(N/SN)——漏报五.SDT指标1.辨别力2.似然比(p116)六.信号检测实验1.有无法以先定概率控制被试的判断标准(p125) ROC 曲线对角线:一点没有辨别力越远离对角线:辨别力越好2.评价法由被试按1~5个等级自己控制判断标准。
P.S标准,纵线高度(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basic程序由程序得出的两个Z相减,(注正负号)则可得到d.10.input “单测还是双测,1-单,2-双”;a30.input“上策概率=”;Q——Q:概率50.IF a=1 than 8070.Q=Q/280.if Q<>.5 than 11090 u=0100 goto 190110 y=-log(4*Q*(1-Q))120 z1=11111.6936233982E-12*Y+……..150 if Q<.5 than 170160 U=-U170 if U=1 than 190180 Q=2*Q190 ?”U(“;Ql”)=”;UU相当于平时用到的Z&2.信息论与心理学一.信息论的基本概念1.信息通过一定物质或能量形式而存在的。
作用:使从未知到已知;不确定到确定2.信息量单位:2择1~1bit4择1~2bit8择1~3bit3.信息沉余度。
冗余度:1-实际信息量/最大可能信息量二.信息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1.反应时与信息量RT=Alog(n+1) 图(略)第五章感觉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温度觉,痛觉——肤觉,外部)(平衡觉,运动觉,机体——内部)新生儿:味觉比嗅觉好,听觉——惊跳反应。
&1.视觉一.可见光波长:380~760毫微米紫外线~紫红外线~红波长~色调振幅~明度纯度~饱和度反射系数决定反射后亮还是暗二视觉系统光线~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枕叶白天:视锥集中的中央凹最清楚晚上:用视杆看(斜眼看)三.视觉实验1.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加法混合R+G+B=W颜料混合:减法混合黄+紫+青=黑CIE系统:前提:任何光,都是由一定比例的绿,红,蓝构成(红:X,绿:Y,蓝:Z)x,y,z:匹配某颜色的X,Y,Z三刺激值的比例。
X比例:x=x/(x+y+z)Y比例:y=y/(x+y+z)Z比例:z=z/(x+y+z)X+y+z=12.暗适应:感觉阈限,感受性,宏观,视锥对它敏感视杆不敏感暗适应的生理机制瞳孔扩大,直径2mm~8mm;视紫红质,视紫蓝质的化学作用。
明适应(相对暗适应),明适应快,只需几秒钟。
3.时间视敏度(光的闪烁)闪光融合频率。
CFF(一般,50Hz时,不再有闪烁感)影响CFF的因素:亮度(L),面积(A),(网膜)部位CFF=klogL+C CFF=klogA+C以上公式只表示关系,非直线性,公式不确定。
其他因素:年龄,缺氧。
4.(i)视觉的空间累积作用Ricco 定律:EC=KAL K-常数能量,标志视觉绝对阈限(ii)视觉的时间累积作用Bunson-Roscoe 定律Ec=A.L.T ——光照的持续时间&2.听觉一.听觉刺激声波振动频率≈20~22000 Hz物理量——心理量频率~音高(音调)振幅~响度纯度~音色语音中:元音——多为乐音,辅音——为噪音二.响度单位:分贝dB1.参照标准:Po=0.0002 达因/平方厘米耳能听到的最小音响的压强0分贝,有声音,刚好能听到2.等响曲线(p193)曲线上每个点表示一种声音,强度不同,但人可以感觉到其响度相同,“0”曲线即各种频率的绝对阈限。
(以某一频率(eg:1000Hz)为基准,规定下人感觉到的分贝数“相当于1000Hz的XX分贝”。
)3.声强的差别阈限:(△E/E)4.听觉的疲劳与适应(i)TTS(暂时阈移) 疲劳:阈限上升(ii)听适应三.音高1.音高量表。
两分法2.音高和强度的关系(P185)对低音,强度↑,音高↓对高音,强度↑,音高↑3.掩蔽现象(i)纯音掩蔽(ii)噪音掩蔽(iii)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四.(p189)听力图五听觉定向图(略)&3.其他感觉一.肤觉1.触觉毛发触觉计被动触觉的阈限舌尖2;指尖3;指背;前臂腹侧8;手背12;小腿16;腹26;前臂背侧33;腰48;足撑后部2502.皮肤语言3.温度觉二.味觉做味觉实验:1.慢饮法2.滴下法三.嗅觉1.冲淡法2.套管式嗅觉计(书上错)3.压力嗅觉计4.喷射式嗅觉计5.流速嗅觉计第六章知觉与注意注意:本章节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内容,考试不会涉及,还是以教科书为主。
&1.注意的学说一.Broadbent 理论图(略)二.Trersman 理论图(略)&2.特征整合论知觉过程:早期潜注意阶段:自动的,平行的加工后期特征整合结果:系列加工。
得到freefloating特征的办法:在极短时间内看一些东西——注意的过载。
看一些东西的同时,呈现另一些刺激——注意的分散一.错觉性结合实验存在的问题:(1)记忆错误的作用——可用再认法避免或减少(2)言语编码错误的可能——用反应按钮“是/否”(3)有反应的定势的可能(因被试经验而产生)实验一.字母错觉实验(略)实验二.图形错觉实验(略)实验三.字词错觉二.非对称性搜索1.有无特征2.“一”和“多”3.政协特征标准和偏离特哼4.封闭和开放特征&3.知觉模版匹配说——不灵活特征检测说图(略)是非题10’填空题30’问答题15’*4 (后半部分)&4.错觉第七章记忆本章节非常重要,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