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阅读与欣赏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阅读与欣赏能力

任泽寿古典诗词阅读与欣赏历来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每年高考语文测试的必考试题。然而,多少年来,笔者注意到全国各地的学生在这一板块得分历来都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不是教师复习备考时没有讲到位,而是平时日常教学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在这一板块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因而导致虽然考前讲得好,但总不免给人临时抱佛脚之感。那么,平时教学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培养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理解诗歌内容,为阅读欣赏之基。

1.对诗歌的作者和与诗歌有关的背景作必要讲解。如教学杜牧《泊秦淮》,先介绍时代

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的唐朝已风雨飘摇,然而那些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之风不除,大唐必然灭亡!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自学的能力。

2.要完整地完成阅读与欣赏,首要的是理解诗句的意义,意义不理解,就难以给出恰当的审美判断,甚至会歪曲词义。一是理解诗词中使用典故的意义。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中的一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封狼居胥”使用了典故,原指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的事,此隐指南宋张浚隆兴元年北伐而败于符离之事。二是把握诗词用语特点。诗词的语言力求凝练、精炼。如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以说,此句是精炼的典范。既写花又写人,人亦花、花亦人,人花一体,表现了多层意思。

3.抓住“诗眼”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诗眼”,也就是诗歌当中流露和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是理解诗文的关键所在。如《琵琶行》一诗,诗眼就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上,抓住这两句就可以提挈全篇,理解作者感情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欣赏和品味。

1.指导学生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优美精彩的诗句,主要指诗歌中的名句或者是其它富有表现力的妙句。这些句子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是重点分析优美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也就是诗人在行文中的“炼”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 、“国破山河在”之“破” ,这些字,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和含义上的巨大包容性。其次,就是分析诗句中的“妙语” ,也就是诗歌中一些词语间的奇妙组合,如“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这些词语组合到一起,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

2.欣赏艺术特色。欣赏应该遵循由局部到整体或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欣赏优美诗句是局部感知,欣赏艺术特色则是从整体表达上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具体到每首诗中,主要从艺术手法和艺术构思入手,如《诗经》中所选诗歌的比兴手法和一咏三叹、重章迭句的表现形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层层推进、蓄势转笔的艺术构思。这都是整体把握诗歌的一把把钥匙,理解了这些艺术特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表达效果。

3.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把这些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一些有条理的生活图景和画面来,把自我融入诗歌中去,从而把握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好地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创造的意境,这是一种很好的欣赏能力培养方法。例如,教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握诗人的形象,融入自我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摹一下这首

诗的画面,使学生充分感受其苍凉意境。

4.捕捉意象,领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对诗的形象的深层次的理解、感悟。意象,即诗中倾注了诗人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景物(形象),它是作者寄情于物,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而意境是诗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凝聚、升华后的艺术表现,是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的融合。要领会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意象入手,分析诗中所给的景,所叙的事是什么,然后在脑海里形成那些景和事所展示的画面,再据此画面去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流露。《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所绘之景:寒风凛冽,冰雪封地,一枝红梅却傲雪怒放了。一派银装素裹之中,有那么一点娇艳的鲜红。这样一来,此句不仅描绘了梅的形态美,梅花的孤傲品格也跃然纸上,而作者的品格和情操也隐寓其中了。《雨霖铃》中,景、事、情的融合,更是浑然一体。有许多景物(如梅兰竹菊)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情感,于是今天我们看到某个景物,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情感,表达什么主旨。

5.品味语言,推敲诗歌意旨。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而言,诗歌的语言更为精练、含蓄,语言容量更大。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是说要通过语言的媒介,去获得对形象,对意旨的具体感受和经验。因此,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用语特点。精练,即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准确生动形象。《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执手”一语准确而形象地刻画出一对恋人分别在即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态。他们该有多少离别话要倾诉,但只能“泪眼”相对,那种依恋,那种悲苦是难以言说的。因而只能是四手相执,泪眼相对,情郁于中,却语哽咽喉。《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字面看似对桥边红药发问:你年复一年为谁而生?为谁开放?实则暗示金兵入侵,战火过后,曾经人烟稠密、市井繁荣、歌舞升平的扬州已变得一片萧条冷落。一切都显得那么冷清孤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桥边的红药也无人欣赏,任其自生自灭。作者对侵略战争的憎恶,对统治者偏安一隅、不图恢复的不满已不言自明了。

三、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与欣赏方法反复吟诵,激发兴趣,体会诗歌的艺术美。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琅琅上口等特点,这些特点,都需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吟诵去体会。甚至诗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都可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悟。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吟诵应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

1.初读诗歌时,可选择与诗歌感情比较一致的民乐曲,作配乐诵读,以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节奏、按节拍地吟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诗中的特定氛围。这就需要在读法上加以指导,主要是在节奏、速度、轻重音等方面作具体示范性指导。当然,不必如古人那样有腔有调,只要慢慢读,适当延长某些字的读音,增加一点抑扬顿挫的情味就可以了。

3.通过反复吟诵,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的感受,品味诗的意境。对于初学者来说,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必由之路,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4.在训练中,近体诗和词中的小令,可先让学生背下来,然后吟诵;长一点的古体诗和中长调的词则可分层练习吟诵,最后也要能背下来。

阅读古典诗歌的几个关注

任泽寿

前一篇文章笔者从宏观上介绍了培养学生阅读与欣赏古典诗歌能力的几点意见,虽谈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