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中国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DS的起源
中国艾滋病流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在1981年首例艾滋病病例出现30年后,艾滋病疫情的有效控制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性的难题,HIV是一种动物源性的病毒,起源于非洲中部的野生灵长类动物。
HIV-1与黑猩猩的免疫缺陷病毒(SIVCPZ)在基因构成方面非常接近,很可能是跨物种传播给人类;而HIV-2与乌色白眉猴的免疫缺陷病毒(SIVsm)非常相似,很有可能来源于此。
截至2010年,全球艾滋病相关数据报道,到2010年底,3400多万[3090万–369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比2009年的3330万[3140万–3530万]有所增加。
到2010年底,估计中低收入国家共660万人正在承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比2001年翻了将近22倍。
到2010年底,中低收入国家大约900万有需求的人没有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2001年到2009年间,全球每年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减少了将近25%。
过去
自1985年,我国在省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同年,在诊断了一名外国艾滋病患者后AIDS 在我国流行经历了三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1985年6月至1989年9月,可称为流行前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感染者主要是传入性的,多数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一起发生在的4例血友病病人因应用进口第珊因子而感染的除外)。
发现的感染主要分部在沿海大城市,多为散发。
第二阶段时间为1989年10月至1994年秋,可称为流行初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为,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边境的吸毒人群。
同时,全国其他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娟、归国人员中也发现部分感染者。
第三阶段以1994年冬为起点,可称为快速扩散期。
这一时期在我国中部和东部的流动有偿献血员等人群中发现大量感染者。
与此同时,在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较早的省,流行形势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直被部分专家认为是阻止艾滋病毒从德宏州向省其他地区传播的天然地理屏障被冲破。
、、、、、等地,也都发现了多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而在省以外其他地区,吸毒人群中也发现较多的HIV。
艾滋病的流行在90年代具有以下特征:1)静脉吸毒着以与献血人员通过输血是艾滋病病毒传播与流行的主要途径,2)大多数的感染者为年轻的乡村男性。
大规模献血者的血液污染在发现后很快就得到了控制,然而静脉吸毒导致HIV的感染例数依旧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性行为导致感染HIV的例数也越来越多。
我国AIDS流行的现状
未来
近期流行展望
经性传播经性传播这个途径将成为未来中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且应该还会持续的上升。
男女性发病比例大约为4:1,相比于1997年的6:1,女性的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
虽然发病比率降低了,但是这一传播造成的感染数将会相当可观。
那些夫妻一方已感染而双方或未感染方并不知情的夫妻间传播将显得特别重要。
男男性行为造成的感染所占的比例也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
在未来,这一感染方式将成为经性传播的重要方式,并急需引起人们重视。
男男性行为往往由于没有固定的性伴侣,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感染艾滋的几率大大增加。
妓女的感染数将会增加,但可测度的感染率在未来的一、两年不会上升到很高的水平。
不过,个别地区妓女的感染率可能会上升至2%- 5%。
可测度感染率不会很高的主要原因是真正有高感染危险的妓女很难被监测到。
经血传播经血传播仍然是近年中国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以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为主。
尤其是在、、、、、6省(自治区))注射吸毒人群中PLHIV估计数都在1万人以上,6省(自治区)注射吸毒人群PLHIV估计数,占全国该人群PLHIV估计数的87.2%。
采供血传
播艾滋病的危险得到基本控制,仅在个别地区(,、
、、4省)传染率较高,只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安全教育,做到规操作,查处低下非法采浆站在未来几年有望将采供血传播艾滋的危险降到最低。
母婴传播随着我国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增多,母婴传播将会增加,但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产前诊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等手段,可以降低母婴传播的概率,所以在未来几年,母婴传播所致HIV病毒的感染将保持稳定在1%左右。
哨点监测数据显示,除了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明显外,吸毒哨点HIV抗体阳性率自2005年后呈现下降趋势,暗娼、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孕产妇人群HIV 抗体阳性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以与病例报告显示,艾滋病的发病率以与死亡率逐年增高,未来也有逐步增高的趋势。
传播方式中,性传播,尤其是男男性传播导致HIV感染的比率也在逐步升高。
相关数据显示,HIV感染在50岁以上人群以与在校学生人群的感染率有不断上升趋势,且异国婚姻导致外来人员的引入增加HIV的感染率。
根据中国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的联合评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艾滋病疫情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一是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但上升幅度有所减缓,二是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三是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
为有效控制艾滋病在中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的流行和蔓延,2009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始了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区工作,从示区2009-2013年HIV 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死亡的报告数情况看出,在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区实施期间,尤其自2011年起,各示区艾滋病疫情增长趋势明显减缓,与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对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的联合评估分析结果相符”。
中美比较
过去
中国1985年在省发现的首例艾滋病兵儿女,同年,在诊断了一名外国艾滋病患者后,AIDS 在我国流行经历了三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1985年6月至1989年9月,可称为流行前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感染者主要是传入性的。
发现的感染主要分部在沿海大城市,多为散发。
第二阶段时间为1989年10月至1994年秋,可称为流行初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为,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边境的吸毒人群。
同时,全国其他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娟、归国人员中也发现部分感染者。
第三阶段以1994年冬为起点,可称为快速扩散期。
这一时期在我国中部和东部的流动有偿献血员等人群中发现大量感染者。
与此同时,在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较早的省,流行形势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直被部分专家认为是阻止艾滋病毒从德宏州向省其他地区传播的天然地理屏障被冲破。
、、、、、等地,也都发现了多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而在省以外其他地区,吸毒人群中也发现较多的HIV。
美国是最早出现艾滋病病例的国际。
从1985年到1990年,美国AID发病率持续上升,直到1990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诞生后,艾滋病感染率以与艾滋病病死率下降。
离开了一些艾滋病健康治疗措施,感染HIV的患者仍会在早期就死亡。
自从艾滋病开始流行,每年大概有65000的人死亡,直到今天,尽管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在美国,仍有13000的人死于艾滋病。
现况
艾滋病的发病与流行趋势上:
中国艾滋病疫情呈现低流行趋势,自1985年发现首例HIV感染病例,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HIV)78万人(62~94万人),女性占28.6%;艾滋病(AIDS)病人15.4万人(14.6~16.2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0.046%~0.070%)。
估计2011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4.8万人(4.1~5.4万人),2011年艾滋病相关死亡2.8万人(2.5~3.1万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HIV感染者与AIDS病人持续增加,但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
对比美国而,艾滋病相较于1980年开始流行的时候,发病率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二,美国CDC最新资料统计,美国有120万的人感染了HIV病毒,并且其中的七分之一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
近年来HIV的新发感染都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每年大约有50000人感染HIV病毒。
发病与死亡:
在中国,疫情估计结果显示,2011年存活的HIV感染者和AID S病人仍在增加,与2009年疫情估计结果相比,存活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总数增加4万人,AID S病人由2009年的10.5万上升为2011年的15.4万,但新发HIV感染控制在较低水平,2007年为5.0万,2009和2011年均为4.8万,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既往HIV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AIDS 发病和死亡增加。
在美国,医疗水平的进步,感染HIV的死亡人数下降。
传播途径上看
美国和中国一样,传播途径都以性传播为主,不同的是,中国主要以异性性传播为主,近年来同性性传播的比例在升高,而在美国,同性性传播已然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两国女性HIV感染者均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在中国,女性HIV的感染率在上升,而美国以下降为主。
美国相较于中国传播途径,增加了变性人人群的HIV感染。
在中国,2011年估计的78万PLHIV中经性传播达到了63.9%,比2009年的59.0%增加了4.9个百分点,其中异性传播从2009年的44.3%上升为2011年的46.5%,同性传播由2009年的14.7%上升为2011年的17.4% 在异性传播中,约1/4为配偶间性传播,3/4为非配偶间性传播。
2011年估计的4.8万新发感染中,经性传播的构成比由2009年的75.7%上升到2011年的81.6%,其中,经异性传播占52.2%,比2009年的42.2%多10个百分点,同性传播占29.4%,比2009年的32.5%少3.1个百分点。
在美国,MSM占所有发病途径的63%,截至2010年,男男性交人群新发艾滋病感染人数为29800,相较于2008年的26700人增长了12%。
近年来,13-24岁的年轻MSM所占比例升高,成为主要人群。
异性传播占所有传播途径的25%,三分之二的感染人群为女性,相比较于2008年,异性性传播导致女性感染HIV的比例下降了22%,女性感染中,以黑人女性感染为主。
2010年有8%的艾滋新发感染源自于毒品注射并有16%艾滋病患病率。
变性人群中AIDS感染率也在逐渐增加。
感染人群的地区分布
在中国各个省份都有AIDS的发病流行,各个省份AIDS的发布流行部分不均,从病例报告情况来看,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疫情报告,有93.0% ( 2 869/ 3 085)的县(区)报告了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
不同省份的疫情报告数差异较大,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排在前6位的省份(依次为、、、、和),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排在后7位的省份(、、、蒙、、和)。
美国主要以非美国裔的非洲黑人为主,拉丁美洲占第二。
从地区分布上看,而美国各地发病严重程度相当,其中以南部发病人数最多。
影响AIDS发病流行的因素
未来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相较于美国而言,在艾滋的诊断筛查发面技术不足,将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