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设计
学生熟读课文,查资料。
板书设计
8、人之初
学习环境 专心一致
好好学习 持之以恒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引导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知识铺垫 联系认知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 (播放视频)(听完故事,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之初》,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4、教师点拨:
(1)、人之初,性本善: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1、学生跟读三字经。
2、齐读《人之初》。
通过观看视频质疑引起学生学文的兴趣,为学习做出铺垫。
通过让学生总结各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主旨,理解课文内容,加强课堂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生字书写学习是课堂重点,在书写中让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注意书写姿势,教会学生写字。
4、生描红一个练写两个,师强调写字姿势并巡回指导。
五、指导运用 延伸拓展
1、教师放儿童歌曲-三字经 童声朗读,学生听并跟读。
2、学生齐读《人之初》。
一、回顾旧知 新课准备
1、学生齐读课题,回答质疑。(孟母为了让孟子成为有用的人,不停地改变环境,说明人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2、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
三、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朗读课文。
3.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
四、归纳总结 形成共识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写正确,写美观,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2、学写生字:之、近、义
3、学生书空描红。
五、巩固练习 应用提高
(3)苟不教 性乃迁,教之道 贵以专。
如果不细心加以教导的话,本来善良的天性也会变坏的。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的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5)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义。
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是不能成为美玉的。一个人不经过教育,是不明白道理的。
四、总结建构 深化认识
生字我会写
1、小老师带领学生将会写字书空一遍
2、观察田字格上的笔顺,写笔顺,数笔画。观察生字的占格,想想如何把字写美观。
3、分类指导书写:之、义
明确这2个字都是独体字,之:三笔写成,不要写成了两笔。义:先点后撇最后捺。指导书写:近
通过跟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业布置
作业:课下读《三字经》,让爸爸妈妈给你讲一讲其中的故事,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背诵下来,下节课进行《三字经》背诵比赛。
板书《人之初》
二、创设情境 呈现问题
生字我会读:
1、读的同学比一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
2、听的同学比一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举手给他纠正。
3、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去掉拼音你会读吗?
三、点拨评价 指导方法
我会读课文
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生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3、汇报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节奏,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感悟情境 明确问题
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我的记字办法多。(只写序号)
⑴之 ⑵初 ⑶性 ⑷善 ⑸习 ⑹教 ⑺迁 ⑻贵 ⑼专 ⑽幼⑾玉 ⑿器 ⒀义
(1)常规识字:
加一加: 换一换:
比一比: 组词法:
减一减: 其它办法:
(2)去掉拼音读生字
课题
识字8 人之初
课时
共( 2)课时; 第( 1)课时
课型
识字ຫໍສະໝຸດ Baidu
授课人
学
习
目
标
1、学生会认“之、初、性”等1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通过学文学生能懂得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
4、学生会写“之、近、义”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
学生熟读课文,查资料。
板书设计
8、人之初
学习环境 专心一致
好好学习 持之以恒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引导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知识铺垫 联系认知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 (播放视频)(听完故事,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之初》,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4、教师点拨:
(1)、人之初,性本善: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1、学生跟读三字经。
2、齐读《人之初》。
通过观看视频质疑引起学生学文的兴趣,为学习做出铺垫。
通过让学生总结各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主旨,理解课文内容,加强课堂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生字书写学习是课堂重点,在书写中让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注意书写姿势,教会学生写字。
4、生描红一个练写两个,师强调写字姿势并巡回指导。
五、指导运用 延伸拓展
1、教师放儿童歌曲-三字经 童声朗读,学生听并跟读。
2、学生齐读《人之初》。
一、回顾旧知 新课准备
1、学生齐读课题,回答质疑。(孟母为了让孟子成为有用的人,不停地改变环境,说明人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2、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
三、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朗读课文。
3.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
四、归纳总结 形成共识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写正确,写美观,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2、学写生字:之、近、义
3、学生书空描红。
五、巩固练习 应用提高
(3)苟不教 性乃迁,教之道 贵以专。
如果不细心加以教导的话,本来善良的天性也会变坏的。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的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5)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义。
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是不能成为美玉的。一个人不经过教育,是不明白道理的。
四、总结建构 深化认识
生字我会写
1、小老师带领学生将会写字书空一遍
2、观察田字格上的笔顺,写笔顺,数笔画。观察生字的占格,想想如何把字写美观。
3、分类指导书写:之、义
明确这2个字都是独体字,之:三笔写成,不要写成了两笔。义:先点后撇最后捺。指导书写:近
通过跟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业布置
作业:课下读《三字经》,让爸爸妈妈给你讲一讲其中的故事,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背诵下来,下节课进行《三字经》背诵比赛。
板书《人之初》
二、创设情境 呈现问题
生字我会读:
1、读的同学比一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
2、听的同学比一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举手给他纠正。
3、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去掉拼音你会读吗?
三、点拨评价 指导方法
我会读课文
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生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3、汇报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节奏,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感悟情境 明确问题
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我的记字办法多。(只写序号)
⑴之 ⑵初 ⑶性 ⑷善 ⑸习 ⑹教 ⑺迁 ⑻贵 ⑼专 ⑽幼⑾玉 ⑿器 ⒀义
(1)常规识字:
加一加: 换一换:
比一比: 组词法:
减一减: 其它办法:
(2)去掉拼音读生字
课题
识字8 人之初
课时
共( 2)课时; 第( 1)课时
课型
识字ຫໍສະໝຸດ Baidu
授课人
学
习
目
标
1、学生会认“之、初、性”等1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通过学文学生能懂得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
4、学生会写“之、近、义”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