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错误,②排除;文化的价
值会受到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响,③排除。
定答案
B
【跟踪训练】
1.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 3000 年的历史。它那
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
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 4.入秦行刺第三件准备工作,令秦武阳为副。
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了你呢?
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 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 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3)不仅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包容之久、包容之深、包容之 广是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具有的,或者说,为中华民族所“特有”。
[探究任务] 1.(预测与选择·科学精神)在今天,传统文化有什么作用? 提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 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发展的消极作用。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 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历纪元前后,佛 教开始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 佛教。佛教自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 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 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中国 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 )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科学精神: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明的关系。 3.公共参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 识。
研学 议题 提素 养
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华夏祖先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奋斗的汗水。中国数学起源 于上古至西汉末期,全盛时期是隋中叶至元后期,接下来在元后期 至清中期,中国数学的发展缓慢。在逐步摸索中,华夏民族的祖先 先是结绳记数,然后又发展到“书契”,五六千年前就会写 1 到 30 的数字,到了 2000 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祖先们不但能写 3 000 以上 的数学,还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识。到了战国时期,四则运算得到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在与不同文化的 交流互鉴和交锋交融中实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③中华文化在自身发展进程中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 ④中国古代文化对周边国家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 [①入选,“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 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体现了这一点;②入 选,“佛教自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体现了这一 点;③不选,吸收和借鉴的对象是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是外来 文化;④不选,材料体现的是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中 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明的影响。]
①一方面,各民族文化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 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 断增强其 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崇正义、尚和 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 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 向上向善的思想 文化内容等。
容性
【典例】 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 1 128 家,平均有 160 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 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 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 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D [该乐器承载了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展 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D 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A 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精神源泉,B 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纽带,题干中未体现“民族生存和发展”,C 不符合题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维建模] 事件:“这”
审设问 角度: “表明” ①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
审材料 ②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
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等中华老字号,历
史悠久,闻名海内外,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包含着
析选项 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①④符合题意;
点
鲜明的民族性
包容性
物质载体
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一、从复习《曹刿论战》引入,进一步认识《左传》。
【目的要求】
①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都属于文化现象。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 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提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 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 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 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习任务 1.描述与分类: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 2.解释与论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预测与选择: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辨析与评价:明确把传统文化完全当成包袱或完全当成财富的错 误认识。
[探究任务] 1.(描述与分类·政治认同)材料中古代中华数学思想的发展具有 什么特点?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意义? 提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 列。这说明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我们应有足够的自 信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2.(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古代中华数学思想得到高水平发展的 原因有哪些?
区
侧重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 侧重从静态上,即从中华
别
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 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
侧重点
文化的特征,表现为中华文 化的特征,表现为独特性、
化历史悠久
区域性和民族性
区 见证
别 联系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 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 见证
两者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都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
(4)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而非唯 一原因。
(5)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 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 鉴等。
3.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 角度
向)的角度来说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 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本文通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始末,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与燕国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实际上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强秦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斗争。
一、 导入:
荆一轲、刺导为秦入王:祖的历史先背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1.文化、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文化
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
中华民族的文化总
侧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
汇。其中,汉文化是
重 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区
中华文化的主体
的文化
别
精神现象,人类社会特
特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有,离不开物质活动、
3.特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 凝聚力和连续性。
[思考] 中华民族具有 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这说明 了什么?
提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连续性。
4.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 最深厚的文化 软实力。
议题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 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 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 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 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 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 的行为规范。
提示:古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水平高;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 交融、相互促进,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民族在农业生产、战争 等中的伟大创造力等。
1.形成 (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 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3)中华文化是 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也是在与 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了确立,分数计算也开始被应用于种植土地、分配粮食等方面;几何 领域出现了勾股定理,代数领域出现了负数概念的萌芽。最令后人惊 异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对策论”的萌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提 出过“斗马术”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内容,正反映了对策论中争取总 体最优的数学思想,这一数学分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或以后, 才作为一门学科形成的。
联系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②中华文化侧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7.B (参与方的参与目的不全都是为了获得利润报酬,需求者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我在资源或者服务上的需求。) 第一课时
1.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措施 (1) 在 当 代 中 国 , 学 习 、 研 究 、 应 用 传 统 文 化 , 既 是 一 个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 改 造 传 统 文 化 的 过 程 , 也 是 一 个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今天,我们要坚持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 人、以文育人。
)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全荆班轲女 刺同秦学王齐读六A个含.着笑对的句中子。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