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 / (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 × 100%
12
13
2、病害的季节流行: 在一个生长季节里, 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是随 着时间而增长或衰退的, 也就是存在病害的流行的 时间动态。 3、季节流行曲线: 在一个季节中若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发病数量 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该曲线被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 曲线的起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为病害始发期,斜线 反映了流行速率,曲线最高点表明流行程度。
•
•
物冠层附近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 中程传播:几百米 ~几千米;动力是湍流或上升气 流; 远程传播:数十千米~数百千米以外;动力上升气流、旋 风及高空气流、锋面雨或重力作用。
• “一次传播距离”、“一代传播距离”
11
五、病害的季节流行和季节流行曲线
1、病害的计量方法: • 发病率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株数X100% 严重度=分级法(如下页图示)用各级代表值或发 病面积百分率表示。
因子。
• 病害流行因时、因地而异, 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
有差异和变化,当其他因子相对稳定, 而某个因 子剧烈变化引起病害流行的变化,这个因子为主 导因子(教材329页)。
• 地区流行程度和差异:病害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 • 年际波动: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
4
三、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 植物病害的流行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退的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1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 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称为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 二、植物病害流行和预测:是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 发生时期和数量,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 三、植物病害流行学(botanical epidemiology):在群体水 平上研究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性学 科。也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
8
• 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
粒线虫病、水稻恶苗病、稻曲病、大麦 条纹病、玉米丝黑穗病、麦类全蚀病、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以及多种果树病毒 病害等都是属于此类流行病害。 • 防治策略:铲除初始菌源是关键。 • 除了利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 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抑制菌量 的积累。
过程,根据流行学特点可划分为2个类型: 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 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
5
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
• • • •
特点:
一个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以气传和水传为主。
一般局部侵染,病害潜育期短,寄主感病期长。 越冬率低而不稳定,初始菌量少但病原增殖率高;在有利的环境下容易 使病害数量增加。
14
不同类型的季节流行曲线(多循环病害)
• S型曲线:最常见。对于一个生长季中只有一个发病高峰的
病害,若最后发病达到或接近饱和(100%),寄主群体亦 不再生长,如小麦锈病(春夏季流行)、马铃薯晚疫病等, 其流行曲线呈典型的S型曲线。
• S 型曲线可划分为:
指数增长期 指数增长期是菌 量积累和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 逻辑斯蒂增长期(盛发期) 衰退期
• 不同年份的波动大,相邻年份无相关性。 • 单年流行病害流行的程度决定于侵染的速度, 而侵染的速度决定于气
象条件。所以,气象条件是此类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6
• 例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麦类锈病、
马铃薯晚疫病等。 • 防治策略:降低病害的增长率是关键。 • 例如: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农 业防治措施
15
• 马鞍型流行曲线:在S型曲线的基础上,当发病后期因寄主 •
成株抗病性增强,或气象条件不利于病害继续发展,但寄主 仍继续生长,以至新生枝叶发病轻,流行曲线呈马鞍型。 例如甜菜褐斑病、大白菜白斑病等。
• 多峰型曲线: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发病高峰, •
•
•
流行曲线为多峰型。例如: 稻瘟病在南方因稻株生育期和感病性的变化可能出现苗瘟、 叶瘟和穗颈瘟等三次高峰。 在小麦条锈病菌越冬地区,冬小麦苗期发病有冬前和春末两 次高峰。 华北平原玉米大斑病常在盛夏前后也有两次高峰,因盛夏高 温抑制了病菌侵染。
7
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
• 特点: • 只有初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不大;多为种传或土传。 • 一般是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
能较小。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在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 件影响, • 病原物多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 • 因此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 • 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 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
或均匀分布,以后逐渐传播,普遍发病。或者菌源在本地但 初始菌量大且再侵染也不重要时,也无明显发病中心而呈弥 散式流行。
• 初侵染源是昆虫的,最初分布决定于昆虫的活动习性。距离
初侵染源越近,发病越严重。以后扩展、蔓延,普遍发病。
10
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 按照病害传播距离(按一次传播距离)可区分为: • 近程传播:一日之内传播距离在百米以下;传播动力是植
2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引起病害流行的因素 1、病原方面的因素 病原的数量 病原的致病力 2、寄主方面的因素 感病寄主 大面积单一种植
3、环境方面的因素 气象条件(温度、水分、日 照) 土壤条件(性质、肥力、微 生物等) 栽培条件(水肥、耕作制度 等)
3பைடு நூலகம்
二、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分析
• 主导因子: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主导
16
17
六、病害流行的变化
1、病害流行的地区特点 • 一种病害,不同地区流行的程度、过程和 频率不同, 形成了病害流行的地区特点。 • 如小麦锈病的流行, 根据地理区划, 气象 条件,病原传播、生理小种的差异, 可以 划分为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三个类 型,共11个流行区。
9
四、流行病害在田间的扩展和分布
• 病害流行在田间有一定的扩展和分布规律,与病害的初侵染 •
源有关: 中心式格局:初侵染源是种薯、土壤和病残体的, 发病初期 在田间会出现明显的发病中心, 以后向外扩展, 随风向变化, 下风向严重。如马铃薯晚疫病。
• 弥散式格局:初侵染源是来自外地,发病初期,随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