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写生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湘西写生报告
第一篇:湖南湘西写生报告
湘西艺术采风行
回顾为期两周的湖南写生,内心仍充满激情和快乐,这是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的第二次写生,先后去了凤凰古城、边城、乾州古城、德夯矮寨四个地方,从中我们都获益匪浅。

我们这次写生是平面班和环艺班还有五位老师总计一百多人一起出发的,在4月7号下午就准备好了行李和各种生活用品,还有其它一些娱乐用品,虽说我们是去写生,条件比较艰苦,偶尔的时候,也可以放松一下。

就这样,抱着各种各样的心情,带着几分憧憬,几分幻想,乘上长途旅游巴士,前往遥远的异地之乡-湖南凤凰古城。

4月8号我们历经了一天一夜的漫长路程终于赶到了凤凰古城,我们提着重重的旅行包,在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带领下,来到我们要住的旅馆。

接下来我首先从凤凰古城说起。

一、凤凰古城
(一)古城来历
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

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

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

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二)凤凰的夜景
我们最初看到的就是凤凰的夜景,它好美呀,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凤凰古城就会被五彩斑谰的灯火装扮得分外妖娆,分外漂亮。

如果白天的凤凰是一位纯朴、美丽的苗家女子,那么,夜间的凤凰就是一个多情、大方的湘西姑娘。

站在沱江岸边,仿佛置身于灯的世界,歌的海洋。

在各种形状的建筑上,或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彩灯,或闪耀着形状各异的霓虹灯,或树立着各种华丽的店铺招牌、广告灯。

古老
的吊脚楼上,悬挂着一排排的大红灯笼,闪亮的灯光映照在水中,更给古城增添了几份神秘。

凤凰夜景中另一个有特色的去处,是沱江边的酒吧一条街。

这里的房子依江而建,装饰风格形式多样,但都充满着西方典雅和东方传统相结合的现代气息。

凤凰夜景永
远流连在游人心中的梦乡。

我们在这条街上来回走,尽情享受这迷人的夜景。

(三)凤凰服饰
第二天,我们老早赶去古城中心,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被美丽少数民族的服饰吸引住了,于是我们都依依穿上衣服拍个不停,和当地人聊天,得知凤凰蜡染艺术历史悠久,其蜡染印花布纯美典雅,原始古朴。

是凤凰民族民间工艺品中的精品。

还有凤凰古城银饰品,苗族喜戴银制品,男女皆然而苗族妇女尤好银饰装扮,凤凰作为典型的苗族聚居地区,银饰很自然的成为了地方特产。

如今苗族银饰就以其精美的制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离开凤凰我们走进了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到了湘西边城美术写生基地---位于湘西花垣县边陲小镇茶峒镇。

该镇风景秀美,是理想的度假旅游胜地。

二、边城
此《边城》是写翠翠的爱情经历的。

书中的翠翠岛也就是城景区的重要景点项目边城除了翠翠岛还有百家书法园、沿河吊脚楼、古老城墙、拉拉渡、三不管岛。

翠翠岛是边城景区的重要景点项目,景点的规划主要是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突出自然。

第二,突出实用。

在翠翠岛上,布局一个能容纳200人左右的民间绝技表演
场,进行苗族民间绝技表演。

第三,突出本色。

岛前端塑一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设计的汉白玉翠翠雕像,亭亭玉立,盼望二佬归来。

第四,突出文化。

岛的34级台阶是纪念《边城》名著于1934年发表,中间的两个平台是代表横跨两个世纪。

走在老街上我们一边画速写一边观赏古老城墙,感觉像穿越了一样,之后渡河来到三不管岛,听说在重庆、湖南、贵州接壤的边区三镇,清水江上,一个曾经治安混乱的“以前,三镇村民和社会闲杂人员有了生活纠纷往往会到岛上去“摆平”,三个镇都不好管,“三不管岛”由此得名三不管岛”,经过一年的打造,现在已成为游客向往的民族风景区。

在此风景区的河边上放学的孩子总是把裤子卷起快速的过河,他们手拉手带着欢声笑语,不禁回忆起了童年的趣事。

我们拍了好多照片后依依不舍的离开边城走向乾州古城……
三、乾州古城。

在乾州古城给人留下最深记忆的是看戏,土家族的民俗表演,他们热情投入,每一个表演都很精彩赢得人们热烈的掌声。

带着还没看够的心情走向了下一站。

我们经过了矮寨悬索桥,它距吉首市区约20公里,跨越矮寨镇附近的山谷,德夯河流经谷底,桥面设计标高与地面高差达330米左右。

全长1073.65m,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m。

该桥跨越矮寨大峡谷,主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这些惊人的数字,不得不让人惊叹。

四、矮寨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神奇罕见的流沙瀑布。

据说九龙溪源头的流纱瀑布高216米,是全国落差最大的瀑布。

我们从正面仰望瀑布,好像瀑布是从云端飞流直下。

沿潭畔走至瀑布里去,象是美猴王钻进了水帘洞。

从瀑布背后观瀑布,只看见瀑布是从一个半圆形岩石上飞泻下来的。

我们的衣服被淋湿了,凉凉的舒服极了。

让人兴奋的是我们同学中有几个男生进水里游泳啦!回去之后下起了暴雨,我们经历了这场凶猛的大雨,还下了冰雹,房下的清水立即变得浑浊像是黄河之水,山上的竹子也弯下了腰,真是一次毁坏性的暴雨呀!
五、总结
湘西的外出的采风教学,培养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来。

同时最感谢陪同我们的老师,感谢你们的关心与指导让我们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我们
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

观赏错落有序的山里建筑,湘西古建筑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木结构多,分梁柱式结构和穿斗式结构,以梁柱式结构多。

,吊脚楼和侗族的花桥、鼓楼。

二是充分利用场地、地形,搞“组群布局”。

第三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空间,造成一种艺术效果。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

第二篇:湘西写生报告
湘西写生心得
10月11早晨坐上大巴前往第一个写生目的地凤凰,我激动地心情难以自抑。

凤凰一直是我很向往的一个地方,很多朋友都到过,这一次自己终于没有错过。

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我们在凤凰停留了7天,它虽然是座古城,但是现代元素清晰可见,由于开发较早,现代化与传统早已逐渐融合,我也觉得十分自在。

总觉得凤凰有一种闲适的节奏,能使我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和朋友走在不同的小巷,不同的河道,不同的天气,心情都是一样的开心美好。

希望永远都不用离开。

凤凰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像谜一样的小城,如今身在其中,感觉是很不一样的。

凤凰是喧嚣的,熙熙攘攘的各地游客,大大小小的摊贩商家,迷人的市井小吃大排档,五光十色的酒吧迪厅KTV,就连竹筏上的水鸟都搔首弄姿的翘首着来吸引游客拍照;但是凤凰的逆境也是十分迷人的:记得那是一个刻意起来的早晨,收门票的帅气验票员都还没来,我们一行5、6个同学走在石头路上,稀疏昏暗的灯光朦朦胧胧,没有害怕,只是很冷,裹紧风衣,看着无人的空巷,感受到的FEEL是那么的不一样。

大家的喘息声和脚步声混杂在沱江水声里,感觉这里就像只有我们存在。

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凤凰城才是真正的她,安静的她,没有一丝装饰,就像清晨睡醒的少女,未施粉黛。

凌晨的
夜静谧又神秘,在河边走,身心不知不觉的融入到环境中,便忘记了一切,一种莫名的感伤。

而后坐在木桥上看着东边的天空由黑变亮,心里却又变得雀跃了,脚边沸腾的河水,拿着相机记录天空变化的时间,愉悦了,因为我一直都想将向固定在一个方向,拍摄不同时间下的同一物、景、事。

随后的几天大家一边玩,去一些风景名胜区,将自己的票打上孔,证明自己存在过。

后来大家觉得不坐一下船太遗憾了,于是在一个早饭过后,便和小伙伴们搭上了小船。

随着船夫撑起船桨,小船缓缓滑行,一路上看着两岸的古城,微风拂面,好似荡漾在古画中。

从沈丛文到黄永玉,从虹桥到沱江,这些点点,无不预示着这美丽的源泉。

宋祖英唱过“水在云中荡漾,云在水中流淌,水绕四面青山,山间鸟语花香,天下美凤凰……”凤凰很美,如人在画中,凤凰很土,那里出产沈丛文,黄永玉,都带有一身湘西人的土气、匪气。

凤凰令山水画家却步,是它结构复杂的吊脚楼,窄窄的街区小巷,丘陵,沱水。

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总算实实在在地找到了。

在观赏这些宝贝时,不禁一下子就被满街满街在写生的学生吓到了。

一个个都聚精会神,让人不忍心打扰却又压抑不住好奇的八卦心,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不久我们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也要去勾勒我们心中的古城。

美丽的风光,和艺术的传统,使凤凰成为美术学院学生必到的写生地.一些年轻人坐在石凳子上写生,来凤凰写生的人,是不是全国景点最多的呢?我不知道。

我想,他们是想在此沾点黄永玉的灵气吧。

因为我是这样想的。

我们开始用笔描绘这座古城,早上八点开始了我们的创作,凤凰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的,美丽得一塌糊涂,却不知从何开始。

你能在城墙上、古巷中、沱江边、木楼里,常常能见到支着画夹子的我们在那里痴迷地写生作画,也许还有你看不出来的诗人...凤凰境内现存许多原汁原味的苗族土家族村寨,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

我们三五成群的或蹲在岸边、或坐在青石板上、或斜倚古城墙,在专心致志地写生,要不了多长时间,凤凰的风土人情就鲜活地出现在一张张画面上,那是我们心中的凤凰,无人能敌!凤凰美味的食物
是不得不提的。

这里的土特产有血粑鸭、尖栗、板栗、金香柚、蜜桔、葛粉、“米良一号”猕猴桃、扎染、野生罐罐菌、姜糖。

这些美食,在街上和沱江边都能找到,那边饭店和小吃的地方很多。

不过服务、味道和价格参差不齐。

记得最深的是离开凤凰的前一晚,我和几个小伙伴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在宾馆旁的小饭店独自开火。

点了血粑鸭,河虾,腊肉等等,色香味俱全,除了有些辣。

离开凤凰前往德夯古城,坐在大巴上,一路上都是山,河水清澈,最为兴奋的是快要到达目的地时见到的矮寨大桥,横跨在两座山顶上,该桥跨越矮寨大峡谷,主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德夯其实就是一个苗族聚居地,大家生活在群山环绕之中,空气极为新鲜。

在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流沙瀑布,我和小伙伴们在山里的小路上走走停停拍照找蜗牛,大约一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瀑布前,但是由于是旱季,水量很少,而且大坝把水拦下了,幸好卖炸鱼的叔叔联系到大坝工作人员,半小时后放水,乘着这个空当,我和两个朋友走上瀑布山,意外捡到了一颗兰草,现在它在我的宿舍一切安好。

后来终于等到开坝放水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瀑布,激动的心情难以自抑,瀑布落差达216米,据说居中国之冠。

德夯古城纯朴的人心,甜甜的猕猴桃,鼓舞表演都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在那里看的一场民族表演,完全展示了苗族的音乐、舞蹈、服饰、婚俗和日常生活场景
湘西的外出的采风教学,培养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来。

同时最感谢陪同我们的老师,感谢你们的关心与指导让我们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我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

我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

看到了不同以往的建筑、服饰和他们的装饰品,特别是银饰,极具特色。

我相信这次写生经历对我以后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有无法想象的积极作用。

王文娜
***4 视觉传达
第三篇:湖南湘西土家民族风情导游词
张家界市是多民族聚居区,主要为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19个少数民族,共计111.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55.2万人的72.06%,其中土家族98万人,白族10.8万人,苗族2.96万人。

在漫长的繁衍、发展、承传过程中,在原始险恶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

土家族
土家族是张家界的主体民族。

张家界土家族属于古代巴人一支,一说是古代庸国人的后裔,也有世代繁衍于此的古代土著先民。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历史上称为蛋蛮、天门蛋蛮、南蛮、武陵蛮、荆州蛮、五溪蛮、土人、土丁、土兵、土军等。

旧志上说:“民情淳朴、土厚而风淳。

”“楚风刚劲,其弊多流于愤激。

永定隶属楚边,俗尚淳朴,犹存中土人之遗风。

”一位汉官曾感叹道:“僻陋于深山,而有此醇静之俗,所谓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盖风之古也!”这便是历史上对土家族民族性格的基本评价。

张家界土家族人讲义气,重感情,热情好客,吃苦耐劳,忌欺骗,易轻信,好打抱不平,能歌善舞,信巫尚鬼,尚武好斗,崇奉覃后王、向王天子、梯玛、以及五谷神、公王神、土地神、社神等。

张家界土家族在中国战争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战绩;早在西周时,即助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刘邦讨伐秦二世胡亥,土家人为其冲锋陷阵,深受刘邦赞赏;为反抗东汉王朝压迫,土家渠帅相单程在辰州壶头山打败伏波将军马援,使之马革裹尸而还;明洪武初,为反抗朱元璋歧视少数民族政策,覃后王率土兵连败五位侯级将领的征剿;明嘉靖年间,湘鄂西各路土司应召慷慨悲歌奔赴东南沿海,一举击败倭寇,明世宗亲自为土司赐“东南第一战功”匾额;清朝时期,土家将领王正道、罗荣光等以生命镇守国门,打败洋人入侵;大革命时期,土家人跟随贺龙、任弼时、肖克将军坚持游击战争,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抗美援朝战争中,湘西土家兵敢与美国人较量,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曹里怀将军曾高度评价志愿军中的土家兵:“土家族是中国最勇猛善战的民
族。


土家吊脚楼
到了张家界,都想看看土家吊脚楼。

由于历代进行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

”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

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盖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

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

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涧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著名土家族诗人汪承栋写道:
奇山秀水妙寰球,酒寨歌乡美尽收。

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修屋赞梁
土家人把修新屋作为繁衍子孙的根基,因而看得十分神圣。

修屋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好依山傍水背风向阳的地方作为屋声。

无论谁家起新屋,远亲近邻都来帮工,只吃饭不拿工钱,叫“打白工”。

喜庆日是在堂屋梁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来送礼祝贺,叫“斟上梁酒”。

所谓梁,是指堂屋脊横梁。

梁木选择有个古怪的规矩:屋主必偷偷在大山中寻找分岔成两根的标直大树,不问树的主人是谁,尽管偷偷砍下,锯成两根,同时从山上滚下,谁头在前,尾在后,无伤无疤的,就选哪一根。

这种风俗,叫“偷梁木”,土家寨有俗规,偷梁木不算“偷”。

梁木一旦偷砍下地,就要鸣放鞭炮,还要在上面搭红布,然后热热闹闹请八个后生抬回家,一路招摇过市,似乎“偷”得很光彩,树主不仅不追究,反过来还要表示祝贺,因为这是吉利与友谊的表示,就好比为人家子孙根基作了重大贡献似的荣耀。

梁木正中画图,左右书“美仑美奂,金玉满堂”或“帝道遐昌,
五谷丰登”之类的对联。

上梁时,请两名歌师或掌墨师赞梁。

赞梁有一定的曲调,较单调,实际上是种韵白表演形式。

待梁木在屋顶山上架好后,赞梁者便攀梯而上,一人提酒壶,一人端茶盘,茶盘内放着筷子、酒杯、腊肉、糯米糍粑。

提酒壶者赞道:
手提酒壶闪金光,壶中美酒喷喷香,欢欢喜喜上屋去,要跟主东赞主梁。

端茶盘的接着赞道:
手端茶盘四四方,张郎造就鲁班装。

四角造起龙凤榫,金漆盘子摆中央。

...赞毕,二人开始上梯,每上一步就唱五句赞词,其内容是借颂扬古人恭维屋主的:
...上三步,中三元,刘备关张访大贤;
南阳有个诸葛亮,三顾茅庐下高冈......上十步,十美十全,张郎鲁班下凡间;
修起高楼和大厦,主东富贵万万年!
赞梁者攀上屋脊梁木时,二人各坐在梁木的一端,一边饮酒,一边互问互答,用长篇的赞词,赞扬主东的屋声像仙境琼楼,龙王宫殿,必发子发孙,祝寿绵长。

赞梁后,向下抛“梁粑粑”。

先把两个象征富贵的大粑粑拿在手中问下面的屋主:“要富还是要贵?”主人回道“富贵都要!”两个粑粑抛下时,主人家接在怀中。

(最忌讳接不住),然后将小粑粑抛下,边抛边唱:
笑哈哈,笑哈哈,双手拿起梁粑粑,四面八方一齐撒,大家越抢越发达!...这时屋场上人如潮涌,争抢粑粑,热闹非凡。

抛过粑粑后,亲友们将一段段五颜六色的布料搭在梁上,叫“搭梁”,此时鞭炮震耳,赞梁者又一步一赞,下到地面,于是,一栋新屋就在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中立起来了。

土家族服饰
比较而言,土家族服饰没有苗族那样穿金戴银,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

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
则多以青丝帕或白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缠入葬。

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遗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桃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幅罗裙是正宗土家装。

过去土家男女不穿袜,兴打绑腿,尤以男子将裤筒裹成人字路,配布鞋或草鞋,十分精神利索,民族专家说这是土家兵战争装束,有土司“兵农合一”传统制度的痕迹。

而民间百匠,又有不同职业装,如铁匠穿长而宽的牛皮肚兜以防灼伤;猎户挂绣花子弹肚兜是实战需要;农民雨天下田披蓑衣则是农事需要。

对那些“命相”不佳的小孩,还要按土老司的指点戴“百家锁”、穿百纳衣,即从一百户人家讨一百块碎布拼做成衣服穿,否则难养成人等等。

故外人说:土家人穿了一身的“讲究”。

土家饮食
“嘴巴两块皮,只想好的吃”,凡到张家界的客人,都想尝尝土家的民间食品。

张家界盛产稻谷、包谷、高粱、红薯、荞、粟及各种豆类,坪坝上的土家人以大米为主食,大山界上的土家人就主杂掺半,也有以包谷为主食的。

土家人菜肴讲究酸、香辣,俗话说:“三日不吃酸和竦,心里就像猫爪抓,走路脚软眼也花”,故特别看中辣椒、胡椒、花椒、大蒜、胡葱、韭菜、香椿等辛辣香味特浓的佐料食品。

旧志记载说:因土人居住“丛岩邃谷间,冰泉凛冽,岗瘴郁蒸,非辛味不足以温胃健脾。


土家妇女多为酸香辣制作能手,诸如将四季鲜菜、野菜或五禽六畜之肉通过干制、腌制、烘炕等制成干菜系列,腊菜系列,酸菜系列等,把人生的日子打发得有滋有味。

土家著名的土菜有:
石耳炖鸡鸭。

明清时代,张家界的石耳是土司给皇上的贡品,据说每年皇帝大宴群臣必上这一道菜。

泥鳅钻豆腐,也是一绝,让泥鳅饥饿三天,再让吃饱猪油,然后放进豆腐中,文火慢炖,让泥鳅钻进豆腐,直至炖熟,其味妙不可言。

还有苦瓜炖鲜鱼、嫩北瓜炖干牛肉,都是常人不敢配伍的佳肴;它如血豆腐、荷渣、沅古坪腊肉、梆梆肉、酢鱼酢肉、瓦缸菜、鱼儿辣子、火烧茄子、火烧辣椒(捣烂成泥)及野菜系列等等。

土司王流传的“土王全席”,一席十八碗碟,共八道菜谱,二十四个系列,足可与中国几大名菜坐在一条板凳上谈经论道。

特别是土家“三下锅”,风味十分独特。

相传明嘉靖年间,进行征调湘鄂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一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

各位客人,到了张家界,建议到小餐馆尝尝“三下锅”,叫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另外,逢年过节,土家人有打糯米糍粑、做竹叶粑粑、炒炒米、做团馓;春日做桐叶麦粑,秋日做苦荞粑等,都令人嘴馋不已。

土家赶年
张家界土家族团聚过年,有其独特的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月小则二十八过年。

土家人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之为“赶年”。

关于“赶年”,民间有这个传说:
相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年),由于朝政腐败,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袭扰,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都惨败告终。

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

永定书茅岗土司覃尧之深知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蒸甑子饭,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


因时间紧,来不及作许多菜,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

这道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

士兵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世宗亲赐匾额,上书“东南战功第一”。

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

后人沿之,遂成家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