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第8章 气候及农业气候(ppt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气候分类 • 气候分类:将全球气候按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气 候类型,或以全球为对象,根据自然规律将各地 气候归纳为若干类别的方法。 • 1实验分类法: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 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为依据,结 合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分平衡、水文情况 及自然景观等因素对照划分气候类型。如柯本、 桑斯威特等分类 • 2成因分类法: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 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如斯 查勒分类。 • 3柯本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 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
• (三)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 • 1沙漠气候: • 大陆性的极端化。 空气干燥,蒸发极盛,降水稀少,年雨量小于 250mm;白天太阳辐射和夜间地面有效辐射都很 强;温度年、日较差都很大。沙漠气候自然植被 贫乏。 地区:1)20-40度大陆内部;2)信风带西部 • 2草原气候: • 热带草原:夏热多雨,冬暖干燥,年降水量为 500~1000mm;原为喜温作物,如水稻、棉花、 香蕉、甘蔗、咖啡等的产地。 • 温带草原:冬寒夏暖,年降水量为200~450mm, 冬有积雪覆盖层,主要生长小麦等旱作作物。
• 3、下垫面因素 • 包括:海陆分布、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地形、 植被、冰雪覆盖等。 • (一)海陆分布 • 1)海陆的热力差异,->表面温度差异。海洋上温 度日、年较差比陆地小,极值出现时间推迟。夏 季大陆为热源,海洋为冷源;冬季相反->影响大 气活动中心的强弱和高低气压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 2)影响水汽供应。 • 3)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暖夏凉;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夏季酷热、冬季严寒。 • 4)季风和海陆风。
125.0
131.5
133.0
(1)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赤道,极小值出现在极地。
• • • • (2)获得太阳辐射最多:夏半年->20°~25°N。 (3)冬半年赤道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多。 (4)冬夏太阳辐射量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5)中纬45°~55°N辐射梯度最大,多锋带和激流,高低气压 活动频烦。
30
175.0
108.0 283.0
40
84.0
50
60
149.0
70
138.5
80
134.5
90
133.0
170.0 161.0
59.0 33.5 13.5 3.0
182.5 152.0 137.5
0.0
133.0
254.0 220.0
夏冬差
0.0
23.0 45.5 67.0
86.0
102.0
115.5
• (二)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 1季风气候: • 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具 有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 的大陆东岸,尤以亚洲东南部最为显著。林木繁 茂,盛产稻、棉、茶、麻、竹和桐油等,以落叶 林为主。 • 2地中海气候: •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典型的地中海气 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西岸,以欧亚非 三洲之间的地中海周围地区最为鲜明。植物常绿 不凋,越冬作物少冻害,盛产柑桔、柠檬、橄榄 等。
• (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影响:(1)地形本身所形成的独特的气候;(2) 地形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 A山脉:经常是气候的分界线。天山->暖温带与 中温带的分界;秦岭->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 山脉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垂直气候带。 • B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 高原 温度:凹地,凸地 辐射:与高度的关系 风:机械影响,局地环流(山谷风),焚风 降水 :地形与降水 ,雪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3近100年 (1) 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2) 降水变化复杂,总的趋势是变干 (3) 水体和自然植被减少,土壤侵蚀加剧
• 二、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 (一)外部(天文)因子的影响 • 地球公转轨道参数的变化,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和其它运动参数 的改变 • (二)内部因子的影响 •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下垫面性质,如海陆分布、地形高低、 山脉走向、植被种类、冰雪覆盖等及火山喷发、火山灰分布等。 • (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1改变某些大气成份 •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占、氟里昂11和12、一氧化二氮 硫化物造成酸雨,破坏生态。 • 2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改变下垫面性质 • 3大型水体的人为改变 • "湖泊效应"、新安江水库 • 4人为热的大量释放

• 二 气候成因
• 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四个 基本因素。
• 1、辐射
纬度
夏半年
冬半年 全年
表10-1: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 布 (×41868KJ· m-2)
0
160.5
160.5 321.0
10
170.0
147.5 317.0
20
174.5
129.0 303.5
二、气候型 气候型是根据气候特征所划分的类型,是第二级的气候区域单位。 (一)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1大陆性气候: A冬冷夏热,,春温高于秋温。1月最冷,7月最热,年、日温较 差大。 B日照丰富, C相对湿度小,云雾少。 D降水集中在夏季,变率大。 E植物生长期短,根系发达,谷物含蛋白质和糖分高,植株矮小, 森林分布的纬度高; • 2海洋性气候: • A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秋温高于春温。落后大陆性气候一个月, 年、日气温较差小。 B相对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太阳辐射弱。 C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 D植物生长期长,根系不发达,淀粉含量高,营养器官发达,森 林分布的纬度低。 • • • • •
• 2、大气环流 • 地表辐射差额分布不均,引起高低纬度和海陆之间热量 的差异,从而出现气压差,产生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 地球大气热量和水汽的转移者和输送者。它使得高低纬 度和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转移、交换。 • 大气环流包括经向环流、纬向环流及高低压天气系统等, 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 (1)大气环流的特性决定了进入某一地区的气团性质 (2)低压->云雨,太阳辐射少,温度较低;高压则相 反。 (3)大气环流维持了气候的相对稳定性。 (4)当大气环流形势趋向其长期平均的正常状态时, 气候趋于相对稳定。
• (四)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 • 1) 冰雪覆盖有致冷作用 • 2) 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透射率很小,反射率极 大 • 3) 冰雪面的导热率小,与大气之间热交换微弱, 在冰雪表面常出现逆温 • 4) 冰雪融化消耗热量 • 5) 表面水汽蒸发难
•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随着人类活动规模、范围、强度的日益扩大,人 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其主要影 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 如植树造林、种植草皮、开荒毁林、城市化发展 等;二是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化石燃料燃烧后释 放CO2、战争引起气溶胶浓度增加、汽车排放出 尾气;三是人工释放热量,如制冷采暖设备的大 量使用等。
• • • • • • •
• •
一、气候带 气候带::环绕地球具有一定气候特征的地带。 重要气候带及其特征如下: (一) 赤道气候带:10°S~10°N 赤道无风带,高温少变,T 25~30℃,rainful>1,000~2000mm, 植物终年生长,无干季。 (二) 热带气候带:10~23.5°N(S) rainful在1,000~1,500mm,具有明显干季,无冬季,植被为疏林草原。植物生长具有 明显的季节性,盛产稻、棉等喜温作物。 (三)副热带气候带:23.5°~33°N(S) 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故温度年日变化大,高温少雨,少植被,rainful在1,00~ 200mm,多沙漠,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植物贮水器官发达。 (四)暖温带气候带33°N(S)~45°N(S) 夏具有副热带气候的特点,冬具有冷温带气候的特点。 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如加利福尼亚、智利中部、澳洲南部。冬季灌木常绿,盛产 柑桔、柠檬等;夏有葡萄,具有灌溉条件的可种植水稻。但不利于乔木 大陆东岸有季风性,如北美东岸、东亚及澳洲东部等。盛产水稻,混交林,落叶果树 (五)冷温带气候带45°N(S)到极圈 盛行西风带,西岸具有海洋性的特点,夏凉冬暖,全年湿润,各季降水均匀,日照少; 东岸大陆性显著,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六)极地气候带 1)苔原气候: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全年皆冬,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植 被:苔藓、地衣及小灌木等,构成了苔原景观。 2)冻原气候(0℃以下):全年严寒,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降水量<250mm,为干 雪,长年大风,能见度十分恶劣。
• (四)山地气候和高原气候 • 1山地气候 • A气温特征: (1) 山地气温比同纬度平地低,但山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自由大气温度。 (2) 山地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比同纬度平地小,极值出现时间随高度升高 而推迟。 (3) 同一山地还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显隐等局地条件不同,气 候具有差异。 • B降水特征: (1) 在一定高度下,山地云雾和降水多于附近的平地,。 (2)迎风坡气流被迫抬升,雨多,为湿坡 • C垂直地带性 (1)山地垂直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地本身的高差而异。 (2)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烙印"。 (3)湿润气候区其分异主要以热量条件的垂直差异为决定因素。而干旱、半 干旱气候区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关系。 • 2高原气候 • 特征:白天或夏季土温和气温比同高度的山地要高。高原辐射强,温度变化 趋于极端,其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 2近500年 • (1)较冷期 • ①公元1470~1520年; ②公元1620~1720年(特别是1650~1700年); ③公元1840~1890年; ④公元1945年起,特别是1963年以后。 • (2)回暖期 • ①公元1550~1600年; ②公元1720~1830年; ③公元1916~1945年。
一 我国气候变化概况 1近五千年:四个温暖期与四个寒冷期。 (1)温暖期 ①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仰韶文化时代和 河南安阳殷墟时代); ②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秦汉时代); ③公元600年到1000年(隋唐时代); ④公元1200~1300年(元朝初期)。 • (2)寒冷期 • ①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 ②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 ③公元1000~1200年(南宋时代); ④公元1400年(明末清初)开始。 • • • •
• • • • • • •
• 第六章 气候 第一节 气候成因 第二节 气候分类 第三节 气候变迁与气候变化 第四节 中国气候 第五节 农业气候 思考题 推荐阅读文献
• 第一节 气候成因
• 一 概念 • 二 气候成因
• 一 概念 • 1气候: • 一地多年某一时段内的大气统计状态。世界气象组织将 表现气候统计状态的基本时段规定为30年。 • 气候特征: • 2气候系统: • 指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 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 理系统。
• 第三节 气候变迁与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通常指较长时期的气候演变,也泛指各种时 间尺度的气候演变,如地质时期气候变迁、历史时期气 候变迁和现代气候演变等。 • 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形势在个别季节出现异常状态时, 某一段时间内天气反常。如洪涝,过冷,过热等。 • 气候变迁:气候在较长年代中,有一个或几个要素在时 间上变化有规律,如变干、变冷暖等。 • 一、我国气候变化概况 • 二、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 三、气候变化的影响 • 四、气候异常表现 • 五、气候变化的对策 • 六、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
• 二)洋流(海气相互作用) • 暖流(气层不稳定,降水充分),寒流(气层稳定)。 滴流模式。 • 海气相互作用:瓦克(Walker)环流,厄尔尼诺, • 厄尔尼诺: 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持 续异常增暖(连续6个月高于常年0.5度)的现象。 • 影响:可导致该区域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 引发洪涝灾害,热带西太平洋降雨减少,印尼、澳大利 亚严重干旱,巴西东北和非洲东南干旱,抑制西太平洋 和北大西洋热带风暴形成,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除热 带外,还会引起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美国南部 冬季潮湿多雨。 •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①夏季风弱,雨带位置偏南②梅雨 偏晚③秋季东部雨水北少南多④暖冬⑤西北太平洋及南 海生成的台风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