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志编纂中年鉴化问题浅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志编纂中年鉴化问题浅议
本文分析了地方志编纂过程中出现的年鉴化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要广造舆论,扩大宣传;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面向社会收集资料;要积极吸纳人才,壮大修志队伍;要切实把好总纂关口。

同时,提醒在撰写地方志时应注意的事项:要注意反映基本情况和突出地方特点、时代特点和专业特点;进一步把记述重心下移和上移;争取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加强社会实际调查。

标签:县志;续修;问题
县志编纂始于两汉,以后延绵不断,随著县志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亦越来越好,志书编纂门类日益齐全,结构日显科学,设备日趋先进,体例日臻完善,方志奇葩异彩竞相绽放,方志事业方兴未艾。

2001年12月,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无论是已经完成,还是正在完成首轮修志任务的地区,都要启动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

目前,黄陵县作为陕西省、延安市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县,续志工作已全面启动,并进入总撰阶段。

因此,本人就续编新志工作中所遇到带有年鉴倾向化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思考,仅以拙见与各位志界同仁磋商。


在续修新志编纂过程中,年鉴化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普遍性,具体表现为:一是续志的编纂体式有年鉴化倾向。

从志书与年鉴的属性看,二者虽都具有资料性,但年鉴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服务大众。

它的作用具有灵活性,简便性。

而地方志却不是如此,它们的入志资料必须全面、系统、完整。

因此,二者在体式上存在较大的区别。

二是续志篇目的设置有年鉴化倾向。

续志启动之际,有的地方在设计续志篇目时,参照了太多年鉴部类设置方法,使续志篇目看上去带有浓重的年鉴色彩和部门色彩。

三是续志资料的来源有年鉴化倾向。

年鉴的信息性、服务功能决定了年鉴的取材强调”新”、力求“特”。

而志书侧重的是它的资料性、史实性,所选材料必须具有存史价值。

所以说一些年鉴资料或许并不为续志所需要,续志资料的搜集绝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年鉴这一层面上。

四是志稿的纂写、语言的表述有年鉴化倾向。

年鉴是只见结果,不见过程的表述方式,这种方式是不可以运用到志稿的编写上的,否则志书还有什么资料价值、存史价值可言。

纠其原因,首先,社会主义地方志的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相继出版了大约4789部地方志书籍。

完成首轮修志任务的城市,地方志机构大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工作中。

长期以来,志、鉴不分,作为修志机构的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挂着“地方志”的牌子,干的却是“年鉴”的活,致使社会上许多人弄不清楚地方志和年鉴的区别,还有相当的人认为地方志即年鉴,年鉴即地方志。

其次,读志用志工作由于受工作条件限制,各级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展缓慢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也是造成人们对地方志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

各级地方志机构设置不尽一致,职能不明甚或萎缩,存在严重边缘化的倾向,加之自身宣传不力,工作不到位也是原因之一。


解决地方志年鉴化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1、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国务院为加强地方志工作组织领导,提出“一纳入”、“五到位”要求。

其中领导到位是“五到位之首”,是续修好地方志书的关键。

所以修志工作只有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把修志工作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浩大的人文工程来运作,切实作到“五到位”强化各级地方工作机构的权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修志工作在正常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2、要广造舆论,扩大宣传
修志专业机构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扩大社会影响,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关注修志工作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3、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
续志的准备工作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修志人员的培训,各地在续志启动后,大都编写了续志工作业务指导书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这对于确保志书质量,克服和防止二轮修志工作中出现年鉴化倾向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4、面向社会收集资料
在面向社会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关键是地方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发挥主动性、能动性。

改变“守株待兔”的工作方式,全身心地深入到各资料单位,利用会议征集、文件征集、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只有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才能确保续志工作的顺利进行。

5、要积极吸纳人才,壮大修志队伍
修志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修志过程中,专家参与,众志成城,众手成书方可集大智于
一志,成就存史、资治、教化的精品志书和经得起社会和历史考验的优秀志书。

6、要切实把好总纂关口
要把“众手”修成的志书总纂成一部观点正确、资料丰富、框架科学、语言流畅、风格一致的精品志书,对于作为“首席编辑”的地方志主编来说,任务非常巨大。

因此,主编要充分发挥好总纂的作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珍惜每一次的专家评审“会诊”,千锤百炼方成精志。


续修志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反映基本情况和突出地方特点、时代特点和专业特点
原来志书都以内容全面系统而著称于世。

一部志书将一地古今人、事、物分门别类,一一记载下来,概括了一地已知的全部情况,要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状,只需从中查阅即可。

这一功用,是任何其他类型的书刊所承担不了的。

由于志书内容比较全面,所以古往今来的许多人每到一地都要索问当地志书。

志书作为政区总志不仅全面反映当地基本情况,而且还要力求突出地方特点、时代特点和专业特点。

如果新编志书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是记述一些没有特色的基本县情,那么其社会价值就很有限。

2、进一步把记述重心下移和上移
回顾上一轮修志,应该说在志书内容大众化、社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将要求对群众不熟悉的高层行政活动的记述精要些,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社会性型事项的记述明细些。

只有这样才能使志书的内容更加贴近群众和社会,才能赢得更广大的读者群。

3、争取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
在前一轮修志中所形成的志书,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内容的知识水平还比较低。

现在开展新一轮修志应该努力提高志书的学术品位,力求把志书编纂成经世致用的资料性著述,对于县一级续志编修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就有必要去争取社会有关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

一方面要争取方志学专家学者的指导修正,另一方面要注意听取与修志工作关系密切的有关学科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

4、加强社会实际调查
上一轮编修志书一般都是采取重修与新编相结合的方式。

在修志过程中,古代内容相对比较多,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前一轮志书编修主要是到有关史志、
文献和档案材料中去寻找资料。

现在续修,对于志书编纂来说,其记述时段都是改革开放的近15年的事情。

在这15年时间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其中很多事情还没有形成档案材料。

因此,在这样新背景下编修志書就不应该单纯依靠文献和档案资料,而应该注意做到文献和档案资料利用和社会实际调查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铁映.求真存实,修志资治,服务当代,垂鉴后世.中国地方志办公室,中国方志文献汇编.
[2]林衍经.续志编纂说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