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语文复习(1、2、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复习
◎第一单元:
攒(cuán) 拗(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 )轻捷(jié)蟋蟀(xī shuài)臃肿(yōnɡzhǒnɡ)相宜(yí)书塾(shú)蝉蜕(tuì)人迹罕至(jìhǎn)人声鼎沸(dǐnɡ)脑髓(nǎo suǐ)肿胀(zhàn ɡ)叮嘱(dīnɡzhǔ)恐惧(kǒnɡjù)骊歌(lí)花圃(pǔ)丑陋(lòu)讪笑(shàn)嫉妒(jí dù)啄(zhuó)简陋(lòu)瞬息(shùn)幽寂(jì)延绵(yán mián )荒草萋萋(huānɡqī)涉足(shè)伫立(zhù)
◎第二单元:
颠(diān)澎湃(pénɡpài)屏障(pínɡzhànɡ)哺育(bǔ)九曲连环(qū)郝(hǎo )叟(sǒu)
哽(ɡěnɡ)懊悔(ào huǐ)祈祷(qídǎo)逼狭(bī xiá)崎岖(qí qū)阻抑(zǔyì)亦复如是(yì fù rú shì) 炽痛(chìtònɡ) 嗥鸣(háo mínɡ) 斑斓(bān lán) 谰语(lán ) 怪诞(dàn) 亘古(ɡèn) 默契(mò qì) 田垄(lǒnɡ)
蚱蜢(zhàměnɡ) 污秽(huì)
◎第三单元:
宰割(zǎi )筹划(chóu)彷徨(pánɡhuánɡ)仰慕(yǎnɡmù)可歌可泣(qì)鲜为人知(xiǎn)
当之无愧(kuì)锋芒毕露(l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rú)马革裹尸(ɡu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ɡōn ɡcuìyǐ)至死不懈(xiè)元勋(xūn)孕育(yùn)黯然神伤(àn)曛(xūn)铤(tǐng)衰微(shuāi wēi) 赫然(hè )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xuè) 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一反既往(fǎn jì) 慷慨淋漓(kānɡkǎi lín lí ) 气冲斗牛(dǒu) 窥视(kuī)重荷(hè)深邃(suì)踌躇(chóu chú)磐石(pán)喧嚣(xuān xiāo)一拍即合(jí)义愤填膺(yīnɡ)滑稽(jī)荒谬(miù)轮廓(kuò)钦佩(qīn)白皙(xī)脚踝(huái)
◎第五单元:
拽(zhuài)无垠(yín )癫狂(diān)凛冽(lǐn liè)吞噬(shì)销蚀(xiāo shí)羸弱(léi ruò)步履(l ǚ)告罄(qìnɡ)遗孀(yíshuānɡ)坚持不懈(xiè)精疲力竭(jié)闷闷不乐(mèn)毛骨悚然(sǒnɡ)怏怏不乐(yànɡ)姗姗来迟(shān)忧心忡忡(chōnɡ)疲惫不堪(pí bèi bù kān)畏缩不前(wèi)鲁莽大胆(mǎnɡ)语无伦次(lún)与其……毋宁(yǔqí……wúnìnɡ)战栗(zhàn lì)角逐(jué)履行(l ǚ)充沛(pèi)贮藏(zhù)胆怯(qiè)踉踉跄跄(liànɡqiānɡ)皑皑(ái)泅(qiú)作践(zuò jiàn)沮丧(jǔsànɡ)愁闷(mèn)砭骨(biān)履践(lǚjiàn)崔巍(cuī wēi)养精蓄锐(xùruì)滞留(zhì)窒息(zhì)阴霾(mái)孜孜不倦(zī)哀悼(āi dào )锤炼(chuí liàn)
★文章内容复习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写作特点
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形容词运用的贴切。
用“扫、露、支、撒、系、牵、拉”这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从整体到局部。
重难点句子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乐园”一词是本文的文眼。
它专门告诉我们:本文的作者要回忆的是童年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有趣的事。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等表示动作的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3.开头一段中“似乎”“确凿”两词矛盾吗?
这两个词不矛盾,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特殊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
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年代久远,所以一开始回忆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
然后追
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示意识中根深蒂固地有这种印象。
重点段落:
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文采用双线结构。
一是关于爸爸爱花贯穿始末。
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
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
重难点句子
1.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爸爸”没来参加这次活动,为全文设里了一个悬念:爸爸为什么没来?爸爸怎么了?从而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寻找答案。
由花想人,引出回忆。
2.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这句话包含着爸爸对“我”的勇敢面对生活的鼓励,同时也是支撑着“我”在生活中坚定地走下去的信念。
这句话成为我的座右铭。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一方面,鼓励“我”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求我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帮助妈妈支撑起这个家,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4.本文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
文章开头写“我”衣襟上别着一朵爸爸种的粉红色夹竹桃参加毕业典礼,文章末尾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前后呼应。
全文以爸爸爱花为线索,“花”具有深刻的内涵,象征爸爸的身体情况,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健旺;花儿落了,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辞世了。
5.《伤仲永》
文题中的“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留给读者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文章先叙后议,开始用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接着,作者借事说理,阐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
7.《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即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
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
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句子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句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表现了小弗郎士愉快的心情,同时又有反衬故事悲剧气氛的作
用。
(结合讲过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
2.又出了什么事啦?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频,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状况。
同时为最后一节课埋下伏笔。
重点段落
1.第13自然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为什么要独立成段?
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强调。
强调这句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写出了在意识到这堂课非同寻常的意义之后,极不平静的心情。
“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意义已上升为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2.第18、19两个自然段安排了韩麦尔先生的两段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对民族语言或者说母语的热爱应当作为热爱自己国家的一种形式;应当珍惜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从每一个人做起,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3.文章为什么要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换成慷慨激昂的语言不好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此时韩麦尔先生会有怎样的心理感触?他的神情会如何?从而把韩麦尔先生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刻在读者的心中。
4.第20段:比喻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
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对敌人的憎恨、对祖国的留念之情
10.木兰诗
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
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
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
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
地刻画人物。
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
思念之
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用词精当。
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
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重点难点句子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
“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木兰从军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严肃认真的态度。
“女亦”两句是复沓句。
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女亦”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的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
这两句写出了儿女情深和英雄气概。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句话紧承第三自然段,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
驰抵战场。
也把行文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上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
此六句写了家人的不同举动,符合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点,描写出家中的欢乐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重点段落
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最后一自然段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现木兰的机智聪慧,和伙伴们的惊讶;也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
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15《孙权劝学》
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21.《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重难点句子
1.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
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
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看出,“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震撼和冲击。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这是对挪威国旗的特写。
在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让斯科特联想到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更加刺激他们作为失败者的敏感的神经,令他们的内心痛苦万分。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
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重点段落
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极其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
有价值的、美的东西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是中心句,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疑难解惑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更长久的思考和回味。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文言文复习
5.《伤仲永》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世隶.耕(属于)
称.前时之闻(相当)
仲永之通悟
..(通达智慧)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
..众人矣(完全)
贤.于材人
..(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环谒
..于邑人(四处拜访)
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
..宾客其父(渐渐)
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没有达到要求)
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
..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1稍稍宾客
..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
..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
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
..宾客其父(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
泯然众人
..矣(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
三、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
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10.木兰诗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旦.辞爷娘去(早晨)
西市买鞍鞯
..(马鞍下的垫子)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声)
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胡人的战马)
万里赴戎机
..(战争)
策勋
..十二转(记功)
赏赐百千强.(有余)
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愿做)
出郭相扶将
..(扶持)
雄兔脚扑朔
..(动弹)
双兔傍地走
...(并排跑)
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④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
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
)
二、句式积累
1.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可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2.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15.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
..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
..(但,只。
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
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应当)
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
见往事
..耳(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
今义:经过。
)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5.短文两篇
一、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饮于河、渭
...(黄河、渭水)
北饮大泽
..(大湖)
化为邓林
..(桃邻)
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中“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去北方”的意思。
“道渴而死”中“道”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的意思。
④古今异义
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
今义:走路。
)
河、渭不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省略主语:
1.“未至,道渴而死”中“未至”前省略了主语“夸父”,可补充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
省略介词:
3.“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于大泽”。
省略宾语:
4.“未至,道渴而死”中省略了“未至”的宾语“大泽”,可补充为“未至大泽,道渴而死”。
省略状语
★古诗文默写复习
(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二)《山中杂诗》(吴均)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三)王维《竹里馆》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峨眉山月歌》(李白)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五)《春夜洛城闻笛》(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