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来时路 重温红色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走来时路 重温红色情
■韩 冰
◇重走采访团在“走向大西南”纪念碑前合影
1949年,中国战争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

第二野战军前委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定的作战方针,在南京召开扩大会议,吹响进军大西南的号角,誓把红旗插遍大西南。

这一年,大西南的冬天,格外不寻常。

11月1日,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在第一野
战军和第四野战军部分部队的配
合下,正式发起了大迂回、大包
围、大歼灭的西南战役,打响
了我军大陆上最后一战。

11月30
日,西南重镇重庆解放,蒋介石
建都重庆的美梦化为泡影。

70年过去,硝烟已散,但历
史铭记。

2019年8月,“重走刘邓大
军解放重庆之路”全媒体宣传活
动在重庆启动。

重走采访团走进
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
柱、武隆、南川、綦江、江津、
涪陵、巴南、南岸、渝中等地,
历时13天,行程2900公里。

队员
们踏着先辈足迹,探寻革命遗
址,走访历史见证者,寻找重庆
最珍贵的记忆。

口口相传的历史往事
2019年8月19日,重走采访团整装待发,即将走进13个区县,走进更远、更难行的大山深处。

那里,曾经是国民党军重兵布防的关隘要塞,也是解放军西进面临的重重障碍。

秀山洪安,依山傍水,一条清水江环城而去。

岸上,一座丰碑拔然而立。

正面,镌刻着由邓小平题写的“走向大西南”五个大字。

刘邓首长雕像面江而立,目光凝重深远。

洪安,位于秀山县东南,渝、贵、湘三省市交界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的第一站。

1949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洪安,刘、邓首长率二野司令部驻扎在镇上的复兴银行。

当地人说,当晚,司令部用柴油机发电,满街灯火通明。

刘邓首长走上街头,亲切地看望父老乡亲,洪安人像过节一样高兴。

76岁的吴堂海回忆,“解放军进驻洪安时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老人说,解放洪安时,木船不够用,群众自发将家里的木板和门板,扛到岸边,为解放军扎木筏,搭建浮桥过渡。

实际上,随着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开进,征调的渡船不够使用,在工兵部队指导下,军民一心,在洪茶渡口上搭起一座可供行军的大浮桥。

由于汽车和重炮过不了桥,又征调八只民船,四
只并成一只,组成简易渡车船,
往返渡车。

经过七天七夜,才使
大军顺利渡过清水江,沿川湘公
路向西开进,踏上解放重庆的第
一步。

我们来到酉阳。

这里,埋葬
着为解放龚滩而牺牲的20余名烈
士。

1949年11月11日,酉阳解
放,解放军36师106、108团直取
龚滩古镇。

早在11月初,国民党
川鄂边绥靖主任宋希濂就派了
两个营在此设防,后又派第9师
25团从彭水抵龚滩,分兵驻守唐
岩河北岸的碉堡、栅子门、大岩
门等,妄图凭借乌江、唐岩河天
险,阻止我军前进。

当地同志介
绍,龚滩战斗打得非常艰苦,计
消灭敌第9师一个加强连大部,
我部牺牲战士20多人。

进军西南的任务极其艰巨。

我军越高峰,渡湍流,过悬崖关
隘,日夜追击。

其间,经历了大
小战斗近百次。

湾塘之战,是黔江解放的关
键一仗。

1949年11月11日下午3
点,解放军11军31师前锋部队92
团自湖北咸丰沿川鄂公路向黔江
追击逃敌。

天黑后,前锋连在黔
江湾塘追上敌人。

“当年湾塘只
有一座简易桥。

国民党兵来时,
走进老百姓屋里就抓吃抢拿,
来不及躲的10余村民被抓去当挑
夫,还有一村民在逃跑时被国民
党士兵捅了一刺刀。

当天不晓得
来了多少人,一天一夜都没有全
部渡过阿蓬江。

”曾书权那年13
岁,他回忆,第二天天亮时听到
枪声,才晓得解放军伪装成国民◇湾塘战斗遗址(郭华荣/摄)
党士兵,在夜间提前渡过了浮桥。

解放军过河后用火力封锁渡口,阻止国民党军队过桥。

混乱中,争相逃命的200多名敌人掉入江中淹死,没来得及过江的5000多名敌人被俘,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马头山战场遗址,位于彭水县朗溪乡马头村2组。

这里居高临下,道路难行,敌人据守的隘口依稀可见。

1949年11月16日,12军36师参谋长安仲琨率领106团1、2营和108团2营,从万足赶到马头山、笔架山一线执行穿插任务,遭遇国民党军队2军9师25团、26团和15军243师一部伏击,前进道路受阻,马头山战斗打响。

我34师、35师、36师后续部队奉命赶到,协同36师围歼该
敌。

激战三个昼夜,我军将马头
山、笔架山之间一个营以上守敌
全歼于舟子沱、牛皮塘河中。


仲琨在组织突围时,却不幸被敌
炮弹片击中腰部,壮烈牺牲,年
仅34岁。

马头村村民向道洋家的大门
上,至今还留着弹孔。

他说,战
斗发生时,解放军让他们把门关
好,不要出来。

等外面枪响结束
后,家人把门打开,发现门上有
弹孔。

在涪陵白涛镇,上年纪的老
人都知道“活捉钟彬”的故事。

1949年11 月22 日晨,139师416
团渡过波浪湍急的乌江,刚作好
拦截敌人的准备,这时从上游驶
来8只木船。

前面4 只木船在解放
军战士冲锋枪的威逼下靠岸,船
上满载着军鞋。

后面船上的敌人
发觉不妙,用机枪向两岸疯狂射
击。

双方交火,敌军乱成一团,
争抢登岸,有许多人掉落江中。

混在士兵中有个戴国民党大帽徽
的,后来从他身上搜出蒋介石
写给他的亲笔信。

原来,这人是
国民党川鄂边绥靖公署副主任、
十四兵团中将司令钟彬。

老人彭移丰陪我们来到码
头,望着滔滔江面说,经过短
暂的战斗,船上的国民党兵被
俘,俘获的船只就停靠在白涛马
盐坝。

当时,他和家人去赶场,
来到白涛老街,发现街上秩序很
好。

从白涛码头坐船过江时,看
到一些被俘的国民党军坐在那
里。

解放军在组织他们学习,愿
意留下当兵的继续当兵,不愿意
留下的放回去。

在“高山挡不住,严寒何所
惧,早日歼顽敌,解放大西南”
的口号鼓舞下,我军日夜兼程,
一路猛攻,撕开了敌人的一道道
防线。

资料显示,从1949年11月1
日至12月7日,刘邓大军14万余
人以横扫千军之势,一举解放了
西南广大地区。

其间,经历大小
战斗96次,歼敌142200余人,缴
获枪支98400支、各种炮624门、
汽车660台、骡马1752匹、弹药
4500箱、各种船只226条、军用
物资434吨,突破了蒋介石苦心
经营的“西南防线”。

把红旗插到大西南
西南战役,是我军在大陆上
最后一个大规模的战役,也是持
◇马头村村民向道洋家的大门上留下的弹孔(伊永军/摄)
续时间最长、距离最远的连续追击战。

一个月零六天,长途跋涉数千公里,还要与沿途之敌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这其中,又有怎样的艰辛和曲折呢?
时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李达在回忆录中写道:自从向西南进军以来,战士们几乎一步没停留过。

每支部队,都步行了几千里以上,特别是向南线大迂回的部队,完全靠两条腿一步一步地走完了漫长的道路。

有的部队,一天曾经步行200多里。

许多战士的脚底板上,都是泡加泡。

许多指挥员,由于长期劳累,眼睛红肿。

然而,每个指战员都牢牢记住毛主席的话,“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战争越是到了最后,越不能松懈。

走访期间,重走采访团查阅党史资料,从参加解放战斗的指战员回忆文章里,发现了更多历史细节。

部队由湘鄂西出动后,由于连续半个多月淫雨霏霏,仅有的几条公路多被国民党军破坏。

前进的道路上,大多是山区,山势陡,水流急,人烟稀少,粮秣缺少,加之残敌据险节节抵抗,更增加了进军的困难。

时任四野战军47军141师师长叶建民回忆,战士走在烂泥路上,脚上的布鞋不多久就掉底散帮。

许多战士就将衣服、被子撕成布条包着打了泡、磨破皮的脚继续行进,有的战士干脆打着赤脚行军。

进川后,我军经过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地区地形更为险恶,路上要爬过百丈高的梯子岩,翻越60里的南天门,不小心就会摔到谷底。

叶建民说,
在通过一座大山时,配给他的马
一下子滚到了深不见底的大山
沟。

很可惜,马驮子里他的作战
日记也全报销了。

吃住的困难也不小。

时任
47军军长曹里怀回忆,在轻装奔
袭时,往往一天只能吃上一顿
饭。

后来,食盐也没有了,连汗
水里也闻不出咸味。

由于过度劳
累,不少干部战士眼睛熬红了,
有的一边走路一边打瞌睡,摔倒
了爬起来继续走。

部队到达两河
口时,为了更快地追击敌人,有
些连排干部没带行李,到了宿营
地,就找自带行李的宣传员、通
信员“团结团结”,睡在一块,
互相取暖。

在天寒地冻、长途跋涉、物
资补给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各路
部队始终士气高昂,不给敌人喘
息的机会,与敌人展开了一场争
时间、抢速度的大竞赛。

以47军为例,在川东追击
战中,为配合二野三兵团歼灭
彭水之敌,141师直插彭水、张
家坝,后进至牛岩铺、苍阳场。

139师进至桐梓山地区集结后,
派一个团抢占渡口,搜集船只,
相机抢渡乌江。

1949年11月17
日,141师421团于白汉场歼敌一
个排。

11月18日,该团2营攻克
二峰关主峰,俘敌80余人。


时,敌主力已沿公路由彭水向武
隆、白马撤退。

11月20日,141
师423团进占土坎场,截获敌运
输木船8只。

11月21、22日,47
军主力分别由白涛镇、土坎场、
中咀渡过乌江,活捉钟彬。

在白
马、茶陵、武隆地域歼敌1500余
◇解放鱼洞战斗遗址。

图为壕沟
人,缴获骡马数百匹。

这次战斗的胜利,截断了宋希濂部第2军、15军、118军的退路,将其部署完全打乱,对整个战役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当时,陈锡联司令对曹里怀说:“这次战斗行动,你们的部队打得很好!”
我军在创造战斗奇迹的同时,也得到了沿途群众的热情援助。

多年后,时任12军政治部副主任唐平铸深情地回忆,群众把埋藏的粮食挖出来给军队做饭吃,帮助带路、送信、侦察情况、修桥铺路;在敌人溃退时,还帮军队想办法捕捉与歼灭敌人。

唐平铸总结,战士们用英勇与机智取得的胜利,是与人民的协助分不开的,许多“奇迹”都是由战士和人民共同创造的,他们结合起来能够战胜一切。

11月30日凌晨,刘邓大军
先头部队进入重庆。

时任11军32
师95团团长严大芳与团政委方音
在国民政府大楼会师,他们相互
拥抱,振臂高呼:“重庆解放
了!”
1950年,重庆解放一周年
时,方音填写一首《满江红(解
放大西南)》,以示纪念。

诗中
写道:
蒋记儿皇,困兽斗,巴山
蜀水。

凭胡马,西南一隅,东山
再起。

螳臂当车徒自毁,落花流
水春归去。

看西阳厌厌又黄昏,
弥留语。

车步骑,星云蔽,紧铁
壁,敌披靡。

笑瞿塘栈道,西
风残戟。

千里长驱寻一统,新降
百万歌传檄。

甚消魂,旭日壮边
关,春潮急。

方音特别提到:我深表遗
憾,我身为团的政治委员,未记
下战场牺牲的43名烈士,惭愧!
无名的先烈们,安息吧!
精神因传承而永恒
在酉阳,我们采访了原二野
三兵团战士原春。

当年,这位17
岁的山东小伙随部队西进,一路
征战。

重庆解放后,他留在了酉
阳。

摆谈中,老人对往事记忆犹
新,如数家珍。

原春的女儿说,
父亲平时很严肃,但说起战斗岁
月,就滔滔不绝。

“父亲说,能
活下来,我很幸福。

我身边很多
战友都倒下了,他们一直活在我
心中。


“他们一直活在我心中!”
这句话既是老战士原春的切身感
受,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人们的
共同心声。

在十几天的行程中,重走
采访团走过一个个战斗遗址,在
一座座陵园墓碑前缅怀追思。


数英灵长眠在此,如今,硝烟不
再,厮杀不再,那里静谧平和。

埋藏的,却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往
事。

龚滩战斗歼敌数百人,俘
敌84人。

战斗中牺牲的20余名战
士,被江水冲走6个,其余被埋
在龚滩桥头。

坟前,插一块木
板,有些有名字,有些没有。

20
世纪80年代,村民们将英雄的遗
骨取出,以五位烈士遗骨为一
组,合葬在4个墓中,建起了烈
士墓园。

1979年6月,为了纪念在白
马山战斗中牺牲的金振山等21位
◇87岁的老战士原春(伊永军/摄)
烈士,当地政府在白马场的山堡上修建了白马烈士陵园。

2009年10月,陵园迁建于白马镇六方坪山堡上。

每年清明节,各界群众都会到这里缅怀先烈,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涪陵革命烈士陵园于1991年7月1日落成,陵园庄严肃穆,松柏成林。

陈列馆墙上,刻有大型浮雕群,上面雕刻有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先烈的塑像。

高处,一座纪念塔巍然耸立,呈三棱锥形,由三支步枪组成,名为“涪陵革命烈士纪念塔”。

塔前,一座烈士塑像,左手指向前方,右手提卡宾枪,冲锋在前。

在烈士塑像的底部,是一座革命烈士墓,存放着革命烈士骨灰盒143个。

陵园外,竖立英名碑,碑上镌刻着697名烈士英名。

江津烈士陵园位于城郊艾坪山上,聂荣臻元帅为陵园题写了园名和纪念碑题词。

陵园安葬革命烈士1010名,其中就有为解放江津在渡江作战中牺牲的12位解放军指战员及解放军54军135师、13军37师的六位烈士。

南泉战斗,我军解放重庆发生的一次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战斗。

进入南泉烈士陵园,牌坊两边“万壑松涛传号角,千秋
英气壮山河”的对联首先映入眼
帘。

陵园中央,矗立一座四角方
尖碑,在碑底正面,镶嵌一块长
方形的黑色大理石,镌刻着徐泉
水、梁松斗等43位烈士名字。


温泉重庆主战场遗址旁,是正在
修建的解放重庆历史陈列馆。


段光荣的历史,将在这里日夜讲
述,滋养后人心田。

重庆还有很多革命历史遗
址以及烈士陵园和纪念碑。


中,伫立在渝中区的人民解放纪
念碑,见证了扭转风云的历史时
刻。

1949年11月30日,位于市区
中心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上,
升起了迎接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红
旗。

1950年10月,由西南军政委
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
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
纪念碑”。

70年前,为了将革命进行
到底,刘邓大军胜利完成了被
称为“大陆上最后一战”的西南
战役,为全中国大陆的解放划上
圆满的句号。

先辈付出的艰辛努
力,给重庆留下了永远的光荣和
骄傲。

2019年,是重庆解放70周
年。

重走刘邓大军解放重庆之
路,旨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
色基因,感受巴渝大地70年来的
巨大变化。

而这些,已经深深地
根植于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难
以割舍的重要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