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批判及其理论价值——基于《哥达纲领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5期Vol.38No.5
新乡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
2021年5月
May.2021
马克思对拉萨尔野铁的工资规律”的批判及其理论价值
—
—基于《哥达纲领批判》
张翔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摘要:拉萨尔的“铁的工资规律”观点首次出现于其写给全德工人联合会的《公开答复》中,这一观点几乎全盘接受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中的错误思想,将工人的工资与人口数量的增减绑定在一起,把贫困归咎于人口法则。
因而,拉萨尔派在《哥达纲领》中提出要通过废除“铁的工资规律”来实现社会平等,马克思借助《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者进行了全面批判,与拉萨尔关于“铁的工资规律”的错误观点划清了界限,重申了工资的本质,捍卫了剩余价值理论,同时痛斥了拉萨尔主义者的思想倒退,阐明了获取社会平等的真正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哥达纲领批判》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
1875年,马克思基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德国工人联合会拟定的合并草案《哥达纲领》,撰写了反对这一纲领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即《哥达纲领批判》“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主要对拉萨尔主义者在合并草案中的谬误和倒退进行了批判,对拉萨尔以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为依据的“铁的工资规律”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驳斥,同时阐释了关于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如何建立生产合作社的观点“
一、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论据——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如果我接受带有拉萨尔印记因而是拉萨尔所说的意义上的规律,我就不得不连同他的论据一起接受下来“这个论 据是什么呢?正如朗格在拉萨尔死后不久所表明的,这就是(朗格自己宣扬的)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咱马克思认为他如果接受拉萨尔所谓的“铁的工资规律”,也就不得不关注这一理论的依据“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发生于整体劳动者工资高于生存工资额之上,并且工资下跌时
文章编号:2095-7726(2021)05-0009-05
人口就停止增加,甚至减少。
”拉萨尔继承了马尔萨斯这一观点并提出了“铁的工资规律”,认为工资在上下波动中会形成一个恒定的低额状态“
(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
1789年,马尔萨斯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他认为人类生存有两个固定的法则:“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 会保持现状“”咱26据此,马尔萨斯总结出三条规律:第一,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第二,只要有生活资料,人口便会增加“第三,人口数量与生活资料之间最终将通过“抑制”实现均衡“基于以上基本观点,马尔萨斯得出以下三条结论“
第一,周期性的贫困无法避免,社会制度不是导致贫困和失业的关键原因“马尔萨斯依据人口自然法则认为,无论社会生产力如何发展,贫困这一专横而无处不在的自然法则可以把人口数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这时,生活资料刚好可以满足当时人的生存需要,于是,人们在情欲和充足的食物的促使下不断生育,“人口增加的能力远远大于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的能力,因而人类必然会在这种或那种情况下过早地死亡”咱2454,社会下层阶级便周而复始地囿于贫困“同时,马尔萨斯认为:“虽然人类制度似乎是
收稿日期:2021-01-19
作者简介:张翔(1998—),女,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10-新乡学院学报
造成人类许多灾祸的明显和突出的原因,但实际上它们是不重要的、表面的原因。
”68在此,马尔萨斯否认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对社会下层阶级的贫困和失业应负的主要责任”
第二,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自然法则的支配,劳动者的生活境遇在“好转”和“恶化”间不断徘徊”当劳动者人数多于市场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时,劳动者 的工资趋于下降,与此同时食物价格上涨”“所以,劳动者要挣得和以前同样多的工资,就得更卖力地工作”在这种艰苦时期,结婚会受到严重阻碍,养家糊口也难上加难,以致人口处于停滞状态”62413”此时,劳动者价格低廉且数量充裕,迫使一部分工人返乡耕种土地以获取生活资料”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人口数量恢复到均衡的比例,不过工人生活“好转”后又会周而复始回归“恶化””工人工资看似或涨或跌,实际上始终在维持生活最低水平的那条红线上下徘徊”
第三,财产私有制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有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马尔萨斯认为建立在财产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制度是一种幻想,“人无法生活在富裕当中,并非一切人都能同等地分享自然的恩赐”62469”他提出如果抛弃了财产私有制度,人们就会为一点财产而你争我夺,没有人再有时间和精力去仰望星空、思考社会的进步”因此,他认为财产私有制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必然结果,有助于提高人类的智慧,让坐拥财产的精英推动社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贫困和罪恶的发生”
(二)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继承
1863年3月,拉萨尔应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邀请发表了《给筹备莱比锡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中央委员会的公开答复》(简称《公开答复》)。
这个答复事实上是他为其政治纲领寻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而“工资铁则”则是作为全部立论的基础和依据提出的634“拉萨尔在《公开答复》中说:“在现今的关系下,在劳动的供求的支配下,决定着工资的铁的经济规律是这样的: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一国人民为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按照习惯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这是这样的一个中心点:实际的日工资总是在它周围摆动,既不能长久地高于它,也不能长久地低于它。
”拉萨尔发现的“工资铁则”或“铁的规律”,严格地说并不是工资理论,而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德国版634“这就是说,拉萨尔不过是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复制到对德国工人工资规律的理解之中,在他们眼里,工资只是一个随人口数量变化的常量,除了两者的负相关关系,再没有其他影响工资的经济规律“拉萨尔不仅没有意识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错误,而且执迷于思考如何应用这一规律“他在其政治纲领中以是否承认“铁的工资规律”和知晓如何排除这一规律,作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资格引领工人运动的标准“拉萨尔在《公开答复》中告诉工人们,假如有人宣称要改善工人阶级的状况,那么首先要问他是否承认这规律,假如他不承认,证明他对国民经济学一窍不通,假如他承认,那便要追问他如何应对这一“铁的规律”,如果他不知道,那证明他只不过是空想者。
由此可见,拉萨尔直接将“铁的工资规律”错误地放在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要位置“
(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中引申结论的错误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让人类意识到“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会带来困境”这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反动、反社会主义的。
究其根源,作为资产阶级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始终站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角度研究人口问题,因而其看似客观的立场却夹杂着无法掩盖的偏见“
首先,贫困并不是无法避免的“马尔萨斯认为:“在人口原理的作用下,缺穿少吃者将永远存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使每一个人都吃饱穿暖。
”62这意味着贫困将是穷人一生的标签,而富裕则是资产阶级剥削者永远的保护色,而这一切的产生原因都归于所谓自然法则的作用“然而,实际上社会下层阶级的贫困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密切关系,并且社会制度在工人阶级的贫困问题上承担着关键责任,将贫困问题完全归咎于人口数量的增长,目的在于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给下层阶级带来的苦难”
其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穷人的辛勤劳动换来的不是工资,而是更严重的剥削“马尔萨斯认为:“穷人自谋生路的唯一方法是运用自己的体力“体力是穷人能用以换取生活必需品的唯一商品。
”61在马尔萨斯看来,穷人假如不劳动,那么就只能靠富人的
张翔:马克思对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批判及其理论价值-11-
施舍,从而使两者之间失去平等的恩惠交换,致使雇 主的心灵被权力欲所笼罩,将会带来极其危险的后果”这一理论看似在为穷人考虑,鼓励穷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救济生存”实际上,马尔萨斯忽视了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从来都不存在所谓的平等的恩惠互换关系,因为工人始终处在“艰苦而被剥削”的状态,不能完全获得自己的劳动所得”
因此,工资并不像马尔萨斯和拉萨尔认为的那样,会随着人口数量的递增而上下波动,并几乎停滞在维持工人基本生存的最低额度之上”与此相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工人可以摆脱资本家的剥削并转变劳动形式,充分获取自己的劳动所得并在自身的努力下扯掉贫困的标签”
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铁的工资规律”的批判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德国工人联合会拟定的合并草案《哥达纲领》充斥着拉萨尔派的理论色彩,充分体现了拉萨尔主义者的妥协性”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批驳了拉萨尔主义者的倒退,指出了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错误所在,重申了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表达了对拉萨尔主义者思想倒退的愤慨”
(一)批判拉萨尔对“铁的工资规律”的错误理解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铁的工资规律”的批判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他批判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缺乏理论建树”马克思在批判的伊始就指出:“在’铁的工资规律’中,除了从歌德的’永恒的、铁的伟大的规律’中抄来的“铁的”这个词以外,没有什么东西是拉萨尔的。
””21这就从源头上否认了拉萨尔的观点,指出拉萨尔除了具有对“铁的工资规律”这一名称的命名权之外,毫无理论建树。
其次,马克思批判拉萨尔没有意识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本身存在谬误,从而认可了“铁的工资规律”的合理性。
马克思说:“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即使把雇佣劳动废除一百次,也还废除不了这个规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规律不仅支配着雇佣劳动制度,而且支配着一切社会制度””咱22这就是说,如果拉萨尔认可“铁的工资规律”,那么拉萨尔主义者所谓的“废除”就是妄想,因为马尔萨斯所谓的人口理论宣称对一切社会制度起支配作用,这相当于直接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可完善性和变革的可能性”最后,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主义者高估了废除“铁的工资规律”的作用以及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拉萨尔去世之后,拉萨尔主义者仍然坚守他的观点,并且天真地认为“铁的工资规律”这一所谓的自然规律是社会和政治不平等的根源,只要废除了它,就能够消除社会的一切不平等”拉萨尔主义者没有认识到,“铁的工资规律”背后实际上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在发挥作用”对此,马克思指出:“如果我废除了雇佣劳动,我当然也就废除了它的规律,不管这些规律是'铁的'还是海绵的””221同时,马克思认为:“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
””23在此,马克思反驳了拉萨尔主义者的错误观点,直接告诉他们社会和政治不平等的根源是由阶级差别带来的。
(二)重申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原以为拉萨尔主义者清楚“拉萨尔并不懂得什么是工资,而是跟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事物的外表当做事物的本质”。
不过,拉萨尔主义者在《哥达纲领》中对“铁的工资规律”的错误理解以及盲目认同,表明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甚至忽视了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因而站在错误的地基上构建了一座摇摇欲坠的宏大城堡。
实际上,早在合并纲领草案发表的8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阐明了工资的本质,即“就'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或’工资’这个表现形式不同于它所表现的本质关系,即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而言,我们关于一切表现形式和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基础所说的话,也是适用的”25“”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重申:“在我们党内,这样一种科学见解已经给自己开辟了道路,就是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隐蔽形式。
””22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事物的表象当作事物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满足剥削剩余价值的需求,因而标榜工资就是工人的全部劳动所得。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雇佣工人只有为资本家(因而也为同资本家一起分享剩余价值的人)白白地劳动一定的时间,才被允许为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劳动,就是说,才被允许生存。
”咱22正因为生产资料被资产阶级
-12-新乡学院学报
掌控,工人的命运便如同提线木偶般被资本家牢牢握在手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使得工人即使身心被过度消耗收入依旧十分微薄,这似乎又印证了马尔萨斯所谓的“贫困是专横而无处不在的自然法则”“因此,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再次申明了工资的本质以向拉萨尔主义者揭露资本家剥削的本性,并以此证明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错误,以及废除“铁的工资规律”对于实现社会平等的表面性“(三)斥责拉萨尔主义者的思想倒退和草率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愤怒地批判了党代表在草拟妥协纲领时的草率和对已经达成的共识的践踏“马克思指出,拉萨尔在提出“工资钢铁规律”的时候或许不懂得工资的本质是什么,他是跟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事物的外表当做事物的本质“那么,完全抛开拉萨尔对这个规律的错误表述不谈,在马克思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隐蔽形式这一正确观点已经在党内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哥达纲领》中仍然出现废除“铁的工资规律”这样倒退回拉萨尔主义教条的内容,令马克思感到痛心疾首“这一点,就如同“奴隶们终于发现了自己受奴役的秘密而举行起义时,其中有一个为陈旧观念所束缚的奴隶竟在起义的纲领上写道:奴隶制度必须废除,因为在奴隶制度下,奴隶的给养最多不能超过某个非常低的标准”⑷22-23“在马克思看来,雇佣劳动制度如同奴隶制度一般,本身就是充斥着剥削和不平等的强盗制度,无论报酬的多寡都理应被废除“在工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关键问题的情况下,还有所谓的致力于平等的革命队伍发出“我们要求废除雇佣劳动制度的原因是工资给的太少了”这样的陈旧且浮于问题表面的叫嚣声,就更加间接地证明了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在草拟妥协纲领时,不仅没有在党内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有所前进,反而在思想上倒退回拉萨尔主义的教条“
三、马克思对拉萨尔废除“铁的工资规律”批判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对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批判虽然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只占据较小的一部分,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却有着较高的理论价值“通过对拉萨尔主义者提出废除“铁的工资规律”这一政治纲领的批判,马克思再一次指出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谬误,点明了马尔萨斯关于社会下层阶级的工资和生活状况的判断的不合理,捍卫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为当时无产阶级争取社会和政治平等指明了方向,对无产阶级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再次指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错误
《哥达纲领批判》并不是马克思第一次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进行批判的文本,在写于1847的《雇佣劳动和资本》中,马克思已经认识到决定工资范畴的本质的是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而不是马尔萨斯所谓的人口法则,从而揭示了工资运动的真正规律“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在系统阐释工资理论的同时,否定了马尔萨斯提出的失业与社会政治制度无关,而是人口增长导致的劳动力绝对过剩的观点,并揭露了失业现象的本质并不是绝对人口的剩余,而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口相对过剩“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也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卑鄙下流的学说”,因为按照马尔萨斯的逻辑,“要是我们愿意彻底一些,那我们就得承认:当地球上还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就已经人口过剩了”咱64“面对《哥达纲领》中充满着拉萨尔理论色彩的草案条例,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依据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出的“铁的工资规律”时,连带着再一次否定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以此与拉萨尔主义者的错误理论划清了界限,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促使人们理性地看待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工资提升的关系“
(二)捍卫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哥达纲领批判》写于1875年,而早在1867年马克思就已经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在该书中,马克思用一个篇章详细介绍了工资理论,阐明了工资的本质并揭示了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和过程“8年后拉萨尔派和爱森纳赫派联合起来,将马克思系统阐述的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工资的本质抛掷脑后,重新搬出拉萨尔的教条并作为合并纲领的主要观点“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用激烈的言辞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倒退,目的在于让无产阶级真正明白自己如何深陷资本家的剥削陷阱,清楚自己遭受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马克思指出,资本家看似用工资购买了工人的全部劳动,实际上购买的是劳动力商品,工人得到的
张翔:马克思对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批判及其理论价值-13-
工资并不是他们的全部劳动所得,而是除去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之后获得的必要劳动的报酬“在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下,因为工人的剩余劳动全部被资本家占有,所以资本家越来越富而工人越来越穷,显然这一切并不是所谓“铁的工资规律”在起作用“马克思借助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批判拉萨尔主义的错误纲领,不仅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且捍卫了已成为党内共识的剩余价值理论,为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争取自己的权益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指明了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途径
在对“铁的工资规律”进行批判的最后,针对拉萨尔主义者在纲领中提出的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的目标,马克思明确指出:“应当改成: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咱23在马克思看来,只有用釜底抽薪的方式从根源上消灭资本主义的阶级差别和对立,才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消失,而不必像拉萨尔主义者那样带着妥协的企图,想通过废除工资制度和“铁的工资规律”改善工人的工资待遇以实现社会和政治的平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谓的平等是建立在富人和穷人的阶级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阶级对立使社会下层阶级无法摆脱身上的贫穷标签“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是阶级差别,无产阶级想要取得社会和政治平等,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达到目的。
而拉萨尔宣扬的让工人通过争取政治选举权来获得政治自由、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显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四、结语
作为一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服务的,比如他主张的废除济贫法、保持财产私有制,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拉萨尔没有清醒地认识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对工资本质和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错误解读,反而受其理论影响得出了“铁的工资规律”这样的错误观点,并认为其有存在的合理性、影响的深远性以及废除的必要性。
拉萨尔去世之后,拉萨尔主义者为了避免“美玉蒙尘”,在《哥达纲领》中重申“铁的工资规律”,提出要废除工资制度以及“铁的工资规律”以消灭一切社会和政治的不平等,从而激起了马克思对其思想倒退的愤慨并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实际上,马克思批判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并不是要插手《哥达纲领》草案中是否要废除这一规律的问题,因为拉萨尔自己、拉萨尔的追随者都义正辞严地主张废除“铁的工资规律”,假如这一规律真的存在并将会产生拉萨尔所言的严重后果,马克思也会赞同其主张。
不过,问题在于“铁的工资规律”并不存在,这不过是拉萨尔接受马尔萨斯的错误观点而得出的错误结论,因为人口数量的增加虽然会对工资产生影响,但是决定工人工资的并不是人口数量的增减。
对于一个本身就是谬误的理论,是否废除它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明白这一理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是工资表面的数额变化还是背后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因此,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从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理论根源出发,否定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合理性,再次阐明了工资的本质和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铁的工资规律”产生的根本原因,避免了工人阶级被拉萨尔主义者的纲领草案所误导”
140多年过去了,贫困现象依然存在,但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贫困人口的命运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帮助8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世界脱贫史上的奇迹。
这一事实,有力地回击了马尔萨斯所谓的贫困无法避免的观点,同时也证明了“铁的工资规律”并不存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69.
[2]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咱M].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2017.
[3]孟氧.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与拉萨尔的工资铁则[J].马
克思主义研究,1985(3):193-219.
[4]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资本
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2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618.
【责任编辑刘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