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氯化钠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C错误;
D、丁醇与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实现分离,D正确,
答案选D。
6.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原子半径:T>Q>R
B、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n= =2mol,故含有2mol碳原子,即2NA个,故B正确;
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92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n= =2mol,而1molNO2中含3mol原子,即2molNO2中含6mol原子,即6NA个,故C正确;
B.非金属性Si<S,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H2SiO3<H2SO4,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T>Q>R,故C正确;
D.T为Al,偏铝酸钠为含有铝的盐,但偏铝酸钠不与碱溶液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7.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
化学
2021届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但是却可以引起环境问题,比如温室效应,A错误;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NO2和CO2均含2个氧原子,故1mol混合气体中无论两者的比例如何,均含2mol氧原子,即2NA个,故A正确;
B、正常雨水的pH值为5.6,pH值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B错误;
C、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但CO2不会,C错误;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故选D。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 ΔH1=+571.6 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 CO(g)+H2(g) ΔH2=+131.3 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ΔH3=+206.1 kJ·mol-1
D、根据盖斯定律,③-②得目标反应CH4(g)═C(s)+2 H2(g);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水中的碘,A错误;
B、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直接分液,B错误;
A. 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 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
D. 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 kJ·mol-1
【答案】C
【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析】
A、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H2>0,反应为吸热反应;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的大小;
C.SO2用于漂白纸浆是由于具有漂白性,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与氧化性、还原性无关,故C错误;
D.Zn为活泼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易失去电子,可作原电池的负极,故D正确。
故选C。
5.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C.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硝酸对应的还原产物为NO,A错误;
B.电荷不守恒,应为:2Fe3++Fe=3Fe2+,B错误;
D.含T的盐溶液一定能与碱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R、T、Q、W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为N元素。
【详解】A.非金属性N>Si,其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3>SiH4,故A正确;
B.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明矾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具有较强 吸附能力,可用于净水,故A正确;
B.Fe3+具有氧化性,可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故B正确;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NA,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B. 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Al2(SO4)3和氨水反应生成(NH4)2SO4和Al(OH)3,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C正确;
D.Na2SiO3为可溶性盐,应拆写成Na+和SiO32-,D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 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丁醇与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实现分离,D正确,
答案选D。
6.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原子半径:T>Q>R
B、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n= =2mol,故含有2mol碳原子,即2NA个,故B正确;
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92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n= =2mol,而1molNO2中含3mol原子,即2molNO2中含6mol原子,即6NA个,故C正确;
B.非金属性Si<S,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H2SiO3<H2SO4,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T>Q>R,故C正确;
D.T为Al,偏铝酸钠为含有铝的盐,但偏铝酸钠不与碱溶液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7.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
化学
2021届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但是却可以引起环境问题,比如温室效应,A错误;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NO2和CO2均含2个氧原子,故1mol混合气体中无论两者的比例如何,均含2mol氧原子,即2NA个,故A正确;
B、正常雨水的pH值为5.6,pH值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B错误;
C、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但CO2不会,C错误;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故选D。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 ΔH1=+571.6 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 CO(g)+H2(g) ΔH2=+131.3 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ΔH3=+206.1 kJ·mol-1
D、根据盖斯定律,③-②得目标反应CH4(g)═C(s)+2 H2(g);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水中的碘,A错误;
B、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直接分液,B错误;
A. 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 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
D. 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 kJ·mol-1
【答案】C
【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析】
A、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H2>0,反应为吸热反应;
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的大小;
C.SO2用于漂白纸浆是由于具有漂白性,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与氧化性、还原性无关,故C错误;
D.Zn为活泼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易失去电子,可作原电池的负极,故D正确。
故选C。
5.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C.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硝酸对应的还原产物为NO,A错误;
B.电荷不守恒,应为:2Fe3++Fe=3Fe2+,B错误;
D.含T的盐溶液一定能与碱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R、T、Q、W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为N元素。
【详解】A.非金属性N>Si,其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3>SiH4,故A正确;
B.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明矾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具有较强 吸附能力,可用于净水,故A正确;
B.Fe3+具有氧化性,可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故B正确;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NA,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B. 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Al2(SO4)3和氨水反应生成(NH4)2SO4和Al(OH)3,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C正确;
D.Na2SiO3为可溶性盐,应拆写成Na+和SiO32-,D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 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