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起重运输车液压系统设计(前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随车起重运输车液压系统设计
专业:车辆工程
学生信息:学号1234567、姓名:、班级:
指导教师信息:教师号、姓名:、职称:
报告提交日期:2011年3月31日
一、文献综述
1.随车起重运输车概述
随车起重运输车是指装有随车起重机,能实现货物自行装卸和运输的专用汽车。
它既有普通载货汽车的运输功能,又具有起重机的起吊装卸功能;除能完成本车货物的装卸之外,还能完成车与车之间的货物装卸。
因此,使用随车起重运输车,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搬运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保障作业安全,故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
[1]
随车起重运输车的起重机类型,可分为液压式和机械式两类。
由于液压式起重机具有结构紧凑、操纵方便、质量小等优点,因此随车起重运输车几乎均装备液压起重机。
[2]
2.随车起重运输车液压系统
(1)、构成形式
随车起重运输车工作装置主要由起升、变幅、吊臂伸缩和回转等机构组成,这些机构都靠液压系统驱动,实现作业要求。
随车起重运输车得液压系统一般由发动机经取力装置或直接驱动液压泵,液压油从液压油箱进入液压泵建立压力,按作业需求由控制阀组将压力油分配给相应的机构,或在待命状态时使压力油直接流回液压油箱(卸荷),减少功率消耗。
随车起重运输车为了简化传动系统和减轻自重,常以底盘的发动机作液压系统的动力
源。
液压泵和液压油箱布置在下车上,压力油经中心回转接头进入上车。
[3]随车起重运输车的液压系统一般为开式系统,其结构简单、散热和滤油条件好,但要求液压泵有一定的自吸能力。
为满足各机构的多种作业速度需求,常采用双泵或多泵的液压泵组供油。
小型的随车起重运输车多采用单泵或双泵的定量系统,靠调节发动机转速或阀控装置节流调速,后者的功率损耗较大、传动效率低,但它结构简单、成本低、操纵方便、维护容易。
开式变量液压系统广泛应用于大中型随车起重运输车,这种系统兼有容积调速和节流调速,调速范围大,传动效率和功率利用率均优于定量系统。
常用的恒功率变量泵一定量马达型式可随负载变化自动调节执行元件动作速度,实现轻急重缓的恒功率控制,避免节流功率损失,更好地利用发动机功率。
[5]
液压泵对各机构执行元件的供油油路可为并联或串联,并联油路中各执行元件的进口油压与液压泵供油压力相等(不计管路损失),管路损失小,但复合动作时流入各执行元件的油量会受负载变化影响,需用阀控节流调节。
串联油路中各执行元件的动作速度不受负载影响,但管路损失大、效率低;复合动作时各动作执行元件进出口的油压差之和等于供油的总压力(不计沿程和局部损失),因此,串联油路不能在多机构复合动作时提供与单一机构动作时相同的驱动油压,串联在最末级的执行元件供油压力相对低于液压泵的供油压力。
[3](2)、主要组成
按构成液压系统元件的类型可分为动力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和辅助元件等。
动力元件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指液压系统中的油泵,它向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液压泵的结构形式一般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执行元件(如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运动。
控制元件(即各种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
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
压力控制阀又分为溢流阀(安全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整阀、分流集流阀等;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梭阀、换向阀等。
根据控制方式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开关式控制阀、定值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
辅助元件包括油箱、滤油器、油管及管接头、密封圈、压力表、油位油温计等。
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有各种矿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压油等几大类。
[7]
按构成起重机主要工作机构的液压回路可分成:起升卷扬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吊臂伸缩机构和收放等五部分。
此外,还有稳定器、液压助力器、转向器、散热器等液压
回路。
[3]
二、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
1、确定随车起重运输车液压系统所实现的功能、技术要求,对其进行初步分析,并确定初始设计方案;
2、根据初始设计方案,结合参数计算,合理选择、匹配组成液压系统的各个液压元件,并确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3、对液压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校核分析、计算,修改不合适的部分,确定最终方案,并完成总体的液压系统布置图;
4、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前期遇到的一些关于相关资料的问题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对随车起重运输车液压系统结构的模糊,不了解它工作的具体过程,对此我在网上和图书馆内都查了相关的资料,对随车起重运输车有了近一步的认识。
其次是对参考资料检索的能力太差,对此我通过和老师请教学会了许多信息检索和论文期刊检索的方法。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知识而且要学会使用网络、图书馆藏书等相应资料的查询及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丰富的资源。
因此我认为毕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首要问题是端正态度,要勤于思考,遇到问题不要慌张,更不要放弃,要认真的分析,先查阅相关资料,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如果以自己的能力做不出来,积极请教老师,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四、参考文献
1 卞学良。
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 徐达、蒋崇贤。
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3 张质文。
起重机设计手册。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7
4 王凤萍、孙影、郑漪。
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程机械。
2004
5 丁光明、肖献法。
随车起重运输车折臂式与直臂式的对比。
专用汽车。
2002
6 潘柳萍、徐克林、萧子渊。
液阻与液压系统.液压与气动。
2004
7 张爱武。
中大吨位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设计。
建筑机械。
2007(12)
8 陈喜咏。
36t全液压龙门起重机液压传动系统型式的研究。
铁道标准设计。
1999.11
9 须雷。
现代起重机的特征和发展趋向。
起重运输机械。
1997.10
10田复兴。
全液压履带式起重机的现状及发展。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06.4
11 戴军。
汽车起重机简介。
机电设备船舶。
2006.4
12 章宏甲、黄谊。
液压传动(第一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13 王玉卿。
工程机械实用液体传动(第一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14 俞启荣、液压传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15 许耀铭。
液压可靠性工程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1
16 赵静一、王益群。
合成橡胶压块机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同济大学学报。
2001(12):1434-1438
17 吕刚、谷立臣。
泵式混凝土湿机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计算。
建筑机械。
2003(1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