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物理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形成:电荷(diànhè)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 方向的规定:把___正__电__荷__运_方动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_电__路__中__有_电__源_、__电__路_为__通__路. 4. 单位:国际单位:为A,
常用单位有mA 、μA,换算关系有1 A=1 000 mA, 1 mA=1 000 μA.
考点(kǎo 3 diǎn) 电流
1. (2013广东(guǎng dōng))图1-15-6中电流表接0~0.6 A的量
程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0_._1_4__A.
12/10/2021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2. (2016衢州)小柯用如图1-15-7甲电路进行实验
(1)请在图1-15-7甲中导线(dǎoxiàn)AB上用箭头标出通 电后导线(dǎoxiàn)AB中的电流方向.
2.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___摩__擦__带__电_、______接_触__带、电 __感__应__带__电__.
3. 两种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是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12/10/2021
第三页,共十七页。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是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如答图1-15-2所示.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15-7乙,则通 12/10/2021
过灯泡L的电流为____0.A2.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guīlǜ):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3)
5. 测量:
(1)仪器:电流表 12/10/2021
第八页,共十七页。
(2)方法: 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 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a.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b.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fǒuzé) 指针反偏. c. 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 A和0~3 A.测量时, 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
C.10/2021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考点(kǎo diǎn)2 电路
1. (2016揭阳)如图1-15-2所示电路中,甲、乙两处分别(fēnbié) 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 当S闭合后,为使两灯均能发光,则( )
A. 甲接入电流A 表,乙接入电压表
B. 甲、乙均接入电流表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guīlǜ):同种电荷相互____排__斥,异种电
荷相互_____.吸引
(páichì)
5. 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_______________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2/10/2021
第四页,共十七页。
C. 甲、乙均接入电压表
D. 甲接入电压表,乙接入电流表
12/10/2021
第十三页,共十七页。
2. (2016河源)现代社会倡导文明出行,某班同学对十
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绿交通信号灯进行了观察,画出
了下图所示的控制人行红、绿灯的电路图,你认为(rènwéi)
可行的是( )
B
12/10/2021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第十七页,共十七页。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 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 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 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12/10/2021
第七页,共十七页。
考点(kǎo 3 diǎn) 电流
1. 组成:__电_源___、___开__关__、__导__线__、___用_电__器__.
2. 三种电路(diànlù):短_路_____、断__路____、__通__路___.
3. 连接方式:___串__联_、_____并__联.
4. 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的流向是电源正极 →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 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 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止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 有并,叫混联电路.
3 A可测量 ,若被测电流小于0.6 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 被测电流大于3 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12/10/2021
第九页,共十七页。
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 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d. 绝对不允许(yǔnxǔ)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原因是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会使电路 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表.
6.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中电流各处(ɡè chǔ) _并__联__电__路_中__各__支_路__电__流__之_和__等__相于_等_干_路__电__流___.
12/10/2021
第十页,共十七页。
考点(kǎo diǎn) 精练
考点1 电荷
12/10/2021
第六页,共十七页。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 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 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 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cóng ér)找出各用电 器的共同点.
1. (2016揭阳(jiē yánɡ))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D ) A. 原子核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12/10/2021
第十一页,共十七页。
2. (2016广州)如图1-15-1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 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kàojìn)但未接触,气球( )
AA. 不带电 B. 带正电
6. 电荷量: (1)定义:用于度量___电__荷__(d_ià_nh的è)多物理量. (2)单位:库仑(C). 少
(3)元电荷e:又称基本电荷. e=1 6×10-19 C,是一个电
子(diànz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
12/10/2021
第五页,共十七页。
考点 2 (kǎo diǎn) 电路
第十五章 电流 和电路 (diànliú)
12/10/2021
第一页,共十七页。
知识(zhī shi) 网络
12/10/2021
第二页,共十七页。
考点(kǎo diǎn) 梳理
考点 1 (kǎo diǎn)
电荷
1.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 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元电荷e:又称基本电荷. e=1 6×10-19 C,是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1. 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 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A. 甲接入电流表,乙接入电压表。0.2
12/10/2021
2. 方向的规定:把___正__电__荷__运_方动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_电__路__中__有_电__源_、__电__路_为__通__路. 4. 单位:国际单位:为A,
常用单位有mA 、μA,换算关系有1 A=1 000 mA, 1 mA=1 000 μA.
考点(kǎo 3 diǎn) 电流
1. (2013广东(guǎng dōng))图1-15-6中电流表接0~0.6 A的量
程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0_._1_4__A.
12/10/2021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2. (2016衢州)小柯用如图1-15-7甲电路进行实验
(1)请在图1-15-7甲中导线(dǎoxiàn)AB上用箭头标出通 电后导线(dǎoxiàn)AB中的电流方向.
2.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___摩__擦__带__电_、______接_触__带、电 __感__应__带__电__.
3. 两种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是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12/10/2021
第三页,共十七页。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是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如答图1-15-2所示.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15-7乙,则通 12/10/2021
过灯泡L的电流为____0.A2.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guīlǜ):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3)
5. 测量:
(1)仪器:电流表 12/10/2021
第八页,共十七页。
(2)方法: 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 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a.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b.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fǒuzé) 指针反偏. c. 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 A和0~3 A.测量时, 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
C.10/2021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考点(kǎo diǎn)2 电路
1. (2016揭阳)如图1-15-2所示电路中,甲、乙两处分别(fēnbié) 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 当S闭合后,为使两灯均能发光,则( )
A. 甲接入电流A 表,乙接入电压表
B. 甲、乙均接入电流表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guīlǜ):同种电荷相互____排__斥,异种电
荷相互_____.吸引
(páichì)
5. 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_______________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2/10/2021
第四页,共十七页。
C. 甲、乙均接入电压表
D. 甲接入电压表,乙接入电流表
12/10/2021
第十三页,共十七页。
2. (2016河源)现代社会倡导文明出行,某班同学对十
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绿交通信号灯进行了观察,画出
了下图所示的控制人行红、绿灯的电路图,你认为(rènwéi)
可行的是( )
B
12/10/2021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第十七页,共十七页。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 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 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 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12/10/2021
第七页,共十七页。
考点(kǎo 3 diǎn) 电流
1. 组成:__电_源___、___开__关__、__导__线__、___用_电__器__.
2. 三种电路(diànlù):短_路_____、断__路____、__通__路___.
3. 连接方式:___串__联_、_____并__联.
4. 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的流向是电源正极 →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 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 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止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 有并,叫混联电路.
3 A可测量 ,若被测电流小于0.6 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 被测电流大于3 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12/10/2021
第九页,共十七页。
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 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d. 绝对不允许(yǔnxǔ)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原因是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会使电路 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表.
6.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中电流各处(ɡè chǔ) _并__联__电__路_中__各__支_路__电__流__之_和__等__相于_等_干_路__电__流___.
12/10/2021
第十页,共十七页。
考点(kǎo diǎn) 精练
考点1 电荷
12/10/2021
第六页,共十七页。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 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 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 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cóng ér)找出各用电 器的共同点.
1. (2016揭阳(jiē yánɡ))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D ) A. 原子核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12/10/2021
第十一页,共十七页。
2. (2016广州)如图1-15-1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 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kàojìn)但未接触,气球( )
AA. 不带电 B. 带正电
6. 电荷量: (1)定义:用于度量___电__荷__(d_ià_nh的è)多物理量. (2)单位:库仑(C). 少
(3)元电荷e:又称基本电荷. e=1 6×10-19 C,是一个电
子(diànz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
12/10/2021
第五页,共十七页。
考点 2 (kǎo diǎn) 电路
第十五章 电流 和电路 (diànliú)
12/10/2021
第一页,共十七页。
知识(zhī shi) 网络
12/10/2021
第二页,共十七页。
考点(kǎo diǎn) 梳理
考点 1 (kǎo diǎn)
电荷
1.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 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元电荷e:又称基本电荷. e=1 6×10-19 C,是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1. 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 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A. 甲接入电流表,乙接入电压表。0.2
12/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