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对青少年中国画启蒙的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环画《方志敏》封面、内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
连环画《醉八仙》封面、内页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这是中国首次采用“连环图画”的名称,直到1950年这一叫法才改为“连环画”。
连环画多为64开本,这种样式也成了现代连环画的主要版式。
由于受众是广大市民阶层,这时候连环画的题材除传统的古典文学外,还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
由于受到有声电影和国外刊物上“气球对话框”的影响,中国连环画上也开始出现人物对话框,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
1949年以后,连环画被政府作为一种教育大众的重要方式,不仅成为当时年轻人重要的课外读物,也是很多成年人的重要娱乐内容。
这一时期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创作连环画的报酬比当时其他绘画行业更加丰厚。
大量的画家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投入连环画的创作中,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当时顶尖的画家,基本都是后来画坛上的领军人物,这大大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影视大众媒体的普及,日本和欧美国家的漫画和动画作品受到儿童的欢迎,连环画市场不断被抢占。
现在,连环画早已风光不再,往日的报刊亭、书店早已没了连环画的影子。
虽然近些年来经常有连环画在拍卖市场上拍出高价,但它已经进入了收藏物品的行列,已经失去了当年广泛传播的能力。
二、有关现代连环画的简要讨论
(一)日本漫画的传播对普及中国画的影响
外来文化的传播始终是让本土文化边缘化、小众化的一大原因。
这样说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成为网络传播的载体,最终的结果就是大众审美逐渐被现代流行图像影响。
我所要表达的是,文明一定趋同,而文化必须求异。
我这一代人大都在日本漫画的包围中长大,童年时期能看到几本传统连环画的更是少之又少,现代青少年中还出现了沉迷于日本动漫的“宅男”这样的群体。
日本漫画几乎成为青少年学生唯一的娱乐方式,他们模仿的画作也是大鼻子、大眼睛的日本动漫形象,老师在课堂上没收的也净是漫画读物。
青少年几乎无法从生活中获取有国画审美体验的作品,只是在周末上的书画兴趣班上有些接触。
这导致美院国画系的大部分学生考上美院之前根本没有受过国画教育,对国画知之甚少。
不可否认,日本漫画十分优秀。
比起连环画近乎上帝视角的叙事方式,日本漫画在表现形式上更让观众有角色代入感,更能被青少年接受。
日本动漫的辉煌期在20世90年代,动漫主题也都积极向上,大的动画大师参与其中。
也就是在那时,日本动漫成功地打开了中国市场。
近几年,随着日本进入经济平稳期以后,日本社会已经没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大发展时期的活力,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有了变化,整个日本动漫产业向着商业化发展,已经鲜有高艺术水准的作品出现了。
而我们这一代人依然对日本动漫有好感,自然都保持着看漫画的习惯。
而随着日本动漫作品的广泛传播,中国画的普及受到严重
连环画《武当山传奇》封面湖南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