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苏州私家园林与日本私家园林设计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
一、苏州私家园林
(一)苏州私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汉代的《西京杂记》就有关于私家园林的记载,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这座私家园林规模宏大,山水并置,水中有岛屿,人工假山绵延数里。

这说明在很早,中国营造私家园林时就开始有意将自然山水置于园中。

后经过历朝发展,园林在唐宋时期逐渐成熟。

唐宋时期文化繁荣,诗词书画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园林的营造也更具艺术性,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景观艺术形式和私家园林性格的表现。

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南移,江南一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私家造园一时兴盛,且多数分布在西湖一带。

苏州私家园林也在这个时候逐渐开始登上园林景观艺术的舞台。

文人爱石,石在绘画作品中随处可见,而造园者尤为喜爱太湖石。

人文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成熟。

到了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发展到了巅峰,《园冶》等造园著作就成书于明朝崇祯年间。

(二)明清时期苏州私家园林设计特点
苏州私家园林到了明清时期,其营建也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体系。

私家造园从造园技术、人文理念、空间组织、艺术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十分完善。

苏州城是当时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私家园林众多。

我们熟知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著名园林都出自于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发展到了极点,宰相废除,皇帝成为官僚之长。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相对繁荣与稳定。

官僚、富商和文人墨客对于文化、艺术情趣有着很大的需求。

加之城市增多,明清时期对于建筑的建造需求增大,封建士大夫为满足居住生活的需要,大量建造私人园林,促进了私家园林景观的发展。

设计思想方面,受道教“无为处世”“向往仙山”的影响,中国苏州私家园林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咫尺山林、“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将自然景色以具象的手法置入园中,使园林主人在享受园中的山林之时寄情于景,以景明志。

空间组织方面,中国主要的建筑空间形式为合院,苏州私家园林也不例外,主要以合院空间组合,形成不同的空间组群。

明清时期盛行儒家思想,讲究分级制度,故园林在空间组织安排上也较为严格地按照功能等级的逻辑来组织安排建筑的大小和顺序、方位。

遵循轴线关系,在空间规划上充分体现礼制规范。

私家园林多数空间较小、景致较多,所以更加注重小空间中大空间的氛围营造。

由亭、廊、舫、水等,通过借景、对景等手法,创造富有变化的平面空间和竖向空间,故园林中常有曲廊、折桥、高亭、平台等建筑。

设计原则方面,苏州私家园林注重人文情怀和艺术情趣,故讲究“亭台轩榭”的搭配,有节奏地安置假山与池水,使树木与花草相映衬,近景远景层次分明。

园中每一座构筑必有主人赋予的独特意义,结合空间在具象的山水间寄托人们抽象的志趣。

二、日本私家园林
(一)日本私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据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记》记载,日本在公元3~4世纪时即有苑园。

在《日本书记》中记载着“须弥山形及吴桥于南庭”,这里出现了须弥山这个佛教的概念。

日本首个私家园林是苏我马子的庭园。

相关记载显示,苏我马子的庭园中有池有岛。

奈良时期,是日本全面吸收中国唐朝文化的时期,此时的园林形式几乎都是唐朝的形式。

平安时代中期,出现了寝殿造的园林,仿造皇家园林形式,多为平安京贵族的庭院。

日本园林开始从中国园林形式中脱离出来,依据日本的文化和使用功能出现了日式风格的园林体系。

在室町时代,日式园林逐渐完善,出现了枯山水园林,以游园方式区分出了舟游式和回游式庭院。

安土桃山时代是日本历史上建筑、绘画、美术等飞速发展的时代。

文人式园林在中国宋代兴起的同时在日本也出现了以书院造为主的园林形式。

由建筑功能引起的造园形式变化,标志着日本独特的东方造园方式的成熟。

江户到明治时代日本经济民生繁荣,此时的日式园林也到了历史兴盛时期。

明清时期苏州私家园林与日本私家园林
设计异同
殷尤瀚霆
摘要:中日园林都是东方园林,在世界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苏州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时代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发展成为了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园林景观形式。

日本的许多文化起源于中国,其初期园林艺术也并不例外。

明清时期是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此时日本的私家园林也开始走向正轨,逐渐摆脱了中国园林的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日式园林体系。

文章针对此时期的苏州私家园林和日本私家园林,从文化背景和设计理念与形式的角度比较两种东方园林的异同。

关键词:苏州私家园林;明清时期;日本私家园林;枯山水;茶庭
69
这时期的日本私家园林更系统化,样式化和理念的普及化。

(二)明清同时期日本私家园林设计特点
历史环境方面。

日式风格园林相较于中国起源较晚,但发展较快。

在明清时期这一段时间,日本的园林也同样到达了它最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德川幕府在江户统一全国,社会安定,人文精神发展,封建文化也到达了顶点。

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是武家园林。

明治时期由于明治维新,西方文化的融入使得私家园林逐渐被百姓的别庄园林取代。

小的私家园林成为主流。

私家园林种类。

与中国苏州园林不同的是,日本园林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枯山水、池泉园、茶庭等。

游园形式也与中国私家园林的移步易景有所不同,分为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和舟游式。

这其中的区别在于日本的造园发展开始于文化引入,以引入文化作为基础根据功能和需求逐渐将引入的文化学习改良变成自身文化。

因而中日在造园上更加注重园林的不同需求,形成了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不同种类和形式的园林。

设计理念方面。

日本的文化受佛教影响居多,注重禅意、修行。

私家园林表达主人的精神世界追求,而枯山水、茶庭等更具精神功能,注重对静、清、寂的表达。

书法在日本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造园方式也借鉴书法艺术中的真、行、草的概念。

真就是楷书,规矩整齐正式;草就是草书,更加自然、随意;行是行书,介于真与草之间。

园林的空间搭配、材料组合、景致形式,都运用这一理念。

空间组织方面。

在空间组织,动线规划上。

日式庭院随着功能有着十分清晰而丝毫不需要赘述的设计。

例如曹庵茶室中的利用榻榻米来划分空间,因不同人的使用,来分为客座,点前座等。

交通流线以功能节点的组织人的游览形式逻辑来规划,从园林入口到书院,书院入口到茶室,茶室入口经过净手,再到茶室内部。

日式私家庭院多为小园,在空间利用上尽量减少多余的功能和空间设置,以至于看起来颇具现代风格。

三、苏州私家园林与日本私家园林设计异同比较
(一)设计思想的异同比较
中国苏州私家园林的设计思想受到儒家、道家思想影响,寄情于物,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认为一切应该顺应自热,效仿自然。

可以说每一座私家园林都是一座世外桃源,别有洞天。

而道家的辩证思想也充分体现在了造园之中,移步易景的理念就由此而来。

在有限的空间中,景致不断变换相互映衬组合。

日本园林起源于中国,但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更深。

因此日本的私家园林也同样是在“描摹”自然,不过与中国私家园林的区别在于:中国私家园林有一种对于身在自然的执着,它更强调用空间构建精神世界的自然,设计手法更加洗练抽象,富有禅意。

(二)设计手法和空间组织的异同比较
在设计手法上,苏州私家园林相较于日本私家园林,更加丰富和自由,采用借景、对景等,整体结构不曲不深,在具体建造上也并没有太多明确的规定,在视觉上以更加辩证的方式来看待空间的各个角度。

日本私家园林总体上来看相对更加明快、确定、变化较少。

这也导致日本私家园林的景致更加精致,可由小处见大处,例如一些园中枯山水的景致就可以表达整座园林的精神气质。

在空间和流线的组织规划上,两种园林形式都受到各自国家文化和礼制的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推崇儒家,讲究风水方位,故在空间布局上十分严谨,不同尺度、不同方位,对应不同的功能,代表不同的等级。

苏州园林更注重赏景,无论园中何处,都要做到处处有景、处处有意,故而交通流线根据空间规划和赏景功能而设计。

日本私家园林更加注重人在空间中的便利性,所以空间的划分和流线的组织依据人在园中会产生的行为、应遵守的礼节而设计。

(三)设计目的上的异同
在最开始,苏州私家园林与日本私家园林的设计初衷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规划与装饰院落。

但随着时间推演,受政治文化、使用习惯、哲学思想的影响,两者在设计目的上逐渐出现了不同之处。

明清时期苏州私家园林在设计上多体现园林主人的地位与品味。

而此时期日本私家园林多体量较小,在装饰与表达上也趋向于含蓄,所以很大部分园林的使用者都是普通人家,多注重实用性与相对科学的规划。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中日私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分析明清时期两种私家园林的异同。

通过分析可看出,两种园林形式本身同源,都是具有典型东方意味的景观建筑,都是在私家园林中对自然进行描摹与再造。

不过由于文化和信仰的不同,两者对于自然的表达和对于园林的使用都有所不同,以至于造园手法和设计侧重也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1]谢明洋.晚清扬州私家园林造园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5.
[2]周涵滔.中日传统住宅建筑空间之比较[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10).
[3]崔陇鹏,杨毓婧.日本茶道“千家流”的茶庭营造探究[J].现代园艺,2016(14).
[4]权凤.明清江南私家园林设计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城市公共艺术研究】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