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海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政史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分值:6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
共24分)
1.小明同学利用假期去参观某遗址博物馆,导游在介绍时提到的关键词有:距今约70万—20万年、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
该遗址可能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2.下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 )
地点:云南元谋县
出土文物:炭屑和烧骨化石
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大……
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B.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
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3.定居生活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促使原始人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学会了建造房屋
C.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
D.原始农业的发展
4.遗址、遗迹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考古学家在某遗址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丰富的稻作遗存,证明中国是“水稻故乡”。
该遗址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浙江河姆渡遗址
C.陕西半坡遗址
D.云南元谋人遗址
5.仔细观察右图,该图为龙山文化时代的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平面示意图。
图中有宫城、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区,以及王族墓地等显著地标。
据此判断,该古代文明( )
A.还没有产生贫富分化
B.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C.尚未进入农耕社会
D.君主专制已经建立
6.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
”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隶首和大禹
7.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
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让夏朝由传说成为信史。
这说明()
A.文字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
B.传说故事毫无研究价值
C.考古发现可以和文字记载相互印证
D.神话传说都可以被考古证实
9.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多变,战争频发。
俄乌战争还未结束,巴以冲突又愈演愈烈。
如果让你给联合国写一封信呼吁和平,信中你会引用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庄子
B.墨子
C.鬼谷子
D.韩非子
10.公元前346年的新年,秦国一个老人的四个儿子回到家中,老大说他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说他因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讲自己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官,老四说他因经商致富得到政府奖励。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这四个儿子中最可能在吹牛的是( )
A.大儿子
B.二儿子
C.三儿子
D.小儿子
11.从东汉起“天府之国”就是成都平原的代名词,而把成都平原塑造成“天府之国”的第一推动力是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
这座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永济渠
D.京杭大运河
12.关于以下两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A.左图是春秋形势图,右图是战国形势图
B.形势图的变化说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右图中的晋国被秦国所灭
13.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14.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是(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前期
C.公元前3世纪后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15.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C.陈胜吴广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
D.与此次起义有关的成语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16.以下科技与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B.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C.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也叫甲骨文
D.《诗经》保存了战国时期丰富的史料
17.在历史学习中,分清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是重要的能力。
以下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
B.原始农业的兴起为古代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C.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D.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36 分。
18. 七年级(1)班的某学习小组开展以“先秦诸子百家”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依据收集的材料,乙组得出以下结论:①儒家学说兴起于春秋,在战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②法家思想在当时更具有现实意义……
——乙组探究后的结论
(1)
材料一为甲组收集的材料,请写出图一著作收集的是哪位人物的言论,并写出其治国理念;写出图二的作者及其治国理念。
(4分)
(2)结合战国时期的史实,分别说明材料二中的两个结论。
(6分)(3)据上述两组的研究,谈一谈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对当代治国理政的借鉴意义。
(2分)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春秋战国
材料二继商朝之后的周朝,虽历时很久,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选填方框中①②③的内容填写在A、B、C对应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A 对应的“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
(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C举措的积极意义;列举秦朝“严密的帝国结构”除C以外的其他措施。
(5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分)
20.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时间事件
①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②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③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④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⑤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1)据上表,并结合所学,指出代表“②-④”时期文化特色的事物,并指出④时期生产工具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5分)
(2)据上表,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①和⑤王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意义,并分析其灭亡的共同原因。
(5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分)
新海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各1分,11-17题每题各2分,共24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 B D B B A B C B D
题号11121314151617
答案A D A C C A B
二、非选择题
18.(1)图一:孔子的弟子,以德治国(2分);图二:老子,无为而治(2分);
(2)结论①:孟子,“仁政”,民贵君轻(2分);荀子,“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2分);
结论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分)
(3)借鉴意义:要实行仁政,以民为本,以德治国;要依法治国;坚持改革等(任意两点2分)
19.(1)A:③ B:① C:②(3分);
具体表现: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铁器牛耕);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改革;思想: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任意两点2分)。
(2)积极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1分);
其他措施:皇帝制度、三公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等(任意四点4分)
(3)认识:制度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制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事物:青铜器、甲骨文(2分);
变化:出现铁制工具(1分);
影响: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变革(2分)
(2)①: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②: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分)
共同原因:统治者的暴政(1分)
(3)启示: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群众能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