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过关习题4.3河流地貌的发育2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地貌的发育》过关习题
同步训练
(2012·长沙高一期末检测)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解析:选。
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型;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越强,河谷呈现“U”型。
根据四图可以看出③地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故其发育最早。
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B.断裂下沉
.变质作用D.流水沉积
解析:选D。
河谷发育到④阶段时,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减弱,在河流凸岸堆积,河谷变宽。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④被侵蚀的河岸
A.①②B.②③
.③④D.①③
4.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②利于取水灌溉③土壤肥沃,适宜农发展④矿产资丰富
A.①②B.②③
.③④D.①③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从理论上讲,位于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明显,但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离心力的影响,常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第4题,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生产。
答案:3D 4B
5.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而平坦之地,是因为( )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B.①③
.②③D.③④
解析:选B。
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主要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土地肥沃、近河,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
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
第(2)题,图丙中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
第(3)题,
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
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答案:(1)洪(冲)积扇三角洲堆积
(2)B A (3) (4)B
课时作
一、选择题
读右图,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解析:选A。
由图可知,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区,该处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位于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2.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瀑布B.冲积扇
.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
解析:选。
c位于河流的入海口,该处河流携带的泥沙易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
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据此回答3~4题。
3.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 A.冲积平原B.山麓冲积扇
.沙洲D.三角洲
4.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
A.处B.b处
.c处D.d处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及河流侵蚀的相关知识。
第3题,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变慢,形成冲积扇。
第4题,在河湾处河流凸岸沉积,凹岸侵蚀,所以淘金应在以沉积作用为主的b处。
答案:3B 4B
(2012·淄博高一检测)读下图,完成5~7题。
5.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 )
A.冲积平原B.河谷平原
.流域D.低地
6.形成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 )
A.地质作用B.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D.流水作用
7.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是( )
A.分水岭B.山脊
.山谷D.等高线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景观图的判读。
该区域主要表示河流的河水范围,为河流流域;该区域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流域的分界线为分水岭。
答案:5 6D 7A
(2012·莱芜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B.冲积扇
.三角洲D.侵蚀平原
9.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B.乙
.丙D.丁
答案:8B 9B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
.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11.上图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 )
A.上游河段B.中游河段
.下游河段D.入海口处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10题,由图可以判断,因岩层的性质不同,较软的岩层易被侵蚀,形成较大的地势落差,流速较快,易出现瀑布景观。
第11题,该景观很显然是流水的侵蚀特别是下切侵蚀而形成,一般在上游地区出现较多。
答案:10 11A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
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
.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
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
13.近年,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 A.海平面上升 B.沿海地壳下沉
.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该区植树造林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与地理信息可知,此处为黄河三角洲,为黄
河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而成,河口附近陆地面积的增加自于泥沙的不断堆积,由于中、上游植被保护使水上流失减弱,黄河输沙量减少,加之近年黄河断流等导致三角洲增速减慢。
答案:12 13
二、综合题
14.下图所示地区位于温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山东半岛B.江南地区
.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2)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Ⅰ、Ⅱ、Ⅲ地对应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简要说明造成Ⅰ、Ⅱ、Ⅲ三地地貌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请你为Ⅰ、Ⅱ、Ⅲ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出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由所处温带及图中地形的海拔高度变化可判断其具体位置。
第(2)题,根据①、②、③的地貌特点,判断②为侵蚀地貌,①、③为沉积地貌,再根据Ⅰ、Ⅱ、Ⅲ的位置可确定相关地貌类型。
第(3)题,根据Ⅰ、Ⅱ、Ⅲ三地的地貌特点,在开发时注意因地制宜,保护环境即可。
答案:(1)A
(2)②③①Ⅰ地位于河流上游,属低山丘陵地形,以流水侵蚀
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Ⅱ、Ⅲ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缓,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分别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果(建设水林),平原地区发展耕作(种植),滩涂和海域宜发展水产养殖。
山地、丘陵地区应关注植被保护,以防止水土流失;平原地区应合理灌溉,避免造成土地盐渍化;河口地区应注意地下水的抽取,以防出现海水倒灌,地下水质恶化。
15.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
(2)沿着剖面线B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P、Q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河流③和⑤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________处,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河流横断面呈“U”型的是________处,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A处等高线重叠,应为陡崖。
第(2)题,由图知,①是背斜成谷,②是断层线附近侵蚀成河谷。
第(3)题,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水流慢。
第(4)题,一般河流上游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河流横断面呈“V”型,下游流水沉积作用和侧蚀作用显著,河流横断面呈“U”型。
答案:(1)陡崖
(2)①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②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3)P 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落差小
(4)③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
⑤流水沉积作用和侧蚀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