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习题及答案(二)期末考试题库高培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
1
为了使某种物品的产量最优,该种物品产量的增加应当持续到哪一点上?()
A.其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或其净边际效益为0
B.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大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正数
C.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负数
D.其社会总效益等于社会总成本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3题,30.0分)
1
公共部门必须履行资源配置这项经济职能的原因包括()。
A.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B.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C.外部效应的存在
D.完全竞争状况的存在
E.不完全竞争状况的存在
正确答案:
2
市场失灵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有()。
A.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B.收入分配不公
C.经济波动的存在
D.完全竞争状况的存在
E.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正确答案:ABC
3
对政府经济活动范围的归纳,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私人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B.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鼓励市场去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C.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放任收入差距的出现、稳定经济
D.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E.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放任经济出现大的起伏正确答案:
三.填空题(共2题,20.0分)
1
公共财政需要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存在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2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条件是:配置在每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____等于____。
正确答案:
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
四.判断题
1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调节分配职能、替代市场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正确答案:×
2
效率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唯一标准。
10.0分正确答案:×
五.简答题(共1题,10.0分)
1
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应如何界定?
正确答案:
答:市场机制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是无效的,公共部门或者说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就需要担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任务。
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尺,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也就是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范围。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包括:
第一,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即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那些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社会边际成本,因而不能通过市场有效供给的物品或服务。
第二,调节收入分配。
即由政府部门运用各种手段对有欠公平的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第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即由政府部门担当起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干预、调节经济的运行。
六.论述题(共1题,10.0分)
1
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正确答案:
答: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首先,公共财政之所以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企业或个人享用;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个人、企业对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的数量或质量;受益的非排他性。
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任何个人或企业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正因为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上述三
个特性,市场的生产或提供才成为失效的方式,出现了“免费搭车者”这类“公共悲剧”,不能指望追求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个人会保证公共物品或服务或劳务的供给。
公共财政的职能之一,就是在个人之间以及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其二,外部效应的存在。
外部效应的关键方面是相互影响而又没有相应的补偿。
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简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如果某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企业因此而受益,可称为正的外部效应,或称作外部效益。
反之,如果某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企业因此而受损,可称为负的外部效应,或称作外部成本。
无论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如果不能予以纠正或抵消,其结果都将是资源配置的失效。
即具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不可能实现具有效率的均衡。
这时,就不能在市场机制的框架内解决问题了,而必须由政府部门以包括公共财政手段在内的非市场方式来解决了。
其三,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主要是由垄断以及规模报酬递增行业的存在造成的,在不完全竞争的状态下,生产者按照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法则决定的产量水平,低于帕累托资源配置效率所要求的水平。
按此决定的价格水平,高于社会边际成本的水平。
由此势必造成一种净效益的损失,或说是资源配置的失效。
为了使产量增加到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水平,并使价格降至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公共财政必须进行干预。
其次,公共财政之所以履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初次分配状况极不公平。
这样,客观上就要求社会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
公共财政可以说天然地具有作为再分配工具的有利条件: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这使得它可以大规模地介入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通过税制设计上的巧妙安排,如征收累进的所得税,把资金从那些应该减少收入的人手中征集上来,然后,再通过各种类型的转移性支出项目,如医疗保险、食品券补贴等,把资金移转给那些应该增加收入的人。
最后,公共财政之所以履行稳定经济的职能,是由于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稳定经济,就是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是完美无缺的,必须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在政府所拥有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中,公共财政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在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制方面具有无法被替代的作用。
还可以通过公共财政上的制度性安排,如累进所得税制,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