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4《变脸(节选)》教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组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神秘变脸艺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过程:
a.教师出示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b.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变脸》。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变脸》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学习该课文,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神秘”、“尴尬”、“江湖”等,并能熟练运用。
2.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3.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4.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向他们介绍变脸艺术,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
5.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回答:
a.课文中的变脸艺术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b.你认为变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c.如何将变脸艺术传承和发扬光大?
6.挑战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以变脸艺术为主题的短剧,要求剧情紧凑、富有创意。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同学们互相评价、学习。
c.教师简要介绍变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生词、熟读课文,理解变脸艺术的内涵。
2.教学过程:
a.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词、难句。
b.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变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c.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分析讲解。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仿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4《变脸》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文下册教课设计《》教寄知目:认识川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整体感知,掌握情,理解人物之的矛盾矛盾.教课认识曲唱和白的言特点,深刻理解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目培育学生的曲能力 .感情目:认识我国社会底人民极其的求生程,感觉他身上所耀的人性光,破除重男女的世俗念,与代同步.教课1. 掌握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的矛盾矛盾 .2. 悉心领会中的刻画 . 心理刻画,理解它所表达的人物的思要点想感情 .教课正确水上漂重男女的世俗念 .点教课自主.合作. 研究方法教学程一. 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芦花中,夫唱晚 . 一个身技 . 孤身江湖的老人,与他新来的“儿”拉开家常,其融融. 老人不由自己的于有了人而悠然自得.可是,他的梦想却落了空⋯⋯什么呢?今日,我一起走有名作家魏明的《》,去一探终归 .本我的学目是:(上文)二. 教案引,自主研究,指向目.(一)初读课文 .1.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生字词.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第一都要累积一些新词. 读完课文,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学生交流生字词,而后识记. )3.说一说 .《变脸》的情节起伏跌宕,动人心魄. 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剧情吗?三. 齐集主题,合作研究,初达目标.(二)研读课文 .(学生速读课文,思虑以下问题,而后全班交流. )4.我们知道,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 . 相同,在《变脸》这一课,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矛盾 . 那么,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矛盾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以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5.狗娃凄惨的命运的确让人怜悯,剧中的“帮腔人”也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讨情 . 那么,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三)赏读课文 .6.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变脸》曲折生动的情节动人心魄,我们也为狗娃的命运捏一把汗,那么,剧本的情节美在什么地方呢?⑴复述故事: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论.⑵句式说话:创建合作研究的氛围,要修业生用“《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会情节的非凡魅力.《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7.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剧中的狗娃和水上漂两个人物形象,必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自由组合,自选片断,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虑下边两个问题,感觉剧本的形象美.⑴解析水上漂和狗娃的性格特点,并找出相关语段加以旁证.⑵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8.品尝剧本的语言美剧中人物的唱词,真切动人,朗朗上口,声情并茂,抒发感情,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稔熟. 让我们一起去品尝剧本的语言美.(四)延读课文9.剧中描述水上漂这一人物形象,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他重男轻女的思想 . 思虑:如何对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四. 总结梳理 . 整合提升 . 内化目标《变脸》是我国新期间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 . 课文节选的是此中的第二场.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矛盾尖锐,动人心魄,动人心魄 . 并且我们从情节美 .形象美 . 语言美几个方面赏析了这一剧本,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赏识其他戏曲剧本,去领会我们的文化,你会发现,中华文化目不暇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变脸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戏曲表演;民间风俗;文化传承。
(5) 现代社会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推广主要体现在____、____和____等方面。
答案:政府政策;教育培训;文化交流。
2. 选择题
(1) 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通过学习川剧变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学生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提升对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变脸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学生将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审美品位和审美创造能力。
答案:现代社会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推广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教育培训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强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传承;教育培训方面,开设戏曲艺术培训班,培养新一代戏曲演员;文化交流方面,组织川剧变脸表演团队参加国内外艺术节、演出交流等活动,提高川剧变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论述题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பைடு நூலகம்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川剧变脸的历史起源和表演技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变脸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4、变脸设计理念:“解读”式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通过对有价值问题的探究,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解释“变脸”艺术。
二、把握剧本,解说“变脸”过程。
1.《变脸》剧情简介:全剧共六场,流浪女孩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
本文节选自第二场。
2.初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3.本文内容在剧中发生了一波三折的变化与发展,请说明其变化过程。
①得狗娃,水上漂乐;②弃狗娃,水上漂怒;③救狗娃,水上漂惜;三、美点寻踪,解剖“变脸”人物。
1.指出文章主要人物:“水上漂”与“狗娃”。
2.精读该文,请谈谈对“水上漂”与“狗娃”两个角色的理解。
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
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
两者之间得、弃、救的关系反映了什么?①文章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剧本的舞台说明交代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仔细品味“水上漂”“狗娃”的角色,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并选相关片断加以佐证。
成果展示: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苦命——“生在穷乡里,遇上大水灾。
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
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
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Lesson 14 "face changing" teaching plan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2、篇章2:变脸模板标准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4、篇章4: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章5: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变脸(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变脸(节选)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变脸(节选)》的内容,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2.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变脸(节选)》的内容,掌握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2.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变脸(节选)》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艺术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变脸(节选)》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变脸(节选)》,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艺术表达。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对课文《变脸(节选)》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变脸(节选)》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2. 教师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变脸(节选)》,使学生了解了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对川剧变脸的了解和欣赏。
2. 学生通过互动,互相学习和交流,加深对川剧变脸艺术的理解。
七、艺术欣赏(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川剧变脸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变脸的艺术魅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变脸 节选》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变脸节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川剧这一地方剧种的特点;2、认识川剧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手段,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教学重难点:川剧表现人物的方法与手段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式一:视频导入:播放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歌舞节目《变脸》。
最后来一个演出照片的定格,待教师导言讲述完毕后再结束放映。
导言:同学们看到的这个节目,就是由省艺校南区的20个姑娘表演的,他们精彩的变脸让观众大饱眼福。
不知同学们知不知道,川剧变脸绝技,是一代又一代川剧艺人在舞台表演中不断地摸索、创造出来的,是300多年来历代川剧艺人呕心沥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有关川剧的变脸艺术的。
很凑巧的是课文名也叫《变脸》,它是由我国当著名的剧作家魏明伦创作的川剧代表剧目。
方式二:电影导入播放电影《变脸》片断。
导言:1996年,电影《变脸》荣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金郁金香奖、导演奖,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儿童电影节影片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第16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这是著名导演吴天明旅美多年后的第一部作品,手法和技巧更趋成熟,构思独特,表演真实,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变脸》(节选)就是作者根据电影改写的川剧剧本。
方式三:播放川剧《变脸》片断:导言:四川省川剧院演出的《变脸》是新时期轰动剧坛的作品,剧本洗炼流畅,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大开大合。
编剧魏明伦,导演谢平安,主演任庭芳、杨韬,该剧曾荣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这出优秀剧目的剧本(节选)。
方式四:介绍作者引入:导言:魏明伦(1941年-)四川内江人。
童年失学,九岁唱戏。
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
四十余年未换单位。
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创作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戏曲文学戏本。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变脸教案 新人教版
14.变脸(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2、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1——作者简介。
魏明伦(1941年-)四川内江人。
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中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代表作品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变脸》等。
【链接材料】2——关于《变脸》。
《变脸》是作者1997年创作的。
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
剧情着重描写了一个叫狗娃的女孩的人生遭遇,同时也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不幸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以及官场的腐败、军阀横行、匪盗为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旧社会的人民的生存状态。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打鼾()阴霾()yí()然自得睡眼惺sōng()2、解释“阴霾”,并造句。
解释:造句:3、川剧剧本《变脸》的作者是,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场。
二、探究展示: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之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3、把文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4、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5、如何看待水上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6、分析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三、练习反馈:村路怎能不弯呢①村路怎能不弯呢?②好的地方,都让人家、河流、田地占住了,留给路的,实在太少了。
③路从不计较这些,很知足,知足常乐。
天天,捡着这些人脚迹、牛脚迹、狗脚迹吃着,小日子过得滋润着。
尤其是在冬天,有人穿着布鞋,刚刚从家里烤火出来,留下一行人脚迹,还是暖乎乎的。
夏天的牛脚迹又肥又大,闻一闻,还带着青草的味儿,还带着蘑菇的味儿。
狗脚迹一长串,小小的,就像我家屋檐下,挂着的一长串板栗,不着急吃,待其风干,又是另外一种风味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14《变脸》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14《变脸》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4《变脸》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的情节结构。
2.分析狗娃和水上漂的形象。
3.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变脸幻灯片,学生欣赏,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魏明伦(1941年- )四川内江人。
9岁唱戏,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中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代表作品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变脸》等。
巴山鬼才、川剧鬼才、戏妖3.介绍剧情。
川剧剧本《变脸》是作者于1997年,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而成的。
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
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我国上世纪20年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当时的川江沿岸一带。
剧本写的是:流浪女孩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四川平原,有一位身怀变脸绝技,孑然一身以小船为家、青猴为伴的老艺人水上漂,人称变脸王。
其时川剧名伶梁素兰(活观音)在目睹了变脸王的绝活后,恳请他投身梨园,却被婉然拒绝。
但两人的交谈使变脸王萌芽了收留后代以传绝活的念头。
在人口市场上,他相中了一个小男孩狗娃儿并用五个袁大头将其买下。
数日之后,变脸王得知狗娃儿原来是个女孩,十分难过,坚决让她离开。
狗娃儿苦苦央求才得以留下,做些杂活。
狗娃儿对变脸王的重男轻女不服气,在一次偷试变脸王的脸谱时引发火灾,栖身的船烧了。
狗娃儿自知闯祸,愧疚离开了变脸王,在流浪乞讨中,再次落入人贩手中。
在人贩子破旧的阁楼,狗娃儿遇见了同被拐来的三岁男孩天赐,并趁人贩子喝醉之际,带着天赐逃离虎口。
狗娃儿把天赐送到变脸王的船上,自己又悄悄离开。
谁知天赐是富家之子,他父母求助于警察局四处悬赏寻找。
变脸王对此一无所知,一天携天赐在街上游玩之际被抓。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4.变脸教案新人教版(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
、用简洁的话归纳课文大意。
个艺术形象,请你根据两人的唱词、动作、神
词是一种用韵文写成的歌词,要与一定的唱腔、
.品味剧本说白的语言特色,
.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
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
如《白蛇传》
“扯脸”。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 14《变脸》学案 新人教版
8、帮腔人有着叙事人的身分,它可以是作者、观众或者剧中人的代言者。它对剧情起着催化、点化的作用。
9、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是 本文剧情的转折点。
1997年10月将本人担任编剧的电影文学剧本《变脸》改为川剧,由川剧院在第四届艺术节献演,被誉为成熟之作。
1998年5月底川剧《变脸》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
1998年6月魏氏三部剧作《变脸》《公主杜兰朵》《潘金莲》半月之内同在香港上演,成为香 港演剧史上罕见之事。
1998年7月川剧《变脸》获文化部“文华”编剧奖。
4、《变脸》创作、演出年表:
1995年3月应电影导演吴天明特邀写作电影文学剧本《变脸》,由香港邵氏电影公司与青年电影制片厂合拍。
1996年12月电影《变脸》频传捷报。荣获金鸡奖、华表奖、珠海国际电 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以及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土耳其、印度、日本、新加坡、儿子到哪里去了?
水上漂:唉,儿子出天花死了,独苗苗早就断了。婆娘哩,嫌我穷,跟野汉子跑了。哼,幸好,我没把变脸绝活儿传给她,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
狗娃:(一震,停止挠痒)……水上漂:哎,咋个不抠了?
狗娃:(掩饰)我,我抠 累了。
水上漂:莫累坏了,来,过来歇息。(将孩子揽到怀里)
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狗娃: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水上漂:记清楚……传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哟……
10.从水上漂前两段对白中可以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1.“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这个“望”具体指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4《变脸(节选)》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二、资料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积累词语: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 sī)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1: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示例2: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四、精读课文,美点寻踪1.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2.学生自主品评,进行美点寻踪。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生2:水上漂、狗娃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生3: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
生4: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成功。
……教师总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
“横看成岭侧成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涉及到情节、形象、语言、手法等渚多方面,美不胜收。
让我们慢慢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师生共同赏析剧本的情节美1.教师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
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
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还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
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
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剧情达到高潮。
水上漂忍痛抛弃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在经历了这一番惊险之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
2.教师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变脸》情节美。
美在……”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略情节的非凡魅力。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然后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生1:情节美在起伏跌宕,曲折有致。
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爷孙反乐为愁,一痛苦一悲伤,气氛直转而下,水上漂抛弃狗娃,狗娃落水唤爷又获救,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
生2:情节美在巧设“误会”,以“误会”构成悬念.并随着“误会”的解密、真相的显露而爆发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狗娃是女孩,却错被水上漂以“孙儿”买进;水上漂重男轻女,狗娃无法选择命运;狗娃上岸遇蛇,水上漂为救“孙儿”遭蛇咬,为治蛇伤,童子尿大泄机密;爷爷希望落空,痛苦之余作出抛弃狗娃的决定,狗娃悲痛苦苦相求。
生3:情节美在铺垫、暗示的巧妙设置。
狗娃是女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爷孙和美,铺垫一也;水上漂自叙身世,重男轻女根深蒂固,铺垫二也;变脸家传绝技,传男不传女,铺垫三也。
狗娃停止为爷爷挠痒。
暗示一也;说话结巴,“传儿不传……女……”暗示二也;上岸撒尿。
暗示三也。
生4:情节美在矛盾冲突的多重设置。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下半场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
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他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水上漂内心的冲突表现了谋求家族利益,解除生存困境的愿望;狗娃的处境表现了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无奈的抗争。
多重的矛盾冲突使剧情有了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六、布置作业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第二课时一、师生共同鉴赏剧本的形象美1.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组合。
自选片断,表情朗读。
其余学生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2.请演员谈表演的体会、收获。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请几位“水上漂”“狗娃”谈谈对角色的理解,并选相关片断加以佐证。
成果展示: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苦命——“生在穷乡里,遇上大水灾。
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
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
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
爷爷是个糍粑心肠。
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直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
爷爷老了。
越老越怕。
一怕断了我家香烟。
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
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格老子一场空欢喜!你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
串通人贩子,骗了我老江湖。
”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
”“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灾祸。
”“狗娃休把老汉怪。
重男轻女自古来!”有情有义——“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
”“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教师总结: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
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
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2)教师提问: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生1: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应该是性格冲突。
重男轻女是水上漂重要的性格因素,而狗娃又偏偏是女孩。
生2: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
但是往深处想,水上漂因何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
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学生相互辩驳。
教师点评,以第二种意见为佳,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二、品味剧本的语言美1.教师介绍戏曲语言的特点。
我国的传统戏剧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称为“戏曲”。
在戏曲剧本中,曲词是戏曲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语言包括说白、唱词和舞台提示。
三者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说白和唱词,构成剧中的人物语言,而曲词又有其独特的形式和作用。
在形式上,曲词是一种用韵文写成的歌词,要与一定的唱腔、曲潜相配合,具有和谐的音韵美;并常用反复、排比、叠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曲词的主要作用是抒发人物的感情,渲染环境氛围,因而具有抒情性。
川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唱词体现了戏曲唱词的特点,说白富有地方特色。
2.学生自由选精美的唱词。
体会它们在形式上的特点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
生1:狗娃的唱词“月亮走,我也走……我愿留在小船舟”,清新质朴,通俗易懂,情味十足,写出狗娃惴惴不安的心理。
生2:我喜欢狗娃的唱词“千不该,万不该……给狗娃帮腔说情补补台”,这一段以紧密的韵脚构成急促的音韵节奏,并运用排比、叠问、比喻、对比、呼告等修辞方法,直抒胸意,强烈地抒发了狗娃哀伤痛苦、依恋不舍而又无可奈何的悲惨心情,感情真切,动人心魄。
生3:我喜欢水上漂的唱词“芦花丛,白头翁……返老还童”,这一段唱词以景起兴,中间巧用对比、叠词,结尾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子水上漂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自得之情。
……教师总结:剧中人物的唱词,真切动人,朗朗上口,声情并茂,抒发情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稔熟。
3.品味剧本说白的语言特色,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生自选例品味。
教师总结:剧中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
人物的对白,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自然、流畅、贴切、生动,实乃清水芙蓉,天然雕饰。
4.教师对剧本语言总体评价: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并恰当吸收了四川方言的一些语言成分,使本剧的语言无论唱词还是说白都体现出通俗浅显、明白如话、情味十足的特点,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欣赏剧本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体味手法美,学习剧本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1.文章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剧本的舞台说明交代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2.剧本注重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学生自选例品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四、深层探究,质疑解疑1.学生自由质疑。
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如有难以解答的问题,可向教师提问。
2.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提问: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学生讨论,明确: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的原因。
水上漂收狗娃为孙子,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养,需要传宗接代,而这一切,在传统社会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他期望狗娃继承祖传绝活,并声明“传儿不传女”,这是为了确保自己家庭的利益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为了避免竞争以谋求生存,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究其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