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式古建筑殿堂模型(八架椽前後乳栿用四柱,檐柱用六鋪作單抄雙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式古建筑殿堂模型(八架椽前後乳栿用四柱,檐柱用六鋪作
單抄雙昂)
宋式古建筑殿堂模型
(八架椽前後乳栿用四柱,檐柱用六鋪作單抄雙昂)尚未完工,待续。

(此作品完成后只发后续帖,就不再发新帖了,如有不便请见谅!)
但凡喜爱中国古建筑的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关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

我为了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大木作结构特点,掌握斗栱、梁、柱等相互关系与演变的基本脉络,即着手制作基本上符合《营造法式》中宋式殿堂木构模型。

我的制作思路: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其次尽可能还原具备宋代特征的大木作结构;第三可拆装组合。

主要参考书目: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潘德华《斗拱》;王贵祥等《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比例与尺度研究》等等。

主要参考实例资料(注明:以上都是查阅相关实例资料作为参考,非实地考查。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河南少林寺初祖庵、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山西平遥镇国寺大殿等等。

手机拍摄图像质量一般,或许完成后再安装时补拍图片及视频,还请各位网友见谅
先期回答网友几个问题:
一、我没有什么专业“标签”,是个地地道道的DIY爱好者,喜爱中国古建筑,我的木工水平根本上不了台面,只是喜欢琢磨然后动手实践。

前面两段文字不是我在晒“专业”,请不要误解。

我仅想说明,我的古建筑模型制作的几年之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只要用心,总能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

如果没有接触过古建学理知识,就不能玩古建模型了吗?我回答:
当然可以玩,但至少要会些木工的基本技能吧!我之前发过一两个作品帖子后,许多网友表示非常喜欢古建筑模型制作,想学又不知从何入手。

我说:“脑热、盲从、趋利,三不学”。

因为“脑热”总会凉下来,“盲从”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趋利”的成本太高周期太长。

所以,想玩古建模型至少二者备其一:一是先学后做。

了解一些古建学理知识且爱动手做,这是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二是先做再学。

掌握一些木工技术与技能,愿动手做且耐得住烦,做的过程中学起来针对性更强、学习较果更好。

这是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二、我只有基本草图(如图1、2、3)没有具体的加工图纸。

首先,古代大木作是通过各项法式与模数演算而生。

因此我也是探寻古人大木作之路,只画草图先期确定各项模数,然后一边算一边做(具体算法各种书籍中都有,不过仍然要自己选合适的,最常用的就是自制模数尺),一步步地走过来。

看来,模仿古人的这条路还真是行得通。

其次,用现代加工流程与设计思维逻辑来复制古建筑,我个人认为按图加工会落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圈子,玩的乐趣将大打折扣。

就如同用在电脑或数控雕刻机加工一件“艺术品”一样。

玩古建模型的制作过程,有时是非常枯燥“苦逼”的,需要毅力坚持,要耐得寂寞才能守得云开日出时。

我很喜欢清华大学刘畅教授在一本研究古建书中写的一句话:“抛开一切不谈,孤独的摸索者一旦自忖读懂了古人的用心,便已经拥有了无价的欢喜。


三、相关数据与材料工具清单:作品:长150cm,宽100cm,高75cm。

工具:8寸带锯、小型台钻、小型台式砂带机、东成修边机自己改制的台式小铣床和其它手持常用电动、手动工具等等。

材料:山毛榉。

摘录两段文字与朋友分享。

这好比是在欣赏一国的文学之前,先学会那一国的文学及其文法结构一样需要。

所以中国现存仅有的几部术书,如宋李诫《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乃至坊间通行的《鲁班经》等等,都必须有人能明晰的用现代图解译释内中工程的要素及名称,给许多研究者以方便。

研究实物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析及比较冷静的探讨其工程
艺术的价值,与历代作风手法的演变。

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

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最大意义。

——梁思成
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布置适于均衡的比例。

这是由量……构成的。

量就是由建筑物的细部本身采用模量,并由(这些)特别的细部做成合适的整幢建筑物。

布置则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物。

比例是指优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当建筑细部的高度与宽度配称,而且宽度同长度配称时,也就是整体具有其均衡对应时,就能够完成这一点。

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

——(古罗马)维特鲁威
TA共获得:刨花86分评分共:8条
castro刨花+8神人。

自由的自由的心刨花+30精神可赞,毅力惊人,五体投地!服了老木弓刨花+8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模型,赞。

DIY666刨花+8好设计,好木艺
jimgrant刨花+8楼主的制作过程很详细,受益匪浅
老实泼皮刨花+8顶礼膜拜
九莲煲灯刨花+8
紫霞洞主刨花+8好设计,好木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