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之五胡十六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匈奴汉王朝在当时情况下对晋王室进行屠杀有其 必然性。这是与中原王朝对匈奴等少数民族实行 阶级的、民族的压迫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各族内 迁后,由于晋王室的阶级的、民族的双重压迫使 他们产生了对晋王室的反抗和报复的心理。在当 时的条件下,他们不可能也决不会将统治者和被 统治者区分开来。由此便转化为对整个汉民族的 仇视和报复。从而使民族矛盾日趋激化。
表面上看,“同於编户”的是一般的部众,“单于”及“名王”只不过是归顺听命而 已,实质是随着这一进程,少数民族豪酋也丧失了他们往昔的权势和荣耀:“自汉亡 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此中状 况,势必引起民族矛盾的激化。“八王之乱”给这些少数民族摆脱西晋王室的统治创 造了绝佳机会,南匈奴单于刘渊利用这一形势,树起了反晋的旗帜。
LOGO
人物之慕容冲
历史评价 苻坚:“此虏何从出也?其强若斯!” 慕容盛:“夫十人之长,亦须才过九人, 然后得安。今中山王才逮人,功未有 成,而骄汰已甚,殆难济乎!” 房玄龄等《晋书》:“冲年十二,亦 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
五胡 十六国
LOGO
战争
人物
文化
LOGO
胡汉双方的情节:
• 我们曾提到,八王之乱的中心人物之一、成都王司马颖 (汉)被幽州刺史王浚(汉)所败,向匈奴的刘渊求救 时,匈奴方面刘宣对此提出反对,认为“晋为无道,奴 隶御我”,力谏刘渊不要理睬。另一方面,当时的汉族 对刘渊则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怀有强烈的敌 忾之情
此次战争的前线将领也是谢家嫡系子弟,谢家 的声望达到顶峰,引起了司马氏皇室的戒备。
人物之 谢安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谢安起兵北伐。 东路的谢玄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一路收复 了兖州青州等,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则出兵攻 克了鲁阳和洛阳,并收复了梁州和益州。至 此,淝水之战前秦晋以淮河-汉水-长江一 线为界的局面改成了以黄河为界,整个黄河 以南地区重新归入了晋朝的版图,
——《世说 新语》
“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 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 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人物之 谢安
LOGO
淝水之战
战前准备
训练出一支在当时的整个中国最具有战斗力的 精兵——北府兵 第一阶段:淮南之战 谢玄四战四胜,全歼秦军 第二阶段:淝水之战 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7万战胜了苻坚和苻 融所统率的前秦15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 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战后影响 稳定人心。
风声鹤唳
折屐齿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 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
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 徐答云:“小兒辈遂已破贼。”既罢, 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 进拜太保。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战果分析
LOGO
内部不稳:连年征战,人民厌战,军队士气低沉,士兵成分复 杂;国内势力蠢蠢欲动。
人物之慕容冲
LOGO
姓名:慕容冲(359年-386年) 小字:凤皇 职业:十六国时期西燕皇帝 民族:鲜卑族 相关人物:母皇后可足浑氏,父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兄长西燕烈 文帝慕容泓 容貌:俊美
LOGO
人物之慕容冲
人物生平
继承兄位 占据阿房 进逼长安 称帝改元 挖坑防守 进据长安 交战后秦 为将所杀
东汉时胡人偶有内附,魏晋时期则将胡人大量内迁。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 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
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 国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 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 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 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 时期。
五胡 十六国
LOGO
战争
人物
文化
人物之 谢安
LOGO
人物简介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 •陈郡阳夏人 •东晋政治家,军事家
•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 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 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 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 兼卫将军等职 •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悲惨的经历使得 他对西晋统治阶 级有着刻骨的仇 恨。这样在其崛 起初期,与西晋 王室的斗争中必 然体现出残暴的
一面。
对手不弱:北府兵战斗力强,士气高涨,虽不过十万人左右, 但大都是失土怀恨的北方流民子孙,这些人斗志昂扬,战不 惜死。
时机不对:秦军发动战争时机不成熟,东晋当政者是谢 安,桓温之弟桓冲顾全大局,忠于王室,二者一在朝廷, 一在荆州,关系融洽。
指挥不利:秦军中了晋军的圈套,造成士兵混乱,直接导致败 局
淝水之战之 历史影响
LOGO
羯族石勒的登场:
LOGO
建立后赵政权的石勒 出生时是居住在山西 省武乡这个地方的匈 奴羌渠部的一支—— 羯族族长的儿子。二 十岁时惨遭不幸,当 时山西发生饥荒,他 被别人掳走,卖到山 东做奴隶。
据匈奴之刘渊传记载,刘渊在建 立汉政权前夕,他的族人刘宣对 他说:“晋人无道,将我们当奴 隶一样控制。”这是刘渊、刘宣 到匈奴人将汉人对待他们的态度 比作对待奴隶一样。而石勒却确 实地落入奴隶的境地之中。他在 被卖到山东的时候,还有许多头 戴枷锁的胡人一同前行,从这里 我们可以局部地了解到,当时胡 人在中国内地的生活有多惨。
LOGO
五胡十六国
背景 介绍
LOGO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 别建立汉国(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 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 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 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 [1-2] ),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 国”。
人物之 谢安
LOGO
历史评价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 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 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 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 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 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 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 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据《晋书·文帝纪》记载:“九服以外,绝域之氓,旷世所
LO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
口。”数字之大,令人惊异。就北方而言,内徙的少数民族
成为中原王朝补充兵源,增加劳动人手的重要来源。
但是他们的境况却十分悲惨,深受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三国志• 梁习传》记载:“习到官,诱喻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 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外勇 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 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 同於编户。”
LOGO
前秦政权从此一蹶不振,北方遍地狼烟, 重新四分五裂。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 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
东晋王朝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 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
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保 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 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谢安“素退为业”,主动交出手上权力,于 太元十年(385年)四月自请出镇广陵,都督 北伐军事。不久刘牢之于邺城被慕容垂击败, 谢安不得不调整部署,将进攻转为调整以巩 固黄河防线。
➢同年谢安病重,自广陵还京医治,不久,于 8月22日,病逝建康,享年66岁,谥号曰文靖。
LOGO
淝水之战到北伐时期的南北形势 图,图中黑线为淝水之战之前双 方实际控制区域分界线,红线为 北伐胜利到谢安去世时期的双方 实际控制区域分界线
五胡 十六国
LOGO
战争
人物
文化
LOGO
淝水 之战
前秦
112万
先锋25万、步兵60万、骑兵27万
东晋
8万
训练7年的“北府兵” 以(苻)坚之强,而欲取晋,夫又何难之有
-----王安石
淝水 之战
LOGO
投鞭断流
出处:“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晋军洛涧大捷
刘牢之率“北府兵”重挫秦军
草木皆兵 “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
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 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 惧色。
---- 《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淝水 之战
LOGO
决战:秦军大败,狼狈不堪
“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至。” --《晋书·谢玄传》
人物之 谢安
LOGO
人物生平
•东山再起 • 淝水之战
战前准备 第一阶段:淮南之战 第二阶段:淝水之战 战后影响 •北伐、去世
人物之 谢安
东山再起
LOGO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 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 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 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 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 答。”,……,“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 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