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二年级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观天》二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理,联系生活实际。
三、教学准备
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学生作业本
3.教学卡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呢?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为什么青蛙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是怎么告诉青蛙的?
(四)课堂作业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中的青蛙和小鸟分别代表了什么?
(二)深入讨论
1.学生讨论: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道理?
(三)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才能避免坐井观天?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课后作业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故事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1.在讲解青蛙和小鸟对话时,设计如下对话:
师:同学们,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生:因为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那小鸟是怎么告诉青蛙的呢?
生: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师:那我们想想,青蛙在井里看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它怎么知道天有多大呢?
生:它应该跳出井口去看一看。
师:对了,只有跳出井口,青蛙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们也要像小鸟一样,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理,联系生活实际。
2.在实践活动环节,设计如下对话: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讨论了如何避免坐井观天,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要多看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生2:我认为要主动去外面看看,不能总待在家里。
生3:我觉得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
师:很好,大家的想法都很棒。
我们要像小鸟一样,不断地学习,开阔眼界,才能避免坐井观天。
教学过程补充:
第一课时
(三)学习课文
1.在讲解第一段时,教师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青蛙坐在井里,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吗?生:不能,因为它被井口挡住了。
师:那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
生: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在讲解第二段时,教师提问:
师:小鸟飞过来,青蛙问它什么问题?
生:青蛙问小鸟天有多大。
师:小鸟是怎么回答的?
生: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第二课时
(二)深入讨论
1.教师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呢?
生:我们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师:那你们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生1:多看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生2:主动去外面看看,不能总待在家里。
2.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引导:
师:同学们,我们来扮演一下青蛙和小鸟,体会一下它们的心情。
谁愿意扮演青蛙,谁愿意扮演小鸟?
生1:我愿意扮演青蛙。
生2:我愿意扮演小鸟。
注意事项:
1.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概念。
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结合学科特点,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能力,鼓励他们大声朗读,提高语感。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7.课后作业要适量,避免过多过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8.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