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格拉底问答法在教学应用中的几点思考胡秀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苏格拉底问答法在教学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胡秀秀
【内容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后,都有一定时间的生产实习或实地参观。
面对这些由初中毕业升入职校、从未进过工厂的学生来说,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不仅能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还对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培养。
苏格拉底教育自始至终是以师问生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先驱。
在机电教学中,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苏格拉底法助产术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应用
一、苏格拉底法简介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
—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他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的公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
苏格拉底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
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识和自由辩论的新风尚时期。
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
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
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
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的个别特殊东西,揭示出实物的本质普遍东西。
从而得出实物的“定义”。
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产婆术”的不足与对策
由于苏格拉底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古希腊社会特性和思想背景、教育目的的原因,他所提出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存在一定不足,在实际应用时值得我们注意。
1.“产婆术”的机械呆板与因材施教
在实际教学运用的过程中,“产婆术”教学方法逐渐显示出了它的机械呆板性。
苏格拉底不问对象、时间、地点,总是运用那一套问答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管这种方法对某人、某时、某地是否合适,只强调讨论的过程,不管其效果如何。
不同的人在年龄、水平、个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教学过程中既有共同的问题也有个别差异,因此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境,就决定了一个老师想说什么和能说什么。
伽达默尔告诉我们,一个生动活泼的讨论,我们不能按严格的几何学方式进行,而应取决于特定的语境和气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才能、个性和领悟能力,采取相异的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2.被动回答与主动发问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是苏格拉底提问、暗示,学生被动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
很少有学生主动向苏格拉底提出问题,由他来回答。
苏格拉底的这种“满堂问”,实际上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被苏格拉底事先设计好的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最后难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提问是苏格拉底“产婆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样,课堂提问也是实际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师生课堂交流思想的重要形式。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倡老师在课堂上多向学生提问,反对“满堂灌”;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向老师提问的能力,为学生主动提问创设情境和条件,对主动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
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维不完全受老师思维模式的制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学生主动提问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促进和挑战,它对老师的知识、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苏格拉底法的在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没有强调教师对讨论结果的态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回答点评这一环节很重要,教师的点评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服众。
作为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要让问题研讨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会。
1.问题深度要够、角度要新、坡度要缓。
教学中,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能深刻透彻的理解问题。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进行分析领会。
提问点应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条理清晰,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前后内容的连贯,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2.提问时应做到“不盲目、不偏袒、不惩罚”。
要从整体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皆能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
提问时老师不应随意指定学生回答,而应依据复习旧知、探求新知的目的,分层次提问。
特别对“所答非所问”的回答进行分析,予以引导,共同进步。
老师不能把提问作为惩罚手段来刺激学生,以免压抑他们的求知欲望。
3.就地取材,多角度、多范围地设置问题。
问题的设置范围很广,也很随意(指内容的选择上),只要教师的头脑中存在用问题教学的观念,就会随时随地的涌现出很多问题。
四、总结
苏格拉底问答法在具体教学中应当被广泛地应用起来。
以机电教学为例,这种方法实际生动,富于吸引力和启发性,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探索新知,是一项提高专业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秦国琴.苏格拉底“产婆术”与孔子启发教学比较[J].宜春学院
学报,2005(1).
[2]杨守宝.启发与助产——
—孔子与苏格拉底问答法的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