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制备糊状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蚕沙的综合利用(1)
蚕沙的综合利用成都蜀锦厂 黄修忠 蚕沙作为蚕儿的粪便,常被人们作废弃物而丢掉,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
在蚕沙中提取果胶和叶绿素,这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化妆品,为人类造福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果胶的提取(一)生产流程蚕沙:原料的收集处理→膨润软化→水解→脱色→浓缩沉析→干燥→粉碎→包装。
(二)生产工艺11原料的收集处理。
把蚕沙先过筛除去泥沙杂质,加水漂洗除去可溶性物质。
21膨润软化。
经处理的蚕沙加入蚕沙量的30%~40%的清水,浸润4~6小时(其间要不断翻动蚕沙,以免温度过高破坏果胶),直到用手捏蚕沙即散为度。
31水解。
把膨润后的蚕沙加入0125%草酸将蚕沙中的果胶水解出来。
①按蚕沙比草酸溶液以1∶9配好,调节PH值215左右,搅拌水解1小时后过滤。
②滤渣再按蚕沙与草酸溶液以1∶6配好,调节PH值215,水解1小时,将水解后的溶液压榨过滤,滤液静止2小时。
41脱色。
滤液通过一个高115米,直径1米,内装活性碳柱高1米的吸色筒,进行脱色。
51浓缩沉析。
将脱色液在真空下进行浓缩至总含固量6%~8%时即可。
浓缩后的果胶液迅速冷却并及时沉析。
在冷却后的浓缩溶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用酒精计测定酒精含量为55%~60%)则果胶可从溶液中呈絮状析出,待其完全沉析后,离心脱去酒精。
61干燥粉碎。
将离心脱去酒精后的果胶在65%~75%真空干燥8~10小时,然后粉碎过60目筛,包装即成。
二、叶绿素的提取(一)生产流程蚕沙:风干除杂质——软化——溶剂萃取——过滤——回收溶剂——浓缩液——弃下脚水——糊状叶绿素。
(二)生产工艺11蚕沙收集风干除杂质。
将收集到的蚕沙用风箱风力除去泥沙杂质,然后在阳光下晒到含水量10%以下,即置于干燥贮藏备用,防止霉变影响叶绿素的含量和质量。
21软化。
将贮藏备有的蚕沙加入30%~40%的清水,将蚕沙膨润软化至手捏即散为宜,膨润后的蚕沙堆放4小时,使蚕沙充分膨胀,松软有利于溶剂的渗透。
蚕沙中叶绿素提取工艺研究
关键词 : 蚕沙 ; 叶绿素 ; 提取 工艺 ; 硫酸铜 ; 叶绿素铜
中图分类号 : ¥ 8 8 6 .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3 ) 0 5— 0 2 5 6— 0 2
蚕沙为家蚕( B o m b y x m o r i L . ) 幼虫蚕食桑 叶后排 泄出来
用盐酸调 节 p H 值 至 2—3 , 再 加入 1 m L 2 . 5 % C u S O , 于
8 0℃ 水浴 回流提取相应 时间, 滤过 , 得提取液。
表 1 蚕沙中叶绿素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的因素和水平
蚕沙收集于江苏南通 , 自然晾干 , 除去石灰、 沙子等杂质 。
1 . 2 仪 器和 试 剂
1 . 3 . 1 不 同提取方法 比较
精密称取 5 . 0 g 蚕沙 3份 , 依次
2 结 果 与 分析
加入 9 5 % 乙醇 5 0 mL 、 1 m L 2 . 5 %C u S O 4 , 加H C 1 调节 p H值
至 2— 3 。分别以 8 0℃水浴 回流提取 2 h 、 常温浸提 2 4 h 、 超 声提取 5 0 m i n 、 进行提取 。 1 . 3 . 2 不同溶剂 比较 精密称取 5 . 0 g蚕沙 5份 , 分别加入
的方法。本试验采用在提取 溶剂 中加入 C u S O 的方 法 , 将提 取和置铜同时进行 , 增 加叶绿素稳定性 。本研 究运用单 因素
和正交试验结合 的方法 比较 了不 同提取条件对 叶绿素提取率 的影响 , 以期为改 良传统叶绿素提取工艺提供依据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料
注: D4 1 3 m、 D6 5 0 分别表示 l g蚕沙提取 的叶绿素铜的吸光度 。
蚕沙资源综合利用综述
∗ 通信作者
水稻浸种可用原液加水 20 倍 稀 释 液 浸 12 ~
2020 年第 3 期 蚕桑茶叶通讯
~ 3hꎬ特别是小麦、花生效果比较明显ꎮ
在水稻抽穗花期ꎬ用原液加水 15 倍的稀释液ꎬ
灌浆期用 10 倍稀释液ꎮ 一般可在露水干后进行ꎬ以
喷湿禾叶为度ꎬ每 667m 约需稀释液 40 ~ 60kgꎮ 要
有机肥料ꎮ 其制作有机肥料方法如下:
3 蚕沙液的利用
3. 1 蚕沙液对种、苗的作用
水稻、小麦及花生应用蚕沙液浸种有促进发芽、
取消毒后的蚕沙 100 份ꎬ加入 0. 2 份微生物菌ꎬ
齐苗的作用ꎮ 用蚕沙液喷施桑叶ꎬ既能增产又可提
右ꎬ堆积发酵ꎮ 在发酵过程中实行翻堆通气ꎬ待温度
可利用糖的含量ꎮ 一般情况下增加 2% ~ 4% ꎬ能提
蚕沙也可作为鱼的饲料ꎬ蚕沙可以提高水的有
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ꎮ
机质含量ꎬ使水中浮游生物增多ꎮ 且蚕沙有消毒和防病的作用ꎬ可减少鱼苗的死亡率ꎮ
蚕沙含有丰富的 N、 P、 K 元素和有机质ꎬ N 为
1. 45% ꎬP2 O5 为 0. 25% ꎬK2 O 为 0. 11% ꎬ是非常好的
降至环境温度时ꎬ发酵基本完成ꎬ大约需时 15dꎮ
19. 7% ꎬ K 增加 2% ~ 3% ꎮ 桑园施用蚕沙液必须经
混合搅拌均匀ꎬ调节含水率为 55% ꎬC / N 比为 28 左
升至 60℃ 后翻堆ꎬ每隔 24h 翻动一次ꎮ 当堆体温度
2 作为各种动物饲料
蚕沙中粗蛋白含量为 14. 18% ꎬ粗脂肪含量为
关键词:蚕沙ꎻ资源ꎻ综合利用
蚕沙又名原蚕屎或原蚕沙ꎬ为蚕儿食取桑叶后
干燥ꎮ 其方法是将新鲜蚕沙收集后ꎬ清理杂质ꎬ立即
利用蚕沙制备叶绿素铜钠盐及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的开题报告
利用蚕沙制备叶绿素铜钠盐及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的开题
报告
本次研究旨在利用蚕沙制备出叶绿素铜钠盐,并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叶绿素铜钠盐
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染料,在生命科学、药学、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而蚕沙则
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生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核酸和氨基酸等。
因此,我们尝试利用蚕沙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制备出叶绿素铜钠盐,并提取
其中的有效成分。
首先,我们将蚕沙进行预处理,将其清洗干净并烘干。
然后将其粉碎成细粉末,与一
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并在合适温度下进行反应。
反应
结束后,将产生的叶绿素铜钠盐固体收集,洗净并干燥。
接下来,对得到的叶绿素铜钠盐进行提取。
我们先将其与乙醇混合,并在适当的温度
和时间下进行浸泡和搅拌。
然后,通过滤液、浓缩和干燥等工艺,将所需的有效成分
提取出来。
最后,我们将采用色谱分析、分子结构分析、生物活性实验等方法对提取出的有效成
分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评估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预期研究成果为,可以利用蚕沙制备出高纯度的叶绿素铜钠盐,并成功提取其有效成分,探索出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并进一步挖掘其在医药、环保、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蚕沙叶绿素的提取及分析测定
主要试验仪器:恒温水浴锅 ( 上海 ) 、植物粉
碎机 ( 北 ) 电 子 天 平 ( . m ,上 海 ) 2 N 河 、 01g 、7 2
可 见分光 光度 计 ( 海 ) 上 、MP 20 外 可见 分 S一 00紫 光光度计 ( 日本 岛津) 及其他 常规玻璃仪器 。
!
! !
!! :
兰
12 1 色素的提 取 . .
将 除 去 杂 质 的 蚕 沙 投 入 植 物 粉 碎 机 中 粉 碎 ( 4 过 0目标 准 筛 ) ,粉碎 好 的物料 置于干 燥 阴暗处
保存 备 用 。 试 验 时 ,称 取 约 5 g左 右 的 蚕 沙 样 品
1 材 料 与方 法
高 2 4 35 ; 全 波 扫描 结 果 ,在 10~ 0 n 之 间得 到 3个 吸 收峰 ,分 别 是 6 87 0 . 8 .7 % 9 90 m 6 . 、4 5 7和 2 5 I m,2 5 I m 2.n 2. n
处为最大吸收峰 。 关键 词 :蚕 沙;叶绿 素 ;提取 ;测定 中图分类号 :Q 95 1 4 . 1 文献标识码 :A
维普资讯
第 4期
严桂 芹等 :蚕 沙叶绿素的提取及分析测定
6 l
的含 量 。计算 式
C。=1 9 A65—6. 8 3. 5 6 8 A“9 Cb=2 9 A69—7. 2 6 4. 6 4 3 A65
时 的 提 取 率 提 高 了 3.2 和 110 % ,差 异 极 45 % 2 .5 显著 ( 00 ) P< . 1 。据 此 可 知 ,水 浴 温 度对 样 品 中 叶绿素 的提取 率有 极 显 著 的 影 响 ,并 且 有 水 浴 温 度越高 ,叶绿素 提 取 效 率 越 高 的趋 势 。但 在 实 践 中 ,如 果水 浴温 度过 高 ,不 仅 会 影 响到 提 取 叶 绿 素 的保 存率 ,而 且 也 会 因 为 温 度 的提 高 而增 加 成
蚕沙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养蚕中蚕排出的粪便和食剩的残桑及蚕座中的垫料统称为蚕沙,它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蚕业资源。
蚕沙来源广泛,春蚕、夏蚕和秋蚕中,平均每张蚕种可出风干蚕沙77.4k g[1]。
如何综合利用蚕沙资源,变废为宝,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蚕区经济发展,成为人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蚕沙传统上只作普通肥料和饲料用,产生的价值效益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蚕沙综合利用呈现出较好的前景,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蚕沙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展望。
1蚕沙的化学成分蚕沙是一种含有丰富粗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多组分物质。
蚕沙干品中含粗蛋白15.4%,粗脂肪 3.88%,无氮浸出物36.2%,粗纤维19.6%,钙0.58%,磷0.82%,还含铜、铁、锌等微量元素,并含少量生物碱,类肾上腺皮质激素,V A,V B, V C,V D,V E,烟酸等,还含有一种未知促生长因子[2]。
从某种意义上讲,蚕沙营养价值较苜蓿(干粉)、米糠、麦麸为高[3]。
在蚕沙中有机物的含量幼蚕粪多于壮蚕粪,灰分含量幼蚕粪少于壮蚕粪,氮素含量幼蚕粪多于壮蚕粪,碳素含量幼蚕粪少于壮蚕粪[4]。
2蚕沙的开发利用2.1蚕沙用于畜禽精饲料蚕沙是一种含营养较丰富的畜禽饲料,将蚕沙粉碎作为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可直接用于饲养牛、马、羊、猪、兔、鸡等,也可作为鱼类的精饲料[5,6]。
将蚕沙按2%配入鸡饲料喂鸡,可比对照组产蛋率提高5%~8%。
蚕沙中含叶绿素,用其喂鸡可使鸡的皮肤和肌肉色泽加深,使蛋黄变成深红色,提高鸡产品的商品率。
用蚕沙作鱼饲料,一般每10k g蚕沙可生产1k g鱼,并可作为清凉解毒药,可防止部分鱼病发生。
蚕沙喂猪实验结果显示,蚕沙的营养价值与麸皮相当,添加5%左右的蚕沙代替麸皮喂猪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蚕沙在生长猪日粮中的应用以5%左右比例适宜,不宜超过10%[7,8]。
蚕沙喂猪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9]。
2.2蚕沙作肥料蚕沙中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及矿物质,是营养成分完全的有机肥,容易腐熟,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既可作基肥,又可制成蚕粪液作根外追肥。
蚕沙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中 国 蚕 业 ZHONGGUO CANYE
蚕沙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孙 波 李 勇 吴洪丽 吴 恢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湖北武汉 430064 )
摘 要 介绍 了蚕沙成分的研究状况和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及其衍生物、果胶、叶黄 素、黄 酮类化合物 和 B - 胡萝
卜素等多种成 分的研究状况; 近年来, 蚕沙成分的提取工艺有了许多改进, 对 蚕沙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叶绿素生产的一般流程为蚕沙水软化 v 溶剂浸 取 v浓缩提取液。国内外制备叶绿素铜钠盐主要有 几种典型工艺: 一种是浸提、皂化、铜代, 另一种是浸 提、铜代、皂化。针对叶绿素铜比叶绿素有较强的稳 定性, 凌敏等 [ 18] 对工艺进行了改进, 将浸提和铜化 工艺合并, 在叶绿素被提取的同时, 立即使其进行 铜化反应, 增强其中间产物的稳定性, 提高了产品的 纯度以及 产品的 收率, 产 品色价 达到 E1% ( 405 nm) = 645, 产品得率达 1117% 。颜杰等 [ 19] 采用直接皂化 法, 以蚕沙为原料提取叶绿素铜钠盐。其工艺条件 为预处理蚕沙 50 g, 用 500 mL 8% 的 NaOH 溶液, 于 70 e 水浴中浸提 2 h, 然后将皂化液酸化为 pH = 2, 在 60 e 水浴中铜代 60 m in, 采用丙酮、蒸馏水、石油 醚和 50% 的乙醇溶液连续除杂后的叶绿素铜酸精 品的纯度能达到 90% 以上。得到叶绿素铜钠盐的 主要技术指标符 合国家标准 GB 3262- 19820。直 接皂化法提制蚕沙中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与传统的 有机溶剂提取法相比, 工艺简单, 生产成本低, 有机 溶剂的用量少, 污染小, 生产更安全。 2. 2 叶绿素衍生物
1 蚕沙成分的研究
微波辅助萃取蚕沙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关键词 :蚕沙 ;叶绿素 ;萃取 工艺;正 交试验设计 ;微波辅助萃取
中图分类号 :¥ 8. 86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 3 9 2 1 )8 0 1 - 5 0 5 9 6 ( 0 20 — 0 2 0
wh n t eop i l on io swer t e h t ma dt n e me . c i
K y w o d :sk om a c s hoo h l e t ci rc s ;oto o a ary e p r na d sg ; e rs i l r fe e ;c lrp yl xr t n po e s r g n l r x e i tl e in w ; a o h a me
S u yo co v - s itdo g ncs le t xrcinpo e sfr ho o t d nmirwa e a sse ra i ov n t t rc s lr — e a o oc p yl xrcin f m i wom a c sD N i gunS APn, A u(colf h le a t r sl r fe e /E GX nya, H egG OK n ho o t o O k a S
s u y Th n u c fmai r c s p a t r ,icu ig mir wa e p e s r s, crwa e tme a d t d . e if en eso n p o es ar me e s n ldn c o v r s u e mi o v i n l mir wa e o t u o c o v u p tp wer n c or ph l e taci fcen y fO slwor f e e r omp r d a d s o hl o yl x r t on e i c r m i i k m a c s we e c ae n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报告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及测定⽣物资源系⾷卫101 韦琪(20102023)指导⽼师:张倩、刘新梅⼀、实验⽬的1.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并计算提取率;2.研究⽤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艺条件;3.分析叶绿素铜钠产品的纯度,计算产率;4.通过试验提⾼综合能⼒及练习巩固各种相关操作。
⼆、实验原理蚕沙是桑蚕的排泄物,由蚕沙制取天然⾊素——叶绿素酮钠盐,是国外普遍采⽤的最佳途径。
叶绿素是⼀种酯,因此不溶于⽔,⽽溶于⼄醇、丙酮、⼄醚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是植物吸收太阳能进⾏光合作⽤的主要⾊素,叶绿素是⼀种含有卟吩环的天然⾊素,在叶绿素的结构中,含有⼀个由四个吡咯环和四个次甲基交替相联形成的卟吩环.卟吩环闭合的共轭体系提供了包围镁离⼦(或其它相似离⼦)的刚性平⾯.⾼等植物中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式如下:蚕沙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其纯含量达0.8—1.0%,居所有天然⾊素之⾸,故可⽤蚕沙来提取叶绿素,由于叶绿素易溶于⼄醚、苯、丙酮、⼄醇的脂性溶剂,故可⽤⼄醇、丙酮混合液来提取。
所得的叶绿素由于遇热、光、酸、碱等易分解,且⼜不溶于⽔。
110度左右会分解,故把叶绿素制备成叶绿素铜钠,其性质更稳定溶解性也会有所提⾼。
叶绿素分⼦中的镁原⼦和四个吡咯上的氮原⼦相结合,环上是双羧酸的酯,⼀个被四所酯化,另⼀个被叶醇基所酯化,故可以发⽣皂化反应⽣成钠盐:C55H72MgN4O5 + 2 NaOH →C34H30O5N4MgNa2 + CH3OH + C20H39OH在酸性介质中,叶绿素钠盐分⼦中的镁极易被氢原⼦取代⽣成褐⾊的叶绿素酸:C34H30O5N4MgNa2+ 4 H+→C34H34O5N4 + Mg2+ + 2 Na+叶绿素酸可与铜盐加热条件下⽣成叶绿素铜酸析出,将叶绿素铜酸溶于丙酮,再与碱反应就⽣成叶绿素铜钠盐:C34H34O5N4 + Cu2+→C34H34O5N4Cu + 2 H+C34H34O5N4Cu + 2 NaOH →C34H34O5N4CuNa2 + 2 H2O由叶绿素转化成叶绿素铜钠的过程也可⽤化学反应⽅程表⽰:(1)皂化:COOCH3COONaC32H30ON4Mg + 2NaOH → C32H30ON4Mg + CH3OH + C20H39OH COOC20H39 COONa(2)酸化:COONa COOHC32H30ON4Mg + 2H2SO4 → C32H30ON4H2 + MgSO4 + NaSO4COONa COOH(3)铜代:COOH COOHC32H30ON4H2 + CuSO4 → C32H30ON4Cu + H2SO4COOH COOH(4)成盐:COOH COONaC32H30ON4Cu + 2NaO H → C32H30ON4Cu + 2H2OCOOH COONa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个),分液漏⽃(2个),250mL锥形瓶(1个),烧杯(100ml、250 mL、500mL )各1个,容量瓶(100mL、250mL)各1个,蒸馏装置,减压过滤装置,玻璃棒,电⼦天平,圆底烧瓶(250mL)2个,酸度计,分光光度仪(⼀台)。
蚕砂提取叶绿素方法
蚕砂提取叶绿素方法
叶绿素可用作化妆品、食品、脂肪、肥皂、油腊等的无毒着色剂。
蚕砂俗称蚕屎,其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今介绍从蚕砂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
每100公斤清洁蚕砂加30公斤清水拌匀,放置8小时后加人150公斤工业乙醇(酒精),搅拌2小时左右让其静置,澄清后吸出上层清液,于75℃的温度下将清液浓缩,然后让其冷却分层,取出沉底的叶绿素,然后加人少许防腐剂,拌匀即得成品。
按本法提取,叶绿素得率为10%左右,浓缩时所回收的乙醇可循环利用。
经提取叶绿素后的蚕砂,仍可作牛羊饲料,也可作肥料。
1。
蚕沙叶绿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蚕沙叶绿素的提取工艺研究作者:唐滇等来源:《广东蚕业》 2015年第2期唐滇方平陈芳艳(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高校亚热带蚕桑种质资源保护与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642)摘要以丙酮为溶剂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蚕沙叶绿素的工艺,并将该方法与传统提取法、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丙酮2.5 (ml)浸提,萃取3次,每次45 min,该条件下叶绿素的提取率为7.63 mg叶绿素/g蚕沙,提取率比另外两种方法都高。
关键词蚕沙;叶绿素提取;理化性质中国分类号:S88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 (2015) 02-27-03项目资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GCZX-A1303)作者简介:唐滇,(1992-),男,本科生通讯作者:陈芳艳(1971-),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chenfangyan@蚕沙俗名蚕粪,是桑蚕摄食桑叶后的排泄物。
蚕沙不仅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等多组分物质,而且还是提取叶绿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植物醇、叶蛋白、果胶等来源丰富且廉价的原料。
桑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经蚕儿摄食后排除的蚕沙中含量高达到0.8%- 1.0%(干物),是目前已知含叶绿素最高的一种原料。
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食品及化工方面都有广泛运用,如目前药物方面有“肝宝”、“肝血宝”、“胃甘绿”、“胃康U”,在食品及日用化工方面有“洁银牙膏”、“黄芩牙膏”、“叶绿素牙膏”等。
目前为止,叶绿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微波辅助浸提、超声波辅助提取、大孔树脂辅助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
生产上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法应用最广,技术也最成熟。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近年来在分离提取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技术,已广泛用于食品、药物、工业原材料、农业环境等样品中有机组分或无机组分的分离和提取,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蚕砂叶绿素提取及合成脱镁叶绿酸工艺研究
蚕砂叶绿素提取及合成脱镁叶绿酸工艺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提取工艺对提取蚕砂中叶绿素及制取叶绿素衍生物脱镁叶绿酸的影响,以提高蚕砂叶绿素及叶绿素衍生物的制备量。
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按L9(33)正交设计考察影响叶绿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按C16(44)正交设计考察影响制备脱镁叶绿酸a出率的主要因素。
结果蚕砂软化时间2 h (含水量26%)、丙酮-乙醇(1∶2,V/V)做溶剂为提取叶绿素的最佳条件,提取率提高到1.37%。
以蚕砂叶绿素粗品合成叶绿素衍生物脱镁叶绿酸,浓盐酸脱镁搅拌反应72 h,制备率达67%。
结论新工艺提高了蚕砂叶绿素及其衍生物脱镁叶绿酸的提取制备率。
标签:蚕砂;叶绿素;脱镁叶绿酸;提取工艺;正交设计蚕砂(Bombyx mori L.)是蚕蛾科昆虫家蚕(桑蚕)幼虫的干燥粪便,是蚕业的主要副产物之一。
蚕砂含有多种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1-2]。
蚕砂中叶绿素含量约为0.8%~1.0%。
叶绿素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着色、饮料、化妆品、医疗保健等行业,其在光、热、酸及碱等作用下生成的降解产物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杀菌、抗诱变、保肝、抗溃疡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3-5]。
目前蚕砂叶绿素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索式法、碱液法及新近发展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超声或微波辅助提取法。
提取的一般工艺流程为蚕砂除杂-软化-萃取-过滤-浓缩-提取-合成叶绿素衍生物[6]。
本研究对提取蚕砂中叶绿素和制备脱镁叶绿酸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优化提取工艺,增加提取率。
1 仪器与试药721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光学仪器厂)、旋转蒸发器、电磁搅拌器(上海仪表厂)、水浴锅、布氏漏斗、真空干燥器。
无水乙醇、丙酮、氯仿、乙醚、浓盐酸、碳酸钠、无水硫酸钠等试剂(北京试剂公司,试剂纯)。
2 方法2.1 干蚕砂软化拣去干蚕砂(产自江苏)中杂质,准确称取100 g,置160目不锈钢筛网上用蒸馏水冲洗,边冲水边用手轻搓揉,将洗好的蚕砂装入500 mL烧杯中轻轻压实,倒扣在筛网上空去多余水分,分别软化0.5、1.5、2.0 h,测定其含水量。
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
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一、前言:蚕沙(又称蚕粪)是我国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叶绿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在医药、食品及日用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
可广泛用于果酒、汽水、日用品、食品等生产行业(在医药上用来治疗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灼伤等。
以往,提取叶绿素都是以某些植物的鲜叶为原料。
后来发现,蚕沙中叶绿素含量是鲜叶中的数十倍,用蚕沙做提取叶绿素的原料,除了来源广、方法简易、收率高、成本低廉外,残余的蚕沙还可再综合利用,从中提取果胶等其他有用成分,所以我们对叶绿素铜钠盐制备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1.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并计算提取率。
2.初步研究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工艺条件。
3.分析叶绿素铜钠产品的纯度并计算其产率。
4.利用光谱技术对合成的叶绿素铜钠进行初步表征。
三、实验原理:叶绿素是一种含有卟吩环的天然色素,它与蛋白质结合存在于植物的叶和绿色的茎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催化剂。
由于天然叶绿素遇热、光、酸、碱等易分解,(在110度下会分解,)且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可溶于石油醚、易溶于乙醚、苯、丙酮、乙醇的酯性溶剂,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故把提取的叶绿素制成叶绿素铜钠使其稳定性、溶解性大大提高。
叶绿素铜钠具有色泽亮丽、性能稳定、使用安全等特点,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一种比叶绿素更为理想的天然色素,可广泛用于果酒、汽水、日用品、食品等生产行业(在医药上用来治疗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灼伤等。
在我国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取主要以蚕沙为原料且资源丰富,所以我们对叶绿素铜钠盐制备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
叶绿素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子式如下:1叶绿素铜钠是叶绿素铜钠a和b的混合物,分子式分别为:C34H30O5N4CuNa2 C34H28O6N4CuNa2 相对分子量:684.17 698.15 。
有吸湿性,易燃易爆,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透明无沉淀,微溶于乙醇和氯仿,不溶于乙醚和石油醚,水溶液加钙盐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蚕沙制备糊状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作者:喻薇, 欧阳宇, 吴泳麟, 纪平雄, Yu Wei, Ou Yangyu, Wu Yonglin, Ji Pingxiong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2
刊名:
广东化工
英文刊名: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10,37(3)
被引用次数:1次
1.Kamat J P;Boloor K K;Devasagayam T R Chlorophyllin as an effective antioxidant against membrane damage in vitro and ex-vivo 2000(2-3)
2.Boloor K K;Kamat J P;devasagayam T P Chlorophyllin as a protector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s against γ-radiation and photosensitization[外文期刊] 2000(1/3)
3.Negishi T;Rai H;Hayatsu H Antigenotoxic activity of natural chlorophylls[外文期刊] 1997
4.Chung W Y;Lee J M;Park M Y Inhibitory effects of chlorophyllin on 7,12-dimethylbenz[α]anthracene-induced bacterial mutagenesis and mouse skin carcinogenesis 1999(1-2)
5.Kumar S S;Chaubey R C;Priyadarsini K I Inhibition of radiationinduced DNA damage in pBR 322 by chlorophyllin and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外文期刊] 1999
6.胡军华;张袁松;李鸿筠蚕粪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蚕业科学 2005(03)
7.黄自然;张迎新;朱祥瑞蚕桑综合利用 1986
8.Amon D L Copper enzymes in isolated chloioplasts,polyphenol oxidase in Beta vulgaris 1949
1.严桂芹.陈娜.章世元.周联高蚕沙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工艺研究[期刊论文]-饲料博览(技术版)2007(7)
2.孟凡利蚕桑业的综合开发利用[期刊论文]-湖南农业2005(9)
1.纪平雄.薛伟亮.骆玉媚竹叶叶绿体色素的分离与鉴定[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 2011(1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dhg20100303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