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自然写作指导
第一篇:感受自然写作指导
《感受自然》写作同步指导【作文目的】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陶冶情操。

2、抓住主要特征观察景物,表现景物的美,表演景物的美,能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4、关注自然,关注环境。

【训练要求】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3、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

【思路提示】
文题1:走过(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提示一: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应以描写为主,在写景的基础上,加以感悟,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
1、要写出景物的特征。

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

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

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

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顺序。

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

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

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3、选择好的角度观察。

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法,定点观察也有平视、俯视、仰视、近视、远眺等很多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4、要渗透作者的情感。

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

写景贵有情,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

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

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

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题2: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乐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一:“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

写好此文的关键事如何打开思路,以及多角度观察和立意。

我们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这样才能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给写作提供无限契机。

不要静止地观察,要动态地观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受小溪的清纯,感受大山的倔强,感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的大海胸怀,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提示二: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

”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

其次,对大自然的“悟”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

写“悟”,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尾。

提示三:写这类文章一般从模拟实物的外部形态入手,可以从实
物的形状、颜色、特点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具体、形象地描摹,然后准确地描述出所写对象的特征,或以物喻人,或托物喻理。

要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品性要与所喻之人或所喻之理有相似点,不可强硬地拉扯在一起,二者要恰切、妥帖。

【相关素材】
1、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玉外纳)
2、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布赖恩特)
3、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卢梭)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6、一朵花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谚语)
7、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例文1】
拒绝自然
其实在以前,自然是让我无法抗拒的!
你让我如何拒绝朱自清笔下的春天?那春风抚摸着我们,那鲜花把世间染得五彩缤纷,那小草把泥土的黑脸掩藏起来,那春雨滋润着万物苍生……哪一样不让人陶醉于其中呢?
你又让我如何拒绝济南的冬天,那冬天里的景色,在老舍先生文字的环绕下更亲切、更美丽,有着它特有的魅力。

如此一来,北方的大雪又显出几分激昂,毛泽东赋予它的更是一种斗志!
所以我更没理由拒绝“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的盛夏光景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秋高气爽。

可是,这些我无法拒绝的东西还存在吗?
你是说那小河与“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有异曲同工之妙?恐怕当你注意到旁边几个扎眼的塑料袋时会记恨这杀风景的一笔。

你是说那春风正在吹来吗?可那风没带来春天,没送来风筝,也
没载着欢笑,而刮来漫天的黄沙!在沙尘暴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一片片树林死去,沙漠却毫无羁绊地扩大、再扩大。

你说那儿童们的欢声笑语不正在演绎着《春》吗?那里哪有欢声笑语?,只有一阵阵咳嗽声;那里哪有笑脸?口罩遮住了一切,难道演绎《春》的是天上的浓烟吗?
你在夸赞雨的美好吗?可酸雨又在起着什么作用?它使路面被腐蚀,破坏建筑物,真叫我们躲都来不及。

你要用手感觉雪的柔软与细腻吗?可是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大气空洞的扩大,不久以后你手中的雪会不会转瞬即逝?
大自然已经在人类的“帮助”下变的面目全非,我无法拒绝的东西不复存在了,所以,我只好选择——拒绝自然!
幸好,我看到了希望,有识之士正在恢复大自然的原貌,真希望这种拒绝不会持续多久。

——后记【简评】
本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从拒绝自然的角度入手,思维与众不同,全文含蓄地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引起人们对自身做法的警觉。

在警示人类的同时,结尾作者还看到了希望,有识之士正在恢复大自然的原貌,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文章值得称赞的地方,那就是在文章中,作者巧妙的引用了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用这些文章来打动读者的心,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作者文化积累的丰富。

文章与众不同之处还在立意上,作者运用了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

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

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

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

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

这种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感受自然”写作指导课
七年级语文“感受自然”写作指导课
昌乐外国语学校:程秀玲
一、写前准备活动:
(一):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愉快的秋游,让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像诗人、作家那样,让景物活起来。

同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的朋友。

在班里组织一次活动,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一两个自然界的朋友,并说说以它为友的原因。

(二):寒来暑往,四季交替。

学生们已经经历了十几回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

季节的体验,一定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组织学生感受一年四季,小组交流一下对四季的感受,再具体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哪个季节的独特景色。

(三):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

画面上也许有万顷碧波,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当空皓月等等,让学生闭上双眼,感受自然对心灵的呼唤,追寻你的心中的自然之梦,然后用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它描述给同学听听,力求把他们也带进你的美景之中。

总之,以上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

二、写作指导:
本次写作,希望学生借鉴第三单元的几篇散文的写作方法,用心去感受自然,用饱满的热情去热爱自然,赞美自然。

写作时,可选取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景物,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自己眼中的自然之景,尽情的讴歌自然,并赋予自己的感情。

在描写景物是,要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的方法等。

三、写作要求:
1、写作内容以本次活动为内容,自选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作。

2、可以描摹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的一种景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
4、
5、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抒情议论。

书写认真,
工整,文面清洁。

字数不少于500。

第三篇:感受自然作文指导
“感受自然”为话题的作文
一、教学内容:
如何写以“感受自然”为话题的作文
二、命题趋势
1、能够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通过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3、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

三、解题方法指导:
(一)理解话题
“感受自然”的“文眼”是“感受”,要避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客观“再
现”。

如果只是写出自然事物的表面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主观体验及心灵思索联系起
来,作文也就失去了灵魂,严格说来就脱离了文题的要求。

要在作文中与读者产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就要求作者善于体验自身经历,将心中的感动饱蘸于笔端,流泻于笔
下,这样做,才能将“感受自然”之情具体化,形象化。

这个话题决定了最容易写成借物抒情的记叙文。

写作时,首先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并且在自然
万物中加入你的情感体验。

其次,通过讲述动人的故事,感悟一段道理,对本题特别适合。

对于初中生来说,用
一个曲折的故事作为载体,写出一段感情,是很容易做到的。

再次,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情怀。

关于“感受”的内容,可以见于篇
末点题,也可散见于篇中。

切忌写成纯粹的议论文,那样是不易把握的。

全篇议论,反而令人厌烦。

(二)写法指导
1、巧取自然之景,让内容新颖夺目。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便是典范,词人先列举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天机,使前面的九个“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词人浓浓的悲愁色彩,很是新颖。

2、细描自然之美,让语言靓丽多姿。

想写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点的前
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时,修辞便是让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最佳办法。

3、巧抒喜爱之情,让情感与众不同。

一个具体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结果肯定不同。

抒发真挚情感的方法有:1)直接抒情。

就是作者在文章里,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抒
发自己的情感。

它不借其他任何方法,而是直接把自己独特的情感抒发出来;2)寓情于事。

带着强烈的情感来记叙事情或记叙人物,一边叙事,一边抒情,但目的在于抒情,记叙是
用来抒情的手段;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就是通过对事物或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这种抒情方法,抒情应是最终的目的。

4)寓情于议。

即通过议论
来抒情,常被用于记叙类的文章中,当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强烈的感情时,通过议论
来抒发;5)寓情于理。

所谓寓情于理,就是通过阐述某个道理,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的一种抒情方法。

6)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对某种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抱负和
志趣。

注意: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

”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
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

其次,对大自然的“悟”
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

写“悟”,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尾。

四、帮你积累
1、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歧。

2、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

3、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5、叶——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

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
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6、果——山腰里、山崖上一根根毛竹修长挺拔,叶子上,晶莹的露水如同一串串珍珠玛瑙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成片的果树硕果累累。

你看那黄澄澄的橘子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

那经霜的柿子仿佛大红灯笼,高挂枝头。

松影里,竹荫下,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好像一点也不知道秋天的来临,还是那么有精神。

真是“花谢花开无了日,春去春来不相关。


7、云——向往飞翔,向往天空,于是,我要做片云。

时而,我会调皮地遮住太阳,任他那从我缝隙中透出的和煦阳光,为我镶上一道美丽的金边,把我打扮得光彩照人。

时而,我会温柔地和彩虹做伴,用自己的一身洁白去映衬她那缤纷的七彩。

时而,我也会有一点点虚荣:我会悄悄溜到河上,羞羞涩涩地去张望自己水中的倒影……然后再偷偷地在天空中对着自己微笑。

8、晨——早晨,推开窗户,只见晨雾笼罩了整个山村。

远处的山,
近处的树,宛如壮观的海市蜃楼。

远处山谷传来牧童喧闹的回响,但辨不清方向,更看不见人影。

一会儿,太阳慢慢升起来,雾渐渐在涌动中扩散、变薄、消失,周围的景物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远处,峰峦叠嶂,连绵起伏;近处,流水淙淙,飞瀑四溅。

此时的山村脱去了灰蒙蒙的睡袍,换上了金灿灿的新装,别有一番秀逸风姿。

五、优秀范文

总想起那条瀑布,无须记住它的名字,只需在心中留着与它邂逅的那种默契。

它所在的那座山,有着和它一样的气质。

山中有一潭清清的流水,清新、鲜活,静默中有一种隐隐的骚动。

细看,原来是一脉清流涓涓注入,似乎满山都和着一种震荡的节奏。

峰回路转,它竟在眼前了。

瀑是纯美的。

那叠翠堆绿的山头,泻着一条几米宽的绿色的瀑,鸣响着一曲澎湃动人的歌。

山被鼓动得喘不过气来,壁岩的新绿也像在涌动着,光洁而丰腴,有如少女的唇,接受着瀑布狂放不羁的吻。

瀑是热烈的。

它浩浩荡荡地直泻而下,带着男儿强劲的呼号,虽然被岩石迎面劈成无数股水柱,但它仍顺势往下猛冲,溅起的一朵朵水花儿被击得狂放四溢,似烟似雾地朝人扑来。

一切像生活一样轰轰烈烈,永不枯竭。

瀑是豪放的。

它坦荡、自然、豪情满怀的狂泻中,有那么多色彩在奇妙地变幻,流光溢彩,仿佛大千世界里纷繁绚丽的生活;有那么多热情在奔突,在涌动,在宣泄;有那么多的清泉在欢唱,在奔腾,像大合唱,像交响乐……
我被胸中盈盈的喜悦冲击着,尽管这颗即将成熟的心在生活面前,有时会茫然不知所措,可眼前的瀑布却启发了我。

是的,它比我更懂得生活,更懂得自信,没有一丝彷徨忧郁,没有一点畏惧退缩,在无数个溅起的水沫中,塑造自我,走向辉煌的永恒……
我默默地走近这水的屏障,呼吸那醉人的气息。

纵然它经受疾风骤雨的打击,面对着山石怪岩的阻隔和刁难,它仍然奔涌着向前。

我心怀敬意地静静伫立着,看到了生命的极致:壮美的人生正是
那些不畏险阻、奋勇前行的人们写就的,就像这眼前的瀑!
第四篇:感受自然作文指导
“感受自然”话题作文范文及素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

自然万物看似渺小,却是魅力非常。

如果你曾见过大海的万丈狂澜或滔天白浪,你会明白什么叫生命;如果你曾见过高山的峰壑争秀或巍巍雄姿,你会懂得什么叫顽强。

静心地走过自然,听听水是怎样流成一脉智慧,看看山是怎样站成一种尊严,你会发现,与自然交流不仅可以放松心绪,更可以尽化灵魂。

朋友,走进自然吧,你会享受到一种级致的乐趣。

【写法导引】
春天一到,积雪消融,绿绿的嫩尖托起了生命的幻想。

放眼望一望,世界已经变的多姿多彩多媚多娇。

树的苍拔之生机,湖的静谧之眷恋,瀑布的激情之倾泻,无不让你留连忘返。

当你穿过经年丛生的荆棘藤蔓,惊叹于千奇百怪的石钟乳,忽然一道日光照临头顶,眼前豁然开朗:青天绿野,几疑世外桃源!使你深深感悟到人生无穷的理趣,尽在“锲而不舍”这四字真言里。

所以古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美丽的山与水,还只是大自然亿万年的杰作之一,只要细细观察,自然里会有写不尽的素材,道不完的美丽。

下面的方法,也许能让你下笔有神:
一、巧取自然之景,让内容新颖夺目。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便是典范,词人先列举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天机,使前面的九个“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词人浓浓的悲愁色彩,很是新颖。

二、细描自然之美,让语言靓丽多姿。

想写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点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时,修辞便是让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最佳办法。

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
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种方法是“自然类”文章取胜的一大法宝。

三、巧抒喜爱之情,让情感与众不同。

一个具体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结果肯定不同。

《岳阳楼记》中,面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迁客骚人”们的“感受”是“或喜或悲”,而作者范仲淹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其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骤然一新,产生了极其神奇的效果。

【佳作展示台】
这个季节属于秋
张夏
这个季节深匿在一种静谧中,它属于秋。

一段梦曾被我埋下,但它却已随风飘逝,随雨滴落……【眉批:诗一样的语言,营造出了诗一般的意境。


深邃的天
秋的天空蓝,蓝得迷人,蓝得透彻。

【眉批:“迷人”与“透彻”,简洁形象地状写出了秋天之美。

】没有浮云,没有低压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抬高了一阶,开阔了不少。

秋的夜空更是深邃,月光下,窗框镶上银色的棱条,玻璃映出银白的光芒。

慢慢移到窗边,仰望天空,星不多,月亮很清晰,很明亮。

初秋的月只是一轮弯月,孤单单的挂在那儿,它的弯口正对着不远处的小星,想要拥抱它,但又不能靠近,只能遥遥相对,无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不知要这样维持多久,可能待到月圆之夜,它们也能同地上的人儿相聚吧。

对着月色,我许下心愿。

银色的月光洒下了薄薄的一层纱,看得见,却拾不起,只是当你脚轻轻地踏上时,才感觉这不是纱,又把鞋照亮了……
朦胧的雨
秋的世界雨绵绵,密密的细丝儿无声无息地飘入土中,【眉批:一个“飘”字,写出了秋雨之轻,秋雨之细。

】在空气中蒙上一层薄
薄的雾,一把小伞,擎起一方天地,我独自走在小路上,曾经彷徨、迷惘,只识得清前方是朦胧的一片,任着十月的秋雨飘洒在脸上,凉凉的,潮潮的,时儿淋湿我的心。

几只晚归的鸟儿唤起浅浅呼应,低低掠起,垂缀起一串串雨珠。

静静地等待,静静地梦呓,四周时儿哗然,时儿隐退。

我依旧没有抬头,只是径直地走着,朝着朦胧的亮处寻觅,执着地追求,去寻找我春天埋下的梦。

【眉批:这段文字对秋雨的描写细腻准确。


凋零的叶
秋是轻风摇曳、树叶飘落的季节。

我静静地坐在树下,用手去接那一片片飘散的黄叶,忽儿发现它的枝叶间纹理如此清晰,一种未经修饰而天成的美无法诠释。

是啊,一些普通而美丽的东西恰恰是忙碌的一生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你可曾为路边的一只蝴蝶而驻足?可曾为天空中一声雁唳而翘首?【眉批:通过“蝶”“鹤”的动作写树叶之美,巧!连用两问,情感充沛。

】如果曾有过,那么忙碌的生活便有了淡淡的点缀,生命中也多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的希望更茫远了,只想休憩一下,去感受一下,去寻回一些可贵的友谊。

叶儿就这样飘落着,飘洒在两位相互搀扶的老人身上,衬着夕阳的光色,他们沧桑的眼神似乎在寻觅曾经逝去的恋爱季节。

寂静的夜
秋夜有时静得可怕,常常夜里醒来,没有睡意,只听见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落在屋顶上,落在我寂寂的心上,把夜淋成一片海,把我的心淋成一只舟,和着脉搏一上一下。

【眉批:比喻新颖贴切,形象地写出了秋夜之深沉、秋夜之美丽。

】我的心郁闷、凄凉、茫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

关上灯,却怎么也睡不着,爽性去细细体味这份静,让浮躁的心平静一下,再Listen一下Walk-man,把声音调到若有若无。

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黑暗中,会感觉到音乐好似一条潺潺的流水,在身边环绕,浸进在人群中久已关闭的心扉。

【眉批:再用一喻,语言美不胜收,情感又进一层。

】这时,脑中独有一片空白,独有一片宁静,许多事已被忘记,而许多事又被忆起,一段美好温馨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