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被猫、狗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
C.家里饲养的猫、狗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
D.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详解】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毒血清属于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C正确,A错误;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该病无法治愈,只能预防,所以被狗、猫等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进行防治,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区分疫苗和抗病毒血清,并了解其意义。

2.下列生理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③免疫细胞产生抗体
④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⑤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
⑥纤毛的清扫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
【答案】C
【解析】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④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⑥纤毛的清扫作用都是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③免疫细胞产生抗体、⑤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都是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
体起作用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

下列生活方式中,容易引起冠心病的是
A.吃清淡少盐的食物 B.高脂肪饮食C.冬季注意保暖D.适当体育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习惯方面,如果食用过多的高脂肪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另外冬季注意保暖、适当体育运动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4.“非典型肺炎”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

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

因此这种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
接种疫苗,体内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所以“非典型肺炎”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

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5.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压力时,要学会自我调节。

能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有()①坚持运动②逃避现实③亲近自然④积极乐观⑤放弃学习
A.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B
【解析】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所以①③正
确;
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要学会幽默,所以④正确;丢掉手头上的学习任务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可以知选项B符合题意。

6.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适当吸烟、喝酒
B.假期可无限时上网
C.考试前应熬夜学习
D.坚持体育锻炼
【答案】D
【解析】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尤其青少年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吃营养配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良好的起居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见D正确。

【点睛】
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7.时下流行的驴友、暴走等户外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户外运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做人工呼吸时,使被救者仰卧,朝被救者的口腔吹气,每分钟16~18次
B.动脉出血,要摁压伤口远心端血管止血
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
D.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
【答案】B
【解析】
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按压与人
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2,也就是做2次人工呼吸,就要挤压心脏30次,每分钟16-18次,A正确;
动脉血是从心脏流向全是的血液,血流方向是向远心端流动的,所以动脉出血时应该在近心端止血,故动脉出血,要摁压伤口远心端血管止血,B错误;
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C正确;
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D正确。

8.下列对吸烟的认识,错误的是()
A.吸烟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B.吸烟会影响他人健康
C.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D.吸烟是人成熟的表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

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

这些物质会使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呼吸系统受到不良刺激,抑制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上纤毛的运动,使痰液不能及时排出,降低呼吸道的净化作用。

【详解】
长期吸烟易患冠心病、肺气肿、肺癌等,大量吸烟能使人中毒死亡,A正确;吸烟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健康,还会影响被动吸烟人的健康,B正确;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因此,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C正确;吸烟有害健康,是一种陋习,D错误。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9.下列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杀菌作用B.一种白细胞吞噬侵入的病菌
C.角质层细胞能阻止病菌侵入D.得过麻疹的人不再得麻疹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AC.“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杀菌作用”、“角质层细胞能阻止病菌侵入”,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符合题意。

B.“一种白细胞吞噬侵入的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符合题意。

D .“得过麻疹的人不再得麻疹”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0.狂犬病、狂犬、狂犬病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⑤传染源()
A.①③⑤B.①⑤③C.③④⑤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是传染源。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题,涉及传染病和病原体、病毒、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等内容,思考解答。

【详解】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可见其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病的人群。

因此,狂犬病属于传染病;狂犬属于传染源;狂犬病毒属于病原体。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传染源、病原体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1.人在溺水、煤气中毒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呼吸停止的现象,造成体内缺氧,危及生命,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需将患者平放并呈仰卧状态,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并使患者额头后仰,下巴上提,气管充分伸直,是为了让患者()
A.气道畅通B.感到舒服C.便于喝水D.防止脊椎损伤【答案】A
【解析】
【分析】因意外事故,导致人呼吸停止,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法,要注意呼吸的频率。

【详解】做人工呼吸时,首先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顿,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

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且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

【点睛】知道口对口吹气法的正确操作步骤即能正确答题。

12.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心情焦虑、抑郁时,下列做不可取的是
()
A.熬夜上网B.找人倾诉C.听听音乐D.安慰自己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
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详解】
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综上所述当你心情焦虑、抑郁时,不可取的是熬夜上网。

【点睛】
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13.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流感患者属于易感人群
B.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C.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的心理更健康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
A、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错误。

B、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正确。

C、在生活中,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学会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的重要方面,正确。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健康的概念。

1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体,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
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详解】
A、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因此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A正确;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这就是免疫监视。

B正确;
C、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故C正确。

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知识。

15.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B.⑤④①③②C.①⑤④③②D.⑤②③④①【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详解】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健康人属于易感人群,流感属于传染病,流感病人属于传染源,流感病人的飞沫属于传播途径,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传染病的特点。

16.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从预防传染病来看,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
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详解】
“疟疾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对疟疾患者进行了及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7.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人体特异性免疫相关内容。

【详解】
特异性免疫指的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患过天花病的人不会再患天花,或注射天花疫苗的人不会再患天花)的免疫。

故选C。

【点睛】
注意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8.下列能促使人产生抗体的疾病有()
①甲亢②色盲③乙型肝炎④夜盲症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①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激素异常症、②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④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营养缺乏症,都不能促使人产生抗体;③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正确。

19.生活中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C.被毒蛇咬伤小腿,应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详解】
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A正确;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B正确;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近心端),C正确;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应在近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法止血,D错误。

【点睛】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水量过多B.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考点:本题以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