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通则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财务通则总结
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该通则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订的《通则》对财政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方式、政府投资等财政性资金的财务处理政策、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财务制度、规范职工激励制度、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新《通则》立足于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将对企业财务政策和财务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为了使新的《企业财务通则》更加切合实际,专家们经过了4年时间的调研、论证、协调、完善,基本上遵循了以下思路:
一是转换财务管理观念,将由国家直接管理企业具体财务事项转变为指导与监督相结合,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指引,企业根据《通则》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二是还原财务管理的本质,企业财务制度不再对税收扣除标准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做出规定,而是围绕与企业设立、经营、分配、重组过程伴生的财务活动,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进行组织、协调、控制、评价和监督。
三是顺应产权制度改革,清楚界定国家、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职权与责任,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四是拓宽财务管理领域,在继承现行有效规定的基础上,将企业重组、财务风险、财务信息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前瞻性。
二。
新的《通则》有哪些改革目标呢?
总的来讲,修订《通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推进企业财务制度创新,主要有以下三个改革目标:
一是建立具有开放性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
修订的《通则》颁发后,将以《通则》为主体,以企业财务行为规范、财政资金监管办法为配套,以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办法为补充,以此建立新型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
二是建立权责分明的企业财务管理规范。
修订的《通则》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围绕企业的财务管理要素,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规范。
三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
按照建立企业“激励规范、约束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的要求,修订的《通则》从企业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四个方面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以促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三、新《通则》与就法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1.立足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相关主体的行为。
新《通则》与旧《通则》相比,不再作出财务收支范围及标准的规定,而是保障企业在同一财务行为中,尽可能公平合理地对待不同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本着这一修订原则,新《通则》对主管财政机关、投资者、经营者的行为作出了必要的规范。
2.立足于贯彻国家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新《通则》与旧《通则》相比,注重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的财务行为规范。
强调企业需要承担环境资源和人工成本补偿的责任,从而协调企业与社会的经济关系,
使企业的财务行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立足于协调企业财务关系。
财务关系是财务的实质,只有处理好企业的财务关系,才能够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新《通则》与旧《通则》相比,尤其注重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各项经济利益关系,使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得到应有的维护。
新《通则》继承了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中的有效成分,又注意处理好与有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关系。
在修订过程中,财政部结合企业改革发展要求,创造性地解决了企业财务制度中一系列问题,初步建立了以《企业财务通则》为主体,以企业具体财务行为规范、财务管理指导意见、财政监管办法为配套的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实现了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