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工程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一个中心、两级平台、六个统一——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

一个中心、两级平台、六个统一——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
联 动 指 挥 中 心 系 统 。 一 个 中心 是 指 市 级 政 府
1 一 个 中 心 、两 个 平 台
市 级 政 府 应 急 联 动 指 挥 中心 系 统 是 一 个 以 日 常 事 件 接 处 警 和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应 急 响 应
应 急 联 动 指 挥 中 心 ;两 级 平 台 分 别 为 市 级 政 府 应 急 决 策 指 挥 平 台 、 市 级 政 府 应 急 联 动 工 作 平 台 ;六 个 统 一 是 指 以 联 动 工 作 平 台 为 基
位 及 部 门 的公 开 数 据 ,构 建 一 个 可 被 授 权 用 户
联 动 平 台也 是 全 市 应 急信 息 的汇 聚 点 和全 市
应 急 信 息 的 管 理 中心 。 市 级 政 府 应 急 指 挥 平 台 ( 府 应 急 决 策 政 指 挥 平 台 )负 责 城 市 重 大 、 特 重 大 突 发 事 件 的 应 急 决策 指 挥 及 市应 急 委 日常 的应 急 管理 工 作 如 信 息 汇 总 、评 估 分 析 、 应 急 保 障 等 。
事 件 综 合 接 警 处 置 , 同 时 按 照 市 应 急 委 的 要 求 定 时 向 市 政 府 应 急 指 挥 平 台 报 送 警 情 及 处 警 情 况 汇 总 信 息 。 当 发 生 需 要 多 部 门 联 合 处 置 的 事 件 时 ,市 级应 急 联 动 平 台 负 责进 行 统
l J一 们 提 出 了 一 个 中心 、两 级 平 台 、六 个 统 一 的规 划 思 路 ,力 求制 定 出 一 个 既 符 合 国 家 政 策 导 向 ,又 适 合 本 地 区 实 际 需 求 的城 市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建 设 规 划 ,遵 循 统 一 的规 划 和 统 一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UML建模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UML建模

城 市 应 急 信 息 系 统 的具 体 结 构 进 行 了 论 挥 中 心 .其 主 要 职 能 是 处 理 重 大 应 急 事 序 列 图 和 部 署 图等 类 型 表现 出 来 因 为 述 并 详 细 研 究 该 系统 的 构 建 : 廖 光 煊 主 要 件 。 第二 级 是 应急 指 挥 中心 . 是 处 理 重 大 UML作 为 一 种 建 模 语 言 具 有 统 一 的 特 性
至关重要的角色 。 如何提 高政 府的抗风 险 市公 共安 全 综 合 救 援 体 系 的保 障 。
能力, 如 何 提 高 资 源 利 用效 率 . 怎 样 构 建
( 二) 城 市应 急联 动 系统 的结 构
用 .针 对 以 上领 域 中重 要 部 分 的设 计 、 分 析 及 决 策 情 况进 行具 体 描 述 对 开 发 人 员
点 等 信 息 分 派给 不 同调 度 中心 进 行 处 理 。
UML的 C E RS 模 型. 包括 决 策 指挥 中心 、
应 急联 动 中 心 、各 联 动 单 位 的 调 度 中 心 、 联 动 单 位 的分 支机 构 、 处 置 力 量 部 门 和 处
置 力 量 编 组 该 模 型 可 以 协 助 系 统 开 发 人
的指 挥调度 系统 。 处 理城 市特 殊 、 突发 、 置方式。
员规 范 系统 的 开发 与软 件 重 用 . 优 化 系统
结构 . 加 快 CE RS 的 开 发 进 度
紧 急 事 件 和 向 公 众提 供 社 会 紧 急 救 助 服
4 . 汇 总 汇 报 警 情 。将 警 情 情 况 及 处 置
从 技 术 层面 来 看 。 C E RS是 集 计 算 三、 城 市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建 模

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建设标准

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建设标准

中国急救中心《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暨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标准)前言:为满足市民日常急救医疗需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设区市都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有效的120急救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在此基础上组建独立的、统一的、平战结合的、垂直指挥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是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

省级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可以在省会市120指挥中心的基础上组建。

指挥中心的建筑、指挥系统的技术平台配置和应用平台设置取决于指挥中心的职责定位、机构设置、工作模式、工作流程、系统构成、功能要求、技术标准和人员编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120急救指挥中心(以下简称120指挥中心)暨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高120急救指挥中心暨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工程项目的决策、建设与运作的科学管理水平,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120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建设项目的决策服务的,是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120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120指挥中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项目设计、工程建设、系统运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和评审的重要尺度。

第三条120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卫生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第四条120指挥中心新建(迁建)资金:主要来于政府投入,利用外资、中外合资及中外合作建设的120指挥中心,除建设资金外,应注意引进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指挥通信技术与设备,在设施的建设上,应参照本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120指挥中心的级别:120指挥中心是城市卫生行政机构应急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中三台合一的研究与应用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中三台合一的研究与应用
动 系统迫 在眉 睫 。
随着社 会 的不 断进 步 , 会 发生 紧急 突发事 件 社 的种类 更加 复 杂与 多变 , 传统 的应对机 制 已不能 适 应 日益 增 多 的紧 急 突 发 事件 处 置 的需 要 。 当社 会 发 生 重大事 件 时 , 是 哪一家 或 哪几家 单位 能够 解 不 决 的, 需要 联合 多家 或所 有社 会单 位共 同解 决 。 城 市应 急联 动 系统 在一个 城 市 中 , 通过 采用 统
作者简 介: 张正文 , , 男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 城市应急 联动 系统 、 通信 、 网络 。陈卓 , , 女 副教授 , 研究 方 向: 信息 安全与 保密、 网络安全协议 、 无线 网络安全 。
维普资讯
18 1
张正文等 :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中三台合一的研究与应用
第3 5卷
应 、 动处警 。对 行政 辖 区内各具 有处 置突 发公 共 联 事件 职能 的应急 联动单 位统 一指挥 调度 , 联动 不 为
生 事件 、 突发公 共 卫 生 事 件 , 突发 公 共社 会 安 全 事 件 的报 警 、 助 、 求 投诉 电话 实 现 统 一接 警 、 速 反 快
收 到本 文 时 间 :07年 4月 1 20 3日
基金项 目 : 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 (04 0 2 湖北 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 。 20 Q 0 )
度相 关部 门协 同工 作 。
事故 灾 害和社 会安 全事 件造 成上 百万 人伤 亡 , 经济
损 失 60 5 0亿元左 右 , 占我 国 G P的 6 , 国 目前 D % 我
仅有 北京 、 上海 、 西 南 宁等 少 数 几个 城 市 建 立 了 广 城 市应急 联动 系统 , 建立 一个 全 国性 的城 市应 急联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系统主要技术要求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系统主要技术要求
12、支持DHCP服务器,支持动态IP地址的管理。

1
六、办公区综合布线部分
1
六类双绞线

3
2
六类信息模块

40
3
六类双模块信息插座面板

20
4
六类24口配线架

3
5
铜地插

10
6
金属接线盒

12
7
线管G25

20
8
金属线槽200X50

9
9
金属线槽连接件200X50

2
七、视频监控系统部分1来自存储转发服务器3、1U防火墙主机;标配4个10/100BASE-TX口,2个扩展插槽,支持8FE,120万并发连接
4、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低于100000小时。
5、能够支持TOPSEC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可以实现防火墙、IDS、病毒防护系统、信息审计系统等的互通与联动。
6、支持TA, 可以扩展高级日志审计功能模块

1
四、内网交换机、防火墙
1
核心交换机
知名品牌:
机架式三层交换机;应用类型:路由交换机;应用层级:三层;内存:Flash/CF卡:64MB;SDRAM:512MB;CF卡:256MB/512MB/1GB(可选);交换方式:存储-转发;背板带宽(Gbps):400Gbps;包转发率:143Mpps;VLAN功能:支持;MAC地址表:128K;传输速率:10/100/1000/10000;端口结构:模块化;网络标准:IEEE 802.1P, IEEE 802.1Q, IEEE 802.1d, 802.1w, 802.1s, IEEE 802.1ad, IEEE 802.3x, IEEE 802.3ad, IEEE 802.3, 802.3u, IEEE 802.3z, 802.3ab, IEEE 802.3ae, IEEE 802.3af;网管功能:支持FTP, TFTP, Xmodem;支持SNMP v1/v2/v3,支持sFlow流量统计,支持RMON,支持NTP时钟;传输模式:全双工;模块化插槽数:4个;网管支持:可网管型;主控冗余:主控模块*2;电源冗余:交流电源模块*2;24端口千兆以太网电接口模块(RJ45):1个;光模块:SFP-GE-单模(1310nm,10km,LC) 2个。

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CMS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CMS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Se e s uie o u i t nS e sLd , h n h i 0 2 6 C ia ( i n sns C mm nc i  ̄t t. S a g a 1 0 , hn ) m B s ao m 2
Ab ta t s r c B s d o n l s g t ee it g p o lmso u r n i n e r td E r e c s o s o a e n a ay i h x si r be fc re tC t I tg ae me g n y Re p n e C mma d n y tm , e d sg e n n n y n i g S se w e in d a d
C m u i t n m n gme t ytm ( MS o m nc i a a e n ss ao e C )
整合 、 核心通信与信息系统底 层 聚合到终端 设备应 用和操作 界
0 引 言
目前 , 国绝大部分城市应 急服务 指挥 系统 的建设 处于 多 我
中 心分 散 状 态 , 10公 安 指 挥 中心 ,1 有 1 19消 防 指 挥 中心 、2 12交
i l me td a C u s se s l t n T r u h te c mp e e s e u e o T n d l w r r me r t e ef cie i tg ain o me — mp e ne MS s b y t m ou i . h o g h o r h n i s f C Ia d mi d e a e fa wo k, f t n e r t fe r o v h e v o g n y if r t n e p cal f h n ew r si fr t n wi o ue ew r s if ra t n w s a he e . a w i ,h MS s b y tm e e n o mai , s e il o o e n t o k n omai t c mp trn t o k n o nai a c iv d Me n h l t e C u s se o y p o h o e alwst o o g o sd r t n b ie o t e c r d l fds s rt lr n e b c u c a im, h c u r ne s t e r l b e o eai n o l o h r u h c n i e ai e gv n t h o e mo u e o ia t oe a c a k p me h ns w i h g aa te h ei l p r t f o e a o t e C t n e r td E r e c e p n e C mma dn y t m. h i I t gae meg n y R s o s o y n i g S se

应急预案体系要达到的要求

应急预案体系要达到的要求

应急预案体系要达到的要求1. 引言应急预案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财产安全,有效组织和指挥各方力量参与救援行动的行动指南。

应急预案体系是一个包含多个层级和组成部分的系统,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安全。

本文将围绕应急预案体系的要求展开,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 组织机构要求为了确保应急预案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和指挥应急行动的执行。

•相关行政部门:负责配合和支持应急预案的实施。

•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消防、医疗、抢险救援等专业队伍。

不同组织机构之间要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的流通和资源的共享。

3.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综合性:应急预案要覆盖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为不同类型事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体系化:应急预案要具备层级性,形成完整的体系。

分为国家级、地方级、企事业单位级等,各级预案之间要有相互衔接和配合的关系。

•科学性:应急预案应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震灾应急能力评估,确保预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可操作性:应急预案要提供明确、具体的行动步骤和应急措施,并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确保预案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及时更新:应急预案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结合新的情况和经验教训,及时修订和完善。

4. 培训和演练要求为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应进行相关培训和演练,并满足以下要求:•培训人员:应急预案的编制人员和执行人员应接受相应培训,熟悉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多种形式培训:包括文档资料培训、现场模拟演练、应急处置演练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演练频次: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按照一定频次进行,以确保预案能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有效执行。

5. 信息化建设要求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应急预案体系也要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相关部门之间能够实时共享信息,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消防与应急设施规定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消防与应急设施规定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消防与应急设施规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达到安全、高效的目标,消防与应急设施的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消防与应急设施的规定进行探讨,以确保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安全运营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消防设施规定1. 消防通道设置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应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确保人员疏散和消防车辆进入。

消防通道的宽度、高度和坡度等应满足相关建筑规范的要求,并设置合适的标志标识以便快速辨识和使用。

2. 灭火器材配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应配置合适的灭火器材,包括灭火器、消火栓以及自动喷水系统等。

各种灭火器材的配置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程的大小和结构特点进行合理布置,确保全程覆盖和迅速反应。

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了在火灾初期快速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必须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该系统应具备灵敏度高、报警准确、自动启动灭火设备等功能,确保火灾被及时发现和报警。

4. 烟雾控制与排烟系统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消防设施应包括烟雾控制与排烟系统,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烟雾扩散并排烟。

排烟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管廊工程的特殊性,确保排烟通道畅通,并配备自动控制装置,以实现快速排烟。

二、应急设施规定1. 应急照明系统为应对突发情况,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必须设置应急照明系统。

应急照明系统应具备长时间供电能力,能够在停电或其他灾害情况下保持照明,确保人员顺利疏散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

2. 应急通信系统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必须配置可靠的应急通信系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与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指挥。

应急通信系统应具备语音和数据传输功能,并保证在恶劣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3. 应急供水与供电系统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应设置应急供水与供电系统,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水源和电源需求。

应急供水系统应保证供水管网畅通,供应稳定可靠的清洁水源;应急供电系统应配置备用发电机组,确保电力供应稳定。

城市应急与非应急一体化联动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应急与非应急一体化联动系统解决方案

针 对 这 一 重大 课 题 , 内外 厂 商 的形 象 。 国 纷 纷 提 出 了各 具 特 色 的解 决 方
联 动 中心 通 过 对 司 法 局 、环 保
市 信 3电子 地 图 、 市 公 共 数 据 局 、 政 局 、 访 局 等 政 府 部 门 . 城 自来水 公 司等 城 市 案 。其 中 , 奥数 码 有 限公 司提 库 等资 源 无法 在 应 急 系统 、 应 以及 供 电局 、 亚 非 单位 的指 派 和 监 出 了 具 有 前 瞻性 和 实 用 性 的 新 急 系 统 或 社 会 综 合 服 务 系统 之 公 共 事 业 机构 、 思路 、 方 案 : 城市 应 急 与非 应 新 “ 急一 体 化 联动 系 统 ” 。亚奥 数 码 曾 经 积 极 参 与 南 宁 市 应 急 联 动 实 间 实现 资 源 共享 , 生新 的信 息 督 , 现 多方 非 应 急联 动 。应 急 产 联 动 中心 和 非 应 急 联 动 中 心 均 孤 岛。
消化 、 念创新 、 理 系统 开 发 和 运 关 政 府 管 理 部 门 对 受 灾 人 员 的
营 实践 的经 验基 础 上 , 奥 数 码 帮 助救 济 、 亚 善后 处 理 、 后 重 建 , 灾 基 于这 一 理 念和 方 案 , 出了 一 或 者对 事 故 原 因调 查 、 相 关 责 推 对 应 急 联 动 与 社 会 综 合 服 务 系 统 续 工 作 不 能 与应 急 部 门 进 行 有
理 中迫 切需 要 解 决 的重 大课 题 。
急 救 、 警 、 他 应 急 或 救 援 力 交 其
问题 得 不 到及 时 解 决 , 响 政 府 量 、专 业 救 灾 机 构 的 指 挥 和 调 影 实 执 政 为 民 、 务 市 民 、 便 群 众 度 , 现 多方 应 急联 动 。非 应 急 服 方

中兴通讯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方案

中兴通讯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方案

一、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产生背景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公共突发事件类型多、范围大、经济损失严重,诸如重大交通事故、各类爆炸事故、海啸、SARS、禽流感疫情之类的突发事件都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有效提高政府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和处理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灾害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确保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城市安全,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各大城市都急需建立统一指挥、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灾害事故紧急处理体系,组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涉及公安、卫生、消防、交通、通信等众多部门,系统建设涵盖政府管理与各部门业务流程整合再造,以及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服务和网络共享等方面。

中兴通讯作为国内大型通讯设备提供商,从2003年开始,便投入大量技术人才,致力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

目前已经拥有完整的应急联动解决方案-ZXCERS系统,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产品已涵盖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所需的所有领域,大到系统级设备,如呼叫中心调度机、数据/传输承载网、无线集群系统、视讯/监控系统等电信级系统设备,小到无线手持终端都可以提供,充分体现了中兴通讯的整体实力和优势。

二、中兴城市应急联动ZXCERS系统组成ZXCERS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各子系统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及互联互动。

接/处警系统本系统实现接警、处警功能。

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求助电话,市民可以通过电话拨打110、119、120、122等紧急特服号码或只拨打统一的特服号码(或通过Internet 方式)向系统求助;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讯调度台进行方便的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

主要实现报警电话接入及排队处理、信息有效性检查、警情记录、警情定位等功能。

系统支持有线/无线终端、Internet终端和自动报警装置报警接入,支持短信、文字、多语种语音方式的报警。

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业务与技术规范(SF03006-2012)正文

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业务与技术规范(SF03006-2012)正文
**功能概述32
**联动报警方式33
8.2.1联动报警信息传递总体要求33
8.2.2联动报警方式34
8.2.3重点区域联动报警处理流程35
9.指挥调度子系统44
**系统构成和基本功能44
9.1.1通信调度系统44
9.1.2智能指挥调度系统44
9.1.3远程指挥调度系统45
9.1.4移动指挥系统45
9.1.5综合处警系统45
**系统接口要求56
10.5.1内部接口要求56
10.5.2外部接口要求58
**主要设备选址、选型及安装要求58
10.6.1总体要求58
10.6.2摄像设备选址要求58
10.6.3摄像设备的安装要求62
10.6.4摄像机的选型要求62
10.6.5球型摄像机的选型要求62
10.6.6防护罩的选型要求63
**
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是经联网系统注册并授权的、对系统内的数据、设备有操作需求的客户端设备。
**
报警
报警源是指用来探测和发出信号通告面临不正常状态,并发出一个指示面临危险报警信号的电气设备和网络。
**
联动
联动是指设备和相关联的应用程序之间,一个设备发生变化时,相关其他设备通过关联的应用程序也跟着发生变化。
**
预案
预案也称为应急预案,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计划或方案。
**
监狱应急指挥中心**mand center of prison
监狱应急指挥中心是监狱的指挥调度机构,受理电话、短信、传真、邮件等各种方式的报警和视频监控、周界、门禁等各种安防子系统的告警,并进行统一调度指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

2023-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业务与技术规范(SF03006)方案-1

2023-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业务与技术规范(SF03006)方案-1

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业务与技术规范(SF03006)方案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业务与技术规范(SF03006)的方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详细阐述了怎样建立、运行和维护一套完善的应急指挥联动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对于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总体要求:该部分主要概述了应急指挥联动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并且定义了相关术语和概念。

2. 应急指挥联动系统的组成结构:该部分详细介绍了应急指挥联动系统的模型和结构(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协作。

3. 系统设计与实现:该部分详细解释了如何设计和实现应急指挥联动系统,包括系统的基本元素、数据结构、接口和算法等。

4. 系统测试与验收:该部分包括系统测试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系统验收的标准和程序。

5. 系统运行与维护:该部分介绍了应急指挥联动系统的运行流程、问题处理和维护方法。

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业务与技术规范(SF03006)的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指挥联动体系,便于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2. 设计了一套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能够有效快速地提供准确的信息。

3. 定义了系统测试和验收标准,可以保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4. 详细介绍了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方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运行。

总之,《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业务与技术规范(SF03006)方案》是一份可贵的文件,对于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指挥联动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希望各级管理部门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该方案,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1、适用范围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各类建筑消防系统中的联动控制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报警主机、联动控制器、演练控制器等。

2、性能要求(1)可靠性:联动控制设备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确保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

(2)稳定性:联动控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3)安全性:联动控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保障消防系统正常运行和使用者的安全。

(4)易维护性:联动控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易维护性,便于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3、技术要求(1)联动方式:支持多种联动方式,包括手动联动、自动联动和远程联动等。

(2)控制功能:具备完善的控制功能,能够实现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各种控制操作。

(3)数据传输:采用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确保联动控制设备与其他消防设备的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4)接口标准:与其他消防设备的接口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便于联动控制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配合。

4、外观要求(1)外形美观:联动控制设备外形应美观大方,符合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要求。

(2)操作便捷:设备的各种控制按钮和显示屏应设计合理,操作便捷。

5、环保要求(1)节能环保:联动控制设备应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2)材料环保:设备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含有有害物质。

6、其他要求(1)防护性能:联动控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能够抵御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干扰。

(2)可靠性验证:联动控制设备应通过可靠性验证,确保其在各种条件下均能正常工作。

由于篇幅有限,以下是关于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的延伸内容,以及说明了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在消防系统中的重要性。

7、技术参数(1)工作电压范围:联动控制设备应能适应常见的工作电压范围,如交流电 220V、直流电 24V 等。

(2)工作温度范围:设备应能在常见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可靠工作,如 -10℃~50℃。

(3)通信接口:应具备各种常见的通信接口,如 RS232、RS485、以太网等接口,以支持设备与其他消防设备的联动和数据通信。

科技领跑减灾:用高科技构筑平安城市——我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及科学技术应用

科技领跑减灾:用高科技构筑平安城市——我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及科学技术应用
q 合 行 动 系 统 。这 一 概 念 最 早 出现 于 六 联 现 在 , 市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的 建 设 已 经 城
年 代 的 美 国 , 今 为 止 , 急 联 动 中 心 被 纳 入 了 国 家 “ 一 五 ” 展 规 划 那 么 . 至 应 十 发
即 9 l中心 ) l 已遍 及 美 国 的 每 一 个 州 市 , 如 何 掏 建 一 个 既 符 合我 国 国 情 , 又适 合 本 }日臻 完 善 。 目前 , 发 达 国 家 的 许 多 城 地 区 实 际 ; 满 足 现 实 需 求 , 在 既 又具 有 可 持 中 . 急联 动 已经 成 为 显 示 基 础 设 施 水 续 发 展 能 力 ; 功 能 强 大 , 成 本 较 低 的 应 既 又 F 城 市 管 理 水 平 的 标 志 性 工 程 , 在 关 高 效 城 市 应 急 联 动 系统 呢 ? 和 并 时 刻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在 国 内 ,广 西 南 宁 市 于 1 9 9 9年 底 在
高素质 ” 在应 急保 障中作 出 了“ , 科技 支撑 ’ ’ 的规定

近期 国务 院发 布 的《 国家 中长
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0 6 2 2 2 0 — 0 0年)从整体 上对公共安全科技问题进 》
行 战略研 究 以及 部 署 , 国 家 中长期 科技 发展 规划 中还 是第 一次 在

随 着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建 设 技 术 和 解 决
南 宁 市 嘘 急 联 动 系统 在 中 国 首 次 利 方 案 的成 熟 , 国 各 地 普 遍 具 备 了 建 立 城 我
个城 市 现 代 化 的 标 志 , 种 运 用 高 科 技 用 CI计 算 机 、 挥 、 制 、 迅 、 息 ) 这 ( 指 控 通 信 集 市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的 技 术 和 物 质 基 础 。2 0 03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内容简述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介绍当前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当前社会对高效应急响应体系的需求以及该项目的必要性。

将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项目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技术可行性研究:重点探讨项目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从技术角度评估现有技术资源能否满足项目需求,包括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

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济效益分析: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成本估算、资金来源分析、预期收益预测等。

通过对比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经济效益等指标,论证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项目实施方案与规划:详细阐述项目实施的步骤和策略,包括组织架构设置、管理流程设计、人员配置等。

对项目的进度安排和风险管理进行规划,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包括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

评估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政策与法规支持分析:研究相关政策法规对项目的影响,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法规要求。

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推动项目的实施。

1. 项目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高效、精准的应急响应机制的需求愈发迫切。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枢纽,其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以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该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关于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及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区域应急管理的协调性和时效性,提升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这也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有助于推动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国卫通在应急联动服务中显身手——记潍坊市城市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工程

中国卫通在应急联动服务中显身手——记潍坊市城市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工程

开。活动由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山东省信息产业
厅 、山东省通 信管理局、潍坊 市人民政 府共 同主办 , 爱 立信 ( 中国) 限公 司协 办,中兴通讯股份有 限公 司作 有 为支持单位。
“ 潍坊市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由联动 指挥、 通信调度、 决策支持、 综合分析四个分系统组成,
可迅速将发生事 全 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副主任委 员吴基传 , 信息 市城市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系统” 周边环境状况 、 围警力分 布状况及相 周 产 业部 副部长苟仲文 , 山东省人 民政 府副省长王仁元等 件 的具体位置 、 领 导同志 出席本次开通仪式。 中国卫星通信集 团公 司总 关资源分布状况和本地视频图像反映在指挥中心大屏幕 处警坐席 , 为警力及相 关资源的快速反应、快速 裁张海南、爱立信 ( 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蒋浩、 和接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学忠等也莅临现场。
维普资讯
■当代强信
中 国卫 通 在 应 急 联 动 服 务 中显社 会 综 合服 务系 统 工程
4 0日,“ 月2 潍坊市城市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
系统 一期工 程试运行开通 仪式 暨新 闻发布 会”顺利 召
得 急救、 人防、 城管等六个联动单位, 即日 起从城管部门 联动和社会 综合服务 系统 , 到接入 系统 的所有联动单 这大大缩短了接处警时间, 提 开始逐步接入该系统, o 共4 个接、 处警坐席以及应急通 位提供的救助或者服务,
信车和指挥车组成的应急联动移动指挥中心。
高 了处置事件 的效率 。特 别在应对突发事件 时,“ 潍坊
设的,旨 在为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综合管理能力, 厅或移动指挥 中心 即可高效地指 挥调度全部相关资源。 中国卫通将继续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在潍坊市示范 特别是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创造联动的通信指挥条件。 积极 “ 潍坊市城市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系统”从项 工程一期开通 的基础 上 , 着手二期工程建设并逐步 力争打造 出政 府主导、 通信 目 建设初期到今天的试运行开通, 得到了国家信息产业 向全 国其他地 区推广应用 , 部、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山东省通信管理局、 潍坊市人 运营企业负责建设运营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发展的

应急联动进行时——中国卫通积极布局“城市应急联动”

应急联动进行时——中国卫通积极布局“城市应急联动”
关 注 的 焦 点 。 目前 国 内 外 掀 起 r建 设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的 新 市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建设 纳 入 了 ” 一 五 ”发 展 规 划 ,凸 显 了 十 高 潮 , 以提 高政 府 对 紧 急 事 件 快 速 反 应 的 能 力 。 日前 由 中 国 卫 通 作 为 主 集 成 单 位 的 “ 坊 市 城 市 应 急 联 动 和 社 潍 会 综 合 服 而 标 志 着 国 内 “ 市 应 急 联 动 ” 系统 建 设 迈 出 新 步 伐 , 同时 也 标 志 城
求 . 且 可 以进 一 步提 高 我 国 应对 公 共 安全 . 共 管理 而 公 的 需 要 , 对 潍 坊 市 政 府 实 际 需 求 建 立 了该 项 工 程 , 在 针 旨
为 提 高 城 市 的信 息 化 水 平 、 合 管 理 能 力 . 别 是 应 急 处 综 特
件 能 力 的 缺 乏 。人 口密 集 城 市 如 何 及 时 有 效 应 对 突 发 事 月 8 日 国 务 院 正 式 发 布 《国 家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总 体 应 急 预
, 国 件 ,将 损 失 减 到 最 低 ? 城 市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建 设 成 为 全 球 案 》 初 步 形 成 了 我 国 应 急 预 案 框 架 体 系 , 家 也 明确 将 城
系 统 的 开 发 和 建 设 , 在 信 息 产 业 部 的 城 市 应 急 通 信 招 标 并
标 志 。 信 息 产 业 部 苟 仲 文 副 部 长 在 接 受 记 者 采 访 时 这 样 项 R 中 中标 。 为 潍 坊 市 城 市 应 急 联 动 和 社 会 综 合 服 务 系 ” 作 说 道 。 而 中 国 卫 通 作 为 国 内 基 础 电 信 运 营 商 . 过 积 极 统 的 总 集 成 单 位 . 国 卫 通 与 爱 立 信 、 坊 市 政 府 精 诚 合 ” 通 中 潍 布 局 城 市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不 仅 提 升 了 自 身 应 有 的 网 作 ,为 满 足 城 市 政 府 公 共 安 全 、公 共 管 理 、 共 服 务 职 能 公 络 资 源 和 业 务 资 源 .符 合 城 市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建 设 需

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标书模板

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标书模板

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标书模板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突发事件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也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建设一套高效、科学、先进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集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应急处置、资源保障和评估恢复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全方位、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三、系统功能需求(一)监测预警功能1、建立多源数据采集体系,整合气象、地质、水文、交通、环保等各类监测数据,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2、运用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技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为应急处置争取时间。

(二)指挥调度功能1、构建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对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调度。

2、具备可视化展示功能,能够直观展示突发事件的发生地点、影响范围、救援力量分布等信息,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3、支持语音、视频、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确保指挥指令的快速下达和信息的及时传递。

(三)应急处置功能1、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2、提供应急资源管理功能,包括救援队伍、物资装备、避难场所等的管理和调配。

3、支持应急演练和模拟推演,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

(四)资源保障功能1、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和动态更新。

2、实现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快速调配,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评估恢复功能1、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2、协助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恢复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系统技术要求(一)架构设计1、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高可靠、高性能、高扩展性的系统架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工程技术要求一、概述根据需要XX市拟建一套完善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年底前完成,使我市各级公安机关、综治联动部门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抢险救灾、服务群众、加强相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日常管理、实战、指挥决策的信息化、科学化,使我市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新的突破并跨上新台阶。

二、设计规范投标方技术方案应符合下列标准:1、公安部《县、市级公安机关“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技术规范》2、《四川省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控工程建设技术要求》2、《公安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3、公安部消防总局《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50313—2000)》4、《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5、《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7、《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8、《城市警用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9、国家、行业、省相关的技术要求及规范三、设计要求XX市报警日呼入数量约为100~500次,根据《县、市级公安机关“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技术规范》要求,本次工程参照II类城市标准进行设计、建设。

投标商从华为、中兴、亚奥、大唐四种品牌中任选一种品牌的数字程控调度机(交换机)作为调度平台,软件应基于所选调度机平台进行开发;一级接处警软件采用C/S架构,二级接处警软件采用B/S架构,所有客户端软件应基于Windows平台,数据库选用ORACLE;投标方须向招标方公开数据库结构定义,允许招标方进行第二次开发并提供二次开发接口及相关的SDK包;投标方须承诺将根据招标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及时、免费的增加和修改软件功能;投标方须承诺向招标人已建成的“XX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开放接口,能实现与之互控。

投标单位在投标方案的叙述中,须先严格依据本技术要求的叙述进行投标,并详细列明对本技术要求各项条款的应答。

如投标单位有更优的设备选型,应另行在《技术偏离表》中逐项叙述,但投标的设备标准不能低于招标的标准。

如果《技术偏离表》中叙述的条款被接纳,则该条款与投标单位的技术方案一并,同样作为投标单位对本项目的技术方案承诺。

本技术要求中涉及的内容为基本技术要求,对于工程正常运行所需的设备材料的供应、安装、调试、测试及保修的内容请投标方自行考虑。

招标人提供的设备及系统设计方案作为招标书的组成内容,投标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功能要求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所有在投标文件中没有显示出来,但在设计要求中所提及的设备、材料,必须全部包括在本集成合同内,由中标方供应和安装调试。

没有明确说明,但在整体设备安装时,不能缺少的一切附属配件,亦应包括在本集成合同内,由供应商供应和安装。

四、系统组成系统包括:数字程控调度机(交换机)、综合通信指挥调度系统、综合接处警系统、数字录音录时子系统等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1数字程控调度机(交换机)数字程控调度是应急联动系统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为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投标商应从华为、中兴、亚奥、大唐四种品牌中任选一种品牌的数字程控调度机(交换机)作为调度平台,该调度机与公安行政总机合一,投标方应对原有程控交换机电话用户平滑过渡到新系统中。

本次工程应实现以下功能:1.1提供128路模拟用户,单机可扩展为256路用户,可相互之间拔打,也可出局拔打其它电信公网用户。

1.2提供4条标准E1,每条都支持中国1号、7号信令。

采用2个标准E1与公网2个局向的汇接局相连接,同时接受公网内多个用户同时的110、122、119报警呼入。

采用1个标准E1与电信运营商实现DID接入。

采用1个标准E1与招标方现的有VOIP系统汇接连接,实现对公安专网的用户调度指挥,并能对本辖区内的VOIP用户提供市话出局业务。

1.4提供8路环路中继。

采用4条以上模拟线路作为呼入备用线路,在数字中继发生故障时,系统能自动切换至模拟线路接受市民报警。

1.5各中继之间可以任意汇接。

1.6支持多个特服号的接入模式,目前为110,119,122将来能随意扩充。

1.7具备重点单位电话、119报警电话呼入时优先排队和优先呼入的功能。

1.8支持监听、强插、强拆和挂机回叫。

1.9单呼、组呼和会议电话功能,具有报警、接警、处警四方通话功能,能实现不少于八方的会议电话。

1.10错号拦截功能,减少误报骚扰。

1.11对骚扰电话交换机端锁定功能,锁定时间可自行设置。

1.12可接受多路报警电话同时呼入,进行自动排队,播放接通语音,提供报接警员工号功能。

1.13对110、119、122等不同的报警进行识别。

1.14服务器和程控交换机时间同步,各个接警席的PC机时间和服务器时间同步,保证在整个系统中只有一个时间。

1.15支持不少于十个连选组,每个连选组不限号码数量。

1.16可与固定点报警联网,收取安装在用户端的编码及报警信息。

1.17提供350M无线集群、技术防范系统接口。

1.18具备完善的自动巡检、测试、故障诊断功能。

1.19提供串口、网口等丰富的控制接口,支持远程管理。

1.20提供完善的计费、管理及系统监控等软件。

1.21对CPU板、二次电源板等核心部件提供热备份,数字中继板提供备份。

2通信指挥调度系统通过有线调度、无线调度、网络调度和短信调度等方式,完成指挥中心对警情信息发送和指令调度。

有线调度软件要求能实现单呼、组呼、三方通话、电话会议、中继应答和转接等功能;短消息调度功能可将文字信息通过短消息方式发送到手机。

所有操作必须通过电脑操作软件实现;网络调度可以根据被调度方的IP地址将需要调度的指令、预案等内容通过网络下单的方式发到一个或多个单位,并能监视网络状态和指令单的下发结果;无线调度主要针对的是公安350M集群对讲系统进行语音的调度,指挥中心可通过系统软件对无线集群用户进行指挥调度。

2.1有线调度功能2.1.1单呼:由接警台发起单个调度呼叫,直接和被调度方通话。

单呼可通过交换机的各种中继接口发起呼叫;2.1.2组呼:由接警台发起多个调度呼叫,以一对多的方式和所有被调度者进行全双工通话,被调度者之间也可进行全双工的通话,单组呼可通过交换机的各种中继接口发起呼叫;2.1.3会议:可以召开多达30个用户参与的电话会议2.1.4轮询:轮询呼叫为一组预先设定的呼叫电话,当呼叫发起时由交换机控制首先对第一个电话号码进行呼叫,当发生久叫不应或遇忙时自动转向第二个电话号码进行呼叫,直至发生一个呼叫成功时,调度机停止以后电话号码的呼叫。

轮询呼叫可以是交换机的内部用户或通过交换机各种中继发起呼叫;2.1.5调度台界面集成在接处警坐席中可以灵活设置,可设置调度键的数量、内容(如点呼键、组呼键、会议键等);可在调度界面上直接操作进行点呼、组呼、代答、轮询或召开电话会议;可以预先设定多个用户组,在调度时仅按一键即可实现组呼,且不同组的用户可以交叉呼叫;2.1.6调度对象可以是专线用户、公安专网用户、无线用户或公网用户、移动用户,灵活实现有、无线用户联合调度;2.1.7既可进行双向式对话调度,也可进行单向广播式会议调度。

2.1.8在调度席上可以组织各种会议,会议参加方数目可以达到30个;2.2网络调度功能2.2.1向指定的单个固定处警终端发送文字、图片等接处警信息和调度命令;2.2.2支持向指定的单个移动终端发送文字、图片等接处警信息和调度命令;2.2.3支持向预先定义的一组处警终端(固定终端组、移动终端组或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混合的组)发送文字、图片等接处警信息和调度命令;2.2.4自动检测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的接收状态,具有重连重发功能。

2.3短消息报警及调度功能2.3.1在接警界面上,可接收短消息报警;2.3.2可将文字信息通过短消息方式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电话、小灵通上;2.3.3普通短信息指定用户信息发送;2.3.4集群发送:选择群组用户,实现短信息群发功能;2.3.5灵活的编组功能;2.3.6可预定义群发组的成员,也可用鼠标的拖拽方便的进行临时编组。

3综合接处警受理系统3.1坐席软件该系统主要完成接警、处警、辅助调度等工作。

该系统需包括智能来话处理子系统、接处警及辅助调度子系统、综合信息应用子系统、外部服务连接子系统联动调度、信息共享、业务应用、信息查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统计报表、系统接口等软件,以及相配套的系统支撑软件。

坐席数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增加,每个坐席集实现接警、处警、调度功能三位一体。

采用一机两屏方式显示,系统应提供直观、方便、快捷、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既能显示当前报警信息资料,又能显示最近数十条既往报警条目及编号,并对报警受理状态加以明显标识,提醒调度员处理,还能直观地显示指挥中心和处警单位的各个工作台当前的工作状态。

在接处警界面上,值班长席能方便地进行报警信息查询、统计、编辑、修改、删除打印等操作;也能通过网络调用接警、处警、反馈录音。

该子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3.1.1支持多种模式接警,能实现110、122、119等独立接警或统一接警,可通过转接功能完成110、119、122自动或手动分至各个坐席,能实现话务平衡分配。

可以指定专用接警坐席。

3.1.2在接警话机全忙时,系统可对呼入的报警电话进行排队,对重点用户电话及119报警电话优先排队、优先呼入和识别提示的功能。

确保即使在接警处于高峰期时,119报警电话不受影响;3.1.3提供报接警员工号功能。

3.1.4能够在摘机前自动显示主叫号码、户主姓名、装机地址(“三字段”信息),并自动记录受理日期、时间、受理台号、值班员号;自动生成唯一受理记录号等。

预留移动报警位置信息接口。

3.1.5能够根据被叫号的不同, 自动调用相应的应用界面,并提供手动调用相应应用界面的功能。

3.1.6通过报警转移可进行二级接、处警,二级接、处警能提供电话调度、网络调度、无线调度、短信调度等功能,同时能对二级处警单位情况进行监督、跟踪、信息交互。

3.1.7电话调度能实现一键调度、多方通话,席间互转、代答等功能3.1.8重复报警时,系统能够自动给出提示信息和处警记录。

3.1.9具备对当前接警单与历史接警单重复或认定为某一警情的后续报警,实现当前报警记录与首次报警事件关联合并。

3.1.10接警员在完成接警单登记后,可通过电话直接向处警单位下达处警指令,同时按照规定的流程通过网络下发接警单到相关处警单位。

3.1.11具备跟踪、接收现场反馈信息(如警力到场时间,现场情况,处置措施及结果),如处警人员或处警单位超时没有做出处警信息反馈,系统将自动予以提示。

3.1.12相关责任部门终端能实时向指挥中心反馈接处警信息,整理存档。

3.1.13可根据现场反馈情况,指挥调度其他单位、部门协助处警。

3.1.14能显示指定时间段的接报警信息列表及处理状况;3.1.15可通过设置筛选条件显示全部或部分及某种状态的接警列表;3.1.16对每一次报警呼入(有效或无效),均自动产生呼入记录并在服务器上存档,内容包括呼入时间、主叫电话号码、应答时间、录音流水号、挂机时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