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6例临床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它确诊的金标准是什么?怎样确诊的,就好像冠心病要靠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作为我们的参考一样,这样才有说服
力。

2.“56例颈部彩超检查中,39例异常,阳性率为69.64%。

实验组判断的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10%)”这句话看不明白,“ 判断的准确率(100.00%)”是对照什么来的,是血管造影吗?56例中39例异常,其余例是什么原因,没说清楚。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三种原因,彩超主要能明确哪几种原因,不会都能明确吧?
4.该论文的题目是彩超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探讨价值,到底能明确哪些病因呢,看了不明白。

彩超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摘要] 目的:关于彩超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颅多普勒(TCD)检查,实验组运用彩超多普勒检查。

根据两组对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总量的检查情况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同时,根据对两组患者进行双侧椎动脉核磁共振显像,检查两组判断的准确率。

结果:经检测发现在对56例患者的颈部彩超检查中,有39例患者异常,为阳性;有17例患者为阴性。

其中,实验组判断的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判断的准确率(64.10%),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结论:彩超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效果明显,优于颅多普勒检查方式。

[关键词] 彩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彩超的临床价值
彩色多普勒检测是进行多普勒信号处理通过运用自相关技术,将获得的血流信号经过特定的颜色编码后与二维图像叠加,形成彩色检测的血流图像。

从它的功能上来讲,可想而知彩超检测同时兼具二维超声结构图像和反应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的功能,因此也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成因多,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病因包括:(1)患者先天椎动脉缺如。

(2)颈椎骨质病变,骨质增生,骨质疏松。

(3)椎动脉自身功能退化,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管道的狭窄等。

其中,彩超主要通过颈椎骨质病变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板块的形成以及管道的狭窄可以对患者是否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行诊断。

本院分析2008年~2011年3年间应用彩超检测VBI的56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分析得到的检查报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56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患者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为(64±1.2)岁。

将56例患者同时进行彩超多普勒检查和颅多普勒(TCD)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对照组用颅多普勒(TCD)检查,实验组用彩超多普勒检查。

1.2方法
选取我院选取的5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同时进行彩超多普勒检查和颅多普勒(TCD)检查,在发病后三天进行检查,统计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

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双侧椎动脉核磁共振显像,观察比较两种病因检查方法的准确率。

1.3观察指标:
计算两组检查的正确率、失败率、无法判断率以及准确率进行比较。

正确率:检测出VBI患者占实际患此病者的概率;失败率:检测出的VBI患者并非真正VBI患者的概率;无法判断率:无法判断是否为VBI患者的概率。

两组检测的准确率=1-(失败率+无法判断率)[2]。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r表示检测的结果相关性,采用回归系数假设检验的x2检验差异的显著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运用彩超多普勒和颅多普勒的比较
经过检查和相关计算之后,实验组的异常判断的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准确率(64.1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病因诊断的失败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失败率(12.82%),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无法判断病因的无法判断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无法判断率(23.08%),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判断的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5.9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运用彩超多普勒和颅多普勒的比
较 [n(%)]
注:□表示与对照组的结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当今的高发病尤其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因为我们的脑部部分依赖于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所以当椎基动脉发生管壁狭窄等好发症时,血流受阻碍,供血不足,可能出现眩晕等临床症状[3]。

眩晕为其病症的常见症状,有多为旋转性眩晕,发作在2-5min内达高峰,维持时间为2-15min,同时伴有共济失调。

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例如:双眼同侧视野缺损、视力模糊、单眼及复视,出现黑蒙,甚至失明。

而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成因却有很多,包括:(1)患者先天椎动脉缺如或是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

(2)颈椎骨质病变,骨质增生,骨质疏松,以及关节强直[4]。

(3)椎动脉自身功能退化,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管道的狭窄等。

通过彩超可清洗看见患者两侧椎动脉粗细不一,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先天椎动脉缺如,其次还可以发现患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以及管道的狭窄。

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可知56例VBI患者中,阳性患者有39例,阳性率为69.64%,阴性患者17例。

同时通过心电图、心超声波的检测得知,彩超多普勒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病因检查的正确率高达100.00%,失败和无法判断的病例都没有,这是由于彩超能够准确明确地显示管壁内径、厚度、血流速度,是否椎动脉狭窄、硬化以及操作的简便性,对于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非常有利,它应用不同颜色来标明血流方向,这些功能在临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反观颅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检查结果,由于它只是通过声波探测,加上人的脂肪组织分布的厚度不一和入射角度难以控制,照成了它的失败率(12.82%)以及无法判断率(23.08%)过高,这对于没有足够经验的医师大为不利。

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彩超多普勒相较于TCD的优势在于:(1)多于VBI患者检查的正确率精准。

(2)观察方便,失败率几乎为0,不易出现误判[5]。

(3)除此之外,彩超图像清晰明确,血流速度、方向明确,易于医生进行判断[6]。

(4)最重要的是,它的检查费用低廉,适用于普通劳动人民,也便于医生操作。

经过上述实验的比较观察,彩超多普勒的准确率远远高于颅多普勒检查的准确率,还减轻了患者治疗费用负担以及医生的操作难度。

参考文献:
[1] 陈宏贤,赵新梅,李俊岐.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9例[J].广东医学,2008,29(2):325.
[2] 张柏明,彭淑芬,杨敏怡.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5(12):458.
[3] 薛枫,叶新春,何龙锦.磁共振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2008,3(12):759-760.
[4] 陈世宏,马宇庆.老年人眩晕症86例f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822-1823.
[5] 刘荣俊,贾利珊.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25(2):95-96.
[6] 田方起,李斌,苏兰,等郾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37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