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1 单篇梳理1 课文2 荆轲刺秦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乃”“涕”“顾”“使”“度”“被”六字、次常用字“比”。

2.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
一、基础夯实
(第1段)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第2段)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①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略()②购()③诚()
④穷困()⑤私()⑥更()
答案①掠夺,夺取②重金征求③如果,果真④困窘,走投无路⑤私仇⑥改变2.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那么即使我想长久侍奉您,难道可以做到吗?(得分点:旦暮、虽)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得分点:微、谒、信、亲)
(第3段)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
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
..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
意乎?”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第4段)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私()②遇()③深()
④太息()⑤顾()⑥偏袒()
⑦驰()⑧函()
答案①私下②对待③刻毒④叹息⑤只是⑥袒露一只臂膀⑦驱车,乘车
⑧用匣子
4.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好好地接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得分点:善、把、揕、见陵、岂)
(第5段)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第6段)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

乃令秦武阳为副。

(第7段)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第8段)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
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矣!”遂发。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淬()②濡()③立()
④忤视()⑤以()⑥辞决()
答案①把烧红了的铁器浸入水或其他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硬化②浸湿,沾湿③立刻④正眼看⑤通“已”,已经⑥辞别,告别
6.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人!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难以预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

(得分点:反、竖子、不测、所以、俱,判断句)
(第9段)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
..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第10段)②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第11段)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
...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
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
...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7.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祖()②涕()③慷慨()
④瞋目()⑤诚()⑥振怖()
⑦给()⑧贡职()⑨陈()
⑩闻()⑪唯()
答案①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②流泪③声调激愤④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⑤确实⑥惧怕⑦供⑧赋税⑨陈述⑩使……听到,告诉⑪希望
8.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荆轲送行。

(得分点:白衣冠、以,定语后置句)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到了秦国之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得分点:既、币物、厚、遗)
(第12段)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第13段)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奉()②次()③陛()
④谢()⑤鄙()⑥假借()
答案①两手捧着②先后顺序③殿前的台阶④道歉⑤粗鄙⑥宽容,原谅(第14段)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第15段)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第16段)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第17段)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
..以骂曰:“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第18段)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引()②室()③还()
④卒()⑤度()⑥陈()
⑦提()⑧方()⑨负()
⑩股()⑪废()⑫引()
⑬创()⑭就()⑮箕踞()
答案①指身子向上起②指剑鞘③通“环”,环绕④通“猝”,突然⑤常态
⑥排列⑦掷击⑧正⑨背⑩大腿⑪倒下⑫举起⑬伤⑭成功⑮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11.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荆轲拿来地图之后献上,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

(得分点:奉、发、穷、见)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得分点:所以、乃、生、劫)
二、重点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乃
乃乃
小篆隶书楷书
“乃”是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乃”字在上古主要写第二人称代词或副词,又由副词“乃”虚化为连词、语气词等。

义项例句
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②乃.今得闻教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④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答案①于是,就②才,再③是④你的⑤竟然
识记方法“乃”主要有三个意义:一是“你”,一是“是”,一是“于是,就”。

(2)涕
涕涕
小篆隶书楷书
“涕”是形声字,小篆从“水”部(即氵),弟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眼泪。

义项例句
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②士皆垂泪涕.泣
③鼻涕拆书放床头,涕.与泪垂四(韩愈《寄皇甫湜》)
答案①眼泪②流泪,哭泣
识记方法“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一女与氓交好。

氓与之约曰,秋以为期。

不见氓时,女泣涕.(眼泪)涟涟。

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哭泣)之,夜夜涕.(鼻涕)泪交流。

(3)顾
顧顧顾
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
“顾”本来写作“顧”,是形声字,小篆从“頁”部(即页),雇声(古音相近)。

表示回头看。

义项例句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③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⑤难道,反而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汉书·季布传》)
答案①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②回头,回头看③顾念,考虑④看望,拜访
识记方法“顾”的本义是“回头”,既然“回头看”,肯定要有所“顾念,顾及”,由“看”自然引申出“看望”“访问”“拜访”等义。

后虚化为“只是”“难道”等义。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刘备欲兴汉室,招贤才,三顾.(拜访)孔明之庐。

首赴其庐,三叩其门,无人应之。

备不得已而去,临行频频顾.(回头)视之。

后再访之,卒乃见。

孔明心顾.(关
心)其家,语备曰:“顾.(只是,不过)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

”刘备令人安之,孔明方许。

(4)使
使使
小篆隶书楷书
“使”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吏声(韵母相同)。

表示支使、派遣。

义项例句
①使.工以药淬之
②使.使以闻大王
③使使.以闻大王
④使毕使.于前
⑤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答案①叫,让②命令,派遣③使者④使命⑤出使⑥假使,假如
识记方法“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假使,一是叫,让。

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者”。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燕太子丹使.(派遣)荆轲刺秦王。

荆轲使.(出使)于秦,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

荆轲持匕首刺王,后为王之近臣所杀。

杜牧论曰:“使.(假如)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5)度
度度
小篆隶书楷书
“度”是形声字,小篆从“又”部,庶(省略“灬”)声(韵母相同)。

指用手、手臂测量长度。

表示测量长短。

义项例句
①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⑤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⑥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⑦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⑧限度,尺度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⑨谱写,创制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答案①气度,常态②估计,猜测③衡量,比较④制度,法度⑤渡过,越过
⑥次,回
识记方法“度”的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

由心里“计算”引申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又进一步引申出“法度,制度”。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某妻之市购履,途遇小涧,一跃度.(越过)之,至市方忆忘持度.(尺码)。

徘徊数度.(次)欲反,度.(考虑)之再三,欲度.(估计)其夫足之大小,未成。

反家,其夫见妻空手而反,以为其玩乐无度.(限度),妻以实情告之,夫则责其不知以手度.(衡量)鞋之大小。

后人度.(创制)曲讽之,以为治家如治国,安得无法度.(法度)。

(6)被
被被
小篆隶书楷书
“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表示被子。

义项例句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④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答案①受②表示被动③通“披”,披散,散开④覆盖
识记方法“被”的本义是“被子”。

“被子”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

“穿”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屈原忠而被.(表示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夜中难寐,遂被.(通“披”,穿着,披着)衣而起,行至舍外,被.(披散)发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心被.(遭受)创,尤不为苦也。

2.通假字
例句本字及意义
①日以.尽矣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④卒.起不意
⑤秦王还.柱而走
答案①通“已”,已经②通“返”,返回③通“震”,惊恐④通“猝”,突然⑤通“环”,环绕
3.古今异义词
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
①穷困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②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鼻涕
③偏袒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④假借愿大王少假借
..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⑤币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货币
⑥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垂手拿着(有提梁、绳套之类的东西)
⑦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特指黄金
答案①困窘,走投无路②眼泪③袒露一只臂膀④宽容,原谅⑤礼品⑥掷击⑦当时以铜为金
4.多义实词
词语例句意义
比①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③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
④比.去,以手阖门(归有光《项脊轩志》)
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近来
答案①并,列②比较,考校,核对③合④等到⑤靠近
5.词类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皆白衣冠
...以送之
②士皆垂泪涕.泣
③乃朝服
..
④又前.而为歌曰
⑤非有诏不得上.
⑥进兵北.略地
⑦函.封之
⑧发尽上.指冠
⑨其人居远.未来
⑩则秦未可亲.也
⑪使使以闻.大王
⑫太子迟.之
答案①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②名词作动词,流泪③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④名词作动词,走向前⑤名词作动词,上殿⑥名词作状语,向北⑦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⑧名词作状语,向上⑨形容词作名词,远处、远方⑩形容词作动词,接近⑪使动用法,使……听到、告诉⑫意动用法,以……为迟
6.特殊句式
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群臣侍殿上者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答案①判断句标志词:乃②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③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
④被动句标志词:为⑤被动句标志词:见
7.文化常识
(1)《战国策》:它是一部__________体史书,又称《__________》。

由西汉末________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
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2)荆卿.岂无意哉/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
..也
“卿”是古代对人的________,“竖子”是对人的________。

(3)既祖.,取道
“祖”指临行时祭________,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4)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徵:中国古代五音(又称“五声”)之一。

“五音”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音阶。

成语“________”即形容人唱歌不搭调,唱不准音高。

除“五音”外,还有两种变调,分别是________和变徵。

(5)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
...蒙嘉
中庶子:官名,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

秦、汉时为太子侍从官。

文中指管理国君的__________之类的官。

(6)至陛下
..,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陛”指________,“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7)太子
..丹恐惧
太子:古代对________的称谓。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________,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太子居住的行宫为________。

(8)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
..之列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________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9)诸郎中
..执兵
郎中:古代官名。

战国时为国君的________。

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

东汉以后为尚书台属官。

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

是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

尊称中医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始自宋代,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10)乃朝服,设九宾
..
九宾:宾,通“傧”。

九宾之礼原是________接见天下诸侯时的重典。

战国时,周室衰微,“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成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

(11)金.千斤,邑万家
金:一般指黄金,俗称金子,是一种金属元素。

“金”在先秦时代往往指铜。

同时,“金”也是________或________制品的通称,如“五金”“金就砺则利”;还可指________,如“现金”“助学金”。

它也可以作形容词用,可用来指像金子一样的________,如“金黄”;还
可以用来比喻尊贵、珍贵,如“金口玉言”。

(12)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国别国策刘向(2)敬称蔑称(3)路神(4)宫商角徵羽五音不全变宫(5)车马(6)殿前的台阶(7)储君嫡长子东宫(8)国君(9)侍卫(10)周天子(11)金属金属钱颜色(12)专诸要离聂政荆轲
特别小练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答案C
解析“于燕市”“于市中”在句中均为后置状语,表地点,不应与前面的动词断开,排除A、B、D三项。

从语法关系来看,“高渐离击筑”中,“高渐离”为主语,其前应断开;“酒酣以往”,“以往”意思是“以后”,指的是荆轲、狗屠以及高渐离喝到一定程度以后,所以“酒酣以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故选C。

参考译文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一个燕国的狗屠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

荆轲特别喜欢饮酒,天天和那个狗屠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像身旁没有人的样子。

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他为人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

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拓展训练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
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
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
..,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
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
..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
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
..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注],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
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节选自刘向《战国策·赵策四》,有删改)注世:代,古代父子相继为一代。

今三世:从现在算起上推三代。

现在第一代是赵孝成王,上推第二代是他的父亲赵惠文王,上推第三代是他的祖父赵武灵王。

“三世以前”当指他的曾祖父赵肃侯(前349—前326)。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B.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答案C
解析“位尊而无功”与“奉厚而无劳”是对称结构,应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B项;“长安君之位”作“尊”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而不及今”中的“今”是时间状
语,不应该与谓宾“令有功于国”断开,排除A项。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趋,是用快走的姿势,慢步向前走。

古礼规定,臣见君一定要快步往前走,否则便是失礼。

触龙因年老病足,不能快走,又要做出“趋”的姿势,只好“徐趋”。

B.玉体,意即贵体,敬辞。

古人重玉,所以在这里用玉来比喻太后的身体。

后“玉体”一词常被用来形容美女的体态。

C.丈夫,文中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

而古代女子对自己丈夫的称呼是良人、郎君、官人、相公等。

D.山陵崩,古代用以比喻国君或王后的死,表明他们的死不同寻常,犹如山陵崩塌,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文中指赵太后去世。

答案C
解析“文中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错。

“丈夫”指“男子”,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是“大丈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触龙不避锋芒,迎难而上。

面对因大臣强谏而盛怒的太后,触龙并没有退缩,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犯颜直谏,正面析理。

B.触龙投其所好,请君入瓮。

他问候起居、关心孩子,都切中了太后的心理,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从而自然引到疼爱孩子的问题上。

C.触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考虑得长远一些,就要让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仅仅依靠权势、父母。

D.触龙循循善诱,相机而行。

他步步诱导,旁敲侧击,与太后的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

答案A
解析“以自己的方式犯颜直谏,正面析理”错。

触龙用聊家常的方式,用自己也疼爱小儿子的事情来引起赵太后的共情,从而劝说她为孩子“计深远”,这是避其锋芒,并没有“犯颜直谏,正面析理”,而是“因势利导,巧说妙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得分点:“至于”,到;“侯”,被封侯;“其继”,他们的继承者、他们的子孙) (2)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得分点:“山陵崩”,委婉指太后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