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眼科小儿全麻术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留置针在眼科小儿全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护理体会及应用于眼科全麻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眼科手术患儿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
对照组用5号半头皮针静脉穿刺输液;实验组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采用无菌透明敷贴和透气胶带相结合再加适宜衬垫的方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
观察并记录全麻给药和穿刺复针率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全麻用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中的反复静脉穿刺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P<0.05)。
结论静脉留置针方便了全麻时的静脉给药,,抢救危重患儿争分夺秒,避免了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小儿的痛苦,减轻了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保障了全麻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护理工作中的效率和质量。
标签:静脉留置针;眼科;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小儿全麻手术是小儿全身麻醉技术的简称,全麻使用的麻醉药物多氯胺酮和异丙酚,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使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状态,引起患儿意识、痛觉消失而达到术中无痛苦的目的。
近年来,为减少对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对静脉带来的损害,临床多采用静脉留置针技术。
患儿静脉穿刺时往往细小、脆弱,穿刺容易失败,在全麻手术时穿刺失败易导致麻药外渗,减少麻醉深度,造成安全隐患。
在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后,保障了麻醉师对患儿的及时给药,增强的手术医生的手术连贯性,并降低了复针率,受到医生及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眼科手术患儿84例,男45例,女39例。
年龄1~7岁。
平均4.05岁。
其中斜视矫正术20例,白内障摘除术29例,眼外伤清创缝合术26例,其他手术9例。
将84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在手术前12h内禁食,4~6h内禁饮。
术前用药安定0.2~0.5/mg,阿托品0.01~0.02 mg/kg;术中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连接DASH 2000型监护仪心电监护;术后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面罩或鼻导管吸氧(3~5L/min),继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及血压。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穿刺,选择好血管后,碘伏消毒2次,采用5号半头皮针,排出空气进针见回血后固定。
实验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然后右手持紧蝶翼,沿血管走向,缓缓刺入,见回血后,再缓缓进针2~3mm,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使血管成一直线,操作者右手持蝶翼向后退针芯,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这样一退一进,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送管要及时,动作要轻、稳、快,并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害血管。
用3M公司生产的专用透明透气胶布固定,针尾及Y型管处向前挽一下,再用胶布固定。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全麻给药和静脉穿刺部位情况。
1.3观察指标术中给药次数,根据患儿在术中清醒次数麻醉用药持续加量;重复穿刺数次数,根据静脉穿刺部位有位外渗,肿胀,拔针后重新选择血管进行再次穿刺。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儿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心理护理患病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创伤性的时刻,当其接触陌生的环境和医务人员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尤其当进入手术室时,父母不能陪伴在身边,患儿会产生分离性焦虑,表现出侵略性、攻击性的反应[1]。
应主动接近患儿,使其能与医护人员合作,配合静脉输液。
对于心理素质较差、较倔强的患儿,给予以更多的接近和关爱,要避免长时间哭闹增加咽喉部分泌物引起窒息的危险,可由麻醉师先肌注氯胺胴麻醉后立即进行静脉穿刺留置。
3.2全麻手术结束后,此时患儿多采用垂头仰卧位,头偏向一侧[2]。
加上麻醉苏醒后手术切口疼痛,双眼又被包扎,视觉障碍,对外界的信息暂时只能依靠听觉及触觉代替,使患儿特别敏感与不舒适,但患儿难以表达疼痛及其他原因带来的不适,增加了焦虑和恐惧感,术后通常表现出躁动和哭闹,普通的穿刺针易刺破血管造成药液外渗,而选用套管针,因内管是软管,患儿活动时则不易刺破血管,保障全麻术后的用药。
3.3在穿刺过程中导致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有护士心理因素、护士技术水平、血管的选择、患儿的配合程度以及留置针的使用不当和固定不当等因素[3]。
因此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穿刺水平、选择合适的血管、做好穿刺前的物品准备以及妥善的固定是减少穿刺失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2-55.
[2]殷玉萍,宗倩,窦曰华,等.小儿五官科手术全麻苏醒期不同卧位对呼吸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4,44(5):53-54.
[3]陈霞.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7,11(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