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视角里的风险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子鉴定视角里的风险社会
作者:暂无
来源:《读报参考》 2021年第7期
戴维是就职于一家第三方鉴定机构的一位亲子鉴定师。

13年里,他经手或审核过的3.5
万份亲子鉴定报告里,大约23%-26%结果为“排除”,也就是说每四个来鉴定的委托人里,就
有一对是非亲生。

一纸亲子鉴定,是戳破谎言的针尖,是家庭分崩离析的导火索,它揭开了人
性和所处社会系统复杂且隐秘的一角。

在长沙的一家DNA亲子鉴定接待室,办公桌上摆着一叠亲子鉴定检测报告,随手抽取其中
6本,就有2本结果显示为“排除”,也就是说亲子之间为非亲生,不存在血缘关系。

说得直
白点,就是“我不是你爸,你不是我的孩子”,俗称“绿帽子”。

“排除”的鉴定结果多意味着女性的出轨与背叛,以及另一位男性第三者的闯入。

戴维,是就职于这家第三方鉴定机构的一位亲子鉴定师,不算电话和线上沟通的,
他见过面的出轨女性就有2000人。

“来检测的都是怀疑的,1/4其实不算高。

”戴维说。

放到整个社会,“非亲生”是小概率事件,只是在亲子鉴定这样一个特殊情境里,
才成了一个高概率现象。

夫、妻、子女,构成家庭的铁三角,任何一角的崩塌都会破坏原有的
超稳定结构;子女的角色更为特殊,他(她)既是结构的一角,也是夫妻之间的情感纽带,可
一旦这种纽带关系被证伪,血缘关系被排除,铁三角很可能瞬间分崩离析,也难怪戴维自嘲
“婚姻破坏者”。

欲望和背叛
亲子关系谎言的戳破始于怀疑,小孩长得不像自己、血型对不上、单眼皮生出双眼
皮的孩子,或是发现妻子有了外遇。

在孩子的身世上,母亲总是比父亲掌握更多知情的主动权,以至于为了消除这份怀疑,男性成了亲子鉴定的主要委托人。

亲子鉴定过程分为四步:提取DNA;通过酶促反应把所需片段放大;打开DNA,仪器测量分析比对;分析数据、出具报告。

鉴定的结果只有两种——支持或排除,而委托人在现场拿到结果的反应则是百态毕现。

戴维见过鉴定结果为支持亲子关系成立的,丈夫忙赔不是,“亲爱的不好意思,是我错了”,用买包买衣服作补偿,妻子摔门而出撂下一句“我不要”;也见过虽然坐实亲子关系,
但证据确凿妻子已经出轨,不知如何是好的男人。

那排除的四分之一里面,也有“你自己看,
你什么意思”,愤怒地要妻子回家解决的;还有极个别的把挺着孕肚的妻子踹倒在地的场面。

最多的,还是线上或快递接收结果,表面平静、冷暖自知。

庆幸、爆发、隐忍、苦涩,伴随着结果而来的各种情绪都让家庭关系,尤其夫妻关
系遭遇大大小小的危机。

在戴维经手的委托里,一纸鉴定极少有我们想象的那些“寻亲”故事,更多时候,
它撕开一个谎言、一对夫妻、一个家庭。

那尤其不幸的四分之一,是一个个关于欲望和背叛的
故事。

被亲子鉴定筛选出来的这群女性中间,家庭主妇是一类典型的身份。

漂亮、衣着讲
究是她们给戴维的第一印象,她们对出轨和作亲子鉴定态度淡然。

“这个事情其实挺常见的,
在家里太寂寞了。

”戴维回忆其中一位女性委托人跟他的对话,并拜托他鉴定腹中的孩子属于谁。

从2015年以来,女性委托的产前亲子鉴定占到了戴维经手业务的五分之一。

过去,这类鉴定需要动手术,流程麻烦,现在的技术已经简单到只需要取一管静脉血进行DNA比对,
降低了她们对于风险的担忧。

在类似亲子鉴定牵涉的背叛里,女性出轨甚至恩将仇报的情况虽占多数,却不能说
明现实中出轨多的也是女性。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的中国人出轨行为
的抽样调查(2000-2015),男性出轨率高于女性,中国女性的平均出轨率是7.9%,男性平均
出轨率是女性的2.6倍,男女出轨比例都持续上升,且差距拉大。

亲子鉴定确定一个家庭两代人的关系,但在那四分之一的故事里,孩子的面貌却很
模糊,夫妻子女的铁三角被简化成男女双方的纠葛。

被工具化的背后是两种结果——胎儿被流产,或父母离婚后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免不了情感和身份的错乱。

“(孩子)是矛盾的焦点,但不是矛盾的根源。

”戴维补充道,“他们也都不知情,可孩子又不能选父母。


跳出爱情和婚姻框架
我们很容易对出轨作道德批判,但跳出爱情和婚姻框架,由亲子鉴定结果牵扯出来
的因,还反映出一系列社会公共风险。

农村和农民虽不是戴维接触最多的案例,却最为复杂曲折。

2013年,一位农民工找到戴维,要求鉴定,结果发现孩子并非亲生,他和妻子分散
在不同地方打工,他之所以想到要作鉴定,是因为工友就和工地上的一个女人发生了关系,有
了孩子。

而在寄收检测材料和报告的快递地址里,“工地”的字眼,让戴维看到了组成“露水
夫妻”的男男女女。

这些外出的打工者身后,是一群留守儿童。

十五六岁的小婷是个典型的留守青少年,直到2011年前后,被发现怀孕了,父母才从外地赶回来,逼问孩子的父亲是谁,连同一个未成年的少年,一起来到戴维所在的亲子鉴定中心。

女孩一口咬定孩子是男生的,他否认,鉴定结
果排除了孩子和这名少年的关系。

父亲威胁女儿要报警,女孩才对母亲说出了表姐,正是她把
小婷出卖给嫖客,导致了意外怀孕。

这些透过亲子鉴定被看见的经历,是社会流动性的产物,一代人的流动不仅改变了
家庭结构,也带来了情感的变迁,一些不由个人掌控的事物在无形中成了自己悲剧的源头,里
面有特定群体得不到满足的情感需求,也有被忽视的关爱与救助。

类似的困境还有为了传宗接代,家人瞒着妻子,用公公的精子代替少精的丈夫作试
管婴儿的;把身体疾病误认为是心理疾病而自责的性瘾者;师生恋以及其他性少数群体所遭遇
的系统性偏见等。

这些被亲子鉴定揭开的故事,透露出了来自社会的系统性和流动性风险,人
员的流动、系统的成见陋习制造了隐秘的角落,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女性乃至所有关联群体都
是弱者。

看见亲子鉴定背后的故事,戴维感动过、抑郁过、无奈过,如今早已见怪不怪。


是当过医生,也曾在亲子鉴定机构管过事的母亲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得了”。

戴维讲述的这些经历其实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大多数委托人只需要那一个结果,没有其他交流,很多故事之所以在拿到鉴定报告之后仍有后续,也在于委托人的执念,或需要找人倾诉、疏导情绪,有时因为涉及和公安部门的合作而参与其中。

“做我们这行不能去打听别人隐私,只能客户主动跟我们讲,我们不能主动去打听。


亲子鉴定书放大了人性,在出轨和对出轨的怀疑之间,13年的鉴定师经验更让戴维怀疑人性的善恶,至于那些处境离奇曲折、真实的人,他也有了超越道德评判的理解:“该批判你批判你,完了之后还是要同情你一下,确实也不容易。


揭开出轨行为内情,了解她们的处境,并不是在道德和法律上为她们开脱,但只有了解秩序被破坏的症结所在,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进行反思,反省自己的选择。

情感和命运辗转带来人的困境,生理、心理、不由己的外部环境,具体作用于每一个体。

欲望和责任、选择和珍惜,道理说来轻巧,把控起来很难,“不然为什么这么多悲剧呢?”戴维感慨道。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摘自《南风窗》施晶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