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
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4 m
C.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 s~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D.0~1 s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 s~4 s内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D
【解析】0~1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
,故A错误;在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
等于位移:,故B错误;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0~1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误;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故D正确。

所以D正确,ABC错误。

2.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着长木板B,质量m=2kg的木块A以速度v0=2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B的上表面,由于A、B之间存在有摩擦,之后,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1
B.长木板的质量为1 kg
C.长木板长度至少为2m
D.A、B组成系统损失机械能为4J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在B的表面上滑行时,根据v-t图像的斜率可得到A的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动摩擦因数。

对系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列式可求得长木板的质量M。

根据“面积”表示位移,求解木板的长度。

由能量守恒定律求解A、B组成系统损失机械能。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木板
B 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21m/s v a t ∆==∆ 对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 =Ma B
解得μ=0.1,故A 正确;
B .从图可以看出,A 先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最后一起做匀速运动,共同速度v =1 m/s ,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o mv m M v =+
解得M =m =2kg ,故B 错误;
C .由图像可知前1s 内B 的位移
0011m 0.5m 22
B v x t ++=
⨯=⨯= A 的位移 0211m 1.5m 22
A v v x t ++=⨯=⨯= 所以木板最小长度
1m A B L x x =-= 故C 错误。

D .A 、B 组成系统损失机械能
22011()2J 22
E mv m M v ∆=
-+= 故D 错误。

故选A 。

【点睛】 分析清楚图像的物理意义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要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根据v -t 图像的斜率能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由面积求解位移。

3.如图甲,长木板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kg m =的另一物体B (可看作质点)以水平速度02m/s v =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 的表面.由于A 、B 间存在摩擦,之后A 、B 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取2
10m/s )( )
A .木板获得的动能为2J
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4J
C .木板A 的最小长度为2m
D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可知,A 、B 的加速度大小都为21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二者质量相等均为
2kg ,则木板获得的动能为211J 2k E mv =
=,选项A 不符合题意; 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201122J 22E mv m v ∆=-⋅⋅=,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由v-t 图象可求出二者相对位移为
121m 1m 2⨯⨯=,木板A 的最小长度为1m ,所以C 不符合题意;
D.分析B 的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B mg ma μ= 可求出0.1μ=,选项D 符合题意.
4.一质点t =0时刻从原点开始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4s 时,质点在x =1m 处
B .t =3s 时,质点运动方向改变
C .第3s 内和第4s 内,合力对质点做的功相同
D .0~2s 内和0~4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0−4s 内质点的位移等于0−2s 的位移,为122m 3m 2
x +=⨯=,0t =时质点位于0x =处,则4s t =时,质点在3m x =处,故选项A 错误;
B 、在2s-3s 内速度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上方,在3s-4s 内速度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下方,所以3s t =时,质点运动方向改变,故选项B 正确;
C 、第3s 内质点的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合力做负功;第4s 内速度增大,动能增加,合力做正功,由动能定理知第3s 内和第4s 内,合力对质点做的功不等,故选项C 错误;
D 、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
位移为负,则知0∼
2s 内和0∼4s 内,质点的位移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则平均速度不同,故选项D 错误。

5.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
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 、B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 .在03t t =时刻,A 、B 相距最远
C .在05t t =时刻,A 、B 相距最远
D .在06t t =时刻,A 、B 相遇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v t -图像可知,加速时A 、
B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0:1,减速时A 、B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故 A 错误;
BC 、由A 、B 的运动关系可知,当A 、B 速度相同时,A 、B 间的距离最大,故B 、C 错误; D 、由题意可知A 、B 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开始运动的,由速度一时间图像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06t 时刻,A 、B 的位移003A B x x v t ==,因此在此时刻A 、B 相遇,故 D 正确. 故选D
6.如图甲所示,滑轮质量、摩擦均不计,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由此可知(g 取10m/s 2)
A .物体加速度大小为lm/s 2
B .F 的大小为21N
C .4s 末力F 的功率大小为21W
D .4s 内F 做的功为84J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知物体的加速度为:
222m/s 0.5m/s 4v a t =
== 故A 错误。

B.对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F-mg=ma
解得:
()()2100.5N 10.5N 22
m g a F +⨯+=
== 故B 错误; C. 4s 末F 作用点的速度为:
v 2=2v =4m/s
则拉力F 的功率为
P=Fv 2=10.5×4W=42W
故C 错误。

D. 4s 内F 作用点的位移为:
2128m 2
x at =⨯= 所以4s 内F 做功为
W=Fx =10.5×8J=84J
故D 正确。

7.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0t =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50m 处,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
B .在第20s 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 .第30s 末,甲、乙两车相距100m
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图象可知: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图象一直在时间轴
的上方,一直沿正向运动,没有反向,故A 错误;
B .在第20s 末,甲车的加速度为
2020m/s 1m/s 3010v a t ∆-=
==-∆-甲, 大小为21m/s ;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22202m/s m/s 303
v a t ∆===∆乙, 所以加速大小不相等,故B 错误;
C .在第30s 末,甲的位移为
10+3020m 400m 2
x =
⨯=甲, 乙的位移为 12030m 300m 2
x =⨯⨯=乙, 所以甲乙两车相距
400m 300m 50m 50m s =--=,
故C 错误;
D .刚开始乙在甲的前面50m 处,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甲可以追上乙,然后甲在乙的前面,到30s 末,甲停止运动,甲在乙的前面50m 处,此时乙以2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所以再经过2.5s 乙追上甲,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

8.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 、B 、C 、D ,物体A 、B 运动的x —t 图像如图①所示;物体C 、D 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②所示.根据图像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A 和
B 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A 的加速度比B 更大
B .在0~3s 的时间内,物体A 运动的位移为10m
C.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
D.t=3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甲图看出:物体A和B位移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A的速度比B更大;故A错误.
B.由甲图看出: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s=10m=0=10m,A的位移大于10m;故B错误.
C.由乙图看出:t=3s时,D图线所围“面积”大于C图线所围“面积”,说明D的位移大于的位移,而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所以物体C还没有追上物体D;故C错误.
D.由乙图看出:前3s内,D的速度较大,DC间距离增大,3s后C的速度较大,两者距离减小,t=3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故D正确.
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在相同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分别在水平力F1、F2的作用下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同时运动,其υ-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6s,F1先减小后不变,F2一直增大
B.0~6s内两者在前进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一定大于4m
C.在0~2s内,甲的加速度始终大于乙的加速度
D.4s末甲、乙两物体动能相同,由此可知F1=F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υ-t图象可知,对甲物体,在0~2 s内,甲物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则加速度逐渐减小,则F1逐渐减小,2~6s内,速度保持不变,F1为零,对于乙物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保持不变,则F2保持不变,故A错误;
B、0~6 s内,当两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大,此时乙的位移为
1
448
2
x m m

=⨯⨯=,甲
的位移为
1
242412
2
x m m
⨯+⨯⨯=

>,则两者的最大距离大于4m,故B正确;
C、由υ-t图象可知,在0~2s内,t=0时,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此后,甲的斜率逐渐减小到零,乙图线的斜率保持不变,故甲的加速度先大于乙的加速度,后小于乙的加速度,故C错误;
D、4s末甲、乙两物体动能相同,但甲乙图线的斜率不同,故F1不等于F2,故D错误。

10.如图所示,图线甲、乙分别为电源和某金属导体的U-I图线,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用E、r表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E=50 V
B.r=25 3
Ω
C.当该导体直接与该电源相连时,该导体的电阻为20 ΩD.当该导体直接与该电源相连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80 W 【答案】AC
【解析】
【详解】
AB.由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50 V,内阻
r=
U
I



5020
60
-
-
Ω=5 Ω,
故A正确,B错误;
CD.该导体与该电源相连时,电阻的电压、电流分别为U=40 V,I=2 A,则
R=U
I
=20 Ω,
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总=EI=100 W,
故C正确,D错误.
11.甲.乙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两质点()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B.前4s内运动方向相同
C.加速度方向相反
D.4s末的速度相等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在v-t图象中每点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的符号表示速度的方向,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详解】
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则知前2s 内两个质点通过的位移不等,则平均速度不等,故A 错误.速度的符号表示运动方向,可知前4s 内运动方向相同,故B 正确.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斜率一正一负,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反,故C 正确.由图知,4s 末的速度不等,一个是0,一个是5m/s ,故D 错误.故选BC .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由图象的斜率分析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2.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 t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前3s 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 .最后2s 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C .前3s 内与最后2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D .第3s 末至第5s 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前3s 内货物速度增大,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A 正确;最后2s 内货物的加速度为2260/3/2a m s m s g -=
=<,受重力和拉力作用,B 错误;前3s 内的平均速度16 /3/2v m s m s ==,后2s 内的平均速度26 /3/2
v m s m s ==,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 正确;3到5s 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动能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加,所以机械能不守恒,D 错误.
13.一质点位于x =-2 m 处,t =0时刻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4 s 时,质点在x =l m 处
B .第3s 内和第4s 内,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C .第3s 内和第4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0~2 s 内和0~4 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AC
【解析】
【详解】
A.0−4s 内质点的位移等于0−2s 的位移,为1(12)2m 3m 2
x ∆=⨯+⨯=;0t =时质点位于2m x =-处,则4s t =时,质点在21m x x =-+∆=处,故选项A 符合题意;
B.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直线的斜率一定,则知第3s 内和第4s 内,质点加速度相同,其方向相同,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D.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
移为负,第3 s 内和第4 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0∼
2s 内和0∼4s 内,质点的位移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则平均速度不同,故选项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14.在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定值电阻 1.0R =Ω,R 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后,多次改变滑片的位置,分别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由测得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U I -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当滑片向右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增大
B .电源的电动势测量值约为1.60V
C .电源的内阻测量值约为1.5Ω
D .当电源短路时,电流表示数为0.4A
【答案】AB
【解析】
【详解】
BC 、根据图象读出电源电动势为1.60V ,根据图像斜率得到
0 1.60 1.00 1.50.4
U R r I ∆-+==Ω=Ω∆,故电源内阻为0.5r =Ω,故B 正确,C 错误; A 、当滑片向右滑动时,总电阻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总电流减小,根据0()U E I R r =-+可得出电压表示数增大,故A 正确;
D 、当电源短路时,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60 3.20.5
E I A A r =
==,故D 错误; 故选AB ; 15.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
B .20s 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
C .60s 时,物体a 在物体b 的前方
D .若题图为位移时间图象,则物体a 、b 在40s 时相遇
【答案】CD
【解析】
【详解】
A.、加速时,图线的斜率大于图线的斜率,则的加速度大于的加速度;故A 项错误;
B.在内,静止,向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在内的速度大于的速度,两
者间距增大;
后,的速度小于的速度,两者间距减小,则时,、两物体相距最远;故B 项错误; C.时,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则的位移大于的位移,物体在物体的前方;故C 项正确;
D.若题图为位移时间图象,则物体、在40s 时相遇;故D 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